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楼总皂苷对肝癌HepG_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钟勇 但卫斌 +4 位作者 谢俊杰 刘江勇 邵志雄 易峰涛 邓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RPTS)对肝癌HepG_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HepG_2细胞培养后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用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RPTS组:用低细胞毒性浓度的RPTS(25μg·mL^(-1))干预48 h;单纯照射组:先用正常培养液...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RPTS)对肝癌HepG_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HepG_2细胞培养后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用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RPTS组:用低细胞毒性浓度的RPTS(25μg·mL^(-1))干预48 h;单纯照射组:先用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再用6 MV的X线进行照射;照射+RPTS组:先用低细胞毒性浓度的RPTS(25μg·mL^(-1))干预48 h,再用6 MV的X线进行照射。采用CCK-8法检测重楼总皂苷对HepG_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重楼总皂苷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U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PTS能明显抑制HepG_2细胞增殖,其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药物持续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大。与RPTS组比较,照射+RPTS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照射+RPTS组S期细胞明显减少,MUC-1蛋白的表达最低,呈现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重楼总皂苷对HepG_2细胞具有一定的放疗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降低MUC-1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总皂苷 肝癌 增殖抑制 放射敏感性 MUC-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有效原子序数图在青年人腰椎间盘退变中的定量分析
2
作者 薛阳 熊飞 +6 位作者 夏可周 谭惠斌 彭少康 杜冰花 宋志 黄文才 郭卫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0-775,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有效原子序数图在定量研究青年人腰椎间盘退变中的诊断及评估价值。方法:搜集接受双能CT腰椎检查的18~35岁年龄段患者120例(600个椎间盘)并记录下腰痛评分量表(JOA)及患者一般资料。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根据2014年北美脊... 目的:探讨双能CT有效原子序数图在定量研究青年人腰椎间盘退变中的诊断及评估价值。方法:搜集接受双能CT腰椎检查的18~35岁年龄段患者120例(600个椎间盘)并记录下腰痛评分量表(JOA)及患者一般资料。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根据2014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定义的腰椎间盘形态分为椎间盘正常、椎间盘膨出及椎间盘突出3组,运用双能CT后处理工作站中的有效原子序数图(Z)测量并记录椎间盘高度、70kVCT值(CT_(70kV))、Sn150kVCT值(CT_(sn150kV))、混合CT值(rCT)、Rho值(electron density)及Z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分析JOA评分与椎间盘参数的相关性,并对疼痛等级与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120例患者中以腰4/5、腰5/骶1椎间盘膨、突出为主;依据椎间盘形态分组对椎间盘高度、椎间盘髓核区CT_(70kV)、CT sn150kV、rCT、Rho值、Z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腰4/5椎间盘高度、CT_(70kV)、CT_(sn150kV)、rCT、Rho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腰5/骶1椎间盘高度、CT_(sn150kV)、rCT、Rho值、Z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提示,椎间盘突出组在高度、CT_(sn150kV)、rCT、Rho值方面与正常组和膨出组有显著差异(P<0.05)。JOA疼痛评分与椎间盘高度总数、均数、腰2/3椎间盘高度及腰5/骶1椎间盘Rho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疼痛等级与睡眠质量相关(P<0.05)。结论:双能CT有效原子序数图可以定量评判青年人腰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椎间盘退行性变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TA斑块特征联合冠周脂肪衰减指数与FFR CT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廖熙妍 邹佳妮 +4 位作者 孙茹 潘晶晶 吴倩 付婷婷 黄文才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5-1360,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 CT)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特征预测5年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ACS发生前2个月至5年行CCTA检查的ACS患者(n=46),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 CT)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特征预测5年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ACS发生前2个月至5年行CCTA检查的ACS患者(n=46),另选取同期接受检查C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55),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在血管水平分析相关参数对ACS的预测价值,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ACS组(n=60)的近端周围FAI、脂质斑块体积、狭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点状钙化和FFR CT阳性的频率更高(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近端周围FAI、狭窄率、点状钙化、脂质斑块体积及FFR CT阳性是预测AC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模型相比,结合斑块特征、近端周围FAI和FFR CT阳性的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最高(AUC=0.87,P<0.05)。结论:斑块特征、FFR CT和FAI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未来发生ACS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指导患者的风险分层及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冠状动脉 脂肪组织 脂质沉积指数 血流储备分数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对法洛四联症患儿冠状动脉成像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倩 陆然 +3 位作者 熊飞 谭惠斌 邹佳妮 黄文才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2-337,共6页
