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0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轨道交通主要岩土工程问题研究
1
作者 陈明浩 唐鸥玲 +2 位作者 李东 陈兴海 任云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共6页
研究目的:成都地区广泛分布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成分复杂,包括黏土、砂土、卵石等多种类型;下伏基岩为四川盆地红层碎屑岩,岩质较软,易于风化。其特殊的地质环境孕育了众多岩土工程问题,制约了成都轨道交通的规划及建设工作。通过多条... 研究目的:成都地区广泛分布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成分复杂,包括黏土、砂土、卵石等多种类型;下伏基岩为四川盆地红层碎屑岩,岩质较软,易于风化。其特殊的地质环境孕育了众多岩土工程问题,制约了成都轨道交通的规划及建设工作。通过多条成都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工程实践,系统分析各类问题的地质特征和形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勘察要点与相应防控对策。研究结论:(1)成都轨道交通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属岷江水系,构造形迹主要为龙泉山箱状背斜,地震基本烈度Ⅶ度;(2)成都平原广泛分布深厚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黏性土、卵石与砂层,丘陵及低山区第四系覆盖层较薄;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侏罗系(J)的红色陆相沉积泥岩、砂岩等,泥岩中普遍夹薄层石膏及钙芒硝;(3)研究区岩土体类型多样,成都轨道交通建设面临大粒径高强度漂卵石、透镜体砂层、雅安砾石层、含石膏地层、浅层天然气、红层泥岩、复合地层、水文地质等岩土工程问题,本文详细阐明了各类问题的工程地质特征、勘察要点及防控对策;(4)本研究成果对成都轨道交通第五期、市域(郊)铁路第二期规划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轨道交通 岩土工程问题 勘察要点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中承式铁路拱桥动力系数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郑晓龙 王清平 +4 位作者 曾永平 刘力维 陶奇 杨国静 仲明均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3,45,共6页
研究目的:为探究大跨度中承式铁路拱桥的动力系数影响因素,以国内某具有代表性的主跨430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RAIL建立车轨桥仿真分析模型,针对大跨度铁路拱桥车致振动的特点,通过车桥耦... 研究目的:为探究大跨度中承式铁路拱桥的动力系数影响因素,以国内某具有代表性的主跨430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RAIL建立车轨桥仿真分析模型,针对大跨度铁路拱桥车致振动的特点,通过车桥耦合分析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吊杆、列车类型、轨道不平顺、行车速度等不同运营因素的响应对吊杆拉索动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论:(1)采用吊杆拉索动力系数较挠度动力系数来研究更为合理;(2)车速对于吊杆拉索动力系数的影响在桥跨不同位置呈现不同变化,动力系数较大的吊杆主要在桥跨1/4处及附近,这与该处附近桥梁竖向刚度更低有关;当车速超过300km/h后,吊杆的动力系数增大趋势明显,最大可达到1.62,由于动力系数陡然增大,如采用拉索吊杆应采用高疲劳幅锚固体系保证其可靠性;(3)轨道不平顺对桥跨各位置吊杆的动力系数影响很小;(4)采用钢索和碳纤维拉索吊杆的动力系数响应差别并不明显;(5)货车的动力系数变化趋势较动车组更加平稳,动车组较货车对于桥跨的冲击影响更大;(6)本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大跨度铁路拱桥动力系数的设计与检算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铁路中承式拱桥 车桥耦合 动力系数 碳纤维拉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加筋土挡土墙设计方法对比研究
3
作者 郭海强 李安洪 +2 位作者 肖卓琦 高柏松 王智猛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研究目的:传统加筋土挡墙存在变形不易控制等问题,在铁路领域应用较为慎重。为解决该问题,日本研发了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至今已在铁路工程领域应用206 km,没有出现损坏或过度变形的情况,且经受住了大地震考验。因此,探究中日加筋土挡... 研究目的:传统加筋土挡墙存在变形不易控制等问题,在铁路领域应用较为慎重。为解决该问题,日本研发了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至今已在铁路工程领域应用206 km,没有出现损坏或过度变形的情况,且经受住了大地震考验。因此,探究中日加筋土挡墙设计方法的差异,对完善我国加筋土挡墙设计体系具有借鉴意义。研究结论:(1)中日标准在加筋土挡墙的填土设计指标、筋材、破裂面及土压力计算、稳定性检算以及筋材构造等五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五个方面的差异均会导致挡土墙筋材尺寸的设计结果不同;(2)在不考虑构造要求情况下,中国标准相较于日本标准设计的筋材尺寸偏小,结构偏于危险;在考虑构造要求情况下,中国标准相较于日本标准的筋材尺寸偏大,结构更加安全;(3)本研究结果可为国内设计人员全面了解中、日加筋土挡墙设计方法的差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设计方法 填土设计指标 土压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波扰动下岩石节理端部应力集中特征分析
