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HP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在移居高原人群高原性高血压血浆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超臣 唐才智 +1 位作者 冉庄 罗勇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249-2258,共10页
目的研究高原性高血压(altitude-related hypertension,ARH)患者和健康个体之间血浆代谢产物的差异,并分析ARH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7月在进驻海拔4200 m处的健康平原成年男性官兵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名ARH患者为ARH组,3... 目的研究高原性高血压(altitude-related hypertension,ARH)患者和健康个体之间血浆代谢产物的差异,并分析ARH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7月在进驻海拔4200 m处的健康平原成年男性官兵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名ARH患者为ARH组,30名血压正常者为对照(Control)组。在测量血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后,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样本。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技术,对研究对象血浆中的代谢产物进行筛选和鉴定。使用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有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模型对代谢产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以辅助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并对OPLS-DA模型进行质量考查和验证,以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分析,绘制火山图,筛选有差异的血浆代谢物。使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通路分析对筛选出的差异性代谢物进行功能途径的富集分析和拓扑学分析。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ARH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显著升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5)。PCA分析显示,正离子模式下,解释了81.96%的变异;负离子模式下,解释了79.25%的变异,表明2组之间存在显著的代谢差异。OPLS-DA模型分析显示,正离子模式下,PC1解释了77.36%的变异,PC2解释了12.25%的变异,R^(2)Y=0.96,Q^(2)Y=0.91;负离子模式下,PC1解释了84.15%的变异,PC2解释了17.24%的变异,R^(2)Y=0.99,Q^(2)Y=0.86。组间差异均超过75%,组内差异均小于20%。正离子模式下,R2拟合直线的Y轴截距为0.58,Q^(2)拟合直线的Y轴截距为-0.48;负离子模式下,R2拟合直线的Y轴截距为0.93,Q^(2)拟合直线的Y轴截距为-0.41。共筛选出32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产物,包括氨基酸、核苷、脂肪酸和有机生物碱。KEGG分析显示,10条代谢通路中有4条为氨基酸代谢通路,氨酰-tRNA生物合成途径富集的代谢产物最多。结论基于UHPLC-MS/MS技术,运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筛选出的32种具有明显差异的代谢产物可能作为ARH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而氨酰-tRNA生物合成途径可能与ARH的发病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组学 高原性高血压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危重症患者肾功能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超臣 李一莎 +3 位作者 何威 杨宇 魏磊 程庆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肾损伤情况及其原因,分析肾损伤与COVID-19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案,收集2020年1月1日-3月14日在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汉)住院的31...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肾损伤情况及其原因,分析肾损伤与COVID-19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案,收集2020年1月1日-3月14日在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汉)住院的319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患者肾功能变化与疾病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年龄(55.2±17.0)岁,非危重症(轻型+普通型)患者、危重症(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2.1%(198/319)、37.9%(121/319)。本研究队列患者的病死率为5.6%(18/319)。入院时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均较正常参考值升高的患者占3.8%(12/319);入院时仅有BUN升高的患者占5.6%(18/31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SCr、BUN,入院后1周SCr、BUN,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BUN升高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BUN升高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诊治过程中应关注可能导致BUN升高的各种临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险因素 预后 血尿素氮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ROCK1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方烨 邹琳 +2 位作者 李潇 林静 何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外周血Rho激酶1(Rho-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ROCK1)水平与其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 目的研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外周血Rho激酶1(Rho-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ROCK1)水平与其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126例老年病例,分为UA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且诊断为UA,74例)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且不存在UA,52例)。通过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乙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尿酸、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ROCK1的水平;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径变化率(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及IMT。多因素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除吸烟、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患者的FMD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MT及ROCK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MD及IMT纳入回归方程,FMD与ROCK1呈负相关关系,IMT与ROCK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老年UA患者的外周血ROCK1与其血管内皮功能及IMT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激酶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