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车构架在役再制造中火焰矫正工艺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英奎 阮金华 +2 位作者 张俊 张祖斌 李东平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8-153,共6页
针对在役再制造中机车构架火焰矫正过程完全依赖人工经验,矫正的精度和效率难以保证的问题,以DF8B型机车拉杆座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拉杆座火焰矫正过程的热-结构耦合模型,求解出拉杆座的温度场和变形场;研究了拉... 针对在役再制造中机车构架火焰矫正过程完全依赖人工经验,矫正的精度和效率难以保证的问题,以DF8B型机车拉杆座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拉杆座火焰矫正过程的热-结构耦合模型,求解出拉杆座的温度场和变形场;研究了拉杆座的矫正量随火焰加热温度T、加热区域宽度d和侧深h这3个火焰矫正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了火焰矫正工艺参数优选的方法,并经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拉杆座矫正的最佳火焰加热温度在750℃左右;矫正量随加热区域宽度增大而增大,随侧深增大而先快速增大后再减小,其峰值位于侧深为整个侧面宽度的2/3处;这为拉杆座火焰矫正工艺参数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构架 拉杆座 火焰矫正 Ansys Workbench软件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XD3C型机车牵引变压器C6检修数据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容长生 邓凤祥 +2 位作者 刘锋 房平 王亚奎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93,共4页
在50余台HXD3C型机车牵引变压器C6检修数据的基础上,作者对该型机车变压器的检测、部件及油样的C6检修结果和吊芯检修策略进行阐述和研究,旨在为和谐型机车牵引变压器C6检修规程制订提供指导。
关键词 牵引变压器 C6 检修数据 吊芯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M12C型内燃机车重造为调车机车方案研究
3
作者 许东力 郭光强 《铁道机车车辆》 2016年第5期74-77,共4页
介绍了泰国干线内燃机车重造为调车机车,在车体改造、设备布置、部件配置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泰国UM12C型内燃机车技术特点的研究,结合中国机车成熟技术与产品,制定出将其重造为调车内燃机车的方案。
关键词 内燃机车 重造 调车机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铁路平板车车体强度的多标准联合仿真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肖乾 王一凡 +2 位作者 陈道云 周生通 陈晖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6,共8页
车体强度对于车体的使用寿命及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焊接结构的疲劳分析理论与方法也较为完善,但是在同种载荷工况作用下,依据不同的标准技术方法及理论所得的疲劳强度分析也会有所偏差,准确分析车体的疲劳强度显得尤为重要... 车体强度对于车体的使用寿命及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焊接结构的疲劳分析理论与方法也较为完善,但是在同种载荷工况作用下,依据不同的标准技术方法及理论所得的疲劳强度分析也会有所偏差,准确分析车体的疲劳强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采用UG、HyperMesh、ANSYS Workbench及HyperView软件的联合仿真平台,构建平板车车体的有限元模型;其次,参照EN 12663-1:2010标准技术要求,依据平板车的静载荷工况完成静强度分析;最后,为准确分析车体的疲劳强度,分别依据BS 7608:1993标准技术方法、AAR标准疲劳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疲劳强度分析,研究对比不同标准技术方法下的累积损伤值大小,评估标准技术方法的最优选择。计算结果表明:车体的静强度与疲劳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车体静强度下的最小安全系数为1.152;BS 7608:1993标准技术方法下车体疲劳强度的疲劳累积损伤最大值为0.1657,AAR标准疲劳分析方法下的车体疲劳累积损伤最大值为0.0649,将两者的疲劳累积损伤值对比后发现,BS 7608:1993标准技术方法下的疲劳累积损伤值较大,结合理论评估方法对比,综合分析表明,采用BS 7608:1993标准技术方法下的疲劳分析相对更全面,结果也相对更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多标准 平板车 疲劳强度 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438高温合金补焊接头热处理裂纹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尹懿 张丽玲 +5 位作者 李水涛 晏建武 帅新国 吕榛 张晨曙 辛振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3-245,共3页
对K438高温合金补焊件热处理裂纹进行了研究,观察了裂纹的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裂纹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热影响区出现两类裂纹:不连续的液化裂纹和起始于熔合区,向母材扩展的应变时效裂纹。应变时效裂纹取决于焊缝的残余应力... 对K438高温合金补焊件热处理裂纹进行了研究,观察了裂纹的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裂纹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热影响区出现两类裂纹:不连续的液化裂纹和起始于熔合区,向母材扩展的应变时效裂纹。应变时效裂纹取决于焊缝的残余应力和敏感组织,M_(23)C_6和M_6C的存在增加了晶界脆性,增大了裂纹开裂的倾向性。当应力超过合金的强度极限即发生开裂。液化裂纹是由于晶界的低熔点(γ+γ′)共晶相在热处理时被重新熔化,削弱了晶粒间的内聚力,导致裂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438高温合金 液化裂纹 应变时效裂纹 低熔点共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