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维安全的事理图谱构建研究
1
作者 樊茜琪 左建勇 +2 位作者 龚明 贾波 李政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7,共6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系统庞大而复杂,使用传统数据准确分析运维风险具有一定难度,将大数据分析纳入风险管理是一种趋势。通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维安全事理图谱,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从而为提升...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系统庞大而复杂,使用传统数据准确分析运维风险具有一定难度,将大数据分析纳入风险管理是一种趋势。通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维安全事理图谱,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从而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方法]聚焦于列车运维安全事理图谱的构建,对构建事理图谱的3个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事件抽取环节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词典并设计了触发词规则;事件关系抽取环节结合了语义依存与顺序关系;事理对齐环节采用优化的聚类算法来定义主要风险因素。通过对传统知识图谱方法、通用事理图谱方法以及本文方法的对比评价,验证本文方法在事理图谱构建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通过Gephi软件实现了事理图谱用数据存储和可视化。[结果及结论]传统的基于数理统计的故障分析和依赖人工经验的风险分析在预见性、全面性和及时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展示了事理图谱在运维风险管理中从理论到应用的完整路径,并实现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表示的综合方法论。随着方法论的不断完善和实证研究的深入,这套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事理图谱抽取范式将能进一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运维安全 事理图谱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结构界面键合特征预测模型研究
2
作者 王令军 宋坤林 +3 位作者 张丽娇 祝弘滨 李琰 王振民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目的探索一种能精确预测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界面键合典型特征的方法,采用计算材料学与机器学习结合的方式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与计算材料学的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结构界面键合特征预测新策略。基于热塑性树脂/金属界... 目的探索一种能精确预测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界面键合典型特征的方法,采用计算材料学与机器学习结合的方式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与计算材料学的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结构界面键合特征预测新策略。基于热塑性树脂/金属界面焊接冶金特征,建立了界面反应精细原子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异质界面键合典型特征数据集。根据键合原子间物理、化学及结构特征选取输入特征向量,随后分别通过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LASSO回归模型以及BP神经网络模型对该数据集进行训练,并综合评估预测性能,选出预测结果最优算法模型。最后通过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工程,降低特征向量维度,进而有效降低模型计算复杂度。结果建立了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结构界面键长预测模型,其中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LASSO回归模型以及BP神经网络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466、0.0446、0.0999、0.0627。特征工程使特征向量从20维降到5维,降维后的新特征向量在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中预测的RMSE为0.0386。结论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对热塑性树脂/金属异质结构界面键合特征的预测效果最好,特征工程能有效降低模型复杂度,并提升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树脂 金属 异质结构 机器学习 计算材料学 键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RBF神经网络的车用燃料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3
作者 王文 张晗 +3 位作者 张擘 李斌 杨继斌 王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897-5904,共8页
为研究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预测和健康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相对功率损耗率为健康指标、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er,GWO)算法与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GWO-RBF),对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 为研究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预测和健康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相对功率损耗率为健康指标、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er,GWO)算法与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GWO-RBF),对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首先,通过对初始时刻燃料电池极化曲线的分析,构建以相对功率损耗率为健康指标的计算方法,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验证其可行性。