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泸定县6.8级地震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云 董金爽 张奉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1,140,共12页
为分析泸定县6.8级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对震中附近的磨西镇、得妥镇、燕子沟镇的村镇建筑开展了震害调查,总结村镇结构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对震中附近评估烈度为Ⅸ度区域的村镇建筑进行地震破坏等级评估、... 为分析泸定县6.8级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对震中附近的磨西镇、得妥镇、燕子沟镇的村镇建筑开展了震害调查,总结村镇结构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对震中附近评估烈度为Ⅸ度区域的村镇建筑进行地震破坏等级评估、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整体上,砖木结构及砖混结构是此次地震中震害现象较为明显和严重的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震害整体较轻,基本未破坏数量占调研框架结构的72.5%。砖木结构及砖混结构震害特征主要表现为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楼(屋)面破坏、非结构构件破坏及整体倒塌;框架结构震害特征主要表现为梁、柱及节点破坏、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此次地震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严重破坏及倒塌的房屋占该两类房屋整体震害的比例较高,严重破坏砖木及砖混结构约为框架结构的6倍,且框架结构未出现倒塌,基本未破坏的框架结构占比较高。3种结构抗震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针对不同结构形式的震害特征,应通过抗震加固全面提升可修复震害房屋及既有农房抗震防灾能力,以提高村镇建筑整体力学性能,减少地震伤亡及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震害调查 村镇建筑 砖木结构 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地下车站设备区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全尺寸实验研究
2
作者 冉辰皓 胥兵周 +3 位作者 陈俊沣 程辉航 华福才 钟茂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为研究地铁地下车站设备区走廊区域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在某设备区开展全尺寸现场火灾实验,通过对温度、烟气蔓延速度、烟气层高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结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烟气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的蔓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条件... 为研究地铁地下车站设备区走廊区域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在某设备区开展全尺寸现场火灾实验,通过对温度、烟气蔓延速度、烟气层高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结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烟气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的蔓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条件下,走廊中烟气扩散速度约为0.2~0.4 m/s,且不同方向上的速度大小与顶棚温升和烟气层高度正相关。烟气更倾向于沿连接车站站台区的长走廊蔓延,且拐入长走廊的烟气蔓延速度衰减不明显。考虑人员疏散,蔓延至“L”型路口的烟气会在拐角处蓄积使烟气层高度显著降低,封堵人员逃生路径。烟气沿短走廊蔓延途径“T”型路口时,会大量分流进长走廊中,蔓延速度越低时分流进入长走廊的比例越高。研究结果可为地铁地下车站设备区火灾人员疏散和防排烟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烟气 地铁地下车站 设备区 自然通风 全尺寸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水准分级屈服阻尼器的减震结构优化方法
3
作者 郭甘 陈云 +2 位作者 王保平 雷龙刚 张海亮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4,共8页
本文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水准分级屈服阻尼器的减震结构优化方法,以基于层间位移和楼层加速度综合考虑的指标为评价函数,首先计算出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单屈服点阻尼器的最优屈服位移及其对应的屈服承载力,据此构建... 本文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水准分级屈服阻尼器的减震结构优化方法,以基于层间位移和楼层加速度综合考虑的指标为评价函数,首先计算出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单屈服点阻尼器的最优屈服位移及其对应的屈服承载力,据此构建了多水准分级屈服阻尼器的骨架曲线和恢复力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减震结构进行优化。以9层钢框架结构为例,采用提出的减震优化方法,通过地震时程弹塑性反应分析表明:算法收敛可靠,优化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分级屈服阻尼器的减震功效,相比单一屈服点阻尼器,其对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振动控制效果更为显著,证实了分级屈服阻尼器减震结构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分级屈服阻尼器 多水准 减震优化 SAP2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离桩对盾构隧道侧穿邻近建筑物的沉降控制效果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叶冬明 张俊赟 +2 位作者 陆军 任守勤 蓝沐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39,共6页
