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排烟道的隧道中火灾烟气控制效果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范磊 曾艳华 何川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2期206-212,共7页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设置有排烟道的隧道进行了火灾烟气控制的稳态、瞬态模拟分析;研究了在多种通风排烟方案及开启不同数量排烟风口的情况下,该隧道火灾烟气的蔓延特性和烟气控制效果。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模拟比较研究,为设排烟道的...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设置有排烟道的隧道进行了火灾烟气控制的稳态、瞬态模拟分析;研究了在多种通风排烟方案及开启不同数量排烟风口的情况下,该隧道火灾烟气的蔓延特性和烟气控制效果。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模拟比较研究,为设排烟道的隧道推荐了适宜采用的两种控制火灾烟气的通风排烟方案,并从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角度证实了所推荐的方案是可行的。为设置有排烟道的隧道火灾烟气控制及紧急通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指导人员安全撤离和消防扑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烟气控制效果 排烟道 排烟风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铁路冰碛土大型直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冯俊德 李建国 +3 位作者 汪稔 胡明鉴 魏厚振 徐学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205-3210,共6页
冰碛土是由冰蚀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和冰川产生以前就已存在的岩屑、碎石等松散堆积物,被冰川搬运并在冰川融化时沉积下来而形成的碎石类土,具有独特的侵蚀、搬运与沉积特征。由于冰碛土块石、碎石、角砾、砂土混杂,呈无胶结或泥质半胶... 冰碛土是由冰蚀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和冰川产生以前就已存在的岩屑、碎石等松散堆积物,被冰川搬运并在冰川融化时沉积下来而形成的碎石类土,具有独特的侵蚀、搬运与沉积特征。由于冰碛土块石、碎石、角砾、砂土混杂,呈无胶结或泥质半胶结状态,水稳定性差、遇水易软化崩解,常常成为工程处治的难题。准确把握冰碛土强度特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必须以大试样尺寸、且不失冰碛土本身结构为前提。基于此,进行了原状冰碛土和相同干密度、不同含水率下的重塑冰碛土大型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原状冰碛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强度,重塑冰碛土强度将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土 大型直剪 结构性 强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线下基础变形超限条件下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及轨枕打磨创新
3
作者 杜华杨 苏乾坤 +2 位作者 姚力 庞玲 刘大园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4,共7页
针对铁路线下基础变形超限的问题,总结分析现有基础变形下无砟轨道整治技术,基于“多级可调、单元分层、层间加强”的设计理念,创新提出大调整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方案,包括高承轨台双块式无砟轨道、组合式轨枕、活动承轨台、弹性长枕及... 针对铁路线下基础变形超限的问题,总结分析现有基础变形下无砟轨道整治技术,基于“多级可调、单元分层、层间加强”的设计理念,创新提出大调整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方案,包括高承轨台双块式无砟轨道、组合式轨枕、活动承轨台、弹性长枕及板下调整等,推荐采用高承轨台双块式无砟轨道和板下调整方案,可提高维修效率,对线下基础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同时研发轨枕打磨装备,打磨精度多级可控,作业效率高,运营干扰小,满足现场复杂多变的上拱病害处理需求,可快速维修处理无砟轨道线路上拱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线下基础 变形超限 无砟轨道 上拱病害 大调整量 承轨台 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铁3号线广深铁路桥桩基托换工程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鲁雪冬 毛学锋 许智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9-92,96,共5页
深圳地铁3号线穿越广深铁路解放路段,需要对该处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墩进行托换。针对施工场地地下水丰富、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差的特点,结合连续梁及连续刚构桩基托换难点、重点,介绍了整个托换方案、步骤、托换新桩与重叠隧道的相互影... 深圳地铁3号线穿越广深铁路解放路段,需要对该处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墩进行托换。针对施工场地地下水丰富、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差的特点,结合连续梁及连续刚构桩基托换难点、重点,介绍了整个托换方案、步骤、托换新桩与重叠隧道的相互影响和处理、托换旧桩破除方案以及对施工监测的要求,并对托换施工辅助措施和主要步骤进行了着重阐述。该项目目前已近成功实施,希望能为工程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托换 连续刚构 临时支架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数码监测无线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俊德 李建国 +1 位作者 胡明鉴 汪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99-303,共5页
