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茯苓活性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陈权 毕袁博 +5 位作者 张越 王雷 彭代银 俞年军 陈卫东 王妍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3-755,666,共14页
基于课题组前期对茯苓活性成分(Poria active ingredients,PAI)的研究基础与在TCMSP平台获得茯苓的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茯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靶点与信号通路,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PAI-靶点-疾病-... 基于课题组前期对茯苓活性成分(Poria active ingredients,PAI)的研究基础与在TCMSP平台获得茯苓的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茯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靶点与信号通路,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PAI-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并使用AutoDock分子对接等软件,验证茯苓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结合能力。然后,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诱导UC小鼠模型进行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从茯苓中筛选出茯苓酸等52个活性成分,与UC共同靶点256个,主要涉及癌症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证实成功构建UC小鼠模型,与模型组相比,PAI能够改善UC小鼠体重量降低、结肠长度减少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升高。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PAI可以有效改善结肠组织损伤,修复肠屏障功能,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脂多糖和D-乳酸水平,提高肠通透性,改善肠黏膜损伤。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PAI可以显著抑制结肠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紧密蛋白Occludin、Claudin-1等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MAPK信号通路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ion of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s,p-ER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ion of c-Jun N-terminal kinase,p-JNK)等蛋白的表达量。综上,PAI能够通过抑制TNF/MAP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修复肠屏障功能,从而改善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活性成分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TNF/MAPK通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须根水提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影丽 郑良超 +2 位作者 汪婧雯 吴德玲 黄琪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2-947,共6页
目的探讨知母须根水提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结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淀粉样蛋白建立AD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多奈哌齐1.4 mg/kg)及知母须根低、中、高剂量组(3、6... 目的探讨知母须根水提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结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淀粉样蛋白建立AD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多奈哌齐1.4 mg/kg)及知母须根低、中、高剂量组(3、6、12 g/kg),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自发交替正确率降低(P<0.01),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核仁固缩,细胞破裂及凋亡,神经细胞损伤严重,尼氏体不清,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1),p-PI3K/PI3K、p-Akt/Akt比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知母须根水提物各剂量组大鼠自发交替正确率升高(P<0.05,P<0.01),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神经细胞形态部分恢复,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知母须根水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1),p-PI3K/PI3K、p-Akt/Akt比值升高(P<0.05,P<0.01)。结论知母须根水提取对Aβ25-35联合D-半乳糖诱导的AD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须根水提物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花百部非生物碱抗炎症活性成分研究
3
作者 李艳丽 韦芳芳 +3 位作者 戴好富 梅文莉 许凤清 黄圣卓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3期30-37,共8页
为了探究止咳中草药细花百部的抗炎症活性物质,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从细花百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了9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数据对比参考文献,结构鉴定为3'-(4"-hydroxyphenyl)-propyl benzoate(1)、对羟... 为了探究止咳中草药细花百部的抗炎症活性物质,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从细花百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了9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数据对比参考文献,结构鉴定为3'-(4"-hydroxyphenyl)-propyl benzoate(1)、对羟基肉桂酸甲酯(2)、阿魏酸甲酯(3)、异阿魏酸乙酯(4)、3-(4-羟基苯基)-1-丙醇(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甲酯(6)、(7E)-5,6-epoxy-2α,3β-dihydroxy-megastigm-7-en-9-one(7)、豆甾醇(8)和(3β,5α,6β)-stigmast-7-ene-3,5,6-triol(9),并采用Griess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活性的筛选,发现化合物1能够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因子(NO、TNF-α、IL-6)的产生,其IC50值为37.889±1.579~45.256±1.656μM。结果说明化合物1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细花百部中的非生物碱部分也是其活性物质,为细花百部在健康产品研发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花百部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筛选菊茎叶总黄酮抗氧化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巫梦莹 陈慧芳 +5 位作者 程冉冉 丁杨飞 熊俊伟 夏成凯 吴德玲 张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7,共14页