为研究盾构隧道侧穿邻近建筑物工程中隔离桩的沉降控制效果,以杭州市某侧穿邻近建筑物施工区段为例,基于FLAC3D软件建立有限差分模型对隔离桩加固下的建筑物基础进行确定性分析,同时结合均匀设计方法、响应面法和有限差数值模拟分析法... 为研究盾构隧道侧穿邻近建筑物工程中隔离桩的沉降控制效果,以杭州市某侧穿邻近建筑物施工区段为例,基于FLAC3D软件建立有限差分模型对隔离桩加固下的建筑物基础进行确定性分析,同时结合均匀设计方法、响应面法和有限差数值模拟分析法耦合蒙特卡罗算法开展可靠度分析,以评估隔离桩的加固成效。通过对比有、无隔离桩两种工况,结合确定性分析和可靠度分析结果,评估隔离桩对盾构侧穿邻近建筑物引起的基础沉降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隔离桩能有效减小盾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基础竖向位移,且离隔离桩越近,建筑物基础的沉降控制效果越好;在考虑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不确定性分析中,设置隔离桩不仅可以减小基础沉降数值,还能降低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分析方法相比,可靠度分析方法考虑了参数的不确定性,能更合理地描述隔离桩加固结构的安全性。本评估法可以作为评估盾构隧道开挖工程控制措施安全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隔离桩 侧穿邻近建筑物 沉降控制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透水混凝土耐磨性能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白涛 罗小宝 邢国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6,共9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透水混凝土耐磨性能预测。收集了150组透水混凝土耐磨性能试验数据并构建了数据库,采用特征相关性分析确定了6个输入参数,分别为骨料最大粒径、水胶比、砂率、骨胶比、粉煤灰掺量和旋转圈数。利用多种机... 本研究旨在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透水混凝土耐磨性能预测。收集了150组透水混凝土耐磨性能试验数据并构建了数据库,采用特征相关性分析确定了6个输入参数,分别为骨料最大粒径、水胶比、砂率、骨胶比、粉煤灰掺量和旋转圈数。利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XGBoost、Gradient Boosting、AdaBoost、Decision Tree和Random Forest)建立了透水混凝土磨损率预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模型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Gradient Boosting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小的预测误差,与现有理论模型的比较分析也证实了Gradient Boosting模型在预测透水混凝土磨损率方面的优势。研究成果可为透水混凝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并有望降低相关工程的维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耐磨性能 磨损率 机器学习 Gradient Boostin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熵-云理论的二维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胡长明 刘林 +3 位作者 王晓华 贾文彪 林成 马哲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1-528,共8页
为有效降低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价过程中因量化基础数据存在模糊性与随机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构造了基于模糊熵-云理论的二维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利用最小信息熵原理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并借助指标的云熵优化权重;其次对根据黄金分割定... 为有效降低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价过程中因量化基础数据存在模糊性与随机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构造了基于模糊熵-云理论的二维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利用最小信息熵原理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并借助指标的云熵优化权重;其次对根据黄金分割定理划分的标准云数字特征进行修正,并提出一种正态云相似度的计算方法以确定指标的风险等级;然后为解决指标风险等级归属不确定、不一致的问题,引入模糊熵作为第二维评价参数反映评价结果的复杂程度;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该模型既兼顾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与随机性,又对指标风险等级归属差异做出了合理解释,比传统一维风险评价方法更加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深基坑 云理论 模糊熵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鸢尾生理特性变化及污水净化效果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亢瑜 张国珍 +2 位作者 武福平 李耀锋 尚兴宝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2-476,共5页