目的:研究法洛四联症(TOF)患儿行宽体探测器CT心脏成像时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初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115例TOF患儿纳入研究,按患儿年龄分为4组,A组(年龄≤6月,39例);B组:(6月<年龄≤1岁,36例);C组:(1岁<年龄≤3岁,24... 目的:研究法洛四联症(TOF)患儿行宽体探测器CT心脏成像时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初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115例TOF患儿纳入研究,按患儿年龄分为4组,A组(年龄≤6月,39例);B组:(6月<年龄≤1岁,36例);C组:(1岁<年龄≤3岁,24例);D组:(3岁<年龄≤12岁,16例)。将冠状动脉分为11个节段,采用4分制评分法评价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统计冠状动脉异常(CAAs)情况。记录主动脉根部CT值、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评价客观图像质量。分析各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总显示率92.9%,开口、近段、中段、远段显示率顺次为100%(227/227)、99.1%(456/460)、93.9%(216/230)、79.4%(274/345)。冠状动脉开口、左主干、前降支(LAD)近段、右冠状动脉(RCA)近段显示率均为100%,回旋支(LCX)远段显示率最低为58.3%(67/115)。TOF患儿CAAs发生率10.4%。各组客观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心脏成像对TOF小儿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良且术前CAAs诊断准确性高,对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冠状动脉 宽体探测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小儿MSCT心脏成像后血管空气栓塞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倩 周佩 +4 位作者 熊飞 谭惠斌 邹佳妮 黄文才 王玉庆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2-946,共5页
目的:分析接受MSCT心脏成像检查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小儿发生血管空气栓塞(VAE)的原因、风险及预防方法。方法:连续纳入490例CHD小儿MSCT心脏成像资料,记录空气栓子出现部位、大小、形状及数量,评估CHD小儿VAE发生率和相关风险因素。结... 目的:分析接受MSCT心脏成像检查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小儿发生血管空气栓塞(VAE)的原因、风险及预防方法。方法:连续纳入490例CHD小儿MSCT心脏成像资料,记录空气栓子出现部位、大小、形状及数量,评估CHD小儿VAE发生率和相关风险因素。结果:VAE发生率为9.2%(45/490),45例VAE中发生于右心房66.7%(30/45)、主肺动脉22.2%(10/45)、右心室11.1%(5/45)、主动脉根部6.6%(3/45)、左锁骨下静脉2.2%(1/45)、左心室2.2%(1/45);静脉系统VAE 91.1%(41/45),动脉系统VAE 8.9%(4/45);单处88.9%(40/45),多处11.1%(5/45);小量VAE 75.6%(34/45),中等量VAE 24.4%(11/45),无大量VAE。共发现90个气泡,圆形或类圆形57.8%(52/90),不规则形42.2%(38/90)。发生VAE组与未发生VAE组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有无心内或肺内分流、静脉留置针型号及对比剂注射流率、剂量、类型、回流路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小儿MSCT心脏成像检查中VAE发生率低且多数空气栓子较小、多无症状,但仍存在较高潜在医疗风险需引起重视,在检查过程中应仔细排气并运用一些操作技巧及措施以避免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空气栓塞 先天性心脏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资料联合CT建模预测COVID-19普通型肺炎向重型转化
6
作者 薛阳 陈露 +4 位作者 赵林 刘江勇 沈桂萍 黄文才 熊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普通型向重症型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有效预测模型,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53例COVID-19患者入院临床及CT资料,依据第7版新型NCP诊疗方案将其分为普通型组及重症型组...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普通型向重症型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有效预测模型,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53例COVID-19患者入院临床及CT资料,依据第7版新型NCP诊疗方案将其分为普通型组及重症型组,普通型肺炎组101例;普通型肺炎转重型组52例。通过CT表现、临床症状、基础病、血常规、肝功及凝血功能行综合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建模并绘制ROC曲线。结果:临床资料中男性、高龄、呼吸困难、纳差、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计数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肺叶受累数量、病灶形态、邻近胸膜情况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建立预测模型灵敏度82.56%,特异度75.00%,曲线下面积0.881;CT表现建立预测模型灵敏度68.18%,特异度47.62%,曲线下面积0.666;结合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综合建立预测模型灵敏度85.98%,特异度80.43%,曲线下面积0.922。结论:CT结合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在早期预测COVID-19临床分型转变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对疾病严重程度行早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LOGISTIC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