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耿玉荣 柳英杰 +3 位作者 张云霞 刘春红 王宏 张惠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评价在溶栓时间窗内,对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s)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245例,均接受重组组织型... 目的评价在溶栓时间窗内,对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s)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245例,均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36 h内复查颅脑CT,36 h^7 d完成颅内血管评估。根据血管评估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无UIAs组(n=224)和UIAs组(n=2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7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90 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级,以及溶栓后的出血情况。结果共检出伴UIAs患者21例(8.6%),UIAs 25个,直径为2.0~8.0 mm,平均直径为(4.1±1.7)mm。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吸烟率、饮酒率、合并糖尿病发生率、合并高血压发生率、合并高脂血症发生率、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前BMI、收缩压、舒张压,溶栓次日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小板计数、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IAs组患者溶栓次日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无UI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和溶栓7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7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90 d后,两组患者mRS为0~2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非症状性颅内出血(N-s ICH)、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蛛网膜下腔出血(SHA)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8.0 mm UIAs的AC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能不会增加患者的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这为静脉溶栓患者的选择和判断提供了依据,但结果仍需大样本研究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动脉瘤 血栓溶解疗法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海燕 曹励民 王秉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划痕愈合和侵袭试验检测ATRA对SMMC-7721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ATRA作用SMMC-7721细胞后CD147、MMP-2的表达...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划痕愈合和侵袭试验检测ATRA对SMMC-7721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ATRA作用SMMC-7721细胞后CD147、MMP-2的表达。结果 (1)划痕试验结果显示,以10、20、40μmol.L-1ATRA处理SMMC-7721细胞24 h后,较未处理组划痕距离明显增加(P<0.05),表明ATRA可抑制SMMC-7721细胞迁移。(2)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10、20、40μmol.L-1ATRA处理SMMC-7721细胞24 h后,穿膜细胞数较未处理组明显减少(P<0.05),表明ATRA可抑制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3)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以10、20、40μmol.L-1ATRA处理SMMC-7721细胞24 h后,CD147和MMP-2的mRNA表达与未处理组比较均明显下调(P<0.05)。(4)Western blot结果表明,10、20、40μmol.L-1ATRA处理SMMC-7721细胞24 h后,CD147和MMP-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TRA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D147和MMP-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肝癌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加味桃红四物汤对提高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春平 李波 石新洁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653-1654,共2页
目的评定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期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7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5例;治疗组术后均接受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对照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结果:治疗5d后,对照组伤口疼痛评定分数... 目的评定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期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7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5例;治疗组术后均接受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对照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结果:治疗5d后,对照组伤口疼痛评定分数(4.42±2.51)分,肿胀症状评定分数(4.11±1.60)分,治疗组分别是(2.27±1.15)分和(3.04±1.02)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应用于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中具有可行性,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疗效,促进恢复,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治疗 四肢长骨骨折 恢复期 加味桃红四物汤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退热解毒注射液中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 被引量:4
4
作者 索银科 王永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5-696,共2页
目的:建立退热解毒注射液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Hypersil ODS柱,0.01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1%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3.9)-甲醇(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于323 nm测定退热解毒注射液中绿原酸... 目的:建立退热解毒注射液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Hypersil ODS柱,0.01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1%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3.9)-甲醇(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于323 nm测定退热解毒注射液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结果:绿原酸在0.40~200 mg/L咖啡酸在0.16~160 mg/L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9.4%,100.9%;1.0%,1.6%;检测限(S/N=3)分别为0.013,0.005 mg/L;定量限(S/N=10)分别为0.040,0.016 mg/L。结论:本法简便、准确、无干扰,可用于控制退热解毒注射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退热解毒注射液 绿原酸 咖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毛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144-1144,共1页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进行治疗,比较2...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76.67%;观察组纤维蛋白质原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比重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20%。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显著,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丁苯肽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