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包钢壳混凝土拱形桥塔节段拼装几何姿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桂水荣 李勇康 +1 位作者 尹樟勇 杨龙贵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3,共8页
赣州市集结大桥主桥为外包钢壳混凝土拱形桥塔斜拉桥,为确保钢混组合拱形桥塔节段拼装精准合龙,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拱形桥塔空间几何模型,分析外包钢壳和混凝土湿重对桥塔变形的影响,采用切线初始位移法对桥塔施工阶段位移进行预测... 赣州市集结大桥主桥为外包钢壳混凝土拱形桥塔斜拉桥,为确保钢混组合拱形桥塔节段拼装精准合龙,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拱形桥塔空间几何模型,分析外包钢壳和混凝土湿重对桥塔变形的影响,采用切线初始位移法对桥塔施工阶段位移进行预测,通过求解制造线形对桥塔待拼装节段进行预偏修正,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外包钢壳能显著减小桥塔变形;施工阶段桥塔变形主要由混凝土湿重引起,临时支撑能有效减小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横向变形。基于切线初始位移法的几何姿态预测方法能有效预测桥塔拼装全过程几何姿态,实测成桥阶段桥塔各节段最大偏位为6 mm,小于施工控制要求,具有较高的实施精度,可保证成桥状态下桥塔几何姿态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外包钢壳混凝土拱形桥塔 几何姿态预测 切线初始位移法 混凝土湿重 变形影响 线形控制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某地铁车站岩溶发育特征及突水模式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可能 张岳 +3 位作者 廖阳 万浩然 许培浩 张云毅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岩溶可诱发基坑涌水、涌泥等灾害,给在富水岩溶区及断层破碎带区域施工的地铁工程带来诸多难题。因此,调查车站区域岩溶发育特征,分析突水模式,对车站基坑的设计和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以贵阳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岩溶涌水治理... 岩溶可诱发基坑涌水、涌泥等灾害,给在富水岩溶区及断层破碎带区域施工的地铁工程带来诸多难题。因此,调查车站区域岩溶发育特征,分析突水模式,对车站基坑的设计和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以贵阳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岩溶涌水治理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调查及理论分析相结合,借助三维地质模拟软件,对该地铁车站的岩溶发育特征和涌水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基坑岩溶发育特征及涌水突水模式,建立了岩溶、断层破碎带与地铁车站空间关系的三维地质模型。对类似地铁车站岩溶水文地质勘察及涌水防治方案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岩溶 发育特征 突水模式 三维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基坑爆破邻近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特征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长红 朱斌 +1 位作者 蒋楠 于洋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共9页
保证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时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地铁某车站基坑爆破开挖工程为依托,选取邻近典型的三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型并结合现场爆破监测数据,分析地铁车站基坑爆破邻近框架结构的动力... 保证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时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地铁某车站基坑爆破开挖工程为依托,选取邻近典型的三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型并结合现场爆破监测数据,分析地铁车站基坑爆破邻近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以此评价其结构安全性。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计算得到的峰值振动速度以及振动主频率特征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差异较小,说明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合理;在基坑爆破振动作用下,该框架结构的振动响应以竖直方向振动为主,且振动最大的点出现在距离爆源较近的柱脚位置;该框架结构的动应力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沿宽度方向呈现出震荡变化的趋势,其v-mises有效应力较大的位置为靠近爆源的位置;该框架结构单元的爆破峰值振动速度在安全控制范围以内,结构单元的v-mises有效应力远小于抗拉强度标准值,该框架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基坑爆破 邻近框架结构 动力响应 振动速度 有效应力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护坡模式下的高路堑边坡水土流失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勇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178-180,187,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护坡模式(A区拱形骨架护坡,B区拱形骨架+植草护坡,C区拱形骨架+六棱砖护坡,D区拱形骨架+六棱砖+植草护坡)下的水土流失状况,筛选出适宜该研究区的护坡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护坡模式下土壤结构产生了一些变化,其中A区的土壤... 通过测定不同护坡模式(A区拱形骨架护坡,B区拱形骨架+植草护坡,C区拱形骨架+六棱砖护坡,D区拱形骨架+六棱砖+植草护坡)下的水土流失状况,筛选出适宜该研究区的护坡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护坡模式下土壤结构产生了一些变化,其中A区的土壤容重增幅最大(11.96%),C区次之,B区第三,增幅分别为8.55%和6.84%,而D区增幅最小(3.42%)。A、B、C和D区均以面状侵蚀为主,其中A区比B区分布有更多的侵蚀沟,且A区比B区侵蚀更深;C区和D区以六棱砖为单元形成上深、下浅的侵蚀状态,且C区比D区侵蚀更深。4种护坡模式下的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为A区>C区>B区>D区,且土壤侵蚀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拱形骨架+六棱砖+植草护坡模式的防护效益最优。采用该护坡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因此,建议在类似地区采用该护坡模式,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坡模式 高路堑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