为探讨菊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SL)抗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采用HPLC建立不同批次TFCSL指纹图谱;以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 为探讨菊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SL)抗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采用HPLC建立不同批次TFCSL指纹图谱;以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将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作为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其谱-效关系确定抗氧化药效物质基础;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探究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从12批次TFCSL指纹图谱中确定12个共有峰,指认其中9个化学成分;各批次总黄酮样品均可减少细胞凋亡、降低丙二醛及乳酸脱氢酶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综合2种数学模型确定峰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峰6(异绿原酸C)、峰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为抗氧化物质基础;筛选出的3个活性成分作用于抗氧化应激的33个靶点;关键靶点为TNF、CASP3、EDNRA、XDH、PTGS2、MMP2,主要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TNF通路、MPKA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均有较好的结合力。表明TFCSL抗氧化应激的物质基础可能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异绿原酸C、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推测通过TNF、CASP3等靶点作用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体现菊茎叶多成分、多靶点抗氧化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茎叶 总黄酮 氧化应激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芡实壳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琼 许凤清 +3 位作者 邓梦云 任梦婷 王桐生 吴德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4,共8页
目的研究芡实壳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福林酚法、硝酸铝比色法测定芡实壳-萃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以DPPH·、ABTS^(+)·、·OH和·O_(2)4种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冰... 目的研究芡实壳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福林酚法、硝酸铝比色法测定芡实壳-萃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以DPPH·、ABTS^(+)·、·OH和·O_(2)4种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冰醋酸灼伤法建立口腔溃疡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氧化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溃疡黏膜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溃疡黏膜组织中Keap1、Nrf2、Nes-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为306.74±1.04 mg/g、23.43±0.61 mg/g,其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是3.42±0.97µg/mL、3.32±0.90µg/mL(P<0.01);乙酸乙酯组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口腔黏膜损伤,提高血清中CAT水平、降低MDA水平(P<0.01),显著增加血清中NEs-Nrf2(P<0.01)以及HO-1(P<0.05)蛋白表达量、降低Keap1(P<0.01)蛋白表达量显著。结论芡实壳提取物对口腔溃疡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壳 抗氧化活性 口腔溃疡 NRF2 HO-1 KE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椇子多糖的酸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春阳 白金波 +4 位作者 杨尚青 史进阳 秦亚敏 吴德玲 解松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6,共9页
为优化枳椇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该研究采用酸溶剂提取枳椇子粗多糖,经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通过Sevag法除蛋白、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枳椇子精制多糖。采用... 为优化枳椇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该研究采用酸溶剂提取枳椇子粗多糖,经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通过Sevag法除蛋白、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枳椇子精制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刚果红实验、碘-碘化钾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枳椇子多糖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对枳椇子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枳椇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90℃,料液比为1∶100(g∶mL),时间2.5 h,盐酸浓度0.2 mol/L,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07±0.07)%。经分离纯化后获得分子质量为3.03×10^(5)Da的均一性枳椇子精制多糖(Hovenia dulcis polysaccharide,HDP),HDP由甘露糖、氨基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组成,摩尔百分比为10.46%、1.44%、8.19%、9.79%、4.54%、4.61%,、38.02%、9.95%、13.01%。结构鉴定HDP为吡喃环型酸性多糖,具有无规则螺旋的空间构象且含有较多分支,并表现出片层状的微观形态。HDP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是0.867、1.178、2.112 mg/mL。