然后,应用GWO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预测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最后,采用两组数据集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提出的基于GWO-RBF方法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方根误差最小,决定系数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可见本文方法能够以较少的数据集、较高的精度预测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寿命预测 相对功率损耗率 灰狼优化算法 径向基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复杂运行条件下车轮多边形发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高阳 于子良 +2 位作者 齐洪峰 谢素明 彭来先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3期118-124,共7页
针对我国西北部高温、高寒、强风沙气候区域复杂运行条件,基于现场高速列车车轮粗糙度测试,分析单个镟修周期内和完整跟踪周期内车轮多边形随运营里程变化的发展规律,并就轮径这一影响车轮多边形变化规律的关键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我国西北部高温、高寒、强风沙气候区域复杂运行条件,基于现场高速列车车轮粗糙度测试,分析单个镟修周期内和完整跟踪周期内车轮多边形随运营里程变化的发展规律,并就轮径这一影响车轮多边形变化规律的关键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单个镟修周期内,随列车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第1阶、第15~16阶车轮多边形磨耗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完整跟踪周期内(120万公里),车轮表面状态主要表现为第14~16阶、第20~23阶、第25~27阶车轮多边形磨耗。此外,基于“定频整分”理论对多边形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随运营里程的增加,轮径的变化会改变车轮多边形磨耗的阶数及发展速度。并给出西北复杂运行条件下车轮多边形发展规律,为高速动车组车轮镟修方案制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兰新高铁线 复杂运行条件 高速动车组 车轮多边形 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路监测点风速的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龚明 孙守光 +1 位作者 李强 刘堂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99-2106,共8页
为更真实地分析大风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建立列车空气动力学及其对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目前高速铁路线路大风监测点风速研究路堤上高速列车的强横风运行安全性。首先针对不同高度的路堤,研究远场气象风速与高速铁路大风监测点风... 为更真实地分析大风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建立列车空气动力学及其对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目前高速铁路线路大风监测点风速研究路堤上高速列车的强横风运行安全性。首先针对不同高度的路堤,研究远场气象风速与高速铁路大风监测点风速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大风监测点风速为参考风速,分析不同高度路堤上的高速列车气动载荷系数随侧偏角及路堤高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将气动载荷作为外界载荷施加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上,分析高速列车在不同高度路堤上的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得到高速列车在不同路况条件下的运行安全域。研究结果表明:线路大风监测点风速近似与远方来流风速成正比,且比例系数随路堤高度增加而增大;当采用线路上大风监测点风速作为参考风速时,高速列车的气动载荷系数和运行安全指标均与路堤高度基本无关,避免了传统方法中采用远场风速作为参考风速而需计算大量不同路堤高度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大风监测点 空气动力学 多体系统动力学 运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横向半主动悬挂模糊天棚控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许文天 梁树林 +4 位作者 池茂儒 孙帮成 齐洪峰 闫一凡 于子良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8,共6页
为了提升动车组对服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升动车组的乘坐品质,提出一种结合模糊天棚阻尼控制方法,建立了基于模糊天棚控制的动车组横向半主动悬挂控制模型,采用模糊天棚控制策略通过分级调节二系横向减振器节流孔的开度,进而调节二系横... 为了提升动车组对服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升动车组的乘坐品质,提出一种结合模糊天棚阻尼控制方法,建立了基于模糊天棚控制的动车组横向半主动悬挂控制模型,采用模糊天棚控制策略通过分级调节二系横向减振器节流孔的开度,进而调节二系横向阻尼值,实现对车体横向振动的半主动控制,通过建立7自由度横向半车体动力学模型,分别以武广高铁客运专线、秦沈线轨道谱为输入激扰,对模糊天棚阻尼策略下的时速250 km的动车组横向振动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与被动悬挂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模糊天棚阻尼能够有效衰减对横向平稳性影响较大的1~15 Hz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水平,采用模糊天棚阻尼控制后车辆横向平稳性指标明显变好,可见模糊天棚阻尼控制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车辆横向动力学性能,尤其是对于有跨线运营需求的车辆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半主动控制 模糊控制 天棚阻尼控制 横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用超级电容热管理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5
7
作者 傅雪婷 于博轩 +1 位作者 陈化博 戴朝华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03-1406,共4页
