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验室重现噪声的高速列车车厢主动降噪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尚帅 韩铁礼 +2 位作者 吴礼福 邹海山 王军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为降低高速列车运行时的车厢内低频噪声,研究了车厢内大范围区域的噪声主动控制问题。针对高速列车运行实测噪声频谱与目标降噪区域尺寸(1.8 m×2.5 m×1.3 m),设计48通道的前馈主动控制系统。按照比较匀称的排列方式,次级声源... 为降低高速列车运行时的车厢内低频噪声,研究了车厢内大范围区域的噪声主动控制问题。针对高速列车运行实测噪声频谱与目标降噪区域尺寸(1.8 m×2.5 m×1.3 m),设计48通道的前馈主动控制系统。按照比较匀称的排列方式,次级声源布放在车厢内除底部的其余5个面上,误差点分布在目标区域。通过测量各声学路径传递函数,离线计算和控制滤波器工作状态。在半消声室内进行一节车厢布局的降噪实验,使用车外声场重现系统播放4种车速工况下的初级噪声,测量主动控制系统的降噪性能并分析不同车速下噪声和不同参考信号下系统性能的异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车速的噪声,使用车厢窗户的振动信号为参考信号,在目标区域48个测量点可获得3.1~4.7 dB(A)的平均降噪量,验证了主动控制系统在大范围区域实现降噪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噪声控制 局部降噪 高速列车 车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车内声品质优化仿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德阔 贾尚帅 +2 位作者 孙艳红 代文强 郑旭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2,176,共6页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车内噪声问题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为了抑制高速列车车内噪声的影响,基于改进的能量有限元方法,建立高速列车车内噪声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预测模型,结合Zwicker响度模型、Zwi...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车内噪声问题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为了抑制高速列车车内噪声的影响,基于改进的能量有限元方法,建立高速列车车内噪声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预测模型,结合Zwicker响度模型、Zwicker尖锐度模型和Aures粗糙度模型,研究轮轨噪声激励的优化对车内声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轮上加装阻尼结构、轨道上安装动力吸振器对车内噪声高频段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优化后,车厢内不同位置的声品质得到明显提高,其中总响度最高可降低2.1 sone,尖锐度最高可降低0.09 acum,粗糙度最高可降低0.04 asper,且优化效果能被人耳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高速列车 声品质 能量有限元分析(EFEA) 轮轨噪声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辆底架薄壁梁吸能结构耐撞性试验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莉 高宁 +6 位作者 许喆 高峰 张相宁 李佳霖 冯推银 于尧 高广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52-1860,共9页
针对城轨列车的结构形式,以典型地铁头车车体司机室安装接口为设计约束,设计一种底架薄壁梁司机室结构。首先对城轨列车底架吸能结构进行设计,并基于模型设计,研制实际司机室结构样机,并通过冲击试验对吸能结构进行了耐撞性研究,结构撞... 针对城轨列车的结构形式,以典型地铁头车车体司机室安装接口为设计约束,设计一种底架薄壁梁司机室结构。首先对城轨列车底架吸能结构进行设计,并基于模型设计,研制实际司机室结构样机,并通过冲击试验对吸能结构进行了耐撞性研究,结构撞击平台力为1450 kN,吸收能量为550 kJ。随后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吸能结构进行数值仿真,最终对有限元与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构在撞击力、吸能量、变形模式、压缩位移、褶皱形状及位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的误差范围控制在10%以内,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拥有较高的精度,可通过仿真手段代替试验研究,进一步探究各冲击工况下的动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薄壁梁吸能结构 耐撞性 冲击试验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380B系列动车组继电器寿命评估技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佳欣 刘云 +1 位作者 裴春兴 李娜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89,118,共9页
动车组继电器是列车的主要元器件之一,其寿命的评估对动车组的安全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利用Fick扩散理论和Larson-Miller分析法建立继电器的接触电阻和吸合时间性能退化模型。利用试验台对动车组未安装使用、已运营1200000 km和故障3种... 动车组继电器是列车的主要元器件之一,其寿命的评估对动车组的安全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利用Fick扩散理论和Larson-Miller分析法建立继电器的接触电阻和吸合时间性能退化模型。利用试验台对动车组未安装使用、已运营1200000 km和故障3种类型的继电器进行可靠性寿命试验,根据实验数据并利用Matlab中最小二乘法非线性拟合对退化模型中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根据SSE之和最小原则选取继电器特性参数的最优退化模型,根据特性参数的失效阈值得到不同试验温度下的寿命特征量,并利用该寿命特征量,对阿伦尼斯模型中的未知量进行参数估计,实现继电器在常温下的可靠性寿命评估。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CRH380B型动车组继电器的安全运用和维护维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器 Fick扩散理论 Larson-Miller分析法 剩余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轮对的轮轨静态接触和车辆动态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石俊杰 崔涛 +1 位作者 高峰 王铁成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2,20,共8页
