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公司在天津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实施方案优化征集竞赛中胜出
1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81,共1页
2009年4月22日,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公司天津项目部,在天津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实施方案优化征集竞赛中以第一名成绩胜出。参加此次方案竞赛的5家单位分别是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公司、铁三院、广州地铁设计院、铁一院和天津市政院。专家... 2009年4月22日,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公司天津项目部,在天津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实施方案优化征集竞赛中以第一名成绩胜出。参加此次方案竞赛的5家单位分别是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公司、铁三院、广州地铁设计院、铁一院和天津市政院。专家评审组由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7位业内知名专家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铁 集团公司 近期建设 轨道交通 天津市 设计院 上海 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公司多项勘察设计项目获奖
2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66,共1页
2009年1月8日,由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合肥至蚌埠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今年全国第一个开工的铁路项目。合蚌客运专线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揽的首条铁路客专项目,使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第... 2009年1月8日,由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合肥至蚌埠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今年全国第一个开工的铁路项目。合蚌客运专线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揽的首条铁路客专项目,使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第三家独立承担完整客运专线总体设计的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专线 勘察设计项目 设计院 上海 集团公司 铁路项目 总体设计 蚌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需求下市域铁路示范区线西岑站与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西岑站的双站融合一体化设计
3
作者 方迎利 张远 +3 位作者 李沁 徐跃 张斌 汪锦昆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9,共8页
[目的]上海市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中心城市,市域铁路示范区线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此,结合市域铁路示范区线在历史发展、文化属性、地理风貌等方面的江南特性和功能需求,以西岑站为案例,介绍了该项目市域铁路站与... [目的]上海市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中心城市,市域铁路示范区线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此,结合市域铁路示范区线在历史发展、文化属性、地理风貌等方面的江南特性和功能需求,以西岑站为案例,介绍了该项目市域铁路站与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地铁高架站的双站融合一体化设计开发策略,以期为长三角一体化需求下市域铁路与轨道交通融合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了西岑站双站融合面临的几大挑战,分别为工程的挑战、尺度的挑战、空间的挑战、认知的挑战,并通过从建筑学视角、结构设计视角、室内设计视角三个方面展开论证,解析了设计对于几大重难点问题的回应策略。[结果及结论]西岑站将建筑学的设计思维融入基础设施的设计策略,通过建筑方面(色彩、尺度、空间、模数)的控制,结构方面(大跨结构、结构分期分层)的推演,室内方面(标志、标识整合)的贯彻,成功定义了市域铁路站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高度融合一体化设计的新范式。这不仅提升了综合轨道网络的整体效率,还能给乘客带来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 长三角一体化 双站融合 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核心城区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分析
4
作者 袁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9,共6页
[目的]公共空间是轨道交通站域使用者活动的重要载体。为提升站域的空间绩效和品质活力,有必要分析公共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关系。[方法]以上海核心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个样本站域,采用现场调研和方差法... [目的]公共空间是轨道交通站域使用者活动的重要载体。为提升站域的空间绩效和品质活力,有必要分析公共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关系。[方法]以上海核心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个样本站域,采用现场调研和方差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并进一步从使用者需求视角出发,结合相关性分析初步揭示出其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站域公共空间的相关规划建议。[结果及结论]广场类公共空间和私有公共空间在站域内呈现显著的圈层递减分布特征,公园类公共空间其圈层分布特征不明显。提出“使用者需求-功能空间分布-公共空间分布”的影响关系链——使用者需求是催化站域公共空间分异的内因。在后续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更新中,建议基于使用者需求确定公共空间供应、联动功能空间协同优化公共空间分布、以步行路径为纽带推动公共空间体系化,从而提升站域的空间绩效和品质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车站区域 公共空间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震区超矮墩转体T构设计研究
