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路实测载荷谱的转向架部件振动疲劳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春玉 程亚军 邵俊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47,51,共3页
为分析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零部件疲劳断裂的原因,基于某地铁车辆线路试验数据,以转向架实测谱为输入激励,使用频域疲劳分析方法对部件进行振动疲劳寿命分析,同时也采用实测应力进行寿命分析,并与频域疲劳分析方法做对比。其中,分析了正... 为分析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零部件疲劳断裂的原因,基于某地铁车辆线路试验数据,以转向架实测谱为输入激励,使用频域疲劳分析方法对部件进行振动疲劳寿命分析,同时也采用实测应力进行寿命分析,并与频域疲劳分析方法做对比。其中,分析了正常与异常载荷谱对部件疲劳的影响,探讨转向架零部件结构疲劳失效原因,分析结果可供相关设计与优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 疲劳寿命分析 线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孙洪亮 周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现状,对国内现存的维修制度进行了解释、对比和分析,重点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维修制度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维修制度制定工作流程和动态管理流程,可为相关维修制度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维修制度 维修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故障树的动车组空调系统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永志 孙超凡 高明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共5页
基于空调系统的故障模式机理和模糊集合理论,构建了动车组空调系统的模糊故障树,使用三角模糊数表示空调故障树底事件的发生概率,模糊故障树定量分析可得顶事件发生的模糊概率,再利用中值法计算底事件的模糊概率重要度。由此可知,空调... 基于空调系统的故障模式机理和模糊集合理论,构建了动车组空调系统的模糊故障树,使用三角模糊数表示空调故障树底事件的发生概率,模糊故障树定量分析可得顶事件发生的模糊概率,再利用中值法计算底事件的模糊概率重要度。由此可知,空调系统易发生故障的部件依次为空调控制单元、换气或废排风机、蒸发器、压缩机及其附件等。通过真实数据的验证及对比分析,证明这是一种定位空调系统中薄弱部件的有效方法,可为空调系统故障诊断和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空调系统 模糊故障树 三角模糊数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有轨电车噪声机理及减振降噪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徐连萍 邵俊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简述了我国现阶段现代有轨电车的噪声限值要求,以测试数据给出了典型现代有轨电车的噪声水平现状,系统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的声源分布和噪声产生机理。针对现代有轨电车噪声特性及其产生机理,提出了车内外噪声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 简述了我国现阶段现代有轨电车的噪声限值要求,以测试数据给出了典型现代有轨电车的噪声水平现状,系统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的声源分布和噪声产生机理。针对现代有轨电车噪声特性及其产生机理,提出了车内外噪声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轮轨噪声是现代有轨电车的主导声源,通过弹性车轮和嵌入式轨道结构实现轮轨噪声声源控制,通过风挡隔声控制和结构传声路径控制实现车内噪声控制是有轨电车减振降噪的关键技术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有轨电车 轮轨噪声 减振降噪 空气传声 结构传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连接结构接触面刚度仿真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于闯 马洪杰 +5 位作者 孙屹博 高明亮 赵明 孔风 邸建财 段洪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34,共4页
螺栓连接结构中存在很多接触面,接触面的特性是影响结构整体特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螺栓连接结构接触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探究螺栓连接结构接触面刚度为目标,通过建立带防松垫圈的螺栓连接结构,提取特殊接触面间的接触刚度;建立... 螺栓连接结构中存在很多接触面,接触面的特性是影响结构整体特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螺栓连接结构接触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探究螺栓连接结构接触面刚度为目标,通过建立带防松垫圈的螺栓连接结构,提取特殊接触面间的接触刚度;建立带有实际螺纹结构的螺栓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螺母施加不同的扭矩来模拟螺栓预紧力的变化;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螺栓拧紧过程进行分析,通过预紧力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预紧力下防松垫圈与被连接件这种特殊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刚度,结果表明接触刚度呈非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扭矩 防松垫圈 接触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照表焓差法的轻轨车辆空调机组制冷量测试方法
6
作者 邴昱凯 梁靓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55,共4页