变形监测在工程、施工、运行各阶段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岩土工程施工、运行安全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是完善岩土工程设计方法的关键性环节和施工、运行技术决策的重要依据。传统的人工监测方法费时费力且监测频次和结果均难以保证... 变形监测在工程、施工、运行各阶段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岩土工程施工、运行安全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是完善岩土工程设计方法的关键性环节和施工、运行技术决策的重要依据。传统的人工监测方法费时费力且监测频次和结果均难以保证。一种基于公用电话网和GPRS网络的数码监测无线传输方法及其装置,通过基于公用电话网的数据采集通信设备,由主控计算机通过无线传输配套软件,设置、控制监测现场的数据采集仪,并将监测结果通过GPRS网络无线传输至主控计算机,从而实现无人值守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变形数码遥测。该装置结构简单、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误码率底、稳定性好,监测结果也更为准确、稳定、直观,使岩土工程变形监测不再艰苦和繁重,尤其适用于环境艰苦、条件恶劣等地的自动化遥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监测 无线传输 方法 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憨铁路口岸站站址方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孝平 饶武 蔡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24,共5页
磨憨铁路口岸是我国向东南亚实施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根据拟建昆万铁路可能的东、西线方案,分别考虑磨憨铁路口岸在东线和西线的站址选择方案,从工程投资、站址条件、口岸站作业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比选,最终给出西线推荐方案为口岸站... 磨憨铁路口岸是我国向东南亚实施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根据拟建昆万铁路可能的东、西线方案,分别考虑磨憨铁路口岸在东线和西线的站址选择方案,从工程投资、站址条件、口岸站作业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比选,最终给出西线推荐方案为口岸站、边检场合设于尚勇,出入境列车作业全部在尚勇口岸站办理;东线推荐方案为口岸站设于尚勇,边检场设于磨整,出入境列车除边检作业在磨整边检场办理外,其余全部在尚勇口岸站办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磨憨口岸 站址方案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桥梁棚洞一体化结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伟 孙宗磊 何恺 《中国铁路》 2021年第9期102-109,共8页
传统的危岩落石防护棚洞构造简单、适用,但存在自重大、陡峻山坡施工不便、设置范围受限等缺点。研究从轻质高耗能缓冲材料入手,通过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选定合理的缓冲层结构;通过大比例尺落石冲击模型试验,归纳总结冲击能量与冲击力的... 传统的危岩落石防护棚洞构造简单、适用,但存在自重大、陡峻山坡施工不便、设置范围受限等缺点。研究从轻质高耗能缓冲材料入手,通过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选定合理的缓冲层结构;通过大比例尺落石冲击模型试验,归纳总结冲击能量与冲击力的转化关系;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研发了新型钢筋混凝土桥梁棚洞一体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落石 桥梁棚洞一体化结构 EPS缓冲层 落石冲击试验 冲击能量 冲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万铁路绿色通道工程设计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柯尧 《中国铁路》 2022年第5期47-52,共6页
新建磨万铁路是老挝境内首条大型铁路交通干线,针对当地没有铁路绿化设计相关规范和标准可循的难题,开展磨万铁路绿色通道工程设计研究。通过对磨万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采用景观分区、现场试验、植物选型及配置等多种方法,... 新建磨万铁路是老挝境内首条大型铁路交通干线,针对当地没有铁路绿化设计相关规范和标准可循的难题,开展磨万铁路绿色通道工程设计研究。通过对磨万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采用景观分区、现场试验、植物选型及配置等多种方法,针对路基边坡、隧道洞口、桥梁地段、站区绿化及取弃土场植被修复等不同的工程类型,提出对应的设计原则。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人烟稀少地区的铁路绿色通道设计应以生态恢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在苗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应结合当地的绿化传统,进行植被营造;在自然环境优美等地区,应充分展示沿线的景观资源,减少人工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万铁路 绿色通道 景观设计 生态 绿化 中老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强 程田 +2 位作者 薛元 刘宏扬 张东卿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154,共10页
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尚不完善。基于桩体抗滑段受力平衡条件,开展考虑桩承水平净推力、桩承轴力和桩顶筋带约束作用的桩体抗滑效应分析。由CFG桩弯曲强度确定桩承极限水平净推力,通过引入桩体破坏不同步性的桩承水平净推... 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尚不完善。基于桩体抗滑段受力平衡条件,开展考虑桩承水平净推力、桩承轴力和桩顶筋带约束作用的桩体抗滑效应分析。由CFG桩弯曲强度确定桩承极限水平净推力,通过引入桩体破坏不同步性的桩承水平净推力系数,提出能良好反映CFG桩弯曲破坏模式下复合地基稳定性分析的桩承综合力矩法,并结合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进行验证。案例研究表明:路基工程CFG桩复合地基的抗滑力矩中,土体抗滑力矩占比54.8%~79.8%,桩体抗滑力矩占20.2%~35.5%,筋带抗滑力矩约9.7%;对于桩体抗滑力矩,由桩承轴力提供的抗滑力矩占比达86.9%~91.9%,由桩体弯曲强度和桩顶筋带约束作用引起的抗滑力矩占比约8.1%~13.1%;针对离心模型试验的极限和临界状态,采用桩承综合力矩法计算的地基稳定系数在0.98~1.06之间,适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CFG桩 复合地基 稳定性 弯折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400km高速道岔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平 徐井芒 +2 位作者 郝超江 陈嵘 姚力 《中国铁路》 2022年第8期1-7,共7页