5
作者 吴志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2,163,共6页
某高速公路上跨铁路立交桥采用2×65m预应力混凝土转体T构,受地形条件等限制,推荐方案主墩高度很矮,在E2地震作用下,转体T构抗震分析对于确定主墩构造和配筋设计影响较大,而在国内外高烈度地震区超矮墩转体T构的工程案例非常罕见。... 某高速公路上跨铁路立交桥采用2×65m预应力混凝土转体T构,受地形条件等限制,推荐方案主墩高度很矮,在E2地震作用下,转体T构抗震分析对于确定主墩构造和配筋设计影响较大,而在国内外高烈度地震区超矮墩转体T构的工程案例非常罕见。本文阐述了超矮墩转体T构方案的论证过程,并通过抗震分析确定了主墩和基础结构构造,形成了一些关键技术,对类似超矮墩转体T构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矮墩 转体T构 主墩 基础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轨道交通3/4号线宝山路站接轨改造工程中的车站结构改造设计研究
6
作者 孙天荣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3,共7页
[目的]上海市轨道交通宝山路站为提高列车通过能力和降低安全风险,需进行线路接轨改造,相应的车站结构也需改造加固。由此梳理出车站结构改造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处理方法和对运营的影响控制。[方法]介绍了宝山路站改造工程的概况,阐述... [目的]上海市轨道交通宝山路站为提高列车通过能力和降低安全风险,需进行线路接轨改造,相应的车站结构也需改造加固。由此梳理出车站结构改造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处理方法和对运营的影响控制。[方法]介绍了宝山路站改造工程的概况,阐述了设计原则,确认了设计方法,开展了超限结构性能化设计来验证加固改造后的抗震性能,并提出了针对宝山路站的结构自适性加固改造方案,分析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和解决方法;为保证施工期间车站正常运营,提出了分阶段的施工组织计划。[结果及结论]宝山路站经过改造后,满足了增加股道的要求。通过结构加固,车站的抗震性能可以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车站结构工程的分阶段实施能有效降低对车站运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结构 加固改造 自适性 分阶段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留上盖物业开发条件的市域铁路地下车辆基地结构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谭奇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城市空间分割,提升区域城市形象,避免区域交通立体化以及对人行系统的影响,需对预留上盖物业开发条件的市域铁路地下车辆基地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申昆路停车...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城市空间分割,提升区域城市形象,避免区域交通立体化以及对人行系统的影响,需对预留上盖物业开发条件的市域铁路地下车辆基地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申昆路停车场项目为例,基于预留上盖物业开发条件的地下车辆基地与地面车辆基地在结构设计方面的差异,研究了预留上盖物业开发条件的地下车辆基地结构的设计难点,并针对性分析了地下车辆基地施工过程中的超长结构温度裂缝、结构防水、不连续施工结构等的关键技术。[结果及结论]根据不设缝的超长盖板温度应力结果相应配置抗裂钢筋,从理论上限制了混凝土裂缝,避免自防水混凝土开裂漏水;针对由施工质量、养护、合拢等条件与设计差异导致可能漏水的情况,设计方从构造方面提出侧壁和底板的防漏水备用解决方案;地下车辆基地结构与上盖物业开发结构不同步实施时,提出临时抗浮措施与盖板施工荷载预留相结合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地下车辆基地结构 预留上盖物业开发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研究
8
作者 周宏慧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2,共8页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布置及受力存在不对称性,为合理确定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以阜淮高铁主跨230 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钢混结合段位置选择、力学性能分析及构造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布置及受力存在不对称性,为合理确定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以阜淮高铁主跨230 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钢混结合段位置选择、力学性能分析及构造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小里程侧钢-混分界点位于低塔往跨中方向16.75 m处,大里程侧钢-混分界点位于辅助墩往主塔方向13.25 m处时,主梁受力合理,施工条件适宜,对航道影响较小,主梁整体运营状态线型及影响行车长波不平顺满足规范要求;钢混结合段各构件应力分布均匀,主梁刚度过渡平顺,静力性能良好,总体构造设计合理,能够满足混凝土梁与钢梁间平稳传力需求;承压板厚度为50~80 mm时其应力水平及疲劳问题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适度增加能有效改善承压板受力;纵向加劲板厚度为24 mm时,既能为承压板提供足够刚度贡献,也能控制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力学性能 构造参数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割裂到融合:上海轨道交通宝山路换乘站公共空间再梳理
9
