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下校园景观的叙事性空间设计研究
1
作者 胡砚 《花卉》 2025年第9期76-78,共3页
为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校园景观设计问题,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爱莎国际学校校园项目为例,重点针对校园景观的叙事性空间设计方案展开详细分析。通过分析校园景观空间设计现存的不足之处,提出设计人员应当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新... 为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校园景观设计问题,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爱莎国际学校校园项目为例,重点针对校园景观的叙事性空间设计方案展开详细分析。通过分析校园景观空间设计现存的不足之处,提出设计人员应当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叙事性空间来营造校园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以期为校园景观的项目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与创新 校园景观设计 叙事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式花海旅游景区的规划与设计 被引量:8
2
作者 黄蓓丽 莫晓琪 朱颖 《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43-47,共5页
花海景观成为近年来乡野园林设计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华东某市花海项目为例,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基于花海相关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将整个场地划分成迎宾花海区、台地花海区、童趣花海区、采摘花海区和养生花海区等五大功能区,形成&q... 花海景观成为近年来乡野园林设计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华东某市花海项目为例,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基于花海相关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将整个场地划分成迎宾花海区、台地花海区、童趣花海区、采摘花海区和养生花海区等五大功能区,形成"一轴、一心、两环、五区"的景观结构;采用三级园路将景观区串联,丰富地形设计,形成视觉体验,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水系和湖面形成山水景观;植物设计上,利用条状曲线机理营造丰富的花海,并设计有集中式的色叶林。项目重点营造农业体验旅游,包括农耕体验、采摘体验、农副产品生产体验等活动设计,在不同的功能区侧重体现视、触、嗅、听、味的五官感受,因地制宜地安排旅游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 花海 乡野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城人站协同”目标下的轨道交通站域城市更新实践——以广州西塱站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秦昱晨 姚敏峰 +1 位作者 康泽宇 陈鑫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3,共7页
随着轨道交通线网嵌入城市,轨道交通站域成为城市更新再开发的重点区域。在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及广佛同城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广州地铁西塱站成为“广佛门户”,并迎来城市更新的契机。西塱站片区城市设计借鉴日本的TOD模式,以“产城... 随着轨道交通线网嵌入城市,轨道交通站域成为城市更新再开发的重点区域。在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及广佛同城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广州地铁西塱站成为“广佛门户”,并迎来城市更新的契机。西塱站片区城市设计借鉴日本的TOD模式,以“产城人站协同”发展为目标导向,从功能、空间和时间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多元”“高效”“缝合”的设计框架,提出针对性的更新策略及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TOD模式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广州西塱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太湖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黄蓓丽 彭文惠 吴磊 《江苏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35-39,共5页
以东太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调查和分析,结合营造公园的相关资料,分别从功能分区、交通、水系、种植设计以及活动空间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东太湖湿地公园的营建方法,总结了休闲和生态并重的综合性湿地公园的设计思路和内容,... 以东太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调查和分析,结合营造公园的相关资料,分别从功能分区、交通、水系、种植设计以及活动空间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东太湖湿地公园的营建方法,总结了休闲和生态并重的综合性湿地公园的设计思路和内容,以期为完善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最后提出了湿地公园的"以地养地"以及"共管"的管理模式,以便维持后期的生态效益,保证湿地公园的良性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优势 劣势 机遇 生态规划 共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触媒理论在逗留景观中的运用——以宿迁“公园+”微更新计划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吴磊 胡砚 蒋东尼 《园林》 2019年第5期2-7,共6页
本文在宿迁"公园+"微更新计划的基础上,总结三种可逗留公共空间:注重界面效应的折纸花廊、运用壁龛效应的周末书场、重在视野景观营造的鸣凤漙公园"水湾桥"。通过阐述其空间类型、功能配置及空间关系,分析其中的可... 本文在宿迁"公园+"微更新计划的基础上,总结三种可逗留公共空间:注重界面效应的折纸花廊、运用壁龛效应的周末书场、重在视野景观营造的鸣凤漙公园"水湾桥"。通过阐述其空间类型、功能配置及空间关系,分析其中的可逗留性,对于不同属性场所及其产生的不同社会关系的分析,揭示空间吸引力的深层来源以及对城市景观带来的以点带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逗留景观 城市触媒 城市微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证探究
