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作用——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1
作者 肖青奕 侯娇 +2 位作者 柳溪 陆世东 张旭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55-260,共6页
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根据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非期望的超效率-Malmquist生产指数(SBM-Malmquist)、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实证检验耕地轮作休耕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效应。... 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根据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非期望的超效率-Malmquist生产指数(SBM-Malmquist)、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实证检验耕地轮作休耕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绿色生产以及促进粮食绿色生产的粮食绿色生产技术进步与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效率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显著促进了粮食绿色生产,主要表现为粮食生产绿色技术效率的持续改善以推动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粮食绿色生产视角准确客观评估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政策绩效,对于当前试点地区调整或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政策举措,推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常态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政策蕴含,也为当前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轮作休耕 粮食绿色生产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及政策建议
2
作者 朱欣 吕桂军 《河南农业》 2024年第3期12-13,共2页
2018年中央在借鉴义乌改革经验基础上提出农村宅基地实行“三权分置”,2020年、2021年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在“三权分置”格局下,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宅基地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其宅基地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 2018年中央在借鉴义乌改革经验基础上提出农村宅基地实行“三权分置”,2020年、2021年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在“三权分置”格局下,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宅基地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其宅基地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农户资格权基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设定,还应考虑居住保障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中央一号文件 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权分置 宅基地所有权 资格权 成员身份 稳妥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区域差异与空间交互机理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董洁芳 李德山 张亮林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4,共9页
测度农业水资源效率并对其空间交互机理进行深入解析,为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提供参考。基于2005-2019年中国31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全要素用水效率指标,测度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并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探究中国省(市、... 测度农业水资源效率并对其空间交互机理进行深入解析,为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提供参考。基于2005-2019年中国31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全要素用水效率指标,测度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并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探究中国省(市、区)域间农业用水效率的交互作用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用水效率总体偏低,2019年为0.690,存在31%的提升空间。农业用水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呈正相关,但省(市、区)之间相关程度存在差异。西藏自治区纯技术效率最高,为1.022,山西省规模效率最高,为0.995。研究期内,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均值集聚特征不显著,浙江、西藏和海南等三省(区)处于孤岛状态。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总体分布态势。VAR脉冲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存在正向空间交互作用,其中以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影响最为显著。提高中国农业用水效率,一方面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用水纯技术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协作,充分发挥高效率用水区域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效率 区域差异 空间交互 超效率SBM模型 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R模型的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机理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洁芳 徐栋 +1 位作者 张仲伍 张亮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渭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究其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MODIS13Q1数据产品,辅以同期自然环境及社会发展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了2001-2020年县域... 渭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究其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MODIS13Q1数据产品,辅以同期自然环境及社会发展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了2001-2020年县域尺度下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率为2.04%,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动趋势;(2)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改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78.81%,等级转移主要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但跳级转移现象也普遍存在;(3)渭河流域92个县域植被覆盖度呈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且以H-H空间正相关为主,表明县域间植被覆盖度的提升具有较好空间溢出效应;(4)气温、降水、坡度、日照等因素总体上促进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提升,而城镇化率、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则显著抑制了植被覆盖度改善,因素影响性质及强度存在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因地制宜地提高植被覆盖度,综合治理渭河流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分异 空间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 驱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