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沙暮坪湘江特大桥主桥抗撞性能研究与防撞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常柱刚 魏标 +1 位作者 樊伟 户东阳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为保证长沙暮坪湘江特大桥主桥船-桥碰撞安全性,对该桥进行了抗撞性能研究与防撞设计。采用LS-DYNA软件开展船-桥碰撞分析,确定设防船撞力;结合冲击谱近似方法确定设防船撞动力作用,计算桥墩动力需求与抗撞能力,评估结构安全性;针对主... 为保证长沙暮坪湘江特大桥主桥船-桥碰撞安全性,对该桥进行了抗撞性能研究与防撞设计。采用LS-DYNA软件开展船-桥碰撞分析,确定设防船撞力;结合冲击谱近似方法确定设防船撞动力作用,计算桥墩动力需求与抗撞能力,评估结构安全性;针对主墩拱脚防护及过渡墩抗弯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由UHPC面板、内置X型耗能钢板、EPS泡沫及D型防撞护舷等构成的钢-UHPC组合防撞设计方案,并开展防撞效果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除撞击力峰值外,最高水位工况下结构响应均大于最低水位工况;未设置防撞装置时主墩具有较好的抗撞能力,且有一定的安全富余,而过渡墩无法满足抗弯需求;主墩设置防撞装置能在1.5 s内将船舶侧撞速度降为0,有效地阻止了船舶侧向侵入,过渡墩防撞装置钢板厚10 mm时,撞击力峰值降低了35%,主要响应峰值降幅达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船-桥碰撞 撞击力 抗撞性能 安全性 钢-UHPC组合 防撞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UHPC组合桥面板中栓钉-PBL连接件抗剪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阳霞 何俊杰 +2 位作者 户东阳 肖柏军 王宁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708,共12页
针对波形顶板-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新型组合桥面板结构,提出在波形钢板波峰处布置短栓钉,波谷处布置开孔板(Perfobond Leiste,PBL),形成栓钉-PBL组合连接件协同抗剪。为探究该组合连接件的抗剪力学性... 针对波形顶板-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新型组合桥面板结构,提出在波形钢板波峰处布置短栓钉,波谷处布置开孔板(Perfobond Leiste,PBL),形成栓钉-PBL组合连接件协同抗剪。为探究该组合连接件的抗剪力学性能,建立组合连接件推出试验及梁式试验的有限元模型,并基于现有试验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栓钉直径、PBL孔径、栓钉抗拉强度和UHPC抗压强度等设计参数对组合连接件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组合连接件在推出试验全过程中的剪力分配规律,揭示了波形顶板-UHPC组合结构中栓钉与PBL剪力连接件的协同工作机理及破坏机理,并基于此提出组合连接件的设计理论和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组合连接件受到的剪力由栓钉和PBL共同承担,增加短栓钉直径、PBL孔径和UHPC强度均可有效提高组合连接件抗剪承载力;栓钉与无贯穿钢筋的PBL连接件抗剪承载力相近时,后者在加载初期承担的荷载较大,并会早于栓钉发生破坏;二者抗剪承载力之比在1.5左右时,大致同时进入破坏阶段,组合效果最佳;提出的栓钉-PBL组合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及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抗剪连接程度相同时,采用组合连接件的桥面板受力性能最佳,钢板与UHPC层之间的相对滑移和间隙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钉-PBL组合连接件 数值模拟 推出试验 波形顶板-UHPC组合桥面板 抗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悬臂掘进机施工的高铁隧道结构受力变形特征研究
3
作者 杨可德 丁祖德 +3 位作者 缪庆杰 杨进京 丁文云 郭永发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3-299,共7页
目前针对隧道悬臂掘进机法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性的研究较少。为了确保施工顺利实施及安全,有必要对隧道悬臂掘进机引起结构响应的机理进行研究。本工作依托渝昆高铁长水机场隧道工程开展了基于悬臂掘进机台阶法开挖条件下隧... 目前针对隧道悬臂掘进机法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性的研究较少。为了确保施工顺利实施及安全,有必要对隧道悬臂掘进机引起结构响应的机理进行研究。本工作依托渝昆高铁长水机场隧道工程开展了基于悬臂掘进机台阶法开挖条件下隧道典型断面结构变形及受力的现场监测,分析了隧道结构受力变形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隧道拱顶沉降和周边位移时程曲线总体表现为四个发展阶段,变形主要发生在上台阶开挖阶段,该阶段隧道平均的拱顶沉降及周边位移量分别约占总变形量的58%和55%,主要影响范围分别为13 m和30 m。