分别研究了考虑轮对柔性时对轮轨静态接触几何关系和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首先在假设车轮不变形的前提下,将车轴简化为欧拉-伯努利梁模型,并以LM磨耗形踏面和标准60钢轨为研究对象,求解车轴运动微分方程以获得车轴的变形信息,再基于传... 分别研究了考虑轮对柔性时对轮轨静态接触几何关系和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首先在假设车轮不变形的前提下,将车轴简化为欧拉-伯努利梁模型,并以LM磨耗形踏面和标准60钢轨为研究对象,求解车轴运动微分方程以获得车轴的变形信息,再基于传统迹线法自编程序进行几何计算,求解变形后的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并与刚性轮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横移量较小的情况下,柔性轮对与刚性轮对接触几何参数差别不大,当横移量较大时,两者有明显差异。其次,在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中,利用模态叠加法将轮对考虑为柔性,并利用自编动力学积分程序计算常规工况和初始不称重特殊工况,分析其对轮轨力和一系悬挂力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工况下考虑轮对柔性的影响较小,而在特殊工况下,由于激励覆盖频率较高,柔性轮对的固有模态容易被激发,对轮轨力和一系悬挂力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轮对 轮轨接触关系 模态叠加法 车辆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辆轮缘润滑装置吊架断裂机理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明 智鹏鹏 +1 位作者 霍文彪 李志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69-1376,共8页
针对地铁车辆服役过程中出现的轮缘润滑装置吊架断裂问题,采用材料和动应力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断裂机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对吊架断口微/宏观的全面分析与表征,从材料角度确定疲劳断裂的机理成因;结... 针对地铁车辆服役过程中出现的轮缘润滑装置吊架断裂问题,采用材料和动应力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断裂机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对吊架断口微/宏观的全面分析与表征,从材料角度确定疲劳断裂的机理成因;结合动应力试验和累计损伤理论,计算吊架断口关键位置的疲劳损伤值,从线路试验角度确定吊架断裂的结构成因;建立吊架的有限元模型,基于EN13749标准对其进行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仿真,从理论角度判别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并与材料和线路试验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吊架结构的改进方案,并进行仿真和动应力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吊架断裂成因为低应力高周疲劳,疲劳源位于加强筋角焊缝内部,且加强筋角焊缝的累计损伤值和材料利用率均大于1;吊架断裂的主要原因为,结构不合理导致加强筋角焊缝承受较为频繁的交变载荷且焊缝存在未熔合缺陷;通过改变吊架结构和材质,提高了焊接质量,达到了轮缘润滑装置在线运行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疲劳断裂 累计损伤 仿真分析 线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车下悬挂设备隔振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金朋 张卫华 +2 位作者 张立民 肖守讷 孙帮成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0,共8页
高速动车组车下悬挂设备的隔振设计应最大程度地发挥设备工作效能,减小车体振动及两者的相互影响,提高乘坐舒适度。为研究车下悬挂设备隔振器参数对隔振性能的影响,根据机械振动和减振隔振理论,推导车下典型设备(牵引变压器及冷却单元)... 高速动车组车下悬挂设备的隔振设计应最大程度地发挥设备工作效能,减小车体振动及两者的相互影响,提高乘坐舒适度。为研究车下悬挂设备隔振器参数对隔振性能的影响,根据机械振动和减振隔振理论,推导车下典型设备(牵引变压器及冷却单元)刚度设计的动力学方程。建立车体与牵引变压器及冷却单元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以变压器振动烈度、地板舒适性和隔振效率为评价指标,深入分析隔振器刚度、风机转速、车体一阶垂弯频率、变压器质量等对隔振性能的影响,得到隔振器刚度、风机转速、车体一阶垂弯频率和变压器质量等对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隔振器刚度、风机转速、车体一阶垂弯频率和变压器质量等对隔振性能的影响明显,可为车下悬挂设备隔振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车体 车体结构 结构参数 模态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后驱汽车传动系与车身耦合振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汪自强 赵明 +1 位作者 唐子 闫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17-121,共5页
