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碳低合金钢旋锻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
1
作者 薛星宇 吴寅杰 +3 位作者 孙国胜 张云飞 崔中 刘吉梓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4,共9页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组织表征方法结合显微硬度测试及单轴拉伸实验,研究了旋锻成形对40CrNiMo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实验钢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快速增大,同时心部区域硬度明显...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组织表征方法结合显微硬度测试及单轴拉伸实验,研究了旋锻成形对40CrNiMo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实验钢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快速增大,同时心部区域硬度明显高于边缘部分,呈反梯度分布。当应变增大至3.0时,横截面心部区域的铁素体晶粒随应变的增大不断细化(由1220 nm至132 nm),其对应的纵截面微观组织沿旋锻方向明显拉长,呈纤维状,平均片层宽度也不断减小。随着应变的增大,横截面心部区域的渗碳体呈球状弥散分布,其等效尺寸逐渐减小但面积占比不断提高;而纵截面中的渗碳体被显著压扁,与旋锻方向平行,表明渗碳体发生了明显变形。细晶强化、第二相强化、位错强化等多种强化机制的协同作用赋予材料极高的硬度和强度。应变为3.0时,实验钢的抗拉强度由初始状态的990 MPa大幅提高至219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钢 旋锻成形 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的等离子坡口切割工件快速定位方法研究
2
作者 赵明明 李文强 张永贵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25,共8页
针对龙门式等离子零件坡口切割平台视觉系统对待切割零件识别速度慢、轮廓定位信息不准以及误匹配等问题,结合Hu矩和图像配准提出一种高效率的匹配和定位方法。首先通过阈值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分离零件背景与前景图,对零件轮... 针对龙门式等离子零件坡口切割平台视觉系统对待切割零件识别速度慢、轮廓定位信息不准以及误匹配等问题,结合Hu矩和图像配准提出一种高效率的匹配和定位方法。首先通过阈值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分离零件背景与前景图,对零件轮廓进行识别,基于Hu矩实现对图像库的快速匹配;其次对读入的CAD图像进行坐标变换,通过定义轮廓最小外包斜矩形的角度,基于轮廓质心寻找到一个旋转角度初值并建立函数模型,利用遗传算法的思想优化迭代最优解;最后用CAD模板图像的轮廓路径,修正零件轮廓定位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且准确地从零件图中搜索到与CAD图库中的对应零件,并实现定位信息修正,修正后的整体图像误差在6个像素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图像匹配 图像配准 零件识别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碳钢疲劳寿命的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文超 王浩 +1 位作者 高红梅 李政民卿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75,共3页
中碳钢有着较好的机械和力学性能,其疲劳特性是机械和力学性能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中碳钢疲劳寿命的传统估算方法在高周上存在计算精度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疲劳强度指数难以在全周,即:低周、中周和高周,实... 中碳钢有着较好的机械和力学性能,其疲劳特性是机械和力学性能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中碳钢疲劳寿命的传统估算方法在高周上存在计算精度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疲劳强度指数难以在全周,即:低周、中周和高周,实现统一表达。因此,针对中碳钢疲劳强度指数开展研究,提出了疲劳强度指数全周分段计算方法;开展了基于传统疲劳寿命估算方法和所提出估算方法的中碳钢40Cr疲劳寿命预测分析;并利用来自于参考文献的中碳钢40Cr疲劳寿命试验数据,开展了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提出的疲劳强度指数全周分段计算方法所形成的中碳钢疲劳寿命估算方法较传统疲劳寿命估算方法提升了高周寿命预测精度;这将为提高金属材料疲劳寿命预测分析提供一定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钢 疲劳裂纹 疲劳寿命 裂纹萌生 裂纹扩展 疲劳强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i7Mg合金双级时效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斌 龚家林 杨文彬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0-241,244,共3页
