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钩防脱台对重载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佳璐 閤鑫 +2 位作者 王岩 刘桂彤 王开云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50,共9页
车钩设置防脱台是防止车钩垂向分离的有效措施,但防脱台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尚不明确。以国内典型的2万t重载组合列车从控机车和货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车钩防脱台的从控机车-货车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分析防脱台的作用效果,研究连... 车钩设置防脱台是防止车钩垂向分离的有效措施,但防脱台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尚不明确。以国内典型的2万t重载组合列车从控机车和货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车钩防脱台的从控机车-货车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分析防脱台的作用效果,研究连挂车钩初始高度差、机车电制动力和车间纵向拉钩力对防脱台受力及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给出防脱台垂向高度合理取值的建议。结果表明:防脱台能有效避免车钩垂向分离,连挂车钩与防脱台间相互作用对轮轨垂向力影响较小;钩舌连挂面润滑时,当连挂车钩初始高度差大于30 mm,防脱台开始起约束作用,其最大受力随初始高度差的增大略有增大;机车电制动力对防脱台最大受力影响较小,而防脱台最大受力随纵向拉钩力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建议防脱台垂向高度取值范围为100~17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车钩 车钩分离 防脱台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列车车钩缓冲装置纵向动力学精细化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宗泽 魏玉光 +2 位作者 于海龙 方波 胡楚璇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为准确计算车钩力并解决既有模型难以计算2个采用不同缓冲器的车钩连挂时车钩力的问题,提出一种钩缓装置纵向动力学精细化模型,该精细化模型包含缓冲器的阻抗特性函数和车钩运动状态子模型2部分。根据重载列车常用的MT-2型和QKX100型缓... 为准确计算车钩力并解决既有模型难以计算2个采用不同缓冲器的车钩连挂时车钩力的问题,提出一种钩缓装置纵向动力学精细化模型,该精细化模型包含缓冲器的阻抗特性函数和车钩运动状态子模型2部分。根据重载列车常用的MT-2型和QKX100型缓冲器的结构、原理和冲击试验结果,并结合解析法和拟合法的优点,分别建立2种缓冲器阻抗特性函数;根据缓冲器的阻抗及2个车钩间的接触关系进行受力分析,计算下一时刻车钩的坐标和速度,建立车钩运动状态子模型。在验证缓冲器阻抗特性和精细化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进行编组形式对3万t列车缓解工况车钩力影响的动力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精细化模型模拟得到的不同工况下MT-2型和QKX100型缓冲器阻抗特性与试验值吻合,优于部分既有模型;精细化模型能仿真计算采用不同类型缓冲器的2个车钩连挂时的车钩力和运动状态,且该模型的列车纵向动力学案例仿真结果与国内外主流仿真平台的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采用3个万t单元编组并配备电控空气(ECP)制动系统的3万t列车,其缓解工况的车钩力小于其他编组形式的列车,这是保证列车在长大坡道平稳运行较好的编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动力学计算 重载列车 车钩缓冲装置 阻抗 编组形式 电控空气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载运煤敞车超常低周疲劳刚柔耦合评估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靳世英 朴思扬 +3 位作者 聂春戈 张俊林 李向伟 朴明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0-80,共11页
备用传力路径变化不确定性使准静态应变能成为决定平面心盘旁承接口耦合程度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既有方法丧失了小位移线弹假设的应用前提。根据这一相关性发现,提出了刚柔耦合疲劳损伤评估新方法。为了攻克散料运输铁路货车刚柔耦合... 备用传力路径变化不确定性使准静态应变能成为决定平面心盘旁承接口耦合程度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既有方法丧失了小位移线弹假设的应用前提。根据这一相关性发现,提出了刚柔耦合疲劳损伤评估新方法。为了攻克散料运输铁路货车刚柔耦合仿真难题,采用了实体单元及边界共节点处理技术。在正常AAR5级谱和局部扭曲叠加谱激励输入下满载运煤敞车刚柔耦合仿真分析表明:上旁承运行荷载增大迫使车体结构扭曲产生不高于2 Hz的低频敏感响应。钩缓冲击座附近焊缝疲劳损伤评估结果与现场塑性破坏完全吻合。由于局部刚度不足,短竖梁补强设计也很难奏效。借鉴通用敞车耳板铆接的设计经验,合理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结构补强方案,使满载运煤敞车不会再发生上述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载运煤敞车 刚柔耦合仿真技术 模态结构应力恢复 焊缝疲劳损伤评估 超常低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澳大利亚GWA公司30t轴重煤炭漏斗车的研制及技术创新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伟 张俊林 赵天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72,105,共4页