由于前置后驱汽车的传动系较长,其传动系引起的车内振动噪声问题普遍存在。对某型前置后驱汽车做整车振动噪声实验,发现其车内噪声是由传动系扭振经主减速器传至车身引起的。基于后桥及悬架的静力学分析得到耦合振动激励,建立同时考虑... 由于前置后驱汽车的传动系较长,其传动系引起的车内振动噪声问题普遍存在。对某型前置后驱汽车做整车振动噪声实验,发现其车内噪声是由传动系扭振经主减速器传至车身引起的。基于后桥及悬架的静力学分析得到耦合振动激励,建立同时考虑轮胎和主减速器齿轮耦合途径的整车耦合振动力学模型,研究传动系扭振、车身纵向振动和横向振动的耦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主减速器齿轮是传动系扭振与车身振动的重要耦合途径,考虑该途径时,传动系扭振动、车身垂向振动和纵向振动会相互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后驱汽车 主减速器齿轮 耦合 振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封缝隙非线性特性的车内外压力传递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春俊 冯永平 +1 位作者 何智颖 李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23,共6页
根据静态气密性试验数据和理想气体绝热等熵假设,研究某型号高速列车在不同内外压差下的密封缝隙的非线性特性,结合密封缝隙的非线性特性建立车内外空气通过车体缝隙的质量流量与车体内外压力的关系,然后根据高速列车高静压风机特性曲... 根据静态气密性试验数据和理想气体绝热等熵假设,研究某型号高速列车在不同内外压差下的密封缝隙的非线性特性,结合密封缝隙的非线性特性建立车内外空气通过车体缝隙的质量流量与车体内外压力的关系,然后根据高速列车高静压风机特性曲线建立换气风机(新风机和废排风机)通风量的数学模型。并由质量守恒定律推出考虑密封缝隙非线性特性的车内外压力传递模型。列车运行过程中,车厢压力保护系统(即换气风机)需要根据瞬时的车内外压力环境做及时的调整,而这个动态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故模型建立时考虑延迟时间。根据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气密性 密封缝隙 风机特性曲线 车内外压力传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脱轨事故下高速列车横向限位装置动力学特性及结构强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帅昌 霍鑫龙 +2 位作者 张相宁 卓天宇 高广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8-595,共8页
基于试验和仿真分析对横向限位装置在列车碰撞事故下的动力学响应特性以及结构强度进行研究。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横向限位装置结构可靠且能够对列车碰撞脱轨事故进行防治。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横向限位装置的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在碰撞... 基于试验和仿真分析对横向限位装置在列车碰撞事故下的动力学响应特性以及结构强度进行研究。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横向限位装置结构可靠且能够对列车碰撞脱轨事故进行防治。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横向限位装置的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在碰撞引起脱轨的过程中横向限位装置可以有效地分担轮轨横向力并制止车轮的爬轨趋势。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该装置的结构强度进行验证,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误差基本稳定在5%以内,证明了横向限位装置可以承受200 kN均布载荷的作用,能够应用于列车脱轨防治工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轨 横向限位装置 动力学特性 有限元分析 轨道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高速列车车厢连接处脉动压力的预测与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敏 李启良 +2 位作者 贾尚帅 韩铁礼 王毅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5,共5页
某型高速列车以350 km/h运行时,靠近车厢连接处的乘务室在40 Hz频率下对应的声压级高达105 dB。为明确该噪声的产生根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采用子域法建立了车厢连接处的气动仿真模型,使用改进延迟涡分离模型进行脉动压力预测。经分... 某型高速列车以350 km/h运行时,靠近车厢连接处的乘务室在40 Hz频率下对应的声压级高达105 dB。为明确该噪声的产生根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采用子域法建立了车厢连接处的气动仿真模型,使用改进延迟涡分离模型进行脉动压力预测。经分析车厢连接处上、下缺口测点压力功率谱密度发现,射流剪切层存在接近40 Hz的峰值频率,该频率与车厢连接处所围区域形成的声学空腔的二阶模态频率接近,由此产生了共振。仿真分析表明:在上、下缺口前端与末端增加波浪板能明显降低测点在36~45 Hz对应的脉动压力总能量。实车测试表明:该方案能使乘务室在40 Hz下对应的声压级降低5 dB。主动射流方案也有较好的降噪效果,有望在未来成为可实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厢连接处 脉动压力 波浪板 主动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化高速列车运行能耗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秋敏 李明 毕海权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7-125,共9页
动车、拖车轻量化和回转质量系数的变化会影响高速列车的牵引、制动性能和运行能耗。在分析得出气动阻力与列车质量无关的结论条件下,比较不同列车质量条件下的牵引和制动特性,研究了该牵引和制动特性条件下的运行能耗,分析长大站间距... 动车、拖车轻量化和回转质量系数的变化会影响高速列车的牵引、制动性能和运行能耗。在分析得出气动阻力与列车质量无关的结论条件下,比较不同列车质量条件下的牵引和制动特性,研究了该牵引和制动特性条件下的运行能耗,分析长大站间距和短站间距条件下,动车和拖车轻量化对运行时间和节能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动力指标条件下,动车和拖车质量变化对恒转矩区特性和恒功率区起点速度的影响不同;列车在2个不同站间距的线路运行时,分项能耗占比差异较大,动车和拖车轻量化的节能收益不同;降低回转质量系数带来的节能收益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动力特性 运行能耗 轻量化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改进D-S证据融合理论的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远霏 裴春兴 孙海荣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2,90,共9页