研究了双级时效热处理工艺对AlSi7Mg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对试样进行535℃×10 h固溶处理、120℃不同保温时间预时效和不同温度终时效的双级时效工艺与传统热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合金的抗拉强度最高提升5%,伸长率最高提升20... 研究了双级时效热处理工艺对AlSi7Mg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对试样进行535℃×10 h固溶处理、120℃不同保温时间预时效和不同温度终时效的双级时效工艺与传统热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合金的抗拉强度最高提升5%,伸长率最高提升20%。AlSi7Mg合金经过预时效处理后,有利于GP(Ⅰ)区形核数量的增加,终时效时形成更多细小弥散分布的稳定相(Mg_2Si),材料抗拉强度得到提升,晶界处均匀分布的共晶Si更加细小、圆整,有利于材料伸长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时效 预时效 ALSI7MG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特征驱动的车辆旋转部件灰色故障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苏舟 石娟娟 +4 位作者 关云辉 张晶 黄伟国 沈长青 朱忠奎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2,619,620,共11页
根据不同故障引起的振动信号频域特征各异的特点,首先,运用调Q小波变换(tunable Q-factor wavelet transform,简称TQWT)的频率响应对车辆旋转部件振动信号或其包络信号进行分析,构建以信号在不同频段各子带能量占比为元素的特征向量;其... 根据不同故障引起的振动信号频域特征各异的特点,首先,运用调Q小波变换(tunable Q-factor wavelet transform,简称TQWT)的频率响应对车辆旋转部件振动信号或其包络信号进行分析,构建以信号在不同频段各子带能量占比为元素的特征向量;其次,针对灰色接近关联度在处理2组相交的序列时存在的两序列变化趋势不同、原始累差小而导致关联度过大的问题,提出了灰色绝对接近关联度模型;最后,在所构建的频域特征向量驱动下,计算其与标准模式的灰色绝对接近关联度,对车辆关键旋转部件故障状态进行识别。利用所提方法对列车轮对轴承和汽车变速器齿轮箱不同运行状态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车辆旋转部件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类型,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齿轮箱 故障诊断 故障辨识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制动摩擦块表面微织构影响粘滑振动的有限元及试验研究
6
作者 张棋翔 莫继良 +4 位作者 项载毓 王权 冯双喜 翟财周 朱松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3-383,共11页
高速列车在制动过程中出现的低频粘滑振动现象给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降低或抑制制动过程中的粘滑振动对于提高列车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在摩擦块表面设计了一系列不同数量的平行微织构,并结合有... 高速列车在制动过程中出现的低频粘滑振动现象给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降低或抑制制动过程中的粘滑振动对于提高列车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在摩擦块表面设计了一系列不同数量的平行微织构,并结合有限元仿真和试验分析,研究了其对粘滑振动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表面微织构能改善盘/块界面接触状态,增加实际接触面积,使接触应力分布均匀,降低磨损并提高界面贴合稳定性。在所设计的微织构参数范围内,粘滑振动强度随表面微织构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其振动形式由不规则粘滑振动逐渐转为近简谐振动。因此,改善摩擦界面接触状态是降低粘滑振动强度的主要因素,良好的界面贴合度和轻微的磨损有助于实现粘滑振动的有效抑制。研究成果可为抑制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粘滑振动的摩擦界面调控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制动系统 表面微织构 粘滑振动 接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碳陶(C/C-SiC)制动盘开发与特性研究
7
作者 钱飞飞 周华杉 +2 位作者 史耀君 孟永帅 张宁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共8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和反应熔体浸渗法组合工艺制备了缩比碳陶制动盘,盘体材料抗拉强度106 MPa、抗压强度355 MPa、抗弯强度195 MPa,垂直和水平方向导热系数分别为41.1、38.8 W/(m·℃),导热性与强韧性协调关系较好。匹配粉末冶金闸...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和反应熔体浸渗法组合工艺制备了缩比碳陶制动盘,盘体材料抗拉强度106 MPa、抗压强度355 MPa、抗弯强度195 MPa,垂直和水平方向导热系数分别为41.1、38.8 W/(m·℃),导热性与强韧性协调关系较好。匹配粉末冶金闸片开展了碳陶制动盘摩擦磨耗缩比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建立并修正了制动盘传热过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试验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碳陶制动盘的耐磨性和耐热性均较好,且对偶闸片摩擦系数稳定、磨耗量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陶制动盘 摩擦磨耗试验 有限元仿真 传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踏面凹型磨耗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晨 罗世辉 +3 位作者 邬平波 许自强 马卫华 方翁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1,共8页