6
作者 上官炳雨 《现代园艺》 2019年第2期83-83,共1页
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实证研究,专门以我国太湖地区作为探究对象,基于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与原则简要探讨,并立足于实际,提出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统筹规划设计策略。
关键词 太湖 乡村景观规划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3个桂花品种离子吸收和运输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霞 高树桃 +2 位作者 吴红 杨秀莲 王良桂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16-122,共7页
以3个桂花品种大叶银桂、晚籽银桂和紫梗籽银桂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处理,研究其生长状况及Na^(+)、K^(+)、Ca^(2+)和Mg^(2+)离子在不同器官中的吸收运输及分配特征,分析3个桂花品种的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3个桂花品种... 以3个桂花品种大叶银桂、晚籽银桂和紫梗籽银桂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处理,研究其生长状况及Na^(+)、K^(+)、Ca^(2+)和Mg^(2+)离子在不同器官中的吸收运输及分配特征,分析3个桂花品种的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3个桂花品种在NaCl胁迫下均表现为高度生长量降低,盐害指数和盐害率增加,以大叶银桂尤为明显。随着胁迫的增强,3个桂花品种根、茎、叶中的Na^(+)含量均表现为根>茎>叶,且显著大于对照。K^(+)在紫梗籽银桂和晚籽银桂的叶片中维持着较高水平,高浓度胁迫下Ca^(2+)、Mg^(2+)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NaCl胁迫导致不同品种桂花根、茎、叶K^(+)/Na^(+)、Ca^(2+)/Na^(+)、Mg^(2+)/Na^(+)比值显著降低,紫梗籽银桂K^(+)含量及在叶片中K^(+)/Na^(+)、Ca^(2+)/Na^(+)、Mg^(2+)/Na^(+)比值均高于其他2种。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根向茎运输的S_(K^(+)、Na^(+))、S_(Ca^(2+)、Na^(+))值为大叶银桂>晚籽银桂>紫梗籽银桂,茎向叶以及根向叶运输的S_(Ca^(2+)、Na^(+))、S_(Mg^(2+)、Na^(+))值为紫梗籽银桂>晚籽银桂>大叶银桂,紫梗籽银桂的整体离子选择性运输能力高于大叶银桂和晚籽银桂。综合分析表明,3个桂花品种耐盐性存在显著差异,其耐盐性强弱顺序为:紫梗籽银桂>晚籽银桂>大叶银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桂花 离子 吸收 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活动的影响_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与SHAP解释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扬 邵天元 钱才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509-7519,共11页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低能耗、少污染、具有可持续属性的公共交通类型之一,其对沿线城市发展、居民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部分站点周边地区面临空间利用率不匹配、潮汐客流趋势加重等问题。城...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低能耗、少污染、具有可持续属性的公共交通类型之一,其对沿线城市发展、居民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部分站点周边地区面临空间利用率不匹配、潮汐客流趋势加重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城市空间规划需关注城市居民的活动特征,以提升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全时段活力。以南京市中心城区内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为例,基于城市空间开放数据、实地踏勘调研、互联网移动定位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数据,采集统计与评价建成环境现状与居民活动特征数据,并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与SHAP(Shapley addictive explanation)解释分析站点地区建成环境与居民活动的非线性关系及建成环境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成环境要素适宜区间及协同优化条件,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空间规划与优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 建成环境要素 居民活动 梯度提升决策树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胶合木墙体耐火极限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晋 刘得龙 +1 位作者 张强 白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9,共11页
为研究国产日本落叶松制成的正交胶合木(CLT)墙体的耐火极限,开展了CLT板材常温材料性能试验和标准升温曲线下的CLT墙体耐火极限试验。通过材性试验获得了CLT板材的层间剪切强度、滚动剪切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耐火极限试验结果表明:墙... 为研究国产日本落叶松制成的正交胶合木(CLT)墙体的耐火极限,开展了CLT板材常温材料性能试验和标准升温曲线下的CLT墙体耐火极限试验。通过材性试验获得了CLT板材的层间剪切强度、滚动剪切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耐火极限试验结果表明:墙体在常温下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屈曲破坏,三层CLT墙体的极限承载力高于五层CLT墙体;层板组成相同的条件下,CLT墙体的耐火极限随着试件的持荷比的增加而降低;持荷比相同的条件下,五层CLT墙体的耐火极限高于三层CLT墙体;CLT墙体在试验中未出现脱落。用ABAQUS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温度场和位移发展趋势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CLT) 炭化速度 持荷水平 耐火极限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梁的延性提升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江滔 詹凯利 陈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67-1673,1694,共8页
