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管理费用控制策略——以沪G1501项目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袁良荣 左敦虎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83,共3页
随着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收益的不断下滑,管理费用这一广义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引起了工程项目建设部门的充分关注。以上海绕城高速G1501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费用控制为例,对管理费用的控制思路、程序和方法进行总结,可为施工企业工... 随着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收益的不断下滑,管理费用这一广义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引起了工程项目建设部门的充分关注。以上海绕城高速G1501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费用控制为例,对管理费用的控制思路、程序和方法进行总结,可为施工企业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费用的管理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企业 工程项目 管理费用 预算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掺量对钻孔灌注桩混凝土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波 刘雪娟 +2 位作者 白银 张文潇 宁逢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134,共4页
为提高新疆某火电厂桩基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考察了30%(10%粉煤灰+20%矿渣)、40%(15%粉煤灰+25%矿渣)和50%(20%粉煤灰+30%矿渣)三种掺合料掺量混凝土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硫酸盐溶液浸烘循环作用下,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超过KS2... 为提高新疆某火电厂桩基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考察了30%(10%粉煤灰+20%矿渣)、40%(15%粉煤灰+25%矿渣)和50%(20%粉煤灰+30%矿渣)三种掺合料掺量混凝土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硫酸盐溶液浸烘循环作用下,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超过KS200;在地下水或硫酸盐溶液侵蚀环境下,均满足砂浆膨胀系数<1.5、抗折强度抗蚀系数>0.85的要求。56d龄期时,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为(2.5~3.1)×10^(-12) m^2/s;在地下水自然浸泡状态下,氯离子扩散系数为(2.6~2.8)×10^(-12) m^2/s;150d龄期时混凝土库仑电量<450C;粉煤灰与矿渣复掺,且掺量由30%增至50%时,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和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均随矿物掺合料掺量的提高而增强。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新疆某火电厂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的耐久性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掺和料 掺量 硫酸盐 氯离子 耐蚀性 钻孔灌注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温铁路汤村隧道穿越富水断层带施工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智刚 鲁良武 龙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4-46,66,共4页
金温铁路汤村隧道穿越软弱地层,隧址区断层发育,涌水量大。施工时采取了洞内超前预注浆加固止水、洞身段长管棚超前预支护措施。通过规范施工工序,加强各工序的过程控制,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快... 金温铁路汤村隧道穿越软弱地层,隧址区断层发育,涌水量大。施工时采取了洞内超前预注浆加固止水、洞身段长管棚超前预支护措施。通过规范施工工序,加强各工序的过程控制,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快反馈"的原则并严格按照三台阶四步开挖法组织施工,成功穿越富水软弱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富水断层 特长隧道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高铁隧道下有小净距地铁隧道穿越时的结构动力响应特性模拟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晨 曹瑞琅 +2 位作者 赵宇飞 寇卫国 张雪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6,共6页
基于某地铁线路以极小净距下穿京张高铁盾构隧道工程,采用人工激振函数模拟列车振动荷载,分析不同工况下的隧道动力响应特性,探讨了高铁隧道结构的振动加速度、振动速度及竖向位移规律。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监测点振动幅值变化不仅与... 基于某地铁线路以极小净距下穿京张高铁盾构隧道工程,采用人工激振函数模拟列车振动荷载,分析不同工况下的隧道动力响应特性,探讨了高铁隧道结构的振动加速度、振动速度及竖向位移规律。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监测点振动幅值变化不仅与振动强度有关,还与激振源荷载作用位置有关,高铁隧道中心截面前后±15 m范围内的位移响应最大;隧道交叉位置呈现显著的振动放大现象,造成列车动荷载影响下衬砌结构薄弱区;振动响应总体趋势为自仰拱向拱顶逐渐衰减,即仰拱为隧道振动响应的最不利位置;考虑不同工况,高铁隧道结构的最大振动加速度、振动速度和竖向位移分别为110.204 mm/s^2、3.006 mm/s、0.0434 mm,低于结构安全振动控制标准的限值,满足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下穿高铁隧道 隧道振动 结构动力响应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围岩动态扩容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鹏波 宋杨 +1 位作者 韩现刚 杨青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35,共6页