围岩压力和钢架应力随时间的发展总体表现为急剧增大、增速放缓和趋于稳定的三阶段变化规律,在空间上呈“上大下小”的分布特征,围岩压力最大值为0.203 MPa,钢架应力最大值为130.7 MPa,均出现在左拱肩位置。层间接触压力和二衬应变随时间大体经历了迅速增长、减小和逐渐平稳三个变化过程,层间接触压力在空间上呈“下大上小,左大右小”的分布形态,最大值为0.32 MPa,出现在左墙脚;二衬内外侧各测点混凝土均处于受压状态,最大压应变为325.16με,位于二衬外侧右边墙位置。本工作的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后续施工和支护方案优化提供依据,也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施工、监测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悬臂掘进机法 现场监测 围岩变形 支护受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伟 和佳良 +1 位作者 杨文辉 代伟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110,共5页
研究目的: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东西向穿越处于滇池盆地中的昆明市主城区,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通过3号线车站深基坑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对场地的稳定性、基坑围护结构型式、降排水方案、基坑抗浮和隆起、... 研究目的: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东西向穿越处于滇池盆地中的昆明市主城区,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通过3号线车站深基坑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对场地的稳定性、基坑围护结构型式、降排水方案、基坑抗浮和隆起、基底处理及基坑施工等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论:(1)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东西向穿过昆明市主城区,岩土层次多,地下水较丰富,发育有可液化砂土、岩溶、浅层天然气等不良地质和人工填土、软土等特殊岩土,区域稳定性较差,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2)通过对各深基坑地质条件及场地条件等的综合分析,各基坑主要宜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局部受交通等条件限制地段采用逆作法施工;(3)处于盆地中的深基坑宜采用地下连续墙的支护结构,混凝土+钢管进行支撑,采用坑内设置侧沟和集水井,人工抽排地下水的降排水措施,基底采用搅拌桩、换填等措施进行处理,满足抗浮及隆起的要求;(4)处于残丘地段的基坑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地下水不发育,可放坡开挖,采用土钉墙等进行支护,基底进行适当换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质条件 岩土工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震榫在高烈度地震区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户东阳 李聪林 +2 位作者 陈克坚 卢三平 李冲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55-2263,共9页
为探明减震榫在高烈度地震区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中的适用性,有效提高桥梁抗震性能,开展三向限位减震榫在高烈度地震区高速铁路桥梁抗震效果的对比分析及性能试验研究。以渝昆高铁某典型三跨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对比分析普通支座、... 为探明减震榫在高烈度地震区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中的适用性,有效提高桥梁抗震性能,开展三向限位减震榫在高烈度地震区高速铁路桥梁抗震效果的对比分析及性能试验研究。以渝昆高铁某典型三跨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对比分析普通支座、减隔震支座、减隔震支座+减震榫3种不同减震措施下桥梁的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三向限位减震榫的足尺性能试验研究,获得了减震榫的滞回耗能曲线,以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耗能指标,获得其耗能能力与延性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向限位减震榫可有效降低固定墩的墩底内力,耗能能力随着榫顶位移增大而增大。相关成果可为处于强震区的铁路混凝土桥梁减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连续梁桥 减震榫 减隔震设计 渝昆高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度地震区近断层高速铁路简支梁桥新型减震榫结构设计及减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长征 户东阳 +2 位作者 李聪林 李冲杰 卢三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7-52,共6页