4
作者 许明 袁帮国 +3 位作者 蔡宇 刘先珊 甘峰帆 袁东豪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87-1699,共13页
为分析岩石节理在动力扰动下的端部应力集中效应,基于岩石节理受压闭合的特点,视节理符合椭圆形态特征,引入修正的节理法向刚度非均匀分布双曲线模型,综合考虑地应力、节理倾角以及节理长度等因素,对P波与SV波入射扰动下的节理表面应力... 为分析岩石节理在动力扰动下的端部应力集中效应,基于岩石节理受压闭合的特点,视节理符合椭圆形态特征,引入修正的节理法向刚度非均匀分布双曲线模型,综合考虑地应力、节理倾角以及节理长度等因素,对P波与SV波入射扰动下的节理表面应力与端部应力集中效应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节理形态特征条件下,越靠近节理端部,应力波对节理面正应力的扰动幅值逐渐增加,节理对应力波的削减作用逐渐降低,更接近于应力波在完整岩石中的传播效果;节理端部的应力集中效应与节理表面的压应力和剪应力呈正相关,但压应力引起的节理端部应力集中效应更为显著;与忽略节理形态特征条件相比,考虑节理形态特征条件下端部的应力集中效应随应力波入射的波动更为明显,更易发生破坏,更有利于工程安全的分析;在相同条件下,P波主要引起节理面上的正应力变化,而SV波则主要引起剪应力变化;在节理端部的延长点上,随着应力波入射角度增加,SV波对剪应力的影响效果减弱,而对正应力的影响效果加强,这与P波的影响效果表现相反,并且水平位移与正应力值呈正相关性,竖向位移随剪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当节理处于拉剪状态下,端部绝大部分区域的正应力表现为拉应力,而当节理处于压剪状态时以压应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集中 椭圆型节理 应力波传播 法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隧道情况统计及2024年新开通项目隧道情况介绍 被引量:1
5
作者 巩江峰 王伟 +8 位作者 黎旭 何卫 袁溢 王芳 杨昌贤 丁祥 韩贺 李力 曹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653,I0027-I0044,共36页
对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特长铁路隧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km,其中,投入运营的铁路隧道18997座,总长24246 km;2024年新增开通运营线路铁路隧道424座,总长738 km;在建铁... 对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特长铁路隧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km,其中,投入运营的铁路隧道18997座,总长24246 km;2024年新增开通运营线路铁路隧道424座,总长738 km;在建铁路隧道2521座,总长约6905 km;规划铁路隧道5634座,总长约13742 km。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总长超过4.8万km,共建成高速铁路隧道4917座,总长8279 km,其中,长度大于10 km的特长隧道120座,长约1536 km;2024年新增运营有隧道工程项目的高速铁路共12条,总长1981 km,共有隧道356座,长约544 km;在建高速铁路共58条,总长9866 km,共有隧道1412座,长约3509 km;规划高速铁路项目中含隧道2057座,长约4843 km。中国投入运营的特长铁路隧道共296座,长约4007 km,其中,长度20 km以上的特长铁路隧道14座,长约335 km;2024年新增运营特长铁路隧道10座,长约138 km;在建特长铁路隧道163座,长约2504 km;规划特长铁路隧道259座,长约3633 km。最后,对2024年新开通的重点项目佛莞城际铁路、成兰铁路、兰张三四线铁路和池黄铁路隧道的概况及特点进行介绍,并总结其技术经验。佛莞城际铁路通过地质选线,管片采用“双掺”技术、设置分布式凹凸榫等措施,有效降低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成兰铁路德胜隧道制定了大变形综合防治体系,并研发了双线合修隧道洞内救援站,提升了隧道变形防控和疏散救援能力;兰张三四线铁路借鉴既有施工经验,通过减灾选线和综合利用既有辅助坑道,显著降低了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风险;池黄铁路隧道成功应用掌子面围岩质量分析技术,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中国在复杂环境下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建造技术日趋成熟,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设计施工水平进一步提高,钻爆法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高速铁路隧道 特长铁路隧道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工程非煤有害气体特征及地质选线研究
6
作者 杜建军 周航 +3 位作者 徐涛 李东 陈明浩 邱鹏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14,共8页