介绍了出口澳大利亚GWA公司30t轴重煤炭漏斗车研制过程,主要技术参数、结构特点、关键技术、计算分析及试验情况。该车的研制以及其中采用的一些技术,对我国铁路及出口大轴重货车的研制和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 煤炭漏斗车 研制 技术参数 结构 关键技术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铁路货车服役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苗晓雨 王新锐 +2 位作者 杨亚军 龚晓波 徐宁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3,共8页
对于既有铁路货车服役性能的研究,需更侧重于研究产品的性能,保障货车运行安全,尤其是针对服役中后期,甚至报废前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时期的车辆,在确定其运行性能的基础上,更要关注车辆的承载能力、结构可靠性、疲劳特性及其功能性。基... 对于既有铁路货车服役性能的研究,需更侧重于研究产品的性能,保障货车运行安全,尤其是针对服役中后期,甚至报废前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时期的车辆,在确定其运行性能的基础上,更要关注车辆的承载能力、结构可靠性、疲劳特性及其功能性。基于对国内外铁路货车的运用状态、检修制度、检修模式等情况分析,对铁路货车报废条件、寿命管理相关要求及规定分析研究认为,对车辆进行动力学仿真与线路试验,车体静强度及刚度、冲击、剩余疲劳寿命等进行仿真分析与台架试验是综合判断车辆服役性能的必要手段。了解与掌握货车服役性能及其发展趋势,为降低车辆故障率、保证车辆长寿命可靠性运行,更贴合实际需求为货车安全运用、科学检修、优化设计的后续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役性能 影响因素 动力学仿真 静强度 冲击强度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离体子模型的重载货车钩舌三维裂纹扩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超 朱涛 +3 位作者 肖守讷 阳光武 杨冰 丛盛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2-49,共8页
为了提高研究大型装配体结构局部区域三维裂纹扩展的计算效率及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分离体子模型的三维裂纹扩展研究方法。以重载货车车钩装配体为例,构建3种边界条件下的钩舌分离体,基于应变测点的均布载荷模型、接触非线性的接触力模型... 为了提高研究大型装配体结构局部区域三维裂纹扩展的计算效率及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分离体子模型的三维裂纹扩展研究方法。以重载货车车钩装配体为例,构建3种边界条件下的钩舌分离体,基于应变测点的均布载荷模型、接触非线性的接触力模型和基于受力分析的钩舌分离体模型,对3种边界条件分离体模型进行三维裂纹扩展仿真,对比分析仿真与疲劳台架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以服役里程为指标,基于接触非线性的接触力模型结果偏于保守;以临界裂纹尺寸为指标,基于受力分析的钩舌分离体模型结果偏于危险;综合考虑服役里程与临界裂纹尺寸,基于应变测点的均布载荷模型与疲劳台架试验结果吻合最好。因此可基于此边界条件分离体进行不同载荷工况下的钩舌三维疲劳裂纹寿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货车钩舌 分离体 子模型 三维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驮背运输2车组系统内力复杂性及其处理技术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晶 吴荣坤 +2 位作者 彭钰 李华 朴明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85-195,共11页
为了准确分析驮背运输2车组系统内力,提出并验证了复杂曲面接触摩擦简化处理技术对策。多体系统动态仿真分析表明:空载/重载单车可以实现车耳锁定、滚道支承以及地面支承3个平衡态及其传力路径转变,充分保障了货运汽车或集装箱半拖挂车... 为了准确分析驮背运输2车组系统内力,提出并验证了复杂曲面接触摩擦简化处理技术对策。多体系统动态仿真分析表明:空载/重载单车可以实现车耳锁定、滚道支承以及地面支承3个平衡态及其传力路径转变,充分保障了货运汽车或集装箱半拖挂车公铁转运的100%滚装作业。利用复杂约束的拓扑关系图,提升了系统建模的模块化或模板建模程度。在全面考核仿真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利用刚柔耦合仿真技术,深入研究了变形协调性和结构稳定性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规律,为轻量化车体优化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局部高应力及其交替变化是判定结构损伤的主要依据之一,因而相关约束的内力性质需要通过刚柔耦合仿真加以具体分析,并非仅局限于几何空间研究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驮背运输2车组 复杂约束 多体系统动态仿真 约束内力 刚柔耦合仿真技术 局部高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启发式模型仿真的货车转向架悬挂非线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晶 李华 +2 位作者 朴明伟 徐世峰 吴荣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4,共9页
为了合理挖掘技术潜能,货车转向架设计及运用需要依靠基础试验手段,通过启发式模型仿真,逐步形成对其悬挂非线性的正确认知,在轻量化车体与走行部之间尽可能避免产生相关激励。利用刚柔耦合仿真技术,典型工程案例分析表明:在轻量化车体... 为了合理挖掘技术潜能,货车转向架设计及运用需要依靠基础试验手段,通过启发式模型仿真,逐步形成对其悬挂非线性的正确认知,在轻量化车体与走行部之间尽可能避免产生相关激励。利用刚柔耦合仿真技术,典型工程案例分析表明:在轻量化车体与走行部之间,重载卡滞是相关激励形成的1项主要成因。在重载卡滞的影响下,如中部横向支架斜撑杆局部结构失稳和中部侧墙横向结构不稳定,两者均会转变为振动开裂或振动疲劳问题。等效斜楔摩擦模型具有对干摩擦强非线性影响的启示意义,且形成了如下2点正确认知:相对摩擦因子并非恒定不变,在重载工况下,一般不得大于0.10;加载卡滞单边力学特性迫使心盘垂向动荷趋于脉冲载荷类型,其对轻量化车体结构疲劳损伤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结合快捷铁路货运需求,合理制订了解决重载卡滞问题的技术方案,利用复合斜楔新技术,参考典型配置形式,适当增大斜楔尖角,消除或减轻干摩擦强非线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车转向架 黏滑振动 重载卡滞 刚柔耦合仿真技术 相关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粒货物对敞车端墙的侧压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田葆栓 魏鸿亮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42,共10页