作者 方迎利 张滢心 +3 位作者 金燕琳 张斌 徐沛沛 汪锦昆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5,共6页
[目的]为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及其融合策略,有必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改造项目的前提条件与具体要求,并揭示城市公共空间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复杂关系。[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宝山路站为例,... [目的]为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及其融合策略,有必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改造项目的前提条件与具体要求,并揭示城市公共空间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复杂关系。[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宝山路站为例,分析了现有站点空间的结构、关键性站台节点的现场测绘和用户体验,聚焦于宝山路站的公共空间割裂现象,从“人工天堑”的行政区交界问题、外部交通组织的非连续性及内部乘车流线的断裂展开论证,并提出多尺度融合策略。[结果及结论]宝山路站因行政区交界形成的管理分割加剧了公共空间的割裂;外部交通组织规划不足导致多模式交通衔接不畅;站内乘车流线设计存在重复绕行及拥堵问题,降低了乘客的使用体验感。多尺度融合策略为:在轨道交通尺度上,优化站点功能分区与乘车流线;在市民尺度上,注重空间的步行友好性与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性;尝试将基础设施建筑化,通过统一设计语言提升站点的整体形象;延续城市文脉,通过植入文化元素强化公共空间的识别性与归属感。轨道交通站点的改造不仅是基础设施的优化,更是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契机,需从多维度综合考量,以实现功能与文化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换乘站 基础设施改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上海市域铁路设计规范》编制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建红 饶雪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2,共3页
总结了上海市域铁路的特点以及编制《上海市域铁路设计规范》的必要性。对《上海市域铁路设计规范》编制中的总体思路、编制框架及基本参数的选取等主要问题作了重点阐述,以期对规范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上海市域铁路 设计规范 标准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LTE系统方案设计与部署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是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关键子系统。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是典型的高架线路,使用1.4 MHz带宽部署LTE(长期演进)车地无线通信网络承载CBTC系统。以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信号系统应用案例为背景,就LTE系统的5 MHz...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是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关键子系统。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是典型的高架线路,使用1.4 MHz带宽部署LTE(长期演进)车地无线通信网络承载CBTC系统。以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信号系统应用案例为背景,就LTE系统的5 MHz带宽资源,从吞吐量计算、LTE网络信道规划、频段划分、系统漫游切换、小区覆盖半径计算、LTE系统架构及典型场景的设计等方面介绍了LTE系统A网、B网(1.4 MHz+1.4 MHz)的设计与部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 长期演进 设计方案 部署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域铁路申昆路停车场建筑设计及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利 方迎利 王多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63-167,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用地面积大,如何在城市用地面积紧张的情况下,提升停车场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停车场功能,即提升停车场土地的资本密度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上海市域铁路申昆路停车场项目为国内大都市圈、城市圈的市域... 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用地面积大,如何在城市用地面积紧张的情况下,提升停车场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停车场功能,即提升停车场土地的资本密度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上海市域铁路申昆路停车场项目为国内大都市圈、城市圈的市域铁路大型地下车辆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规划设计考虑:设置市域铁路地下停车场,地上进行物业开发及城市功能配套,以便激发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和整体片区商业价值,推动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体系化发展,降低市域铁路停车场对空间、交通及环境的不利影响。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综合开发模式可供类似项目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地下停车场 交通枢纽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域铁路新建项目工程验收办法及安全评估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智平 刘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共6页