高速铁路的高速性及平稳性要求,往往使高速铁路桥梁整体刚度比较大,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易使桥梁发生强烈的地震响应,近断层范围内易使墩梁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为保证高速铁路桥梁的安全性,需进行减隔震设计。基于某九度地震区近断层高... 高速铁路的高速性及平稳性要求,往往使高速铁路桥梁整体刚度比较大,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易使桥梁发生强烈的地震响应,近断层范围内易使墩梁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为保证高速铁路桥梁的安全性,需进行减隔震设计。基于某九度地震区近断层高速铁路桥梁工程,提出一种新型减震榫适用于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该新型减震榫具有三向抗拉及耗能功能,与双曲面支座共同组成减隔震系统;对减震榫进行结构设计,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减震榫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减震榫水平滞回性能及竖向抗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九度地震区近断层范围内,该新型减震榫滞回曲线饱满、稳定,耗能效果良好,竖向抗拉性能满足要求,为桥梁下部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并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减震性能 有限元 减震榫 结构设计 九度地震区 近断层 简支梁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香铁路中义隧道预应力树脂锚杆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贵民 郭永发 赵海燕 《中国铁路》 2021年第2期17-26,共10页
以丽香铁路中义隧道预应力树脂锚杆试验段为工程依托,对初支钢架大变形问题的系统锚杆效果进行研究。中义隧道地质为高地应力碎裂化玄武岩,开挖后初支钢架变形极为严重,关键线路工期滞后较多,且剩余地段围岩以Ⅴ级大变形为主,施工难度... 以丽香铁路中义隧道预应力树脂锚杆试验段为工程依托,对初支钢架大变形问题的系统锚杆效果进行研究。中义隧道地质为高地应力碎裂化玄武岩,开挖后初支钢架变形极为严重,关键线路工期滞后较多,且剩余地段围岩以Ⅴ级大变形为主,施工难度高、进度慢,需进一步研究变形控制及加快施工进度措施。根据煤矿行业相关工程经验,在以预应力树脂锚杆为主的主动支护体系方案基础上,及时开展施工工艺及工法现场试验工作。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树脂锚杆可有效提供抗拔力并明显减小单日变形速率,避免初支侵限换拱,试验段累计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施工进度大幅提高,可为川藏、滇藏铁路等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香铁路 中义隧道 大变形 预应力 树脂锚杆 抗拔力 单日变形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轨道交通岩溶专项勘察手段及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彭都 刘伟 +2 位作者 赵福玉 潘建华 彭建兴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69-282,共14页
为解决传统勘察手段及方法很难查明岩溶发育特征的难题,以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岩溶专项勘察为案例工程,介绍在岩土工程初步勘察、详细勘察的基础上,采用以工程地质钻探及现场物探测试(孔间层析成像(CT)、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为主,并结... 为解决传统勘察手段及方法很难查明岩溶发育特征的难题,以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岩溶专项勘察为案例工程,介绍在岩土工程初步勘察、详细勘察的基础上,采用以工程地质钻探及现场物探测试(孔间层析成像(CT)、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为主,并结合工程地质测绘、原位测试、钻孔抽水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技术手段和方法,查明了线路沿线的岩溶分布、规模及形态等发育特征,并对其做出定量或定性评价,为岩溶专项治理施工图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及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 岩溶勘察手段及方法 工程地质钻探 物探测试 孔间层析成像(CT) 高密度电法 地质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梁山隧道近接隧道段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金国栋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2-76,共5页