该研究通过优化酸提枳椇子多糖工艺,获得一种精制的酸性多糖HDP,并揭示HDP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结果将为枳椇子多糖的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子多糖 酸提取法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产地加工方法与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燚 金传山 +3 位作者 张亚中 蒲婧哲 王泽旭 王蕾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35,共9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及现代文献,归纳总结天麻道地产区的历史变迁、产地加工方法及古今对天麻评价指标的历史沿革。天麻的道地产区从河南和山东等地,逐渐变迁至云南和四川等地。古代天麻产地加工方式主要为“曝干”或“刮皮后蒸...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及现代文献,归纳总结天麻道地产区的历史变迁、产地加工方法及古今对天麻评价指标的历史沿革。天麻的道地产区从河南和山东等地,逐渐变迁至云南和四川等地。古代天麻产地加工方式主要为“曝干”或“刮皮后蒸煮曝干”,现代各地方中药志关于天麻产地则多以刮皮后蒸煮透心,晒干或烘干为主。1963年版和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天麻产地加工均为“去皮后蒸煮,干燥”,1985—2020年版简化为“洗净,蒸透,低温干燥”。天麻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变化,古代天麻质量评价中以“个大”者为佳,现代本草中在延续古代体积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质地、颜色和气味等多方面评价准则,同时以天麻中浸出物、酚类成分、多糖等有效成分,指纹图谱及药效学研究评价其质量。现阶段关于天麻产地初加工没有法定标准,造成各地产地加工方法不一,天麻品质参差不齐,亟待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现代产地初加工工艺及指导标准,以规范天麻产地加工,保证药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道地产区 采收 历史沿革 产地加工 加工方法 质量评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白术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刚 李靖琪 +2 位作者 魏庆红 段伟伟 陈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缓解高温胁迫伤害的最佳SA浓度。研究喷施0.5,1.0和2.0 mmol·L^(-1)3种不同浓度的SA溶液,同时进行不同程度的高温处理后,测定盆栽白术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根系扫描参数及根系活力,研究水杨酸(SA)对高温胁迫下白... 为筛选出适宜缓解高温胁迫伤害的最佳SA浓度。研究喷施0.5,1.0和2.0 mmol·L^(-1)3种不同浓度的SA溶液,同时进行不同程度的高温处理后,测定盆栽白术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根系扫描参数及根系活力,研究水杨酸(SA)对高温胁迫下白术种苗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对叶绿素荧光测定的Fv′/Fm′、ΦPSⅡ、NPQ三个参数,高温胁迫下CK组NPQ值均大于处理组,而CK组的Fv′/Fm′和ΦPSⅡ值均小于处理组,且与对照组相比喷施0.5 mmol·L^(-1)的SA溶液效果最为显著。喷施0.5 mmol·L^(-1)SA对高温胁迫下白术种苗根系表面积能起到促进作用,喷施1.0 mmol·L^(-1)SA的促进作用在根长、投影面积及平均直径方面的作用较显著。同时喷施1.0 mmol·L^(-1) SA溶液的白术种苗根系活力的数值最高。综上,0.5 mmol·L^(-1)的SA能缓解高温对白术苗伤害的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水杨酸 高温胁迫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增强替莫唑胺对小鼠脑转移黑色素瘤脑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赵倩 张振 +7 位作者 周星琦 荣翔宇 刘雪柔 赵新丽 王豪杰 庞金龙 李姗姗 李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8-1097,共10页
目的 探讨引经药川芎对黑色素瘤B16F10脑转移的影响。方法 超声下左心室内注射黑色素瘤B16F10建立C57BL/6J鼠脑转移瘤动物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监测颅内荧光信号大小,当荧光信号强于5×106光子/s时,将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 目的 探讨引经药川芎对黑色素瘤B16F10脑转移的影响。方法 超声下左心室内注射黑色素瘤B16F10建立C57BL/6J鼠脑转移瘤动物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监测颅内荧光信号大小,当荧光信号强于5×106光子/s时,将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川芎组:每日灌胃给药,川芎饮片水提物以生理盐水溶解,浓度为1 mg/g。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考察川芎(1 mg/g)对黑色素瘤B16F10脑转移的影响。通过动物行为学立柱和粘签实验观察川芎对荷瘤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免疫荧光法观察川芎对血脑屏障完整性相关蛋白(ZO-1、Claudin-5、Occludin、P-gp、 TNF-α、AQP4和PDGFRβ)、对神经元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以及对小胶质细胞凋亡和活化的作用。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监测小鼠脑部荧光信号强度,考察川芎联合化疗药替莫唑胺对B16F10脑转移瘤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川芎组小鼠脑转移瘤无明显进展,体质量下降减慢,血脑屏障相关指标ZO-1、Claudin-5、Occludin、P-gp、TNF-α、AQP4和PDGFRβ受体蛋白水平下降(P<0.05)。动物行为学实验表明,川芎组小鼠木棍停留时间更长(P<0.05),取下粘签时间更短(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脑部神经元细胞增殖增多(P<0.05),凋亡减少(P<0.05),小胶质细胞凋亡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川芎组小鼠脑转移瘤微环境中CD86、CD206、IL-4、IL-10水平升高(P<0.05),CD163、IL-1β水平降低(P<0.05)。川芎(1 mg/g)联合替莫唑胺(25 mg/kg)组脑部荧光信号显著低于替莫唑胺单药组。结论 川芎作为引经药在开放血脑屏障的同时并未促进黑色素瘤脑转移,且与替莫唑胺联用能增强替莫唑胺对脑转移黑色素瘤B16F10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替莫唑胺 黑色素瘤 血脑屏障 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山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宏苏 许凤清 +4 位作者 陈箫箫 胡江苗 曾凡俊 彭代银 吴德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491-1498,共8页