[目的]上海市域铁路已有多个项目开工建设,但目前尚无明确的市域铁路新建项目工程验收办法及安全评估管理办法。为了对市域铁路新建项目工程验收、安全评估等管理办法的制定提供合理化建议,亟需开展市域铁路项目工程验收办法及安全评估... [目的]上海市域铁路已有多个项目开工建设,但目前尚无明确的市域铁路新建项目工程验收办法及安全评估管理办法。为了对市域铁路新建项目工程验收、安全评估等管理办法的制定提供合理化建议,亟需开展市域铁路项目工程验收办法及安全评估方案的研究。[方法]从主要技术标准、建设及运营特点两方面,分析了市域铁路同地铁、国家铁路的差异。阐述了地铁、国家铁路建设项目工程验收及安全评估程序,讨论了二者在项目验收组织、验收程序及验收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上海市域铁路新建项目工程验收及安全评估的具体工作流程,提出了2个备选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并对2个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适用于上海市域铁路新建项目验收及安全评估工作流程的建议方案。[结果及结论]上海市域铁路新建项目的工程验收及安全评估建议采用方案二,即上海市域铁路项目工程验收的程序及组织方式基本沿用地铁模式,并参照国家铁路项目的标准设置联调联试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新建项目 工程验收 安全评估 联调联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盖开发对车辆基地建设运维影响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亚丽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4,共5页
为了解决车辆基地上盖开发对盖下引起的建设和运维问题,需对其总平面布置、消防、交通、管线、减振降噪等各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和优化。通过分析车辆基地开发与不开发的差异性,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原则”的优化策略,即在... 为了解决车辆基地上盖开发对盖下引起的建设和运维问题,需对其总平面布置、消防、交通、管线、减振降噪等各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和优化。通过分析车辆基地开发与不开发的差异性,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原则”的优化策略,即在保证盖下规模和功能的前提下,既为上盖开发创造良好条件,又确保盖下安全与环境,从选址、总平面布置、检修工艺、消防疏散、通风排烟、交通组织等各方面阐述优化设计思路,包括良好的站段关系、整合集约用地、采用新型检修设备、加强疏散和防排烟等,尽可能消解上盖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盖上盖下相互协调、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基地 综合开发 优化设计 建设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轨道设计局部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桂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7-141,共5页
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轨道结构设计,对以往沿用的轨道设计方案进行了局部优化:道床混凝土标号由C30提至C35;对中档钢弹簧浮置板采用预制板设计施工新工艺;浮置板道床地段均用DTⅢ2扣件,以减少扣件种类;改进轨道减振器配套轨... 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轨道结构设计,对以往沿用的轨道设计方案进行了局部优化:道床混凝土标号由C30提至C35;对中档钢弹簧浮置板采用预制板设计施工新工艺;浮置板道床地段均用DTⅢ2扣件,以减少扣件种类;改进轨道减振器配套轨枕;道岔岔枕由短枕优化为混凝土长轨枕;岔区防水处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结构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铁路梁式桥跨结构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永兵 王法武 吴定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4,176,共6页
[目的]TB 10624—2020《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在编制的过程中,沿用了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和TB 10623—2014《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的大部分内容。为了验证TB 10624—2020中梁式桥跨结构的挠跨比、自振频率及动力系数等设计... [目的]TB 10624—2020《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在编制的过程中,沿用了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和TB 10623—2014《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的大部分内容。为了验证TB 10624—2020中梁式桥跨结构的挠跨比、自振频率及动力系数等设计参数制定的合理性,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根据市域铁路与其他类型铁路在桥梁设计标准上的差异,基于车桥耦合动力仿真的理论计算,分析了市域铁路梁式桥跨结构的挠跨比、自振频率和动力系数的合理设计限值。[结果及结论]由于荷载的差异,市域铁路梁式桥跨结构挠度设计限值不宜沿用TB 10623—2014中的规定,需制定满足市域铁路自身的刚度的设计标准;提出了适合市域铁路梁式桥跨结构的自振频率设计限值;市域铁路桥梁采用TB 10002—2017《铁路桥涵设计规范》中客货混运铁路桥梁的动力系数是合理的,且有一定的安全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梁式桥跨结构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上海地铁基坑设计相关规范的探讨
17
作者 陈高峰 崔惠明 +1 位作者 赵荣花 虞俊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14,共5页
