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陷性黄土路基工程柱锤冲扩桩施工方案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宏双 秦德进 张东青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43-146,共4页
研究目的:合理选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推广DDC法施工经验。研究结果: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柱锤冲扩桩施工参数的选定,施工方案的优选以及试验检测方法,通过试桩确定了最优施工方案,提高了高速铁路路基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 客运专线 湿陷性黄土地基 处理 柱锤冲扩桩 施工方案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加固效果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贾剑青 贾超 +2 位作者 赖远明 赵阳阳 王宏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56,共7页
为确定高速铁路路基的强夯加固效果及其技术参数,以某高速铁路粉土及粉质黏土路基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15和20 m等2种落距时,路基承载力和变形的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路基土单次夯... 为确定高速铁路路基的强夯加固效果及其技术参数,以某高速铁路粉土及粉质黏土路基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15和20 m等2种落距时,路基承载力和变形的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路基土单次夯击下沉量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各落距后两击下沉量能够满足设计的夯击终止条件;夯击后,表层土体含水率、干密度及比贯入阻力均有明显改善,有效加固区内加固效果明显;夯击后,3个试验测点处的路基承载力特征值均大于150 kPa,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夯击初期数值计算结果略小于现场试验结果,但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强夯加固 承载力 落距 夯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贾剑青 赵阳阳 +2 位作者 贾超 辛成平 张帮鑫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24,共7页
研究目的:为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以太焦高速铁路某工段为背景,首先,试验测试该路段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确定其湿陷性指标和湿陷等级,分析其力学特性的变化特点;其次,设计该黄土地基的加固方案以及水泥土搅拌桩... 研究目的:为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以太焦高速铁路某工段为背景,首先,试验测试该路段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确定其湿陷性指标和湿陷等级,分析其力学特性的变化特点;其次,设计该黄土地基的加固方案以及水泥土搅拌桩的试桩参数,抽芯检测试验桩体的成桩质量;再次,通过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并结合数值分析,研究不同试桩参数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最后,在地基加固试验段铺筑试验路基,采用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研究结论:(1)3种水灰比试验桩的成桩质量良好,测得试验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6 MPa、1.8 MPa和2.0 MPa,均大于1.0 MPa的工程设计要求,最终确定该工程施工所用水灰比为0.50;(2)现场试验所得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1~266 kPa,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所得其特征值分别为282.87 kPa和209 kPa;(3)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所得试验段路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别为21.17 mm、31.25 mm和26.14 mm,该复合地基强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4)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加固方案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桩 复合地基 黄土 湿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点云与改进R_(S)表征法的结构面粗糙度定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泽 李保天 +3 位作者 宋盛渊 秦龙 刘殿泽 黄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81,共10页
为研究采样尺寸、采样间距对高陡斜坡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评价结果的影响,选取藏东南某铁路察达车站工点左岸高陡岩质斜坡为研究区,提出采用无人机多角度贴近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毫米级点云数据以建立研究区斜坡岩体高精度三维模型,并从中选... 为研究采样尺寸、采样间距对高陡斜坡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评价结果的影响,选取藏东南某铁路察达车站工点左岸高陡岩质斜坡为研究区,提出采用无人机多角度贴近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毫米级点云数据以建立研究区斜坡岩体高精度三维模型,并从中选取典型区域裁剪出带有点云信息的27条面状结构面,使用Delaunay三角化原理对结构面进行网格化重建。基于此,提出一种采用点云拟合平面代替R_(S)表征法中垂直投影平面的新方法,并研究结构面粗糙度在不同采样尺寸、采样间距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三角剖分方式对R_(S)表征值影响较小;结构面粗糙度具有尺寸效应与间距效应,其粗糙度表征值随结构面尺寸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随结构面采样间距增大逐渐减小;部分存在尺寸效应的结构面存在“假有效采样尺寸”与“真有效采样尺寸”。在进行粗糙度评价时应确保所得有效采样尺寸为“真有效采样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贴近摄影 结构面粗糙度 改进R_(S)表征法 尺寸效应 间距效应 三角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李虎坪隧道CRD法施工技术
5
作者 贾枝喜 秦德进 张东青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89-392,416,共5页
研究目的:以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李虎坪隧道为例,研究客运专线双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控制测量、开挖支护、监控量测、二次衬砌等施工技术和施工特点。研究结果:研究表明,CRD施工方法适用于Ⅴ级黄土双线大断面隧道施工,施工进度快,控制地层变形... 研究目的:以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李虎坪隧道为例,研究客运专线双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控制测量、开挖支护、监控量测、二次衬砌等施工技术和施工特点。研究结果:研究表明,CRD施工方法适用于Ⅴ级黄土双线大断面隧道施工,施工进度快,控制地层变形好,施工安全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太铁路 客运专线 黄土隧道 CR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