为了研究巷道围岩扩容在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煤岩力学试验,得到煤样在加载过程中的扩容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煤岩扩容模型,从损伤的角度提出了煤样扩容的公式,试验结果和拟合曲线相比较为吻合;通过对扩容模... 为了研究巷道围岩扩容在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煤岩力学试验,得到煤样在加载过程中的扩容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煤岩扩容模型,从损伤的角度提出了煤样扩容的公式,试验结果和拟合曲线相比较为吻合;通过对扩容模型的分析,得到了煤岩在扩容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地压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围岩扩容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超过支护系统所能承受的能量,围岩的动态扩容是因为弹性波引起的煤岩扰动而形成的应力叠加到围岩上造成的,最后以此为依据对围岩支护系统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围岩扩容 扩容模型 支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直觉模糊集的改良膨胀土胀缩性等级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树增 张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138,共8页
为对改良膨胀土胀缩性等级进行准确评价,以便在实际工程中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减少改良膨胀土地基灾害的发生,在综合考虑传统方法的不足与改良膨胀土自身特性的基础上,选取5项定量化评价指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为对改良膨胀土胀缩性等级进行准确评价,以便在实际工程中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减少改良膨胀土地基灾害的发生,在综合考虑传统方法的不足与改良膨胀土自身特性的基础上,选取5项定量化评价指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模糊处理领域具有突出优势的直觉模糊集建立熵权-直觉模糊集模型,实现对改良膨胀土胀缩性等级定量化评价。以4组不同煤矸石掺量的膨胀土为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并与柯尊敬分类法、模糊数学法和膨胀潜势法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熵权-直觉模糊集模型对煤矸石改良膨胀土胀缩性等级评价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可为类似改良土评价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膨胀土 胀缩性 熵权直觉模糊集 等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反演的中老铁路泥砂岩互层隧道支护时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建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9-135,共7页
为探究大断面泥砂岩互层隧道合理的支护时机,依托中老铁路会排山隧道,开展大断面泥砂岩互层隧道支护时机以及全位移反演研究。首先,通过三轴压缩试验对现场岩块的工程特性进行研究,并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进行修正得到岩体力学参数;然... 为探究大断面泥砂岩互层隧道合理的支护时机,依托中老铁路会排山隧道,开展大断面泥砂岩互层隧道支护时机以及全位移反演研究。首先,通过三轴压缩试验对现场岩块的工程特性进行研究,并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进行修正得到岩体力学参数;然后,对全位移进行推导求解,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得到全位移与实测位移的关系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拱顶沉降与塑性区半径的关系,找出特征点确定初期支护以及加强支护的时机,并根据实测位移与全位移的关系式得到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最佳支护时机。研究结果表明:1)泥砂岩互层围岩条件差,力学指标参数较单一围岩降低了1/2左右;2)实测位移为全位移的60%~70%,得到了实测位移与全位移的关系式;3)隧道需要随挖随支,当现场监测拱顶沉降达到170 mm且无收敛趋势时或现场监测变形速率异常时,应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支护时机 泥砂岩地层 三轴压缩试验 数值模拟 位移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条件下华亭煤田底板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鹏波 宋杨 韩现刚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7,共5页
为了研究冲击地压条件下巷道底板的稳定性,通过对华亭煤田底板冲击型冲击地压进行实地监测,发现华亭煤田底板应力受开采活动影响较大;采用中厚板理论对巷道底板进行分析,认为其在不稳定应力下的变形为非协调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底板存在... 为了研究冲击地压条件下巷道底板的稳定性,通过对华亭煤田底板冲击型冲击地压进行实地监测,发现华亭煤田底板应力受开采活动影响较大;采用中厚板理论对巷道底板进行分析,认为其在不稳定应力下的变形为非协调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底板存在较大的失稳可能性;运用突变理论对底板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底板失稳的关键判据。计算结果表明华亭煤矿250104工作面底板在开采扰动下会产生结构性失稳,而陈家沟煤矿8512工作面底板结构较为稳定,受到扰动时较不容易发生结构性失稳,和实际情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底板 稳定性 突变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