以鸢尾(Iris tectorum)为试验植物,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分析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鸢尾生理特性变化及人工湿地对污水中COD、TN和TP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NaCl质量分数为1.0%污水胁迫下,胁迫第6周时鸢尾叶片的丙二醛(MDA)相比对照组(CK)... 以鸢尾(Iris tectorum)为试验植物,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分析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鸢尾生理特性变化及人工湿地对污水中COD、TN和TP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NaCl质量分数为1.0%污水胁迫下,胁迫第6周时鸢尾叶片的丙二醛(MDA)相比对照组(CK)增加了23.24%;在NaCl质量分数为0.5%污水胁迫下,胁迫第6周时鸢尾叶片脯氨酸(Pro)相比CK增加了79.5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胁迫第3周达到最大值;在NaCl质量分数为1.0%污水胁迫下,鸢尾叶片的叶绿素大幅度降低,胁迫第6周时相比CK降低58.69%。相对于CK,两种人工湿地处理NaCl质量分数为1.0%污水时,无植物人工湿地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下降了13.94百分点、11.48百分点、19.11百分点,鸢尾人工湿地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下降了12.76百分点、12.88百分点、19.48百分点。鸢尾在盐胁迫下细胞膜和酶保护系统发生损伤,自身的渗透调节和光合作用能力下降;鸢尾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污水盐度越低人工湿地处理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鸢尾 人工湿地 生理特性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技术及元器件埋设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贺胡国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2,共5页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对路基沉降变形要求高,为准确、快速的提供监测数据指导施工,必须采用各种元器件进行沉降监测。沉降监测类型的选择应根据路基填筑高度、压缩层厚度、路基填料类型以及填筑原地面的坡度而定。介绍各种沉降监测元件的测...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对路基沉降变形要求高,为准确、快速的提供监测数据指导施工,必须采用各种元器件进行沉降监测。沉降监测类型的选择应根据路基填筑高度、压缩层厚度、路基填料类型以及填筑原地面的坡度而定。介绍各种沉降监测元件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并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沉降监测技术进行总结,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 路基沉降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火灾全尺寸实验研究—(3)站台火灾 被引量:12
9
作者 钟茂华 肖衍 +3 位作者 胡家鹏 张磊 胥兵周 郝晓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了研究地铁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台火灾情况,通过在某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的大空间站台层区域开展0.25~1 MW规模的现场火灾实验,对烟气温度、烟气层高度和烟气蔓延时间进行分析,并建立了该类型车站站台区域顶棚烟气分布和烟气扩散时间的... 为了研究地铁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台火灾情况,通过在某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的大空间站台层区域开展0.25~1 MW规模的现场火灾实验,对烟气温度、烟气层高度和烟气蔓延时间进行分析,并建立了该类型车站站台区域顶棚烟气分布和烟气扩散时间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站台不同高度顶棚下方烟气温度呈指数分布趋势,且温度衰减速率随火源功率的增加而降低;受火源位置、顶棚结构和自然排烟的影响,站台层不同部位的烟气层高度有所差异,起火站台的烟气层高度在火源附近较高,在纵向方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未起火站台火源断面位置处的烟气层高度较低,在纵向方向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现场应急救援和客流疏散中应充分重视未起火站台的危险性,同时防排烟设计应尽可能提高站台顶部排烟口总面积以降低烟气在扩散过程中的质量流量;烟气蔓延时间受火源功率的影响较大,在纵向方向与扩散距离呈线性增长趋势,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加,烟气扩散速度逐渐升高,在0.25,0.5和1 MW的火灾规模下烟气扩散速度分别为0.33~0.4,0.41~0.43和0.45~0.81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 全尺寸 站台火灾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转动型摩擦阻尼器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保平 张奉超 +3 位作者 张海亮 杨东雷 魏远航 陈云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81,68,共7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摩擦力臂放大功能的转动型摩擦阻尼器(以下简称“RFD”),阐述了其构造形式和转动方式。设计加工了1个大尺寸的试件,将其所受的碟形弹簧的预压力和摩擦力臂大小作为试验变量,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RFD阻尼器转动中... 提出了一种具有摩擦力臂放大功能的转动型摩擦阻尼器(以下简称“RFD”),阐述了其构造形式和转动方式。设计加工了1个大尺寸的试件,将其所受的碟形弹簧的预压力和摩擦力臂大小作为试验变量,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RFD阻尼器转动中心的改变、耗能能力和摩擦力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转动型摩擦阻尼器打破了传统摩擦阻尼器只能通过施加更大预紧力或使用摩擦系数更大的材料提高耗能的传统想法,实现了通过增大摩擦力力臂提高耗能的目的;其转动中心有两处,分别为销轴处和下侧转动点;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形状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通过不均匀系数和变异系数的分析,表明该摩擦阻尼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型摩擦阻尼器 抗震性能 预紧力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