提出一种新的内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延性加固的方法,使CFRP在极限状态下发生稳定、有限度的滑移,在充分利用CFRP强度的同时,避免CFRP断裂,从而提高加固构件的延性.介绍了内嵌CFRP延性加固的设计方法,并通过CFRP嵌条的黏结-滑移... 提出一种新的内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延性加固的方法,使CFRP在极限状态下发生稳定、有限度的滑移,在充分利用CFRP强度的同时,避免CFRP断裂,从而提高加固构件的延性.介绍了内嵌CFRP延性加固的设计方法,并通过CFRP嵌条的黏结-滑移试验和内嵌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试验验证了加固方法及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加固 试验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地区农宅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新 梁雨 +1 位作者 李金娟 汪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0-739,共10页
以内蒙古农村住宅围护结构外表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吸收系数的两个影响因素—颜色和粗糙度对围护结构外表面热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墨黑色试件的表面温度最高,信号白试件的表面温度最低,二者在白天9:00~17:00平... 以内蒙古农村住宅围护结构外表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吸收系数的两个影响因素—颜色和粗糙度对围护结构外表面热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墨黑色试件的表面温度最高,信号白试件的表面温度最低,二者在白天9:00~17:00平均温度相差15.198℃.粗糙度为10.032μm的表面温度最高,4.504μm的表面温度最低,二者在白天9:00~17:00平均温度相差2.46℃,夜间各粗糙度试件平均温度最大偏差为0.57℃.深颜色表面热稳定性较差,浅颜色表面相对较好.粗糙度为13.423μm的全天表面净得热量波动最小,粗糙度越小,表面热稳定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住宅 太阳辐射 吸收系数 热工性能 围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参数与既有RC框架校舍加固前后抗震性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连森 陈鑫 +3 位作者 谈丽华 孙勇 刘涛 还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0-260,共11页
多层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是我国中小学校舍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抗震性能受地震动参数影响较大。文中围绕地震动参数与既有RC框架校舍及其加固后的抗震性能指标相关性展开研究。首先,确定描述地震动特性的... 多层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是我国中小学校舍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抗震性能受地震动参数影响较大。文中围绕地震动参数与既有RC框架校舍及其加固后的抗震性能指标相关性展开研究。首先,确定描述地震动特性的关键参数,据此选择了20条具有不同特性的地震动记录。同时,针对某RC框架校舍,设计了包含增大截面、黏贴角钢和黏贴碳纤维布的综合加固方案。随后,建立了加固前后结构有限元模型,开展了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后,计算了薄弱层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与拟合特征周期、震中距、平均剪切波速和峰值速度/峰值加速度(PGV/PGA)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后,罕遇地震下结构底层层间位移角平均衰减64.03%,残余层间位移角平均衰减92.05%,结构抗震性能显著提升;薄弱层层间位移角在近场地震罕遇下可达远场地震下的1.90倍;拟合特征周期和PGV/PGA对结构抗震性能指标影响较大,加固前后,层间位移角与拟合特征周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2。研究工作可为既有RC框架校舍抗震性能评估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中小学校舍 加固改造 抗震性能 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连体高层建筑联合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连森 陈鑫 +2 位作者 谈丽华 赵宝成 郭一峰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2-911,共10页
近年来,城市地标建筑的建设中,高层连体建筑越来越受到青睐,在其服役期内不可避免地受到风和地震等多种灾害作用。而单一灾害作用下的结构失效概率低估了结构损伤乃至倒塌的可能性,迫切需要多灾害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能评价方法。本文以... 近年来,城市地标建筑的建设中,高层连体建筑越来越受到青睐,在其服役期内不可避免地受到风和地震等多种灾害作用。而单一灾害作用下的结构失效概率低估了结构损伤乃至倒塌的可能性,迫切需要多灾害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能评价方法。本文以苏州国际会议酒店的连体高层建筑为对象,开展了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联合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首先,建立了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多灾害易损性函数和结构性能需求函数,形成了多灾害联合易损性分析方法。随后,选取了地震动记录,开展了基于数值风洞的结构风荷载模拟,并进行了单一灾害作用下的结构易损性分析。最后,基于均匀分布抽样了100组地震和风耦合作用的荷载组合,开展了结构多灾害联合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易损性随着PGA和风速的增大而增大;相比单一灾害作用,地震与风耦合作用下,结构各破坏状态的失效概率均有所增加;当风速达40 m/s时,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破坏的概率相比仅地震作用时分别增加了1.13%,35.67%,84.00%和98.33%。本文研究为复杂高层建筑多灾害安全性能评价提供了可用工具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体高层建筑 地震作用 风荷载 多灾害耦合作用 易损性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PB试验的粗糙节理面动态损伤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雨霏 李建春 +1 位作者 闫亚涛 李海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1-500,共10页