研究目的:非煤有害气体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动力突涌、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极易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成为制约隧道安全施工的重大难题。本文以我国复杂山区铁路非煤有害气体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归纳统计非煤有害气... 研究目的:非煤有害气体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动力突涌、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极易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成为制约隧道安全施工的重大难题。本文以我国复杂山区铁路非煤有害气体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归纳统计非煤有害气体分类及致灾类型,研究分析非煤有害气体特征,从源头规避非煤有害气体灾害风险,并开展地质选线研究。研究结论:(1)根据隧道工程非煤有害气体成因,将非煤有害气体分为变质岩化学作用成因型、岩浆岩脱气孕育作用成因型、沉积岩油气矿藏成因型、构造作用成因型和综合作用成因型;(2)非煤有害气体致灾类型包括有毒有害型、动力突出型、燃烧爆炸型、化学腐蚀型和复合作用型,非煤瓦斯主要为岩浆岩脱气孕育-变质岩化学作用-油气田生储盖混合成因,含硫气体主要来源于含硫酸盐岩热化学还原,碳氧化合物多来源于生烃地层、碳酸盐岩热分解和地幔岩浆脱气,含氮气体多由火山喷发、岩浆作用、硝酸盐化学反应等形成;(3)针对隧道工程非煤瓦斯、含硫气体、碳氧化合物、含氮气体等非煤有害气体特征,总结了非煤有害气体在生气地层、运移通道、储集场所和盖层区域的表达方法和选线策略,构建了非煤有害气体地质选线技术方法体系,将铁路隧道工程非煤有害气体地质选线凝练为“避构造、绕气田、远地热、抬标高、临河谷、小埋深、短通过、重决策”二十四字指导原则;(4)本研究成果可为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隧道工程非煤有害气体地质选线评价及规避灾害风险提供科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复杂山区 非煤有害气体特征 致灾类型 地质选线 规避灾害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喷射混凝土浸出物对工程排水水质的影响规律
7
作者 罗鹤松 孟凡强 +4 位作者 龚勋 李传松 代劲松 王东梅 龚正君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6-233,共8页
排水清污分流是减少隧道施工污水排放的重要措施。隧道喷射混凝土在未稳定前的浸出物质会影响排水水质,研究其稳定过程中浸出物对水质的影响规律对实现清污分流的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静态及动态试验对混凝土浸出物组分及浸出规... 排水清污分流是减少隧道施工污水排放的重要措施。隧道喷射混凝土在未稳定前的浸出物质会影响排水水质,研究其稳定过程中浸出物对水质的影响规律对实现清污分流的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静态及动态试验对混凝土浸出物组分及浸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静态试验结果表明:与新浇筑混凝土接触后,水体中碱性物质的大量释放导致水质pH值迅速上升,是影响水质的重要污染因子;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养护时间、水固比(L/S)、混凝土与水体的接触面积等均对接触水样的水质有影响。混凝土养护时间小于3 d时,其内部的Ca(OH)_(2)晶体未被C-S-H凝胶固化,容易持续析出,导致接触水样pH值超标;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碱性物质的浸出率大幅降低,当养护时间达28 d时,浸出液的pH值降至9以下,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要求。L/S较低时,浸出物质对水样的pH值和碱度影响较大,当L/S超过40∶1时,浸出物质对水样水质影响不显著。与水样的接触面积越大,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更易溶解析出,对水质的pH值和碱度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 清污分流 喷射混凝土 浸出物质 隧道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波在三角形山体地形中的散射与能量分布规律研究
8
作者 余小越 许明 +3 位作者 谢强 蔡宇 刘先珊 甘峰帆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9-2649,2660,共12页
地形对地震波传播路径及能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地形对地震波传播的调制效应,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研究均匀半无限介质中等腰三角形山体受到水平剪切波(horizontal shear wave,SH波)作用时山体的动力响应。基于已有的散射频域解,引入... 地形对地震波传播路径及能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地形对地震波传播的调制效应,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研究均匀半无限介质中等腰三角形山体受到水平剪切波(horizontal shear wave,SH波)作用时山体的动力响应。基于已有的散射频域解,引入地形地震动传递因子,并结合Laplace及Fourier变换求得山体位移的时域解析解答,研究SH波与三角形地形相互作用下山体的地震动时空分布特征及能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SH波入射下山体表面点的波动程度显著高于平地表点,受频率成分影响更强,特定频率下表现出显著的放大效应和衰减效应。入射角度对共振频率及地形地震动传递因子的幅值具有重要影响。(2)地震波在山体边界和尖端处发生多次反射与折射,形成复杂的干涉波场。单位幅值脉冲垂直入射时山顶点位移幅值达2.65,随入射角度增加,位移幅值极大值减小并由山体顶点向山体右侧移动,水平入射时位移幅值极大值为2.12。(3)三角形山体地形与地震波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波能量在山体特定区域发生聚焦。垂直入射时能量集中在山顶及斜坡附近;斜入射和水平入射时,能量更多分布在山体背坡面,且几何聚焦效应更为显著,局部能量汇聚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效应 三角形山体地形 波函数展开法 地震动时空分布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浅表地层天然气富集规律与隧道工程适应性研究
9
