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模式掘进机选型及模式转换技术研究——以广州市地铁7号线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郭俊平 马经哲 +2 位作者 汤勇茂 尹富斌 罗杰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595,共10页
为解决复杂多变地层条件下单一模式或双模式掘进机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依托广州地铁7号线萝岗站—水西站区间三模式掘进机施工案例,开展三模式掘进机选型及模式转换技术研究。该区间包含软土、富水砂层、硬岩等复杂多变的地质,通过对区间... 为解决复杂多变地层条件下单一模式或双模式掘进机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依托广州地铁7号线萝岗站—水西站区间三模式掘进机施工案例,开展三模式掘进机选型及模式转换技术研究。该区间包含软土、富水砂层、硬岩等复杂多变的地质,通过对区间地质特征、掘进风险、模式适应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三模式掘进机工程应用效果的反馈和进一步探究,确定三模式掘进机选型及模式转换方案。结果表明:1)长距离、高强度硬岩地层适合采用敞开式硬岩模式,沉降要求高的富水砂层适合采用泥水平衡模式,带孤石的软土地层适合采用土压平衡模式;2)集3种模式于一体的三模式掘进机能有效解决地铁盾构区间穿越多种复杂地层(软土地层、沉降控制要求高的地层以及硬岩地层)时的盾构选型和地层适应性问题,实现掘进机多模式一体、一键切换、一机多用;3)掘进模式转换流程、工艺的工程应用,形成了掘进模式快速、安全转换技术;4)硬岩掘进的双排渣方案能有效解决一般硬岩条件下的高效排渣(硬岩掘进螺旋输送机出渣模式)和硬岩富水条件下的防喷涌(硬岩掘进泥水出渣模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模式掘进机 掘进机选型 转换流程 模式转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挖钻机截齿布置形式的截割性能研究
2
作者 何涛 裴超 +2 位作者 邝贤鹏 薛有为 谢元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399,共6页
截齿作为旋挖钻机的破岩刀具,为了提升其截割性能,需对截齿布置形式进行性能分析与结构参数优化。基于离散元法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原理研究岩石单轴压缩强度与其材料的本构模型参数关系,确定4种典型岩层的离散元参数标定结果。基于截齿截... 截齿作为旋挖钻机的破岩刀具,为了提升其截割性能,需对截齿布置形式进行性能分析与结构参数优化。基于离散元法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原理研究岩石单轴压缩强度与其材料的本构模型参数关系,确定4种典型岩层的离散元参数标定结果。基于截齿截割性能的多目标评价模型探究2种截齿布置形式与岩石强度的匹配关系,揭示截齿的截割性能,并对截齿布置形式的倾角、偏斜角和齿间距3个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软岩地层中径向布置截齿的截割性能较好,硬岩地层中周向布置截齿形式的截割性能较好;径向截齿布置形式截齿倾角取45°,齿间距取56mm时截割性能最好,周向截齿布置形式的截齿倾角取30°,截齿偏斜角取18°时截割性能最好。本研究可为不同岩层下旋挖钻机截齿布置形式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齿 离散元 截割性能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BAS-InSAR技术的西南山区铁路沿线地表形变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永琪 胡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64,85,共8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一种新兴的对地观测手段,因其不受昼夜、云雨限制,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等领域。然而,受大气误差与失相干影响,InSAR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尤其在植被...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一种新兴的对地观测手段,因其不受昼夜、云雨限制,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等领域。然而,受大气误差与失相干影响,InSAR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尤其在植被茂密的西南山区,以SBAS-InSAR为代表的时间序列InSAR方法存在观测点不足的问题,难以开展山区变形监测。针对以上问题,考虑西南山区气候特征,设计改进的SBAS-InSAR时间序列处理方法,对干涉相位进行优化。丽香铁路是我国云南省境内一条连接丽江市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的电气化铁路,是西部铁路网中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丽香铁路安全稳定,同时验证上述方法的可用性,以丽香铁路段沿线的某段为研究区,利用星载SAR卫星存档影像数据对其周边地表开展历史形变探测,计算研究区近6.5年(2015年05月16日至2021年12月10日)的历史形变时间序列,并分析其影响范围、形变因素、变化规律等信息。最后将提出的改进后的SBAS-InSAR方法与常规InSAR方法比较,充分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地表形变监测 SBAS-InSAR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相位估计优化 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的盾构泥浆管道排渣特性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明 李维 +2 位作者 黄川 宋孝贺 蔡鸿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7,共7页
盾构用泥水循环系统排渣时,其排渣特性直接影响排渣效率,进而影响盾构的施工效率。针对实际工程施工中,泥浆管道的排渣过程不能直接观察,内部泥浆和岩渣的运动规律也不明确的问题,以广州地铁7号线三模式盾构地铁隧道施工为背景,采用CFD-... 盾构用泥水循环系统排渣时,其排渣特性直接影响排渣效率,进而影响盾构的施工效率。针对实际工程施工中,泥浆管道的排渣过程不能直接观察,内部泥浆和岩渣的运动规律也不明确的问题,以广州地铁7号线三模式盾构地铁隧道施工为背景,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建立管道泥浆和岩渣耦合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影响实验方法,分析泥浆流速、密度、黏度及管道直径等泥水循环系统关键参数对泥浆管道排渣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岩渣颗粒在管道中的运动形态大部分为在管道底部做推移运动,经过弯管部分时会对弯管外侧造成冲击,泥浆经过弯管时在内弯管处流速增大;随着泥浆流速、泥浆黏度的增加与管道直径的减小,泥浆压力损失以二次方的形式增加,泥浆压力损失随着泥浆密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渣特性 CFD-DEM耦合 泥水循环系统 三模式盾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HP-PSO的三模盾构掘进模式地质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乔松 郭俊平 +2 位作者 梁红兵 马经哲 陶江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15673-15681,共9页
为提出一种可靠的复合盾构各掘进模式地质适应性分析方法,根据地质条件、地质风险、设计参数和工程需求评估影响盾构掘进的关键参数,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算法建立三模盾构的土压、泥水、隧道掘进机(tunnel... 为提出一种可靠的复合盾构各掘进模式地质适应性分析方法,根据地质条件、地质风险、设计参数和工程需求评估影响盾构掘进的关键参数,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算法建立三模盾构的土压、泥水、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3种掘进模式的地质适应性评价模型。同时,通过混合逻辑结构改进AHP算法,并结合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提高了其一致性检验和权重求解的能力。最后,以广州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萝岗-水西区间三模式盾构施工工程为例进行三模式盾构地质适应性分析及掘进模式选取,得到的掘进模式选取方案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掘进质量和掘进效率。该工程证实研究成果能对相关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掘进模式选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模式盾构 掘进模式 改进层次分析法(AHP)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 地质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