因轨道车辆存在牵引功率波动范围广、再生制动能量功率大、环境恶劣、难以有效利用迎风效应等特点,其所用超级电容热管理系统更显重要,同时也面临更大挑战。针对超级电容热管理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针对超级电容发热过程的基础... 因轨道车辆存在牵引功率波动范围广、再生制动能量功率大、环境恶劣、难以有效利用迎风效应等特点,其所用超级电容热管理系统更显重要,同时也面临更大挑战。针对超级电容热管理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针对超级电容发热过程的基础研究,重点分析了其内部产热原理、热影响以及热场分布;针对热管理方式,着重比较分析了风冷、液冷、相变材料散热、热管散热等不同散热方式及其适用工况;最后,针对轨道车辆特有的环境和工况特点,就轨道车辆超级电容热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超级电容 热管理方式 适用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M的高速磁浮车辆刚柔耦合建模及振动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闫一凡 齐洪峰 +2 位作者 罗林涛 刘鹏飞 张凯龙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4,126,共7页
为研究高速磁浮车辆刚柔耦合模型的振动传递特性,首先对某型磁浮车辆进行了刚体建模以及刚柔耦合建模,并给出了柔性体悬浮架的自由振动模态,电磁力元的力学模型。然后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分别分析了刚性体模型和柔性体模型臂爪处、... 为研究高速磁浮车辆刚柔耦合模型的振动传递特性,首先对某型磁浮车辆进行了刚体建模以及刚柔耦合建模,并给出了柔性体悬浮架的自由振动模态,电磁力元的力学模型。然后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分别分析了刚性体模型和柔性体模型臂爪处、空气弹簧座处和车体的垂向加速度传递特点和横向加速度传递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车辆 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 振动 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列车涡流制动电磁力特性曲线的求解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薛锐锋 倪文波 闫一凡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2,103,共6页
在磁浮列车实施安全制动的过程中,电磁力与运行速度、横向气隙值间呈非线性关系。根据线性涡流制动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列车安全制动过程的工作原理,获得每一制动等级电磁力特性曲线是实现列车制动精确控制的关键。使用有限元法计算获得的... 在磁浮列车实施安全制动的过程中,电磁力与运行速度、横向气隙值间呈非线性关系。根据线性涡流制动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列车安全制动过程的工作原理,获得每一制动等级电磁力特性曲线是实现列车制动精确控制的关键。使用有限元法计算获得的不同等级-气隙值-运行速度-电磁力的离散数值点,对每一制动等级,采用分段3次Hermite插值法得到不同气隙值的多条连续电磁力曲线,并讨论制动过程中气隙的变化规律,获得气隙变化的特征速度点。通过求解并拟合变气隙过程的电磁力特性曲线段,得到完整的随运行速度变化而变化的连续电磁力特性曲线,为求解磁浮列车运行时的涡流电磁力提供一种数值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线性涡流制动 Hermite插值法 电磁力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P和Plant Simulation的车间工艺布局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彭飞 马志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36,共9页
针对车间自动化改造及新产线布局过程中提出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员总数,以及降低综合成本等指标,提出结合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方法及Plant Simulation仿真的规划方法。基于Grundig 2009规划框架提出优化目... 针对车间自动化改造及新产线布局过程中提出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员总数,以及降低综合成本等指标,提出结合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方法及Plant Simulation仿真的规划方法。基于Grundig 2009规划框架提出优化目标,通过数据分析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步规划和详细设计,得出产线工艺布置方案。通过仿真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动态模拟,验证指标实现情况,并进一步改进和筛选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布置设计方法 PLANT SIMULATION 自动化改造 设施布局 工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制造型数字化车间技术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舒阳 刘昱 +1 位作者 刘蕊 李明高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分析离散制造的特点,研究数字化车间的技术架构,定义了数字化车间信息流与数据交互。为我国离散制造企业规划和建设数字化车间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和依据。
关键词 智能制造 离散制造 数字化车间 信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责任使命、现实挑战和优化路径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铭辰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3,共10页
中央企业凭借较好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广泛布局,肩负着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全球竞争优势的责任使命。与此同时,中央企业仍面临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生产关系... 中央企业凭借较好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广泛布局,肩负着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全球竞争优势的责任使命。