分析节理岩体在动态加载下的节理面损伤有助于把握节理岩体的动态破坏本质特征。针对节理形貌对节理岩体动态压缩破坏影响研究较少的现状,利用改进后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SHPB)对含粗糙节理的试样进行冲击试验,结合3D扫描仪等设备... 分析节理岩体在动态加载下的节理面损伤有助于把握节理岩体的动态破坏本质特征。针对节理形貌对节理岩体动态压缩破坏影响研究较少的现状,利用改进后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SHPB)对含粗糙节理的试样进行冲击试验,结合3D扫描仪等设备对多次低幅值冲击荷载下的节理面损伤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粗糙节理试样在多次加载情况下,典型波形图表现出透射波幅值降低的现象,认为应力波在节理处的透射能力削弱与节理面出现的损伤现象有关;利用波速探伤技术验证了多次冲击荷载下岩块部分损伤较弱,而节理面的损伤现象更加显著,具体特征为粗糙节理面的整体起伏度减小,粗糙度增加;引入体积损失率以定量评价节理面损伤程度,发现节理吻合度系数(JMC)、节理凸起分布情况及节理起伏角对节理面的损伤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利用试验数据计算了耗散能以定义损伤变量,发现具有较小节理吻合度系数(JMC)的节理面表现出更剧烈的节理损伤程度;然而在比较节理试样的前后损伤变量发现,利用新定义的损伤变量反映节理岩体的损伤存在一定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粗糙节理 SHPB 节理面损伤 应力波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的工程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明阳 曹素兰 +1 位作者 王孙艳 胡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8,共8页
介绍了中试规模和实际工程中好氧颗粒污泥(AGS)的颗粒化进程、物化特征、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评述了几种新型连续流反应器培养AGS的潜力,提出通过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连续流反应器升级改造,达到推广AGS工艺的目标。好氧颗粒污泥(AGS)是在... 介绍了中试规模和实际工程中好氧颗粒污泥(AGS)的颗粒化进程、物化特征、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评述了几种新型连续流反应器培养AGS的潜力,提出通过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连续流反应器升级改造,达到推广AGS工艺的目标。好氧颗粒污泥(AGS)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自发形成微生物凝聚体,具有结构密实、微生物浓度高、沉降性能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有毒有害物质耐受性好等特点。并指出与反硝化除磷工艺相结合、处理含人工纳米材料的废水、资源回收与剩余污泥管理,将成为AGS工艺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连续流反应器 污泥处置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下沉广场与周边环境的整合机制——以上海创智天地下沉广场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洪小春 季翔 +1 位作者 肖鸿飞 刘亚楠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59,共8页
存量规划背景下精细规划促使集约高效利用成为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举措,城市公共空间立体化开发催生城市下沉广场出现并逐渐壮大。以上海"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为例,阐述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下沉广场周边环境要素构成,分析... 存量规划背景下精细规划促使集约高效利用成为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举措,城市公共空间立体化开发催生城市下沉广场出现并逐渐壮大。以上海"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为例,阐述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下沉广场周边环境要素构成,分析下沉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在设施服务及空间响应方面的衰减特征;探究基于不同城市空间尺度对标的整合要素对创智天地下沉广场及其周边环境的关系及其现存问题,以创智天地下沉广场现存问题为基础,分别从0m、0~200m、200~400m、>400m等4种空间尺度提出下沉广场与其内部功能及景观、周边城市交通、周边城市功能、周边城市空间形态对应的整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尺度 下沉广场 周边环境 整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边角地的创新再利用研究--以宿迁鸣凤漙公园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磊 张德顺 《园林》 2018年第6期56-59,共4页
本文以宿迁鸣凤漙公园项目为例,以将身边的"城市废地"变为"宝地",来打造"生态、精致、时尚"的特色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的废弃鱼塘、古黄河堤坝,将之"变废为宝",使运动、科普、观光、休闲... 本文以宿迁鸣凤漙公园项目为例,以将身边的"城市废地"变为"宝地",来打造"生态、精致、时尚"的特色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的废弃鱼塘、古黄河堤坝,将之"变废为宝",使运动、科普、观光、休闲等功能融为一体。案例采用EPC(工程设计总承包)的创新模式,业主与设计施工单位全程紧密配合,有效克服了设计、采购、施工相互脱节的矛盾,保证了项目的进度、完成度及项目成本的精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角地 创新再利用 工程设计总承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