研究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Tang et Cheng茎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gel、Rp-18结合Semi-prep 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霍山石斛茎中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1)、bat... 研究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Tang et Cheng茎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gel、Rp-18结合Semi-prep 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霍山石斛茎中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1)、batatasin Ⅲ(2)、5,4′-二羟基-3-甲氧基联苄(3)、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4)、对羟基苯丙酸甲酯(5)、二氢松柏醇(6)、二氢阿魏酸(7)、松柏醛-4-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烯丙基-2,6-二甲氧-苯基葡萄糖苷(9)、erythrosyringoylglycerol-4-O-β-D-glucopyranoside(10)、3,4,5-trihydroxyallylbenzene-3-O-β-D-glucopyranosyl-4-O-β-D-glucopyranoside(11)、(7S,8R)syringylglycerol-8-O-4′-sinapyl ether 4-O-β-D-glucopyranoside(12)、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13)、对羟基苯甲酸(14)、5-hydroxylated isobenzofuran-1(3H)-one(1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7)、3,4,5-trimethoxyphenol-1-O-β-D-glucopyranoside(18)、天麻苷(19)、丁香脂素(20)、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21)、丁香脂素-4,4′-O-β-D-二葡萄糖苷(22)、柚皮素(23)、2,6-二甲氧基对苯醌(24)、5-羟甲基糠醛(25)、tetrahydro-5-oxo-2-furan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26)、焦谷氨酸甲酯(27)、川芎哚(28)和尿嘧啶核苷(29)。其中化合物5~19、21~29位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0、11、15、16、18、26、28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化学成分 联苄 苯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糖类成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31
11
作者 郑晓倩 金传山 +3 位作者 张亚中 刘军玲 李雷 许凤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37-1841,共5页
目的研究黄精在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糖类成分(多糖、双糖、单糖)的动态变化。方法 TLC法定性研究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变化趋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有量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HPLC-CAD)法定量分析单糖、双糖动... 目的研究黄精在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糖类成分(多糖、双糖、单糖)的动态变化。方法 TLC法定性研究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变化趋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有量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HPLC-CAD)法定量分析单糖、双糖动态变化过程。结果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多糖含有量先减少后趋于稳定。双糖、单糖含有量在炮制过程中呈现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五蒸五晒品中果糖含有量最高,七蒸七晒品中葡萄糖达到最大值,蔗糖在经过6次蒸晒后无法检出。结论黄精在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糖类成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不同种类的变化趋势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九蒸九晒炮制 糖类 紫外-分光光度 TLC HPLC-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炮制前后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滕欢欢 王仁中 +5 位作者 吴德玲 金传山 柳春风 唐旭 黄圣卓 许凤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0-75,共6页
研究多花黄精炮制前后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筛选最佳活性部位。采用50%乙醇回流提取制备多花黄精生品和蒸制品醇提物,并测定其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利用系统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 研究多花黄精炮制前后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筛选最佳活性部位。采用50%乙醇回流提取制备多花黄精生品和蒸制品醇提物,并测定其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利用系统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部位,以维生素C为对照,采用DPPH法、ABTS法、羟自由基法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同时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测定各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炮制加工后的醇提物中多糖含量降低,总黄酮、总酚含量升高,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增强。多花黄精炮制前后不同极性萃取相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作用,抗氧化综合能力顺序为:乙酸乙酯相>水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且制多花黄精醇提物>生多花黄精醇提物,蒸制品多花黄精乙酸乙酯相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最强,IC_(50)=(1.369±0.004)mg/mL。该研究结果为药食同源植物多花黄精作为降血糖食品和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提取物 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菊花特征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伟 吴瑞 +5 位作者 常相伟 赵宏苏 张玖捌 金传山 吴德玲 陆兔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289-1300,共12页
本研究采用HPLC建立不同品种菊花的特征图谱,并结合特征图谱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e ana... 本研究采用HPLC建立不同品种菊花的特征图谱,并结合特征图谱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e analysis,OPLS-DA)对5个不同品种菊花共有成分与差异性成分进行研究。从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特征图谱中分别标定了21、20、25、22、22个共有峰,从菊花对照图谱中标定了17个共有峰,并指认出其中12个化学成分。五种菊花各自的相似度均在0.971以上,但是种间相似度较低。CA、PCA及OPLS-DA均可将5种菊花较为准确地分为5类,结合OPLS-DA表明,异绿原酸B、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香叶木素、隐绿原酸、绿原酸、新绿原酸、木犀草素、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等10个菊花共有成分可能是菊花的特征标志物,而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异绿原酸C等7个成分可能是导致不同品种菊花差异的特征标志物。菊花的HPLC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出菊花的共有的物质基础作为菊花的特征标志物和不同品种菊花之间显著性差异的特征标志物,可以为菊花的整体质量评价、品种鉴别及单品种特征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特征图谱 化学计量学 特征标志物 品种鉴别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多花黄精不同炮制品水煎液滋阴作用与其成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欢迎 高海燕 +6 位作者 金传山 张亚中 许凤清 张伟 王桐生 柳春风 李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220-1226,共7页
