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新型颗粒饮片的开发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梦梦 高旦 +5 位作者 吴宇涵 杨泽敏 王家禄 高波 郭志俊 李西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5-1082,共8页
目的:建立黄芪新型颗粒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方法:以传统的黄芪饮片为对照,通过评估流动性、出膏率、转移率、指标性成分含量、特征指纹图谱和相似度等指标,全面阐述新型颗粒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品质差异。结果:DNA条形码鉴定表明不... 目的:建立黄芪新型颗粒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方法:以传统的黄芪饮片为对照,通过评估流动性、出膏率、转移率、指标性成分含量、特征指纹图谱和相似度等指标,全面阐述新型颗粒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品质差异。结果:DNA条形码鉴定表明不同批次黄芪饮片均为蒙古黄芪;流动性试验显示新型颗粒饮片以小粒径(24~65目)最佳,中粒径(10~24目)次之,传统饮片最差;出膏率结果显示新型颗粒饮片的大粒径(5~10目)最佳,中粒径次之,较传统饮片提升10%,小粒径最差,且小粒径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现象。指纹图谱分析表明新型颗粒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相似度高(R>0.98);均一性分析显示新型颗粒饮片之间的化学成分相似度更高,一致性更好。指标性成分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计算,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产的中粒径和大粒径新型颗粒饮片显著高于原饮片(均P<0.05),以黄芪甲苷含量计算,3个产地的小粒径新型颗粒饮片均显著高于原饮片(均P<0.05)。结论:黄芪新型颗粒饮片与市售传统饮片的基本属性一致,但在流动性性、均一性方面表现更优,有利于临床调配和工业机械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流动性 新型颗粒饮片 指纹图谱 传统饮片 标准汤剂 均一性 出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特征图谱与多成分动态分析的黄精酒制过程成分变化规律及质量评价研究
2
作者 詹智洪 魏家保 +3 位作者 唐双燕 谢嘉慧 胡雨 张丽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858,共10页
建立黄精特征图谱及果糖、蔗糖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黄精不同酒制时间的化学成分变化并探寻其成分变化规律。以性状、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含量、果糖与蔗糖含量、特征图谱特征峰数量及峰面积为评价指标,综合比较优选出黄精最佳酒制时间,... 建立黄精特征图谱及果糖、蔗糖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黄精不同酒制时间的化学成分变化并探寻其成分变化规律。以性状、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含量、果糖与蔗糖含量、特征图谱特征峰数量及峰面积为评价指标,综合比较优选出黄精最佳酒制时间,并建立该方法酒制所得酒黄精饮片的特征图谱。研究结果显示,黄精和酒黄精HPLC特征图谱分别呈现10、9个特征峰,其中6个特征峰由黄精传递至酒黄精,酒制过程中新增3个特征峰,4个特征峰消失。指认黄精各峰为尿苷(峰1)、腺嘌呤(峰4)、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峰5)、鸟苷(峰6)、胸苷(峰7)、色氨酸(峰8)、腺苷(峰9)、黄精碱A(峰10),酒制后酒黄精5号峰5-HMF峰面积显著增大,新增成分7号峰为5-(羟基甲基)-1H-吡咯-2-甲醛;浸出物和果糖含量呈增加趋势;蔗糖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酒制8 h达到最大值;多糖含量呈减少趋势。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检测方法,展现了黄精酒制过程中的多种成分变化规律,可为酒制工艺的优化提供数据参考,为黄精与酒黄精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酒制时间 特征图谱 多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