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接触传热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摩擦副温度场仿真及试验验证
1
作者 孙宁远 朱文良 +3 位作者 杨子杰 薛文胜 吴娜 余朝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189,198,共8页
[目的]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频繁制动、摩擦副温度急剧升高,而引起的车轮踏面和闸瓦损伤、热裂纹等问题,需建立精准温升模型,以研究不同制动工况下的温度场演变规律。[方法]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考虑车轮-闸瓦接触... [目的]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频繁制动、摩擦副温度急剧升高,而引起的车轮踏面和闸瓦损伤、热裂纹等问题,需建立精准温升模型,以研究不同制动工况下的温度场演变规律。[方法]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考虑车轮-闸瓦接触热传导系数的三维瞬态温升仿真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摩擦副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在模型构建过程中,综合考虑接触热传导系数、材料热物理参数、对流换热系数等关键因素,通过网格独立性验证确保计算精度。设置列车载重为AW3(超常载荷)、列车初始运行速度为80 km/h、制动减速度为1.2 m/s2的工况条件,仿真分析了单次紧急制动和连续3次紧急制动情况下的车轮闸瓦摩擦副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及结论]单次紧急制动工况下,考虑及不考虑接触热传导系数的闸瓦表面温度相差了71.17℃;闸瓦轴向温度主要集中于闸瓦中心区域,径向温度主要集中于闸瓦表面且温度梯度较大。连续3次紧急制动工况下,闸瓦仿真温度分别为217.40℃、245.78℃和270.70℃;与试验采集温度相比,两者的最大误差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 摩擦副温度场 接触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车下区域噪声特性及控制措施研究
2
作者 汤晏宁 滕万秀 +2 位作者 王奇 汪宏楠 董效辰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3,共6页
高速列车车下区域是影响动车组车内外噪声的关键位置之一,是动车组主要噪声源的分布区域。针对高速列车车下区域轮轨噪声、气动噪声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降噪措施,并开展数值分析与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以350 km/h速度运... 高速列车车下区域是影响动车组车内外噪声的关键位置之一,是动车组主要噪声源的分布区域。针对高速列车车下区域轮轨噪声、气动噪声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降噪措施,并开展数值分析与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以350 km/h速度运行时,车体下部区域对车外噪声的贡献量最大,其中转向架区域对车外噪声的贡献量最大,特别是头车1位转向架。通过优化设计转向架舱、排障器等结构,可降低高速气流引起的湍流脉动压力,同时转向架区域使用吸隔声材料包可有效控制车内噪声水平,为后续高速列车降噪方案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轮轨噪声 气动噪声 噪声特性 降噪措施 转向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