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腥草注射液原料药材资源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郝利军 梁爱华 宋经元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657-662,共6页
鱼腥草注射液的原料药材只有一味鱼腥草,鱼腥草的品质直接影响鱼腥草注射液的质量。鱼腥草野外分布较广,资源丰富,但随着其需求量不断提高,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当前鱼腥草供应以人工种植为主。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引发了公众... 鱼腥草注射液的原料药材只有一味鱼腥草,鱼腥草的品质直接影响鱼腥草注射液的质量。鱼腥草野外分布较广,资源丰富,但随着其需求量不断提高,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当前鱼腥草供应以人工种植为主。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关注,影响深远。本文综述了鱼腥草的鉴定、资源分布、品种选育、栽培种植、化学成分分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等方面,以期规范化原料药材的生产,为中医临床用药和企业药品生产提供安全有效的药材,为鱼腥草注射液完善质量标准和上市后再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其他中药注射剂原料药材研究具有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注射液 品种选育 栽培种植 贮藏保鲜 化学成分分析 重金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影响药用植物品质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于浩滢 徐志超 +1 位作者 闵伟红 宋经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50-1658,共9页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度干旱胁迫可有效提高药用植物品质。本草基因组学的发展推动逆境胁迫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分子机制的创新性研究。本文综述了干旱胁迫对药用植物生物碱、黄酮、萜类、酚类和皂苷等药效活性成分和生物量的影...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度干旱胁迫可有效提高药用植物品质。本草基因组学的发展推动逆境胁迫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分子机制的创新性研究。本文综述了干旱胁迫对药用植物生物碱、黄酮、萜类、酚类和皂苷等药效活性成分和生物量的影响,基于本草基因组学的干旱胁迫影响药用植物品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包括活性氧代谢途径和ABA信号转导在内的药用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提出以药用模式植物为研究对象,以本草基因组学为理论指导,揭示干旱胁迫影响药用植物品质的分子机制,挖掘与药用植物耐旱性状密切关联的分子标记,为提升药用植物品质,选育耐旱药用植物优良种质,指导中药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品质 干旱 本草基因组学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田亚 徐志超 +2 位作者 胡开治 王华磊 宋经元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通过以叶片为外植体,MS和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组合(6-BA、NAA和IB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研究。结果:栀子叶片在WPM+6-BA 0.5 mg/L+NAA 0.5 mg/L以及6...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通过以叶片为外植体,MS和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组合(6-BA、NAA和IB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研究。结果:栀子叶片在WPM+6-BA 0.5 mg/L+NAA 0.5 mg/L以及6-BA 1.0 mg/L+NAA 0.1(或0.5)mg/L中均有100%的诱导率;在MS培养基上,MS+6-BA 1.0(或1.5)mg/L+NAA 0.5 mg/L的诱导率最好,分别为70%和74%。栀子叶片愈伤组织在再分化培养基上均未诱导出丛生芽。结论:WPM培养基比MS培养基更易诱导栀子叶片愈伤组织,且栀子愈伤组织的再分化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叶片 愈伤组织诱导 MS培养基 WPM培养基 6-BA NAA I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药食两用薏苡仁中污染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梦月 姜汶君 +2 位作者 于景盛 杨美华 庞晓慧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279-1284,共6页
目的:调查药食两用薏苡仁中污染真菌多样性,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薏苡仁样品18批,提取真菌DNA并扩增ITS2序列,基于Illumina MiSeq PE25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共检测到4门18纲44目99科149属的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 目的:调查药食两用薏苡仁中污染真菌多样性,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薏苡仁样品18批,提取真菌DNA并扩增ITS2序列,基于Illumina MiSeq PE25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共检测到4门18纲44目99科149属的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最优势菌门,镰刀菌属Fusarium(3.05%~60.32%)是属水平最优势属,其次是曲霉属Aspergillus(2.20%~45.44%)、白僵菌属Beauveria(0.07%~63.21%)、链格孢属Alternaria(0.80%~11.92%)、Arachnomyces(0.03%~39.36%)和青霉属Penicillium(0.24%~8.03%)。此外,共检测到5种潜在产毒真菌,分别是烟曲霉A.fumigatus、土曲霉A.terreus、梨孢镰刀菌F.poae、囊状青霉P.capsulatum和展青霉P.paxilli。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薏苡仁中污染真菌种类,为薏苡仁污染真菌毒素提供风险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真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药食两用 ITS2 产毒真菌 真菌鉴定 镰刀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基因组在药用植物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5
作者 姜汶君 郭梦月 庞晓慧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702-708,716,共8页
叶绿体是细胞内具有自主遗传信息的重要细胞器,近年来叶绿体基因组已发展成为近缘物种分子标记、揭示植物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的有力工具。药用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叶绿体基因组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叶绿体是细胞内具有自主遗传信息的重要细胞器,近年来叶绿体基因组已发展成为近缘物种分子标记、揭示植物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的有力工具。药用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叶绿体基因组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在总结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现就叶绿体基因组在药用植物物种鉴定、系统进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叶绿体基因组 物种鉴定 DNA条形码 高变异区 系统进化 分歧时间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筛选中药胆碱酯酶抑制剂
6
作者 郑燕 缪雨静 +5 位作者 江媛 冯展 曾铁鑫 张敏 刘德旺 黄林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149-152,共4页
[目的]从中药中发现新颖的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方法]采用4种溶媒从14种中药中提取了56种粗提物,并对14种中药的56种中药提取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uChE)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虎杖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云木香石油醚... [目的]从中药中发现新颖的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方法]采用4种溶媒从14种中药中提取了56种粗提物,并对14种中药的56种中药提取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uChE)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虎杖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云木香石油醚提取物表现出AChE和BuChE双重抑制作用,这2种提取物为阿尔兹海默氏症的治疗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大多数中药乙酸乙酯提取物均显示出较强的BuChE抑制活性。提取物抑制AChE和BuChE的IC_(50)分别为16.00~42.03和11.29~41.92μg/mL。[结论]中药可以作为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潜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抑制 阿尔茨海默氏症 中药 体外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胖大海全球生态适宜区预测及生态特征研究