高速道岔因其自身固有的结构不平顺,在轮载过渡时存在剧烈的轮轨动力冲击作用。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动态轮轨冲击效应进一步加剧。目前,最高时速350 km的高速道岔结构体系已形成,随着时速400 km以上高速铁路的建设,亟需开展既... 高速道岔因其自身固有的结构不平顺,在轮载过渡时存在剧烈的轮轨动力冲击作用。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动态轮轨冲击效应进一步加剧。目前,最高时速350 km的高速道岔结构体系已形成,随着时速400 km以上高速铁路的建设,亟需开展既有高速道岔的适应性研究。在评估18号道岔对时速400 km高速列车的适应性基础上,从轮轨关系、无缝化设计等方面,对时速400 km高速道岔的结构设计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提出在设计时速400 km高速道岔时,可通过合理设置心轨降低值、抬高翼轨、优化基本轨廓形等技术,改善轮轨相互作用;通过转辙器跟端限位器优化、采用新型钩型锁闭机构,进一步实现高速道岔无缝化,满足跨区间无缝线路要求,优化了行车条件,保障了线路平顺性,可为相关高速道岔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轮轨关系 结构不平顺 动力学指标 无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公铁两用钢桁架拱桥方案静动力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海清 李亚东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29,共3页
介绍了某主跨为(108+384+168)m的公铁两用钢桁架拱桥的总体方案设计。同时对该桥型结构的静力、自振特性及静力稳定性等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并与相同跨度的铁路钢桁架拱桥方案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钢桁架拱桥 公铁两用 静动力分析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铁路特殊地段轨道结构设计创新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力 刘大园 +1 位作者 庞玲 江万红 《中国铁路》 2022年第8期41-47,共7页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变化多端、地质复杂多样等特点,分析总结西南地区铁路轨道工程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短路基频繁过渡导致轨道结构无法成段铺设、线下基础易变形导致轨道变形超限、高烈度地震区分布广泛等。针对线下基础频繁多变...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变化多端、地质复杂多样等特点,分析总结西南地区铁路轨道工程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短路基频繁过渡导致轨道结构无法成段铺设、线下基础易变形导致轨道变形超限、高烈度地震区分布广泛等。针对线下基础频繁多变和变形不易控制问题,设计了单元分块式无砟轨道技术方案;针对线下基础上拱影响运营安全且无法预测,研发了高承轨台无砟轨道及配套打磨技术和装备,并开展上线试验验证;针对特殊大跨度桥梁线形控制困难问题,研发了聚氨酯固化道床技术和轨道线形施工控制技术;针对高烈度地震区无砟轨道与线下基础之间的薄弱环节,提出无砟轨道加强技术方案。上述西南地区铁路轨道设计创新技术已在沪昆、云桂高铁等项目得到应用和验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铁路 特殊地段 轨道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减振垫层刚度-阻尼匹配设计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耿明婧 姚力 +1 位作者 汪叶舟 赵才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0-96,共7页
随着高速铁路路网的不断加密,线路不可避免穿越环境敏感区,由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常采用减振垫层进行振动控制,但其参数取值大多从单一角度考虑,缺乏协调设计,导致减振效果不佳。为探究减振垫层刚度与阻尼合理匹配... 随着高速铁路路网的不断加密,线路不可避免穿越环境敏感区,由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常采用减振垫层进行振动控制,但其参数取值大多从单一角度考虑,缺乏协调设计,导致减振效果不佳。为探究减振垫层刚度与阻尼合理匹配设计值,在有限元中建立车辆-减振轨道-下部结构耦合模型,利用显示动力学分析不同减振垫参数组合值下轨道结构动力响应,通过规范限值剔除极端工况,利用加速度振级、传递损失、插入损失对不同参数组合值下的减振性能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结论如下:(1)轨道各结构动力响应满足规范限值要求时,减振垫层刚度应不小于60 MPa/m,阻尼不小于0.1 MN·s/m^(3);(2)减振效果总体上与刚度呈负相关趋势,在减振垫层刚度-阻尼组合值分别为60 MPa/m、0.1 MN·s/m^(3)与100 MPa/m、0.1 MN·s/m^(3)时,底座板动力响应较小;(3)从传递损失角度出发,减振垫层可有效削弱轨道中、高频段振动能量,从插入损失角度出发,虽然垫层会放大某些低频振动,但对中、高频段减振效果较好,对比后取减振垫层刚度-阻尼组合值为100 MPa/m、0.1 MN·s/m^(3)。研究结果表明,对减振垫参数进行协调设计可最大发挥其减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结构动力学 减振设计 刚度-阻尼匹配 传递损失 插入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客运枢纽协调性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鹏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36,共4页
客运枢纽作为旅客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旅客的集疏运服务,关系着旅客能够安全、快捷运输和中转。根据客运枢纽的运营特点和协调性评价要求,建立客运枢纽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某客运枢纽为实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指标权重,并... 客运枢纽作为旅客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旅客的集疏运服务,关系着旅客能够安全、快捷运输和中转。根据客运枢纽的运营特点和协调性评价要求,建立客运枢纽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某客运枢纽为实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客运枢纽的运营协调性进行评价,为客运枢纽的运营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枢纽 协调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