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的故障诊断方法大多采用振动、温度、声信号等单一物理量作为信息来源,存在智能诊断准确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基于D-S证据融合理论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以轴承运行中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和温度信号为基本信息... 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的故障诊断方法大多采用振动、温度、声信号等单一物理量作为信息来源,存在智能诊断准确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基于D-S证据融合理论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以轴承运行中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和温度信号为基本信息来源,采用加权改进D-S证据理论融合算法,诊断轴承健康状态,并在发生故障时判断故障类型.为了验证该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硬件装置为载体,基于轴承故障试验平台,对某型号地铁列车转向架故障轴承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能有效地诊断轴承的故障状态和故障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 轴承 故障诊断 D-S证据理论 融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列车气动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淼 刘明杨 +1 位作者 耿亚彬 苗秀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0-226,共7页
为研究城市轨道列车气动特性以及底部部件对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针对三节车模型进行简化,保有底部部件较高完整性,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预测列车周围流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列车气动阻力分布呈现出尾车阻力最大,占三节车总阻力的... 为研究城市轨道列车气动特性以及底部部件对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针对三节车模型进行简化,保有底部部件较高完整性,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预测列车周围流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列车气动阻力分布呈现出尾车阻力最大,占三节车总阻力的48%;中间车阻力最小,占总阻力的14%。其中转向架分别占头车、中间车和尾车总阻力的15.1%,56.4%和23.0%。车底设备分别占头车、中间车和尾车总阻力10.5%,10.3%和8.6%。因此对于头车、尾车采取减阻方案首先是采用流线型头型的方式减少流动分离现象。对于中间车减阻方法则要首先针对底部部件,采取密封舱的方式减少其产生的压差阻力。通过优化列车头型发现列车气动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列车头车、中间车和尾车阻力分别为原始情况下的61.4%,70.1%和58.3%。在流线型外形基础上进一步稳定列车底部区域流场也有效改善了底部区域部件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空气动力学 城市轨道列车 气动优化 转向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式供电列车松耦合变压器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裴春兴 李娜 王远霏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4-81,共8页
针对非接触式供电列车松耦合变压器原副边耦合系数低的问题,研究不同的线圈类型、导磁材料等对其自身电感、互感、耦合系数等参数的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工具分析非接触供电系统松耦合变压器参数,分别搭建副边线圈矩形结构和8字形结构... 针对非接触式供电列车松耦合变压器原副边耦合系数低的问题,研究不同的线圈类型、导磁材料等对其自身电感、互感、耦合系数等参数的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工具分析非接触供电系统松耦合变压器参数,分别搭建副边线圈矩形结构和8字形结构的模型、副边线圈位置有横向和纵向偏移的模型、不同磁导率的模型以及具有屏蔽层的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松耦合变压器的具体参数。仿真结果表明:8字形的线圈耦合系数更高;收发线圈相对位置越偏离中心,其负载功率与耦合系数越低;收发线圈的间隙和偏移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近乎线性叠加;导磁材料磁导率的提升对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并不能无限制提升;屏蔽层的引入会降低耦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 列车供电 电磁模型 等效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型客车车体参数化仿真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彦超 伊召锋 +1 位作者 刘东亮 杨军永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6-248,252,共4页
为提高25型铁路客车车体有限元模型前处理效率,通过25型铁路客车车体结构谱系梳理,采用模块化和参数化建模技术构建了25型客车车体模型库;基于HyperMesh软件开发了25型客车车体仿真模板;通过集成25型客车车体模型库和仿真模板开发了25... 为提高25型铁路客车车体有限元模型前处理效率,通过25型铁路客车车体结构谱系梳理,采用模块化和参数化建模技术构建了25型客车车体模型库;基于HyperMesh软件开发了25型客车车体仿真模板;通过集成25型客车车体模型库和仿真模板开发了25型客车车体参数化仿真系统。该系统可通过模块选配和参数变更快速生成25型客车车体几何模型,通过调用仿真模板快速生成ANSYS和ABAQUS两种求解器所需的有限元模型。应用该系统使25型客车车体有限元模型前处理时间缩短为1周左右,极大提高了有限元模型前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车 车体 模块化 参数化 有限元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踏面磨耗下转臂定位刚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铁成 崔涛 +1 位作者 王淇 桑虎堂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4,共7页