作者 石疏桐 苏培东 +4 位作者 幸小兵 李有贵 陈明浩 邱鹏 王安春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4,共11页
针对川西南地区浅表地层天然气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的问题,依托成眉线工程,运用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探方法,通过封孔聚气试验、分层检测试验,揭示研究区浅表层天然气分布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浅层天然气富集对隧道产生的工程效应及... 针对川西南地区浅表地层天然气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的问题,依托成眉线工程,运用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探方法,通过封孔聚气试验、分层检测试验,揭示研究区浅表层天然气分布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浅层天然气富集对隧道产生的工程效应及对策。研究结论如下:1)深部天然气更倾向于通过断层、节理裂隙运移至浅地表,在以黏土为盖层、卵石层为储层的第四系特殊储盖组合中形成天然气高体积分数富集。2)成眉线隧道工程高体积分数区主要分布在卵石层中,低体积分数区主要分布在强风化泥岩及部分卵石层中,微体积分数区主要分布在完整泥岩及上覆黏土层较薄的卵石层中。3)浅层天然气的存在不仅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成本和施工工期产生影响,也是工程勘察的一大挑战;遇到浅层天然气问题,需要对隧道设计及方案进行调整,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制定运营维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天然气 隧道工程 富集规律 工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场外交通螺旋隧道横通道设计参数研究
10
作者 王建 陈炜韬 +6 位作者 黄鹏 吴学智 于丽 王雪 刘媛 李俊麒 王松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8,共13页
为明确螺旋隧道横通道设计参数,采用资料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高原螺旋隧道内人员疏散速度计算公式和人员疏散时间预测方法,分析螺旋隧道内不同风速下横通道几何参数对人员疏散速度的影响,给出不同风速下满足人员安全疏... 为明确螺旋隧道横通道设计参数,采用资料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高原螺旋隧道内人员疏散速度计算公式和人员疏散时间预测方法,分析螺旋隧道内不同风速下横通道几何参数对人员疏散速度的影响,给出不同风速下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横通道参数建议。结果表明:1)恐慌心理、火灾烟气、隧道照度、坡度和海拔因素对人员疏散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考虑多因素影响,建立高原地区大纵坡螺旋隧道人员疏散速度计算方法;2)基于分区疏散的思想,考虑火灾发生在车行横通道洞门口这一最不利情况,建立螺旋隧道非拥堵和拥堵情况下的人员疏散理论计算模型;3)基于性能化分析,考虑水电工程场外交通隧道人员疏散参数特性,明确横通道参数对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给出不同通风风速下横通道设计参数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螺旋隧道 横通道设计 水电工程 坡度 曲线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勘探在某地热区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赵文龙 唐宇豪 +1 位作者 张硕 周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地热资源勘查的方法众多,电磁法因其对温度响应敏感,在地热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因其探测精度高、深度较大,是浅层地热资源探测中最常用的电磁方法。某地热区内温泉出露范围较大,地热地质特征明显,但区内未进行过详细地热... 地热资源勘查的方法众多,电磁法因其对温度响应敏感,在地热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因其探测精度高、深度较大,是浅层地热资源探测中最常用的电磁方法。某地热区内温泉出露范围较大,地热地质特征明显,但区内未进行过详细地热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查,为确定某地热区地热系统热储、盖层以及导热通道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研究区内布设5条音频大地电磁测线,对音频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维性分析与三维反演,结合地热区地热地质资料研究地热系统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质情况复杂,地下介质具有三维电性结构特征,可以对音频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三维反演;(2)三维电性结构特征显示区内存在10个高阻异常体和2个低阻异常体,深部低阻异常体所处范围较大,中心电阻率值约为5Ω·m;(3)确定了研究区热储、盖层以及导热通道的分布范围,热储埋深在300~1500 m,盖层主要为第四纪覆盖层,查明地热水的循环通道与断层F1、F2有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勘探可直观展示地热区地热分布情况,可为地热区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勘查 音频大地电磁 三维反演 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改造过渡切换工程技术分析
12