在铁路货车设计中,散粒货物对货车端墙和侧墙的侧压力确定,一直是颇有争议的关键难题之一。本文基于国内外铁路货车侧压力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侧压力试验方法。针对25t轴重C80B型运煤敞车和23t轴重C70型通用敞车的端墙静、动态... 在铁路货车设计中,散粒货物对货车端墙和侧墙的侧压力确定,一直是颇有争议的关键难题之一。本文基于国内外铁路货车侧压力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侧压力试验方法。针对25t轴重C80B型运煤敞车和23t轴重C70型通用敞车的端墙静、动态侧压力进行试验研究,取得大量的车钩冲击力、加速度、端墙侧压力试验数据,总结分析确定了敞车端墙侧压力值和压力分布,提出敞车端墙动侧压力计算公式。敞车端墙设计载荷的确定可提高货车运用的可靠性,利于铁路重载货车强度等相关标准的改进修订,尤其是对于增加轴重和发展重载运输后大轴重货车的运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车 侧压力 端墙 侧墙 研究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货车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技术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家锋 刘振明 陆正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5,共4页
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铁路货车转向架踏面式基础制动装置的制动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各种制动装置的制动倍率计算方法,对各种不同结构制动装置的制动效率和缓解性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各种制动装置的优缺点,对铁路货车如何选用基础制动装... 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铁路货车转向架踏面式基础制动装置的制动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各种制动装置的制动倍率计算方法,对各种不同结构制动装置的制动效率和缓解性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各种制动装置的优缺点,对铁路货车如何选用基础制动装置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车 转向架 基础制动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偏好信息的列车运行过程多目标优化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龙达 王兴成 +2 位作者 邹广闻 孙大伟 刘罡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3-140,共8页
列车运行过程优化是一个多目标、大滞后、非线性的极其复杂的优化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以列车能耗、舒适性、停靠准确性和运行时间为控制目标,以列车运动动力学方程为约束,建立了列车运行过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融入... 列车运行过程优化是一个多目标、大滞后、非线性的极其复杂的优化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以列车能耗、舒适性、停靠准确性和运行时间为控制目标,以列车运动动力学方程为约束,建立了列车运行过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融入偏好信息的列车运行过程多目标遗传粒子群算法.提出的改进策略具有以下优点,在融入偏好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粒子群中个体在解空间的分布能够更好地保持粒子群多样性,从而在进化过程中具有更明显的全局收敛的指向作用.仿真得到的速度距离曲线表明,在列车及其运行线路相同的情况下,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性能较佳、寻优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列车多目标优化 偏好信息 遗传粒子群算法 列车运行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 km/h快捷货车集装化运输模式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晓坤 贺茂盛 +3 位作者 赵天军 肖骞 邵文东 谢素明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2-36,共5页
随着电商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快递市场蓬勃发展,给铁路货运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发新型货运装备、探析新型货运模式,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可有效提高铁路运输市场份额。通过研究我国既有铁路快运货物班列情况,从运载工具种类、运... 随着电商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快递市场蓬勃发展,给铁路货运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发新型货运装备、探析新型货运模式,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可有效提高铁路运输市场份额。