承建的海外轻轨车辆项目由于受当地施工条件、检修场地、检修周期等因素限制,在架修过程中无法对空调机组制冷量进行准确地测试。因此,针对出口中东某轻轨车辆架修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照表焓差法的车辆空调机组制冷量测试方法,通过该... 承建的海外轻轨车辆项目由于受当地施工条件、检修场地、检修周期等因素限制,在架修过程中无法对空调机组制冷量进行准确地测试。因此,针对出口中东某轻轨车辆架修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照表焓差法的车辆空调机组制冷量测试方法,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对空调机组制冷量的测试与计算。实例测试与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简便、直观、准确地评价机组制冷量,确保空调系统能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轨车辆 架修 空调机组 制冷量 焓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弓网电弧动态模型的高速列车弓网电弧产生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于东明 孙洪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57,共4页
分析了高速列车弓网电弧产生的机理,结合受电弓和接触网间的离线时间、材料缺陷、电腐蚀等问题,解析了弓网电弧与高速列车安全的关联机制。依据电弧理论的动态模型算法,推导了Cassie模型和Mayr模型的理论公式,并论述了这两种模型的适用... 分析了高速列车弓网电弧产生的机理,结合受电弓和接触网间的离线时间、材料缺陷、电腐蚀等问题,解析了弓网电弧与高速列车安全的关联机制。依据电弧理论的动态模型算法,推导了Cassie模型和Mayr模型的理论公式,并论述了这两种模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提出了高速列车弓网电弧方面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电弧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弓网电弧 电弧产生机理 Cassie模型 May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转向架智能监控分析平台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闯 高明亮 +1 位作者 邵俊捷 孔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1,共5页
对动车组转向架系统开展智能化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研究。从转向架系统的故障机理出发,研究转向架系统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建立转向架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系统,开发转向架关键系统智能监控分析平台,实现转向架系统的故障预测、实时... 对动车组转向架系统开展智能化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研究。从转向架系统的故障机理出发,研究转向架系统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建立转向架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系统,开发转向架关键系统智能监控分析平台,实现转向架系统的故障预测、实时监控、故障显示及健康评估。通过对转向架系统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可提高转向架系统的检修效率,降低故障率和平均检备率,提高转向架系统的可用性,降低转向架系统的维护管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转向架 故障预测 故障诊断 转向架监控分析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的动车组列车轮对磨耗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明亮 邵俊捷 +4 位作者 常振臣 王连富 刘德权 牛振虎 陈之恒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69,共5页
鉴于动车组运行过程中轮径磨耗及轮缘厚度磨耗对于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行的重要影响,利用相关性算法确定了轮对磨耗的影响因素,并在传统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采用GA(遗传)算法对其初始权重和阈值进行了优化,构建出GA-BP神经网络模型。输入... 鉴于动车组运行过程中轮径磨耗及轮缘厚度磨耗对于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行的重要影响,利用相关性算法确定了轮对磨耗的影响因素,并在传统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采用GA(遗传)算法对其初始权重和阈值进行了优化,构建出GA-BP神经网络模型。输入某动车组列车的历史数据,对该模型进行训练,轮径磨耗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5.29%,平均误差为0.212 mm;轮缘厚度磨耗预测准确率达到91.76%,平均误差为0.052 mm。证实了此模型在轮对磨耗预测方面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列车 轮对磨耗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接头角焊缝几何特征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风 于闯 +3 位作者 高明亮 薛世海 晏中华 高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3,共4页
为研究焊缝几何特征对S355钢T型接头角焊缝疲劳性能的影响,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平面型、凸圆弧形、凹圆弧型3种焊缝几何特征的T型接头有限元模型。根据国际铁路联盟标准中的加载指标,计算得到主板上表面距离焊趾0.4倍和1.0倍板厚处沿... 为研究焊缝几何特征对S355钢T型接头角焊缝疲劳性能的影响,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平面型、凸圆弧形、凹圆弧型3种焊缝几何特征的T型接头有限元模型。根据国际铁路联盟标准中的加载指标,计算得到主板上表面距离焊趾0.4倍和1.0倍板厚处沿外载荷方向的最大应力值,并基于热点应力法外推焊趾处的应力值。通过Miner准则进行疲劳积累损伤比的计算和比较,得出相同加载状态下的3种几何特征的T型焊缝抗疲劳能力强弱,并得到以下结论:凸圆弧形角焊缝累积损伤比最大,抗疲劳能力最差;凹圆弧形角焊缝累积损伤比最小,具有较好的抗疲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接头焊缝 几何特征 应急集中 疲劳损伤 累积损伤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