作者 叶富智 牟宗元 +3 位作者 陈柱月 张惺 吴同 张晓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目的]由于我国众多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已步入升级改造阶段,为确保改造过渡切换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将影响范围降至最低且保持运营连续性,特对改造过渡切换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广州地铁1号线(以下简称“1号... [目的]由于我国众多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已步入升级改造阶段,为确保改造过渡切换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将影响范围降至最低且保持运营连续性,特对改造过渡切换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广州地铁1号线(以下简称“1号线”)信号系统改造项目为依托,结合信号系统工程的专业技术,采用理论分析与技术解析的方法,对基于过渡切换装置的系统切换工程技术展开深入探讨。研究过程中,详细分解了信号系统中所有可能涉及过渡切换需求的工程实施场景,对切换电路的设计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进行了细化处理,并进一步分析了切换装置的技术规格要求。[结果及结论]基于1号线改造工程的实施数据与经验积累,成功构建了涵盖不同信号改造技术方案的过渡切换场景,包括轨旁与车载的典型切换电路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过渡切换装置的主要技术要求,并给出了轨旁与车载过渡切换装置的规格参数与架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信号系统 改造 过渡 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智融合 创见未来中国中铁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技术研讨会在蓉举办
13
作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8-I0009,共2页
3月27日,由中国中铁主办、中铁二院承办的“中国中铁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技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以“绿智融合·创见未来”为主题,11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国家部委、高校和企业的百余位行业专家、代表... 3月27日,由中国中铁主办、中铁二院承办的“中国中铁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技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以“绿智融合·创见未来”为主题,11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国家部委、高校和企业的百余位行业专家、代表齐聚蓉城,围绕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前沿技术展开深度讨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中铁 绿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涉水岸坡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4
作者 郑颖人 唐晓松 +1 位作者 赵尚毅 李安洪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共10页
随着大中型水库的陆续兴建,形成了大量的涉水岸坡,库水水位的波动将影响这些岸坡的稳定性,可能诱发水库滑坡,甚至形成地质灾害.库水水位的变化将引起岸坡体内地下水的非稳态渗流,因此其稳定性分析变得十分复杂.目前,设计人员大都采用经... 随着大中型水库的陆续兴建,形成了大量的涉水岸坡,库水水位的波动将影响这些岸坡的稳定性,可能诱发水库滑坡,甚至形成地质灾害.库水水位的变化将引起岸坡体内地下水的非稳态渗流,因此其稳定性分析变得十分复杂.目前,设计人员大都采用经验概化,或者照搬规范的方法,使设计中主观性和定性的成分比较高.本文重点介绍了作者近几年围绕涉水岸坡的稳定性分析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库水水位变化过程中浸润面位置的求解、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涉水岸坡稳定性分析及埋入式抗滑桩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水岸坡 稳定性分析 治理工程 非稳态渗流 浸润面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走出去”战略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许佑顶 高柏松 +1 位作者 杨吉忠 徐骏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122,共7页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铁路"走出去"遇到的日益突出的技术标准冲突问题,选取目前世界范围影响最广的欧洲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从特征、内容、海外工程案例等不同角度对中外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完善我国现行技术标准...