通过研究我国既有铁路快运货物班列情况,从运载工具种类、运行速度及编组特点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市场需求开展160 km/h全侧开棚车、塞拉门棚车、集装箱平车的研发,基于160 km/h快捷货车结构及装卸特点,提出“160 km/h棚车+”“160 km/h集装箱平车+”集装化运输模式,在提升货车运行速度的同时,实现货物运输速度、装卸效率的提升,同步提升铁路货车货运环境,发挥铁路运输大运量、经济、环保等优势,构建我国以铁路为骨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市场 160 km/h快捷货车 装卸效率 集装化运输 多式联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载荷谱的C_(80)车体疲劳寿命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福田 辛民 +4 位作者 陈萌 王曦 李强 邵文东 姚海 《铁道机车车辆》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结合神华集团C_(80)万吨列车车体载荷谱实测试验,编制了符合神华集团自有铁路线路特征的车体垂向、纵向、侧滚和扭转载荷谱。基于AAR标准中疲劳损伤计算方法和焊接接头疲劳特性,计算不同编组位置车辆关键部位损伤值,基于此评估C_(80)车... 结合神华集团C_(80)万吨列车车体载荷谱实测试验,编制了符合神华集团自有铁路线路特征的车体垂向、纵向、侧滚和扭转载荷谱。基于AAR标准中疲劳损伤计算方法和焊接接头疲劳特性,计算不同编组位置车辆关键部位损伤值,基于此评估C_(80)车体关键部位疲劳寿命。通过对比载荷谱下损伤和实测应力损伤并优化载荷谱校准系数,使载荷谱符合实际工程运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 载荷谱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样机的驮背运输车动力学特性研究
14
作者 张明康 李晓峰 +2 位作者 袁博 刘晓雪 张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3,共6页
驮背运输是一种“门到门”运输的公铁联运方式,近些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文中以STX3型驮背运输车为研究对象,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分别利用Simpack建立刚柔耦合模型和驮背运输车随机振动分析软件(the Professional Software for the Rand... 驮背运输是一种“门到门”运输的公铁联运方式,近些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文中以STX3型驮背运输车为研究对象,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分别利用Simpack建立刚柔耦合模型和驮背运输车随机振动分析软件(the Professional Software for the Random Vibration Analysis of Piggyback Traffic Vehicles,PRAP)建立车辆的精细有限元动力学模型,以轨道不平顺谱作为输入激励,进行仿真计算得到车辆的振动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仿真计算及试验得到的驮背车最大振动加速度和平稳性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驮背运输车随机振动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的振动加速度及平稳性指标比刚柔耦合模型更为接近试验测量数据;转向架摇枕、侧架结构自身对激扰也具有衰减作用,摇枕能衰减来自枕簧的约10%的横向激扰和约14%的垂向激扰,侧架能衰减来自轴箱的约12%的横向激扰和约11%的垂向激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驮背运输 动力学 虚拟激励 随机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能源集团重载铁路货车状态修模式下检修规程的研究制定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静轩 王文刚 +1 位作者 李立东 周国东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47,共4页
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重载铁路货车状态修模式下检修规程研究思路及方法、修程设置总体架构、编制原则、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规程编制总体情况、规程的技术特点以及在车辆实际检修中应用情况等内容。
关键词 铁路 货车 状态修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61铝合金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付建 李锡伟 +3 位作者 陈绍 付典颐 沙智华 张生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51,共11页
为了分析超声振动对6061铝合金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接过程温度场的影响,采用解析建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过程中接触界面摩擦系数模型和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了6061铝合金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温度测量试验,... 为了分析超声振动对6061铝合金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接过程温度场的影响,采用解析建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过程中接触界面摩擦系数模型和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了6061铝合金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温度测量试验,结合有限元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工件表面温度分布曲线及取样点温度都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建立模型的准确性;超声振动可以改变摩擦状态,降低焊接摩擦产热,减少峰值温度及高温区域的面积,振幅对焊接峰值温度影响的显著性高于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 摩擦系数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K36A型落下孔车静强度和刚度试验方法分析