研究目的:市区枢纽隧道设计中经常会存在与其他隧道(或其他构筑物)的上跨、下穿等立交关系,而这些近接、立交关系往往又是隧道设计中的重难点,成为设计、施工中的控制因素。成渝客专新中梁山隧道与既有隧道存在不同的立交关系,受既有隧... 研究目的:市区枢纽隧道设计中经常会存在与其他隧道(或其他构筑物)的上跨、下穿等立交关系,而这些近接、立交关系往往又是隧道设计中的重难点,成为设计、施工中的控制因素。成渝客专新中梁山隧道与既有隧道存在不同的立交关系,受既有隧道现状和立交关系的影响,不同的近接隧道设计、施工又千差万别,如何确保新中梁山隧道施工安全与既有隧道运营安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1)当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时,可以通过采用超前支护及控制爆破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既有线安全;(2)新建隧道超小净距上跨既有隧道时,在净空限界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既有隧道加固和衬砌背后注浆,通过改善既有隧道结构受力来达到保证既有隧道的安全;(3)对于拟建隧道下穿正在施工的隧道,对拟建隧道可以通过在建隧道施作辅助措施提前施作立交影响段,减小拟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保证安全;(4)对于两条拟建隧道,当先期施工下部隧道时,需考虑后期上跨隧道施工荷载和运营荷载的影响,对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考虑适当的加强;(5)当上跨隧道先期施工时,应优先考虑上下隧道同期施工,减小因下穿隧道施工对上跨隧道的影响;(6)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隧道近接隧道段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高铁 近接隧道 隧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及结构计算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陈相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BIM技术在地铁工程的应用仅局限于三维建模、管道综合和4D施工模拟等方面,在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方面尚无成熟的范例和工程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及结构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理论... BIM技术在地铁工程的应用仅局限于三维建模、管道综合和4D施工模拟等方面,在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方面尚无成熟的范例和工程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及结构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协同设计方法,采用BIM技术进行地铁车站协同设计;研究基于BIM协同设计模型的地铁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建模方法,创建地铁车站BIM结构计算模型,并将结构计算模型导入Midas gen,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结构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进行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供采用BIM技术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协同设计 地铁车站 结构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穿机场隧道悬臂掘进机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11
作者 冯上泽 丁祖德 +3 位作者 郭永发 丁文云 刘正初 王畅羽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19-328,共10页
为研究高铁隧道悬臂掘进机法施工过程中机场区地表沉降变化特征,以渝昆高铁下穿长水机场隧道工程为例,结合隧道下穿机场区地表位移的实时自动监测数据,深入分析悬臂掘进机法施工引起的机场区地表横向和纵向沉降规律。结果表明:1)地表沉... 为研究高铁隧道悬臂掘进机法施工过程中机场区地表沉降变化特征,以渝昆高铁下穿长水机场隧道工程为例,结合隧道下穿机场区地表位移的实时自动监测数据,深入分析悬臂掘进机法施工引起的机场区地表横向和纵向沉降规律。结果表明:1)地表沉降时程变化整体表现为平稳波动、快速发展、趋于稳定3个阶段,地表沉降的快速增加主要集中在上台阶通过监测点后至下台阶通过监测点前的时间段内;2)修正Peck公式能较好地表征悬臂掘进机施工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分布特征,地表最终沉降为7.3~25.0 mm,地层损失率为0.16%~1.01%,横向影响范围为4.0D~5.3D(D为隧道开挖跨度),最不利区域集中在隧道两侧各1.3D,需重点监测;3)受上侧既有机场货运通道斜交、隐伏溶洞以及岩石产状等不均匀地质条件的影响,部分断面的地表沉降槽分布整体向右侧偏移;4)不同开挖阶段引起的地层损失及地表沉降量有明显差异,上、下台阶和仰拱开挖阶段引起的地层损失率依次减小,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分别占总沉降的81.3%、17.0%和1.7%;5)纵向沉降规律表明,地表纵向最终沉降曲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纵向影响范围为3.2D~6.0D,具体表现为开挖面前方1.3D~2.3D和后方1.4D~3.