针对某型高速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构架横向报警的问题,建立考虑踏面凹型磨耗的动车组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运行里程凹型磨耗踏面与钢轨的轮轨关系以及凹磨踏面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某型高速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构架横向报警的问题,建立考虑踏面凹型磨耗的动车组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运行里程凹型磨耗踏面与钢轨的轮轨关系以及凹磨踏面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镟修踏面与钢轨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呈现均匀分布,凹型磨耗踏面轮轨接触点主要分布在凹磨区域两侧;随着轮对横移接触点发生跳跃,产生假轮缘效应,引起剧烈的轮轨横向冲击;随着凹磨加剧车辆稳定性逐渐降低,当车辆高速运行过程中,凹磨踏面对应构架蛇行带来横向振动频率与构架自身的固有振动频率接近,容易发生横向耦合振动,使得横向加速度超过限制值;踏面凹磨是造成构架横向报警重要原因,通过轮对镟修能够有效抑制构架报警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踏面凹磨 轮轨接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列车制动界面摩擦磨损及振动噪声的影响
9
作者 冯双喜 余洲 +4 位作者 张棋翔 唐斌 莫继良 金文伟 朱松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8,共11页
目的探究环境温度对列车制动界面摩擦磨损及振动噪声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在环境温度可控的列车制动性能模拟试验台上,以环境温度为变量(20、0、-20、-40℃),开展停车制动试验,采集试验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噪声、温度、制动力和制动扭... 目的探究环境温度对列车制动界面摩擦磨损及振动噪声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在环境温度可控的列车制动性能模拟试验台上,以环境温度为变量(20、0、-20、-40℃),开展停车制动试验,采集试验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噪声、温度、制动力和制动扭矩信号并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OM)对摩擦块表面形貌和磨屑进行表征,并对试验前后摩擦块进行称量评估其磨损率。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环境温度降低,制动界面的切向振动加速度和噪声声压的RMS(均方根值)分别从20℃时的578.6 m/s^(2)和24.4 Pa增加至-40℃时的937.0 m/s^(2)和34.0 Pa;摩擦因数从20℃时的0.50降低至-40℃时的0.44;同时,磨损率从20℃时的111.0μg/s减少至-40℃时的54.8μg/s。结论在停车制动过程中,随着环境温度降低,制动盘和摩擦块的材料脆性增加,在摩擦作用下更容易破碎产生大颗粒磨屑,从而影响摩擦界面第三体的形成和分布,最终通过接触平台的大小和分布影响制动界面的摩擦磨损和振动噪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制动系统 停车制动 摩擦磨损 摩擦振动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速铁路几个重要零件的精锻成形 被引量:6
10
作者 陶竑宇 付传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119-123,共5页
介绍了为适应高铁对轨道及列车提出更高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要求,当前国内高铁某些重要零件采用的精密锻造成形工艺、无切削全纤维模锻成形工艺及一次加热模锻成形自动化操作工艺;概述了高铁车轮锻压技术研究进展和高铁车轴的径向锻... 介绍了为适应高铁对轨道及列车提出更高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要求,当前国内高铁某些重要零件采用的精密锻造成形工艺、无切削全纤维模锻成形工艺及一次加热模锻成形自动化操作工艺;概述了高铁车轮锻压技术研究进展和高铁车轴的径向锻造工艺和楔形模横轧工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高速列车制动盘锻压技术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道岔尖轨跟端 车轮 车轴 制动盘 精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源激励的高速列车齿轮箱箱体疲劳寿命分析
11
作者 王家宝 吴成攀 朱忠奎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2,共9页
文中基于包含齿轮箱系统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振动激励对齿轮箱动态特性的影响,利用逆傅里叶变换法、谐波函数法及能量法构架齿轮箱内外激励模型。根据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仿真结果,结合箱体材料特性得到箱体应力、应... 文中基于包含齿轮箱系统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振动激励对齿轮箱动态特性的影响,利用逆傅里叶变换法、谐波函数法及能量法构架齿轮箱内外激励模型。根据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仿真结果,结合箱体材料特性得到箱体应力、应变响应以及危险点动应力时程曲线。通过对危险点处动应力数据处理,基于结构件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齿轮箱箱体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齿轮箱的内外激励会极大影响箱体的振动响应,各工况下箱体的最大应力虽然没有超过其许用应力,但会对其疲劳寿命产生重大影响,其中,齿轮点蚀与车轮多边形工况下已经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甚至在车轮多边形工况下会产生共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齿轮箱 多源激励 有限元 强度分析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运营工况下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阈值自适配智能健康监测方法