为研究高速列车服役过程中轮轨磨耗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车辆高维强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实测车轮踏面廓型表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研究不同车轮磨耗状态下转臂定位橡胶节点刚度与车辆动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 为研究高速列车服役过程中轮轨磨耗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车辆高维强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实测车轮踏面廓型表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研究不同车轮磨耗状态下转臂定位橡胶节点刚度与车辆动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轮轨磨耗程度加剧,轮轨匹配等效锥度增大,导致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下降、运行平稳性和运行安全性恶化。转臂节点纵向刚度增大可以提高车辆临界速度、车辆横向平稳性和运行安全性,当增加到17.5 MN/m以上时,临界速度、横向平稳性和运行安全性趋于稳定;随着转臂节点横向刚度增大,车辆临界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大于5 MN/m时趋于稳定,最优值约为2.5 MN/m;转臂节点横向刚度对车辆横向平稳性影响较小;在小锥度时,车辆运行安全性随着转臂节点横向刚度增大而小幅降低,在大锥度时,车辆运行安全性随着转臂节点横向刚度增大而急剧恶化。综上,为适应不同等效锥度,转臂节点纵向定位刚度选取范围建议为5~17.5 MN/m,横向定位刚度选取范围建议为2~5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磨耗 节点刚度 动力学性能 等效锥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有轨电车车载氢系统设计 被引量:9
18
作者 石俊杰 于淼 刘楠 《铁道机车车辆》 2016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作为一种"纯绿色"的交通工具,以其特有的零排放、无污染、低噪声、能源可再生、转化效率高等优势成为新时代城市交通发展的亮点。本文对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储氢系统、高压气瓶及相关安全... 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作为一种"纯绿色"的交通工具,以其特有的零排放、无污染、低噪声、能源可再生、转化效率高等优势成为新时代城市交通发展的亮点。本文对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储氢系统、高压气瓶及相关安全检测等车载氢系统技术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针对某燃料电池有轨电车技术需求,提出了车载储氢系统设计方案及氢气加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有轨电车 储氢系统 加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箱转臂节点定位刚度差对高速铁路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淇 崔涛 +2 位作者 丁学彬 任长磊 刘学刚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0,共5页
为了研究同一个转向架四角轮对轴箱转臂节点定位刚度差异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高速铁路车辆多体系统的高维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数值仿真分析中,研究分析了选取转臂节点纵向和横向定位刚度误差值+15%和-15%这2种组合条件。... 为了研究同一个转向架四角轮对轴箱转臂节点定位刚度差异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高速铁路车辆多体系统的高维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数值仿真分析中,研究分析了选取转臂节点纵向和横向定位刚度误差值+15%和-15%这2种组合条件。结果表明:同一转向架四角轮对轴箱转臂节点定位刚度差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对于转向架构架的横向振动、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曲线通过安全性的影响一般在5%以内。其对车体最大横向和垂向加速度的影响一般在10%以内,特殊条件下,其影响范围在20%以内。所有计算条件下,车辆动力学指标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轴箱转臂节点 定位刚度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气动阻力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于淼 石俊杰 耿亚彬 《铁道机车车辆》 2017年第2期50-52,71,共4页
通过对缩比为1:8高速列车模型在8m×6m风洞进行的列车风洞试验,研究列车零部件其中包括空调导流罩,受电弓,受电弓导流罩,车门的形状位置发生变化时,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电弓的位置和布置... 通过对缩比为1:8高速列车模型在8m×6m风洞进行的列车风洞试验,研究列车零部件其中包括空调导流罩,受电弓,受电弓导流罩,车门的形状位置发生变化时,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电弓的位置和布置形式会对整车阻力产生影响,当中间车门凹陷时,整车阻力增加,加有导流结构的门有效的改善了门凹陷引起的阻力增加,空调导流罩很好的顺形结构对阻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风洞试验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