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悬臂掘进机法 地表沉降 地层损失率 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混凝土梁式桥频率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贺文宇 周磊 +2 位作者 李志东 贺佳 户东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现有关于环境温度影响桥梁自振频率特性的研究通常针对特定桥梁,其通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鉴于混凝土梁式桥是应用最广泛的桥梁类型,本文从自振频率解析解出发,推导了混凝土梁式桥自振频率和温度关系的通用迭代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算... 现有关于环境温度影响桥梁自振频率特性的研究通常针对特定桥梁,其通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鉴于混凝土梁式桥是应用最广泛的桥梁类型,本文从自振频率解析解出发,推导了混凝土梁式桥自振频率和温度关系的通用迭代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算例和环境耦合箱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桥梁自振频率的影响不可忽视,所提出的桥梁自振频率迭代计算公式能有效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可用于计算实际温度作用下的混凝土梁式桥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迭代公式 自振频率 混凝土梁式桥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玉线陡坡地段工程设计的研究
13
作者 陈长征 杨业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8-92,共5页
针对昆玉线地形陡峻、地质复杂等特点,选取昆玉高速立交双线大桥、西河一水库双线特大桥2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分别从设计概况、方案研究、方案比较、工程设计4个方面对其个别墩台基础形式及基坑防护设计进行阐述,为今后在复杂艰险山区... 针对昆玉线地形陡峻、地质复杂等特点,选取昆玉高速立交双线大桥、西河一水库双线特大桥2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分别从设计概况、方案研究、方案比较、工程设计4个方面对其个别墩台基础形式及基坑防护设计进行阐述,为今后在复杂艰险山区铁路的陡峻地段进行桥梁墩台基础形式及基坑开挖防护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玉线 桥梁 墩台 防护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水机场下穿隧道悬臂掘进机施工路径规划及围岩损伤特征分析
14
作者 薛亚东 张庆雨 +3 位作者 郭永发 丁文云 杨进京 康殿海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6-1089,共14页
针对大断面机场下穿隧道施工中爆破法扰动围岩的技术难题,以渝昆高铁长水机场隧道为依托,提出基于悬臂掘进机法的低扰动施工路径规划与围岩损伤演化分析方法。基于FLAC3D软件构建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分块多步开挖法模拟悬臂掘进机渐进开... 针对大断面机场下穿隧道施工中爆破法扰动围岩的技术难题,以渝昆高铁长水机场隧道为依托,提出基于悬臂掘进机法的低扰动施工路径规划与围岩损伤演化分析方法。基于FLAC3D软件构建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分块多步开挖法模拟悬臂掘进机渐进开挖过程,通过渐进释放围岩荷载,精确表征机械开挖的低扰动特性。结合现场松动圈测试与孔内光学摄像,构建数值模拟与工程实测的交叉验证机制,重点分析悬臂掘进机施工路径及Ⅲ—Ⅴ级围岩条件下位移场、应力场及塑性区的时变特性。研究表明:1)分块多步开挖法可有效模拟悬臂掘进机渐进式开挖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测试数据吻合度高,证实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及适应性。2)相比于常规掘进路径,分块掘进路径可降低Ⅴ级围岩的拱顶沉降21.7%,有效控制围岩变形。3)围岩损伤特征呈现显著等级相关性,Ⅲ、Ⅳ级围岩损伤集中于隧道轮廓附近,塑性区以拉伸破坏为主;而Ⅴ级围岩损伤范围扩大,剪切破坏占比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掘进机 机场下穿隧道 围岩损伤 松动圈测试 数值模拟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棚洞结构落石冲击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建荣 白羽 +1 位作者 杨晓东 罗云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2-178,246,共8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铁路线路落石防护的新型柔性棚洞,利用金属柔性网和弹簧撑杆组成柔性耗能结构取代传统钢筋混凝土棚洞顶部铺设的砂、砾石垫层来达到缓冲消能目的。