与此同时,中央企业仍面临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生产关系有待建立、数智生产要素短板制约新质生产力发挥效能、吸纳全球“新质”生产要素融通发展不充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现实挑战,中央企业新质生产力尚未全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文章建议:中央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要确保“新质”生产要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深度协同、打造央企引领多方联合协同的新质生产力劳动群体、推动国内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海外新质生产力培育有效互补、确保面向短板与面向未来的“新质”创新同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企业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 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循环经济助力装备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剖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铭辰 刘衡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129,共5页
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和实施“双碳”治理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基础之策。当前,装备制造领域对于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双碳”治理的制约因素和方法论缺少系统研究和探讨,对此,本文... 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和实施“双碳”治理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基础之策。当前,装备制造领域对于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双碳”治理的制约因素和方法论缺少系统研究和探讨,对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痛点和模式路径。研究表明:我国装备制造领域发展循环经济主要面临协同发展模式尚未建立、企业战略制定和推进落实不到位、应用场景和服务供给不足等制约因素,可尝试建立面向碳中和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循环制造系统、循环减碳系统,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小循环”与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大循环”相结合,构建装备制造领域再生、共享、循环模式,提高能源利用、制造流程、运营过程中的资源效率,加快实现全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循环经济 再制造 碳排放 碳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氢能源列车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娇 张擘 +1 位作者 齐洪峰 刘国岩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2-168,共7页
为实现可持续交通,可替代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未来发展重点,而氢能列车被视为实现未来碳中和的创新解决方案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轨道交通氢能列车的研制情况,结合近年来氢能列车的采购趋势分析了未来氢能列车的市场前景,基于氢能... 为实现可持续交通,可替代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未来发展重点,而氢能列车被视为实现未来碳中和的创新解决方案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轨道交通氢能列车的研制情况,结合近年来氢能列车的采购趋势分析了未来氢能列车的市场前景,基于氢能产业、技术研发、政策扶持、运营模式等方面,剖析了欧洲氢能列车快速增长的原因,总结氢能列车应用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氢能产业链,从氢能列车的上游氢能源成本、中游燃料电池系统、下游列车续航里程和运营成本分析了制约我国氢能列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大氢能及燃料电池的政策扶持力度、降低氢能列车运行成本、降低氢能列车总成本、提高氢能列车性能、谋划氢能列车的应用场景等发展氢能源列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产业链 轨道交通 成本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列车过隧道诱导的隧道出口列车风研究
15
作者 成炯豪 郭易 +3 位作者 郭迪龙 纪占玲 毛军 刘雯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3,共11页
高速磁浮列车进入隧道时,产生的压缩波会在隧道出口诱导气流形成伴随速度。以高速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列车运行速度和隧道阻塞比下列车通过隧道的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隧道出口附近压缩波诱... 高速磁浮列车进入隧道时,产生的压缩波会在隧道出口诱导气流形成伴随速度。以高速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列车运行速度和隧道阻塞比下列车通过隧道的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隧道出口附近压缩波诱导的列车风特性,给出了列车运行速度和隧道阻塞比对列车风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出口内,压缩波诱导形成的列车风速度变化趋势与峰值在纵向(列车运行方向)上基本保持不变;隧道出口外,列车风峰值速度在纵向25 m范围内逐渐降低,在横向(垂直于列车运行方向)5 m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和隧道阻塞比增大,隧道出口内外的列车风峰值速度均明显增大,列车运行速度600 km/h、隧道阻塞比17.04%时,隧道出口外轨道中心线上纵向5 m处列车风峰值速度高达56 m/s。本文结论可为铁路隧道列车风防护及高速磁浮列车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隧道效应 压缩波 列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辆转向架柔性产品平台设计方法研究
16
作者 任坤华 韩鑫 +2 位作者 张海柱 王晨曦 郭恒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1-165,共5页