12
作者 高扬 阮鑫懿 +3 位作者 杨彬 雷亚国 李响 李乃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3,共11页
为了克服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健康监测指标随运营线路、速度变化而波动,解决传统阈值法难以基于统一标准进行轴承健康监测的问题,提出了多运营工况下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阈值适配智能健康监测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特征与转速的Spearman相... 为了克服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健康监测指标随运营线路、速度变化而波动,解决传统阈值法难以基于统一标准进行轴承健康监测的问题,提出了多运营工况下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阈值适配智能健康监测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特征与转速的Spearman相关系数,对多运营速度下的轴承健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车速变化所产生的健康指标波动,从而实现监测阈值与列车运营工况的自动适配。然后,建立基于随机特征子集和主成分方向分割的改进孤立森林(SPCD-iForest)算法,利用多维特征提供的协同信息在数据的主成分方向对轴承的正常与故障状态进行划分,并在保持监测准确性的同时提高异常检测的计算效率。最后,通过列车轴箱轴承线路试验数据对提出的智能健康监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消除了列车运营工况变化对轴箱轴承健康指标的影响,其输出的异常因子为0~1之间的无量纲指标,可有效反映轴箱轴承健康状态的变化;相较于轨旁声学检测方法,能够提早10 d以上发现轴承故障。所提方法可适应列车不同运营速度、不同线路下的监测诊断需求,对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实现轴箱轴承的预测性延寿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轴箱轴承 健康监测 孤立森林 特征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齿轮箱飞溅润滑流场分析及导油结构的优化
13
作者 王志坚 郭力维 +2 位作者 周朝晖 呙如兵 朱琳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68-2279,共12页
齿轮箱是地铁车辆关键的传动部件,其润滑状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齿轮的转速、润滑油的黏度、润滑油容量以及齿轮的转动方向。由于齿轮箱结构复杂,直接分析其润滑状态比较困难,为了深入探究齿轮箱内部的流场分布和润滑状态,需对其进... 齿轮箱是地铁车辆关键的传动部件,其润滑状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齿轮的转速、润滑油的黏度、润滑油容量以及齿轮的转动方向。由于齿轮箱结构复杂,直接分析其润滑状态比较困难,为了深入探究齿轮箱内部的流场分布和润滑状态,需对其进行模拟仿真。首先,采用STAR-CCM+流体仿真软件构建了地铁齿轮箱的模型,并使用VOF方法对齿轮箱和轴承的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其次,分析了不同工况对齿轮箱内润滑油分布的影响以及对齿轮啮合处润滑油的质量流量、齿轮的搅油力矩和轴承稳态供油量的影响;最后,对导油装置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齿轮转速的增加,齿轮啮合处的流量以及轴承的稳态供油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稳,当前工况下,当转速达到3 600 r/min时趋于平稳,搅油力矩持续增大;随着润滑油黏度的增加,齿轮啮合处的流量和轴承的稳态供油量降低;随着润滑油容量的增加,齿轮啮合处的流量以及轴承的稳态供油量增大,搅油力矩增大;正转时齿轮啮合区域的质量流量较小,齿轮的润滑状态较差,而轴承的稳态供油量较大,润滑状态较好,反转时则反之;通过优化导油结构,齿轮正转和反转时轴承的稳态供油量均增大,反转时主动齿轮处轴承的油相体积平均值增大31%,从动齿轮处轴承的油相体积平均值增大20%,表明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轴承的润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齿轮箱 计算流体力学(CFD) 稳态供油量 优化措施 导油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德国机车主动齿轮热处理质量的对比分析
14
作者 梁博 杨明华 +1 位作者 宋倩 丁志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6-240,共5页