为准确评估该柔性棚洞结构的性能,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对其落石冲击过程进... 提出一种适用于铁路线路落石防护的新型柔性棚洞,利用金属柔性网和弹簧撑杆组成柔性耗能结构取代传统钢筋混凝土棚洞顶部铺设的砂、砾石垫层来达到缓冲消能目的。为准确评估该柔性棚洞结构的性能,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对其落石冲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构动力响应,并依据计算结果修正、优化结构设计;进一步开展1∶1结构局部模型落石冲击试验;测试得到冲击时长、金属柔性网最大挠度、支撑绳索力和弹簧撑杆轴向应变数据。经试验验证,数值计算结果可靠,在能级为50 k J的落石冲击作用下,结构主要构件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棚洞结构 落石 冲击力 足尺模型试验 弹簧撑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板式挡土墙桩-板土压力传递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豆红强 孙永鑫 +1 位作者 王浩 聂文峰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4,共8页
广泛应用于路堑、路堤以及滑坡等特殊路基支挡工程的桩板式挡土墙目前多采用桩后搭设直板的结构形式,致使设计严重偏于保守。为明确不同挡土板布设位置下桩板式挡土墙桩–板土压力的传递特性及其分布规律,基于相似原理采用室内物理模型... 广泛应用于路堑、路堤以及滑坡等特殊路基支挡工程的桩板式挡土墙目前多采用桩后搭设直板的结构形式,致使设计严重偏于保守。为明确不同挡土板布设位置下桩板式挡土墙桩–板土压力的传递特性及其分布规律,基于相似原理采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开展桩前置板、桩后置板以及桩间无挡板3种典型工况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获取桩–板后填土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的整体变形及其典型破裂面特征,监测并确定抗滑桩两侧、桩间挡土板背侧以及填土跨中土压力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桩前置板、桩后置板以及桩间无挡板3种典型工况的桩–板后填土均产生一条横跨加载面的整体裂缝。抗滑桩和桩间挡土板的背侧土压力大致分别呈"勺子型"和"梯形"分布,且相较于桩后置板工况而言,尽管桩前置板工况下抗滑桩所承担的土压力较大,但桩间挡土板所对应的土压力则显著降低。由于桩间挡土板的存在,尤其是桩后置板工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桩–板后填土的土拱效应,但桩前置板工况仍为桩–板后侧填土土拱效应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空间;相较而言,桩前置板工况可利用桩–板后填土土拱效应的发挥显著减少作用于挡土板上的土压力,设计时宜采用桩前挂板或板搭设在桩翼缘板上的结构形式。研究成果可为桩板式挡土墙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板式挡土墙 模型试验 土压力 布设位置 土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填方荷载下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及其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7
作者 豆红强 俞仰航 +3 位作者 聂文峰 王浩 陈雷 张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52-2562,共11页
以玉溪—磨憨铁路普洱车站的超高填方工程为依托,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超高填方路堤荷载下传统刚性桩和柔性桩复合地基桩体的受荷模式及路基稳定性。传统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中心处PHC管桩,桩身所受剪力和弯矩较低,PHC管桩的抗弯... 以玉溪—磨憨铁路普洱车站的超高填方工程为依托,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超高填方路堤荷载下传统刚性桩和柔性桩复合地基桩体的受荷模式及路基稳定性。传统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中心处PHC管桩,桩身所受剪力和弯矩较低,PHC管桩的抗弯性能、抗剪性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传统的柔性桩复合地基则表现为路堤边桩侧向变形大,桩体柔性弯曲明显,路堤安全性相对较低等特点。在确保路堤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兼顾工程成本的超高填方荷载下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即将刚性桩布置于潜在滑裂面剪入口或剪出口位置,其余位置布置柔性桩。并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加固机理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刚性桩布置在剪入口位置时,能显著减少路堤的侧向变形以及坡肩处路堤顶面的竖向变形,其存在可直接阻止潜在滑裂面的进一步发展和贯通;而将刚性桩布置在剪出口位置,亦能减少路堤的侧向变形,但效果并不显著;且其能分担剪出口处桩周土体所受的剪切应力,使其塑性区向四周分散。2 种优化方案下路堤安全系数均较常规柔性桩复合地基安全系数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填方 复合地基 刚柔组合桩 滑裂面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弹−黏塑性模型的软岩隧洞长期变形解析