为有效解决地铁车辆转向架研发面临的需求适应性差、零部件重用率低等问题,基于多属性决策、关联设计等技术,提出一种地铁转向架柔性产品平台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定义了地铁转向架柔性产品平台的内涵,分析了基于多属性决策方法的通用... 为有效解决地铁车辆转向架研发面临的需求适应性差、零部件重用率低等问题,基于多属性决策、关联设计等技术,提出一种地铁转向架柔性产品平台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定义了地铁转向架柔性产品平台的内涵,分析了基于多属性决策方法的通用模块构建方法,以及基于关联设计技术的柔性模块构建方法。以A型地铁转向架产品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转向架 柔性产品平台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铁路装备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学军 田钢 王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37,共5页
本文总结了企业"走出去"的特点,对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各阶段开展对策分析;结合中国铁路装备企业的国际化现状,提出了未来中国铁路装备企业"走出去"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走出去” 装备企业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黑洞铝型材板结构减振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飞 张欣超 +1 位作者 张洪辉 廖杨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79,141,共6页
声学黑洞(Acoustic Black Hole,ABH)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能量聚焦以及振动控制技术,在减振降噪方面具有很好应用潜力。铝型材板结构作为一种夹层结构,具有高比刚度和高比强度等优异轻量化特性,广泛应用于列车外地板、船舶、航空航天... 声学黑洞(Acoustic Black Hole,ABH)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能量聚焦以及振动控制技术,在减振降噪方面具有很好应用潜力。铝型材板结构作为一种夹层结构,具有高比刚度和高比强度等优异轻量化特性,广泛应用于列车外地板、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中。为了探究ABH和铝型材板结构相结合后是否还具有典型的ABH效应,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嵌入式ABH铝型材板结构的振动能量聚焦特性。对于频点和频带聚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铝型材板结构中嵌入ABH特征结构可以起到显著振动能量聚焦效果。此外,根据聚焦特性分析结果,在ABH铝型材板结构中的ABH特定区域内敷设阻尼材料,并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其减振特性。结果表明,由ABH铝型材板结构附加阻尼材料所得的组合结构振动水平显著低于普通铝型材板结构,部分频率下振动衰减高达52.6 dB。这为轨道交通领域提供了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结构减振降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学黑洞 铝型材板结构 能量聚焦 减振降噪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增材制造监测与控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姚子豪 唐梓珏 +5 位作者 周志强 柯林达 祝弘滨 吴一 王浩伟 王洪泽 《有色金属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4-166,共13页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是金属增材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长周期作业、持续热循环、逐层/道累加的工艺特性。该特性下,如何保障加工过程的长期稳定、可靠,是该技术突破现阶段应用瓶颈的关键之一。加工过程监测与控制是制造领域提升工艺稳定...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是金属增材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长周期作业、持续热循环、逐层/道累加的工艺特性。该特性下,如何保障加工过程的长期稳定、可靠,是该技术突破现阶段应用瓶颈的关键之一。加工过程监测与控制是制造领域提升工艺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如能在激光定向能量沉积中及时感知加工状态变化,避免缺陷产生,则可显著提升加工质量可靠性,避免因局部缺陷导致整体构件报废。聚焦激光定向能量沉积监测与调控,首先,综述了现阶段工业级激光定向能量沉积装备的监测与控制发展情况;其次,分析了目前可用于激光定向能量沉积的传感信号及质量监测效果;然后,针对熔池形貌特征、沉积层几何特征、温度特征等,分别阐述了目前的控制策略及能力;最后,分析了监测和控制技术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旨在推动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技术发展,以满足高端领域制造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定向能量沉积 过程监测 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刘建强 赵楠 +2 位作者 孙帮成 汪洋 齐洪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333-3344,共12页
采用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取代传统工频变压器可实现高速列车牵引变压器小型化、轻量化的目标。针对由级联H桥变换器和LLC谐振变换器组成的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首先研究级联H桥变换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分析LLC谐振变换器功率反向... 采用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取代传统工频变压器可实现高速列车牵引变压器小型化、轻量化的目标。针对由级联H桥变换器和LLC谐振变换器组成的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首先研究级联H桥变换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分析LLC谐振变换器功率反向流动的工作原理及变换器增益特性,提出采用变频控制实现功率双向流动的控制方法。为解决系统的功率平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LC谐振变换器的功率平衡控制策略。该方法前级级联H桥变换器只进行基本控制,通过对后级LLC谐振变换器进行电压平衡控制,从而实现系统的功率平衡。搭建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仿真模型和实验样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功率双向流动,且各功率单元的传输功率保持一致,实现了系统的功率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 LLC谐振变换器 功率双向流动 功率平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