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铁路"走出去"遇到的日益突出的技术标准冲突问题,选取目前世界范围影响最广的欧洲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从特征、内容、海外工程案例等不同角度对中外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完善我国现行技术标准体系和实施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提出了目前中国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走出去"的制约因素,包括国情差异、体系架构差异、理论差异等;(2)按照"以我为主、开放兼容"的原则,基于中国铁路现状,提出了中国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走出去"战略实施方案,涵盖中国技术标准导读、中外技术标准兼容互通、中国技术标准体系调整等措施;(3)本研究成果可为完善我国现行技术标准体系和实施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技术标准 国际化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轨道系统特点及工程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蔡文锋 颜华 杨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9,共6页
研究目的:本文以中低速磁浮轨道系统特点为研究对象,研究当前国内外三种典型的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形式,介绍各重要组成部件的主要技术特征及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其工程适应性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加深对中低速磁浮轨道系统特点及工作特... 研究目的:本文以中低速磁浮轨道系统特点为研究对象,研究当前国内外三种典型的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形式,介绍各重要组成部件的主要技术特征及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其工程适应性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加深对中低速磁浮轨道系统特点及工作特性的理解和认识,为完善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中低速磁浮轨道系统一般包括轨道设备及其支承结构,并组成断面为"T"形的结构形式,合理的轨道结构形式设计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处理轨道与轨道梁的相互关系;主动控制的磁轨关系对于轨道系统的设计有决定性影响;磁浮系统稳定性要求轨道设计满足大质量、大阻尼和小变形要求;小间隙悬浮对轨道系统提出了严格的高精度要求;(2)针对实际工程应用:HSST系统轨道有相对较多的实际应用经验,但无法实现F轨的灵活调节;无轨枕直连式轨道经济性较差;整体式道床轨道通过设置道床调整层和上承式扣件系统实现轨道结构的高度整体性和良好的几何形位保持性,符合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要求;(3)本研究成果可为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线轨道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交通 轨道结构 HSST 磁轨关系 电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中线高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减灾选线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明浩 张广泽 +2 位作者 丁文富 付开隆 王朋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18,共6页
研究目的:成渝中线高铁位于四川盆地内,是继川藏铁路后推动时速400公里级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研究的新纪元工程,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需要详细查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减灾选线研究,从源头规避地质灾害风险,以期为成渝中... 研究目的:成渝中线高铁位于四川盆地内,是继川藏铁路后推动时速400公里级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研究的新纪元工程,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需要详细查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减灾选线研究,从源头规避地质灾害风险,以期为成渝中线高铁防灾减灾服务。研究结论:(1)成渝中线高铁建设主要面临煤矿及锶矿采空区、岩溶及岩溶水、缓倾软质岩层、有害气体、高温热水等工程地质问题;(2)针对本线对地基变形控制、结构可靠度、安全风险防控等要求极为严格,创新提出了各类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立体空间绕避或通过的地质选线原则;(3)根据地质选线原则,选择了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优、工程风险可控的铜梁取直和经大足、铜梁方案;(4)本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的高速铁路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中线高铁 减灾选线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线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护盾TBM在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3
18
作者 林刚 史宣陶 陈军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0-2029,共10页