18
作者 冯渠彰 刘海明 +3 位作者 曹净 丁文云 王志良 彭咏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6-729,共14页
为预测考虑蠕变特性的隧洞长期变形,提出了一种基于黏弹-黏塑性损伤流变模型和光滑广义Zhang-Zhu(GZZ)准则的软岩隧洞长期变形半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引入能反映岩石损伤的Abel黏壶对黏弹-黏塑性模型进行非线性改良;其次,在有限差分法的... 为预测考虑蠕变特性的隧洞长期变形,提出了一种基于黏弹-黏塑性损伤流变模型和光滑广义Zhang-Zhu(GZZ)准则的软岩隧洞长期变形半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引入能反映岩石损伤的Abel黏壶对黏弹-黏塑性模型进行非线性改良;其次,在有限差分法的基础上,结合光滑GZZ准则、非关联流动法则和非线性剪胀角模型,求出在应变软化行为影响下的隧洞变形;第三,采用黏弹-黏塑性模型求解在蠕变行为影响下的隧洞长期变形;最后,用现有解析解和实际工程案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讨论不同参数对该解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解能够有效考虑软岩隧洞长期变形的蠕变效应;围岩特征曲线随蠕变时长不断右移,围岩变形增大,支护设计需考虑隧洞后续变形,建议采用让压支护措施;峰值剪胀角变大能增大围岩初态和瞬态变形,对瞬态变形的增大效果更明显;损伤参数变大也能增大隧洞变形,且能使围岩加快进入加速蠕变阶段;延迟时间和松弛时间变长都会减小隧洞变形;求导阶数变大会增大隧洞变形,且使围岩变形曲线的非线性特征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差分法 Abel黏壶 黏弹-黏塑性 GZZ强度准则 隧洞长期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穿机场高铁隧道施工变形特征及参数优化分析
19
作者 缪庆杰 丁祖德 +1 位作者 郭永发 丁文云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81-286,共6页
高铁下穿机场隧道施工时,机场区域对道面沉降变形控制要求高,某监测区域实测道面沉降过大,因此需调整施工参数以满足变形要求。本工作依托渝昆高铁下穿某机场隧道工程,采用Hoek-Brown模型以反映围岩的非线性特征,建立了机场滑行道道面结... 高铁下穿机场隧道施工时,机场区域对道面沉降变形控制要求高,某监测区域实测道面沉降过大,因此需调整施工参数以满足变形要求。本工作依托渝昆高铁下穿某机场隧道工程,采用Hoek-Brown模型以反映围岩的非线性特征,建立了机场滑行道道面结构-地层-隧道相互作用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开展了下穿机场高铁隧道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大断面高铁隧道施工引起的道面、地层及洞内变形特征,确定了基于洞内外变形控制的施工优化参数。结合变形控制及悬臂掘进机法施工作业要求得到最优台阶长度为50 m,初期支护施作距开挖掌子面的距离不宜超过2.0 m,锁脚锚管支护长度为3.0 m,打设角度为30°,该最优参数下的机场滑行道道面沉降满足要求。本工作的结果可为今后类似下穿机场隧道开挖方案的沉降控制及预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数值模拟 机场道面沉降 地层变形 施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粗粒土筋土界面剪切特性与统计损伤软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成浩 王晅 +1 位作者 张家生 宋良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80-2787,共8页
土工合成材料与土的界面力学特性对于加筋土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不同法向应力下粗粒土与土工格栅界面的剪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筋土界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呈现出应变软化特征,加筋粗粒土较素... 土工合成材料与土的界面力学特性对于加筋土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不同法向应力下粗粒土与土工格栅界面的剪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筋土界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呈现出应变软化特征,加筋粗粒土较素粗粒土界面黏聚力增加,但内摩擦角降低;格栅的加筋作用明显减小了加筋粗粒土在峰值后强度的降低幅度,提高了土体的延性。基于统计损伤理论提出了考虑筋土界面应变软化特性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筋土界面的应变软化特征,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粗粒土 大型直剪试验 应变软化 统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