2010年上海有两个与基坑设计相关的规范进行了新旧更替。基于地铁车站基坑设计,从规范的适用性、规范的衔接、地铁基坑等级划分的演变和基坑稳定性验算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目前各种规范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实践中的规范选用。对环境良好的... 2010年上海有两个与基坑设计相关的规范进行了新旧更替。基于地铁车站基坑设计,从规范的适用性、规范的衔接、地铁基坑等级划分的演变和基坑稳定性验算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目前各种规范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实践中的规范选用。对环境良好的地铁基坑变形控制和新规范未予明确的稳定性验算安全等级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基坑工程 设计规范 抗隆起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式单轨单肋式拱桥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广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目的]鉴于目前针对悬挂式单轨单肋式拱桥的研究案例较少,为了更好地指导悬挂式单轨拱桥的设计和施工,需要对其不同设计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以湖南某旅游空中列车项目为背景,通过Midas空间杆系整体模型和ANSYS板壳单元细部模型... [目的]鉴于目前针对悬挂式单轨单肋式拱桥的研究案例较少,为了更好地指导悬挂式单轨拱桥的设计和施工,需要对其不同设计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以湖南某旅游空中列车项目为背景,通过Midas空间杆系整体模型和ANSYS板壳单元细部模型,对跨度为60 m,采用刚性吊杆钢箱拱,拱、梁、墩刚接的单肋式双线拱桥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轨道梁刚度、主梁应力、主梁翘曲畸变的敏感性影响;提出了设计参数敏感性评价指标,将其按敏感因子10%和5%划分为大、中、小3个等级,得到了主要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及结论]拱桥矢跨比、中横梁尺寸及桥墩尺寸依次对于主梁竖向挠度、主梁水平位移和梁端转角是敏感性参数,主梁的加劲肋间距对主梁应力和跨中畸变是敏感性参数,主梁腹板厚度对梁端翘曲是敏感性参数。对于悬挂式单轨单肋式拱桥,其刚度要求相对应力要求更加控制拱桥设计,设计中宜采用合理的设计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单轨 单肋式拱桥 设计参数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模块研发辅助建筑方案设计
19
作者 李旭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08-I0008,共1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早已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用电器互联到国家工程开发,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的身影,建筑领域也同样如此。目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多个层面,对整个建筑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人工智能可通过深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早已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用电器互联到国家工程开发,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的身影,建筑领域也同样如此。目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多个层面,对整个建筑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人工智能可通过深度学习,不断地处理、分析、理解施工数据,记录现场的施工环境以及进度,从而帮助工程人员了解各个施工阶段的现场实况,并快速发现潜在施工问题。通过不断学习以及海量数据的推算,人工智能可利用相关算法分析对困难问题的提供辅助性和预测性见解,帮助工程人员制定建筑方案,保证工程质量,具体包括三个步骤阶段,即分析需求阶段、概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阶段 建筑方案设计 人工智能 施工数据 深度学习 海量数据 需求阶段 施工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钢圈加固盾构隧道黏结界面力学性能
20
作者 周顺华 张克平 +3 位作者 张小会 张权 裴政川 赵旭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开展静力加载条件下加固体与混凝土界面单轴拉伸与单轴剪切的单元体试验,分析了黏结界面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平均黏结强度、荷载-位移曲线以及界面应变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黏结剂厚度、膨胀螺栓等级以及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对于黏结... 开展静力加载条件下加固体与混凝土界面单轴拉伸与单轴剪切的单元体试验,分析了黏结界面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平均黏结强度、荷载-位移曲线以及界面应变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黏结剂厚度、膨胀螺栓等级以及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对于黏结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界面拉伸条件下,黏结界面的最终破坏形态主要为混凝土内聚破坏;剪切条件下,黏结界面的最终破坏形态主要为加固体与黏结剂界面的脱开。黏结界面极限承载力和黏结强度均随黏结剂厚度的减小而增大,而界面厚度为1 mm对应的拉伸极限承载力和剪切极限承载力较2 mm厚度仅提高了4.6%和5.6%,却极大地增加了环氧树脂的注浆难度,因此选择界面厚度为2 mm更为合理。增加膨胀螺栓加固可显著提升黏结界面的拉伸和剪切强度,推荐使用M18膨胀螺栓,特殊工况下也可使用M20提升加固效果。混凝土表面越粗糙,黏结界面黏结强度就越大,其中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对黏结界面拉伸黏结强度的影响要大于对剪切黏结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内钢圈加固 黏结界面 承载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