目的:研究多花黄精不同炮制品水煎液指纹图谱及小分子糖类对其滋阴作用贡献大小顺序,建立“黄精水煎液化学成分与药效关联”的黄精质量控制模式。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多花黄精不同炮制品水煎液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 目的:研究多花黄精不同炮制品水煎液指纹图谱及小分子糖类对其滋阴作用贡献大小顺序,建立“黄精水煎液化学成分与药效关联”的黄精质量控制模式。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多花黄精不同炮制品水煎液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小分子糖类共有峰峰面积与环核苷酸系统比值、皮质酮以及肌酐的相关性,建立多花黄精不同炮制品水煎液滋阴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多花黄精不同炮制品对氢化可的松致大鼠肾阴虚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与黄精传统“滋阴”功效一致。多花黄精不同炮制品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中,16、1、36(果糖)、22(黄精碱A)、14、31、37(葡萄糖)号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与滋阴作用相关性较强,贡献较大,特别是36、22号色谱峰,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谱图中峰面积增加、关联度增强,可考虑作为黄精含量测定相关指标,进而完善黄精饮片的质量标准。结论:多花黄精不同炮制品水煎液与其滋阴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其水煎液HPLC指纹图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黄精饮片的质量特征,炮制品中黄精碱A、果糖和葡萄糖与滋阴作用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指纹图谱 滋阴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根不同部位成分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树蓉 赵宏苏 +4 位作者 欧迎雪 翟宏焱 吴德玲 张村 张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本研究比较了连丹皮、刮丹皮、栓皮、木心、须根这五个牡丹根加工过程中分成的不同部位成分差异,探究牡丹药用部位的科学性,评价牡丹根部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的价值。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牡丹根不同部位特征图谱,通过化学计量学进... 本研究比较了连丹皮、刮丹皮、栓皮、木心、须根这五个牡丹根加工过程中分成的不同部位成分差异,探究牡丹药用部位的科学性,评价牡丹根部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的价值。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牡丹根不同部位特征图谱,通过化学计量学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对牡丹根不同部位中酚及酚苷组分、单萜及其苷组分、鞣酸组分等类别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筛选的10个差异性成分中可指认的7个及含量大于0.1 mg/g的化学成分作为定量分析指标,进行成分含量测定。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连丹皮、刮丹皮和须根三者化学成分相似;木心和栓皮与前三者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木心中化学成分较少,且含量均较低;栓皮化学成分最为丰富,且单萜及其苷类成分占比较大。本研究表明连丹皮、刮丹皮与栓皮等部位在主成分上无显著性差异,为牡丹皮在产地加工中留栓皮去木心提供依据;牡丹须根与木心也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可考虑综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根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计量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梅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 被引量:58
16
作者 杨亚湉 王瑞 +2 位作者 钱程程 吴瑞 欧金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3-1588,共6页
乌梅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其主要化学成分类型为有机酸类、黄酮类、萜类、多糖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具有治疗哮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作用。乌梅具有多功效、多炮制品的特点,而2020年版... 乌梅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其主要化学成分类型为有机酸类、黄酮类、萜类、多糖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具有治疗哮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作用。乌梅具有多功效、多炮制品的特点,而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指标成分仅为枸橼酸,故本文对乌梅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植物化学成分专有性、化学成分与有效成分、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乌梅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涂膜对刮皮生姜的护色工艺 被引量:2
17
作者 佟沫儒 李培培 +2 位作者 张伟 俞浩 吴德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75-182,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壳聚糖、海藻酸钠、卡拉胶三种涂膜剂对刮皮生姜护色效果的影响,筛选刮皮生姜的最佳复合护色涂膜组合抑制刮皮生姜在加工过程发生褐变。方法:以刮皮生姜为原料,褐变度、失重率、总酚含量在15 d内的变化值为指标,在单因素... 目的:通过研究壳聚糖、海藻酸钠、卡拉胶三种涂膜剂对刮皮生姜护色效果的影响,筛选刮皮生姜的最佳复合护色涂膜组合抑制刮皮生姜在加工过程发生褐变。方法:以刮皮生姜为原料,褐变度、失重率、总酚含量在15 d内的变化值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壳聚糖、海藻酸钠、卡拉胶三种护色剂为自变量,褐变度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自变量交互作用对刮皮生姜褐变的影响,确定抑制刮皮生姜褐变的最佳复合护色涂膜工艺。结果:复合涂膜剂的最佳配方为:壳聚糖为1.399%、海藻酸钠为1.783%、卡拉胶为1.311%,在该护色条件下刮皮生姜储藏15 d的褐变度为0.232,与响应面预测值(0.230)接近;测得姜辣素含量为1.62%,总黄酮含量1.83%,总酚含量53.88μg/g,失重率0.89%,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442.21μg Trolox/g,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卡拉胶三种涂膜剂组合制备的复合涂膜护色效果较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生姜发生褐变及失水,同时也保留了刮皮生姜在储藏期间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皮生姜 褐变 涂膜护色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卡拉胶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木通转录组分析及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发掘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程程 赵历强 +3 位作者 杨亚湉 韩邦兴 吴家文 欧金梅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8-389,共12页