通过热处理后表层化学成分、硬度、表面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测定及金相组织的观察,对国产和德国进口HXD3系列电力机车牵引主动渗碳齿轮进行了组织和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德国产渗碳主动齿轮的组织和性能相比,国产渗碳主... 通过热处理后表层化学成分、硬度、表面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测定及金相组织的观察,对国产和德国进口HXD3系列电力机车牵引主动渗碳齿轮进行了组织和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德国产渗碳主动齿轮的组织和性能相比,国产渗碳主动齿轮不论是从表层的碳浓度及合金元素分布、金相组织及其级别和残余奥氏体量,还是在其心部力学性能及表层硬度梯度等方面,均基本达到了德国产渗碳主动齿轮的水平,甚至在表面存在残余压应力值时还要高于德国产渗碳齿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 主动齿轮 渗碳处理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疲劳寿命评估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孝央 王泽华 +4 位作者 周泽华 邵佳 盛欢 钱坤才 吴射章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97,共8页
综述了金属材料疲劳失效分析的基本过程和疲劳寿命评估方法,重点介绍了工程中常用的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能量法、弹塑性有限元法、超载迟滞模型等评估理论和模型,分析了这几种方法和模型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随着试验技术和计算机... 综述了金属材料疲劳失效分析的基本过程和疲劳寿命评估方法,重点介绍了工程中常用的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能量法、弹塑性有限元法、超载迟滞模型等评估理论和模型,分析了这几种方法和模型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随着试验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假设条件将更精确,采用试验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和评估金属材料疲劳寿命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失效分析 寿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车轮踏面剥离引起的轮轨冲击力学响应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金能 郭鑫 +1 位作者 敬霖 王开云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8-162,共15页
车轮踏面剥离是轨道车辆车轮非圆化损伤的常见形式之一。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车轮踏面剥离会循环冲击钢轨,诱发异常大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严重影响高速列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基于三维轮轨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高速列车车轮踏面... 车轮踏面剥离是轨道车辆车轮非圆化损伤的常见形式之一。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车轮踏面剥离会循环冲击钢轨,诱发异常大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严重影响高速列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基于三维轮轨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高速列车车轮踏面剥离引起的轮轨冲击力学响应,分析了轮轨冲击过程中的轮轨接触力/压力、接触斑及黏/滑特性、钢轨表面节点速度分布和应力/应变状态等响应特征,讨论了列车速度、剥离长度和剥离深度等关键参数对轮轨冲击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车轮踏面剥离引起的轮轨动态垂向接触力随列车速度的提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并在列车速度为300 km/h出现最大值,约为轮轨准静态垂向接触力的1.35倍;随着剥离长度的增大,轮轨动态接触力、轮/轨von Mises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均显著增大;随着剥离深度的增大,仅车轮von Mises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踏面剥离 冲击响应 轮轨滚动接触 高速列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角修形的新能源汽车二级减速器齿轮降噪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旻 陈赞西 +3 位作者 汤兆平 汪敏 郑显良 孙剑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354-9361,共8页
为了减小振动和噪声,以某款新能源汽车二级减速器为例,利用Romax软件构建减速器斜齿轮传动系统的三维模型,分析该系统的单位长度载荷、传动误差以及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针对Romax对角修形的参数设... 为了减小振动和噪声,以某款新能源汽车二级减速器为例,利用Romax软件构建减速器斜齿轮传动系统的三维模型,分析该系统的单位长度载荷、传动误差以及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针对Romax对角修形的参数设置特点,提出一种对角修形近似替代法,用微观修形量近似代替对角修形斜率变化量,简化了参数的计算过程。通过与修形前以及传统综合修形的齿轮系统仿真对比,提出的修形方法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最大单位长度载荷、减少传动误差、提升NVH性能,尤其是在减振降噪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为其他齿轮系统降噪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对角修形 减速器齿轮 降噪 Rom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淬火工艺对QT700-2球墨铸铁表面硬度与硬化层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亮 王文健 +2 位作者 张亚龙 孙玮 詹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6,共5页