17
作者 闫海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
叙述了DK36A型落下孔车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能参数及尺寸,简要介绍了该车的结构组成。通过对该车结构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该车的试验方法,利用2片侧承梁上相对应的减重孔,穿过凹形支承梁,其上装载轴坯钢进行模拟试验。试验方法能够满足... 叙述了DK36A型落下孔车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能参数及尺寸,简要介绍了该车的结构组成。通过对该车结构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该车的试验方法,利用2片侧承梁上相对应的减重孔,穿过凹形支承梁,其上装载轴坯钢进行模拟试验。试验方法能够满足实际运用工况,试验结果满足相关标准及车辆运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下孔车 变电器 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结构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晓坤 裴宪军 +3 位作者 董平沙 贺茂盛 谢素明 付婷婷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3-656,共14页
针对焊接结构在服役过程中承受的随机动载荷频率与结构固有模态频率接近时,接头可能发生疲劳破坏,使传统单轴静载疲劳分析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提出评估焊接结构的多轴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时域激励信号转化为自谱和互谱,并结... 针对焊接结构在服役过程中承受的随机动载荷频率与结构固有模态频率接近时,接头可能发生疲劳破坏,使传统单轴静载疲劳分析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提出评估焊接结构的多轴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时域激励信号转化为自谱和互谱,并结合模态分解与结构应力方法,得到包括结构正应力与剪应力的自谱和互谱,基于路径依赖的最大范围法原理得到等效结构应力的功率谱,最后通过Dirlik模型计算出结构损伤和振动疲劳寿命。以某高速货车为例进行疲劳寿命分析与改进校核,验证了该方法可进一步提升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结构 随机振动 疲劳破坏 时域 频域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摩擦与弹性胶泥复合型缓冲器数值模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常崇义 王新锐 +2 位作者 姜岩 郭刚 王月仙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88,共6页
由HM-1型重载列车用钢摩擦与弹性胶泥复合型缓冲器(简称复合型缓冲器)的冲击试验特性曲线可知,复合型缓冲器在加载末端(加载与卸载转换时)其阻抗力陡增,出现尖峰(尖峰效应),且阻抗力达到一定数值后随行程缓慢增加(阻尼效应)。为准确描... 由HM-1型重载列车用钢摩擦与弹性胶泥复合型缓冲器(简称复合型缓冲器)的冲击试验特性曲线可知,复合型缓冲器在加载末端(加载与卸载转换时)其阻抗力陡增,出现尖峰(尖峰效应),且阻抗力达到一定数值后随行程缓慢增加(阻尼效应)。为准确描述复合型缓冲器的这一非线性特性,引入钢摩擦的黏滞摩擦力特性,对基于悬挂系统中悬挂力的数学方程而建立的纯钢摩擦缓冲器数值模型进行改进,以模拟纯钢摩擦缓冲器加载曲线末端阻抗力出现的非线性尖峰现象,再基于具有阻尼效应的弹性胶泥缓冲器数值模型,建立复合型缓冲器数值模型;以HM-1型缓冲器为例进行缓冲器冲击试验和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复合型缓冲器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器 钢摩擦 弹性胶泥 冲击试验 纵向动力学 重载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向架斜楔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玉龙 吕大立 +2 位作者 吕可维 张琪昌 刘嘉兴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为研究转K6转向架斜楔减振器主摩擦面的摩擦特性,设计了测量摩擦板在高频往复振动工况下动态摩擦系数的实验装置,测得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研究了压力、频率、振幅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在确定一个变量的工况下拟合得到摩擦系数和另两个变... 为研究转K6转向架斜楔减振器主摩擦面的摩擦特性,设计了测量摩擦板在高频往复振动工况下动态摩擦系数的实验装置,测得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研究了压力、频率、振幅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在确定一个变量的工况下拟合得到摩擦系数和另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并比较确定变量大小不同时函数关系的区别,进而分析3个变量对摩擦系数的综合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除在低压力时摩擦系数会随振幅、频率增大持续增大外,摩擦系数随振幅、频率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频率增大引起的摩擦系数减小现象相比振幅增大更明显;除在大振幅、高频率时摩擦系数会随压力增大呈持续增大或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外,摩擦系数随压力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同时频率和振幅对摩擦系数影响规律的区别表明在往复振动工况下,测量摩擦系数更加符合摩擦板实际工作状态.依此结果,可改进现有斜楔减振器的参数以调整摩擦板摩擦系数大小,对于改善减振器性能以保证列车良好的动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楔减振器 摩擦系数 影响因素 多变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