为了解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的三萜皂苷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本研究对其花、叶、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组装获得了57.25 Gb数据,含140859个unigenes,序列平均长度为1350 bp。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517个unigene... 为了解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的三萜皂苷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本研究对其花、叶、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组装获得了57.25 Gb数据,含140859个unigenes,序列平均长度为1350 bp。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517个unigenes参与三萜皂苷合成相关的3条代谢途径,其中415个unigenes编码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19个关键酶。对三萜皂苷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角鲨烯环氧酶(SE)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建模,发现其具有保守的底物结合结构域。将三叶木通茎与花、叶、根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发现茎与根相比较其上调基因数目最多,其中29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转录组测序 三萜皂苷 生物合成 角鲨烯环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EC-PAD法测定霍山石斛中6种单糖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军玲 高海涛 +1 位作者 蒲婧哲 张亚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03-1805,共3页
目的建立HPAEC-PAD法测定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 Z. Tang et S. J. Cheng中甘露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的含有量。方法依次采用超声处理、水解和氮气吹干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氢氧化钠/醋酸钠溶液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HPAEC-PAD法测定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 Z. Tang et S. J. Cheng中甘露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的含有量。方法依次采用超声处理、水解和氮气吹干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氢氧化钠/醋酸钠溶液梯度洗脱;温度30℃;电极材料Au;参比电极pH-Ag/AgCl;电位波形糖四电位;体积流量0.45 mL/min。结果甘露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3.4%、92.3%、93.7%、106.1%、94.1%、103.7%,RSD分别为2.1%、1.7%、3.3%、1.2%、4.5%、1.7%。结论该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霍山石斛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单糖 HPAEC-P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和多生物学功能发挥抗肺癌脑转移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廉松 黄富豪 +4 位作者 张语涵 牛雯雯 庞金龙 李姗姗 李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19-1328,共10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川芎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川芎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肺癌脑转移的相关靶点;借助ClusterprofilerR包进行GO...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川芎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川芎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肺癌脑转移的相关靶点;借助ClusterprofilerR包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及STRING数据库构建川芎“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川芎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核心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将两者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通过川芎处理人肺癌细胞PC9,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对核心靶点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Z)-藁本内酯、丁苯酞、油酸、杨梅酮等48个有效成分;INS、BDNF、FOS、VEGFA、PTGS2、ESR1、MAPK14、PTGS1等49个靶点蛋白;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等57个生物学功能;Prolactin signaling pathway、Breastcancer、Etrogen signaling pathway等4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杨梅酮、丁苯酞、4-羟基-3丁基苯酞、(Z)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E等成分与BDNF、FOS、PTGS2、MAPK14等7个核心靶点有较强亲和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0.1 mol/L和1 mol/L川芎处理肺癌细胞PC9后PI3K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86.51±13.09)%、(71.58±5.56)%,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87.49±13.09)%、(71.47±13.02)%,VEGF的水平分别为(84.39±8.95)%、(80.65±10.07)%,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和多生物学功能发挥抗肺癌脑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肺癌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