对QT700-2球墨铸铁进行单道和非对称多道激光淬火处理,研究不同工艺激光淬火后球墨铸铁的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结果表明:单道激光淬火后,球墨铸铁的表面硬度在52~59HRC,表面硬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先升高后... 对QT700-2球墨铸铁进行单道和非对称多道激光淬火处理,研究不同工艺激光淬火后球墨铸铁的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结果表明:单道激光淬火后,球墨铸铁的表面硬度在52~59HRC,表面硬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先升高后略微降低;在激光功率1 300W、扫描速度8mm·s^-1下,球墨铸铁的表面硬度基本在55~58HRC,表面硬度分布较均匀,硬化层深度约为1mm。不同工艺参数下非对称多道激光淬火后,球墨铸铁表面的硬度均大于52HRC;当前一道激光功率为1 200 W,扫描速度为6mm·s^-1,后一道激光功率为1 300 W,扫描速度为8mm·s^-1时,球墨铸铁的表面硬度较高,且硬度波动较小,在距表面0.3mm处的软化区宽度约为4.0mm,非软化区和软化区的硬化层深度分别约为1.0,0.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700-2球墨铸铁 激光淬火 硬度 软化区 硬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VD多级降噪和SVM的轴承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占涛 纪爱敏 +2 位作者 陈曦晖 孙鑫威 林新海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7-577,共11页
在强噪声背景下难以提取出滚动轴承的故障特征,导致对轴承的故障诊断准确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改进奇异值分解多级降噪算法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小波降噪对滚动轴承的原始信号进行了... 在强噪声背景下难以提取出滚动轴承的故障特征,导致对轴承的故障诊断准确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改进奇异值分解多级降噪算法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小波降噪对滚动轴承的原始信号进行了初始降噪,消除了部分的随机噪声;然后,主要通过改进相空间矩阵重构方式,对该信号进行了改进奇异值分解二次降噪,并提出了新的奇异值有效秩阶次确定方法,利用峭度对一维信号提取方案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完成了降噪;最后,通过提取了10个有效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了不同特征对轴承的故障诊断结果的影响,并将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级降噪算法降低了轴承工作状态下的背景噪声,使其故障特征频率更为明显;支持向量机分类诊断器的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98.3%,能够有效地识别轴承故障发生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特征频率 小波变换 改进奇异值分解 多级降噪算法 支持向量机 机械运行与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激励下高速列车齿轮箱振动行为及轴承载荷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越 王曦 +5 位作者 侯宇 阙红波 呙如兵 林新海 金思勤 吴成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42-250,共9页
内部激励是影响高速列车齿轮箱振动及齿轮箱轴承动载荷的重要因素。借助齿轮箱传动系统试验台架,在多种扭矩与转速工况下,开展了高速列车齿轮箱箱体振动响应及齿轮箱轴承载荷测试试验。对各工况下齿轮箱不同部位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发... 内部激励是影响高速列车齿轮箱振动及齿轮箱轴承动载荷的重要因素。借助齿轮箱传动系统试验台架,在多种扭矩与转速工况下,开展了高速列车齿轮箱箱体振动响应及齿轮箱轴承载荷测试试验。对各工况下齿轮箱不同部位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发现特定转速下的齿轮啮合频率能够激发齿轮箱箱体的模态共振,而扭矩能够影响系统的频响特征。对加速工况下的齿轮箱振动加速度进行了阶次跟踪,并通过基于阶次的工作模态识别方法获取了齿轮箱箱体的模态参数,发现齿轮箱的工作模态振型导致了齿轮箱在不同转速下振动行为的差异。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齿轮箱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和实测轴承载荷变异系数,建立了齿轮箱轴承载荷动态特性与齿轮箱振动行为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齿轮箱 振动行为 轴承载荷 工作模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