为提高以中微风化岩质地层为主的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速度和安全性,改善工作环境,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与环境控制,以青岛地铁2号线Ⅰ期工程为背景,针对岩质地层城轨交通工程埋深浅、地质变化大、城市密集建(构)筑物周... 为提高以中微风化岩质地层为主的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速度和安全性,改善工作环境,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与环境控制,以青岛地铁2号线Ⅰ期工程为背景,针对岩质地层城轨交通工程埋深浅、地质变化大、城市密集建(构)筑物周边环境复杂等外部特征,以及隧道线路短、曲线半径小、施工组织复杂等自身特点,对采用双护盾TBM施工方法的城轨交通区间隧道工程设备研发制造、隧道结构型式和现场施工方案进行研究,研发制造首台城轨交通紧凑型双护盾TBM,设计城轨交通双护盾TBM隧道结构,并提出城轨交通区间隧道双护盾TBM始发、到达、过站、转场、快速施工等土建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护盾TBM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 TBM选型 TBM设计 衬砌结构 土建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活动构造带中段地质灾害与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概论 被引量:23
19
作者 郭长宝 张永双 +4 位作者 王涛 孙萍 蒋良文 杜宇本 杨志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722,共16页
甘肃天水等城镇和成兰交通廊道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南北活动构造带中段,是中国东西部地质、地貌边界带,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繁。本文在区内地质资料收集分析和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从活动断裂、浅表层地质灾害、深埋隧道重大工程地质... 甘肃天水等城镇和成兰交通廊道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南北活动构造带中段,是中国东西部地质、地貌边界带,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繁。本文在区内地质资料收集分析和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从活动断裂、浅表层地质灾害、深埋隧道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等角度,分析了甘肃天水等城镇和成兰交通廊道规划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认为:研究区内对成兰铁路和甘肃天水等城镇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断裂带主要有15条,并对区域构造应力场具有重要影响,具有强震诱发背景;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受强降雨、地震和活动断裂影响大,并发育一系列古地震滑坡,部分崩塌和滑坡方量大,具有高位、高速远程等特征,已严重制约着城镇、铁路、公路等地面工程建设,危害严重;研究区内深埋长大隧道多且工程地质问题复杂,已经遇到并严重受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涌水突泥和高地温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影响,同时还存在活动断裂断错效应对深埋隧道和桥梁等重要工程设施的长期影响。针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深入探讨了其发育分布规律,并提出了调查研究途径和解决办法,对区内重要城镇、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兰铁路 活动断裂 工程地质问题 地质灾害 地质选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建设核心技术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徐银光 蔡文锋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87,共6页
研究目的:纵观国内外,在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建设的实践中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很多重难点技术,需要系统地进行梳理并加以研究解决,从而为工程建设和安全营运提供系统全面的技术支撑,推动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发展。研究结论:(1)... 研究目的:纵观国内外,在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建设的实践中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很多重难点技术,需要系统地进行梳理并加以研究解决,从而为工程建设和安全营运提供系统全面的技术支撑,推动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发展。研究结论:(1)中低速磁浮交通由于其自身特点和技术优势,是中低运量城市地面轨道交通的最佳制式,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提出了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建设中需要深入开展的七项核心技术:车、轨、桥、设备及建筑耦合关系研究,线路、轨道技术研究,供输电技术研究,信号技术研究,运营维护及故障救援研究,地面交通与城市和谐关系研究以及磁浮对特殊环境的影响研究;(3)该研究成果可为中低速磁浮交通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交通 建设 核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