7
作者 王梅 谢彩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4期218-224,共7页
利用35个环境因子和53个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Semen)样本点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胖大海全球潜在生态适宜区。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对模型进行评价。模型结果显示,胖大海全球生态适... 利用35个环境因子和53个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Semen)样本点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胖大海全球潜在生态适宜区。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对模型进行评价。模型结果显示,胖大海全球生态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国家,遍布于亚洲东南部、美洲中南部和非洲中西部;此外,在印度半岛南部和非洲中东部也有部分存在。模型评价结果显示,测试集和训练集的AUC值分别为0.988和0.996,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结果显示,影响胖大海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年温度变化范围(bio7)、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年平均降水量(bio12)、土壤电导率(T-ECE)、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bio3)及土壤盐基饱和度(T-BS)。该研究结果为胖大海人工引种栽培和提高其品质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胖大海 最大信息熵模型 生态适宜区 生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生药学》教材90年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8
作者 陈启桢 辛天怡 +3 位作者 许文杰 黄远浩 刘春生 宋经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98-2211,共14页
我国《生药学》教材版本数量多、内容结构复杂、更新速度快,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整理与归纳。借助国家图书馆等信息来源,整合90种《生药学》教材版本,依据内容结构分为3种教材类型:综合型、基础型及应用型。对出版趋势、分类法使用等出... 我国《生药学》教材版本数量多、内容结构复杂、更新速度快,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整理与归纳。借助国家图书馆等信息来源,整合90种《生药学》教材版本,依据内容结构分为3种教材类型:综合型、基础型及应用型。对出版趋势、分类法使用等出版计量与内容进行分析,认为《生药学》教材出版、内容结构安排与学科同时期发展呈现一定相关性。通过梳理《生药学》教材90年变迁历史和剖析该领域前沿主题,提出未来发展相关建议:生药学宜与中药鉴定学相互借鉴并严格区分;教材内容可结合前沿技术拓展范围;强化教材结构调整与归纳总结。本文对新版《生药学》教材编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提升教材水平与整体质量,促进学科专业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药学》 教材 教材分类 变迁史 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地产党参区域性品质差异及气候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芙蓉 冉家栋 +2 位作者 张丽萍 陈垣 谢彩香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基于甘肃产区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中4种代表性组分(党参炔苷、苍术内酯Ⅲ、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与相应地域气候因子的分析,探明甘肃境内区域条件、气候因子对党参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关联性。运用高效液相... 基于甘肃产区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中4种代表性组分(党参炔苷、苍术内酯Ⅲ、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与相应地域气候因子的分析,探明甘肃境内区域条件、气候因子对党参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关联性。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党参中这4种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区域性、年-季-月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因子与党参4种化学成分的关系并计算出相关系数。结果显示,甘肃地区党参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区域性差异,且苍术内酯Ⅲ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同地区间降水量和日照量的差异是造成苍术内酯Ⅲ含量区域性差异的气候因素,在一定程度下降水量高且日照量较少的地区有助于苍术内酯Ⅲ的形成和积累。月降水和月均日照量对苍术内酯Ⅲ含量影响较大,其含量与3-10月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与3-5、7月的月均日照量呈显著负相关。党参炔苷、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与气候因子无显著相关性;党参多糖含量与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区域性品质 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 区域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不同水分条件对蒙古黄芪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娅婷 徐志超 +7 位作者 田亚 高冉冉 贺京 辛天怡 浦香东 王瑀 刘霞 宋经元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285-129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水分条件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为研究蒙古黄芪品质提升及代谢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胁迫(A1)、重度干旱胁迫(A2)3个不同处理,... 目的:探讨不同水分条件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为研究蒙古黄芪品质提升及代谢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胁迫(A1)、重度干旱胁迫(A2)3个不同处理,考察了不同水分胁迫下蒙古黄芪的株高、根长、商品根长、根鲜重等性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蒙古黄芪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轻度干旱胁迫时,黄芪株高较对照组降低7.60%、但根长提高11.23%,根鲜重提高26.07%,商品根长提高10.40%;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株高、根长、商品根长、根鲜重较对照组均降低,分别为13.67%、12.60%、17.05%、5.5%;HPLC结果显示轻度干旱胁迫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比对照组高11.74%;重度干旱胁迫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比对照组低19.93%。而在干旱胁迫下毛蕊异黄酮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大。结论:轻度干旱胁迫能够有效促进黄芪幼苗生长并提高黄芪药材品质,为蒙古黄芪规范化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干旱胁迫 生长 次生代谢物 毛蕊异黄酮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品质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功效组分地理变异及气候响应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芙蓉 冉家栋 +2 位作者 刘海涛 宋经元 谢彩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645-3655,共11页
通过研究道地药材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四种功效组分的地理变异,以及与多层次气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揭示唐古特大黄不同化学型形成的生态学机制。运用聚类方法研究唐古特大黄成分地理变异的空间规律,并利用相关... 通过研究道地药材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四种功效组分的地理变异,以及与多层次气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揭示唐古特大黄不同化学型形成的生态学机制。运用聚类方法研究唐古特大黄成分地理变异的空间规律,并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气候因子与唐古特大黄成分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功效组分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青海和甘肃地区的唐古特大黄属于结合蒽醌化学生态型;而四川所产唐古特大黄为游离蒽醌化学生态型。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与唐古特大黄组分间的响应特征为:结合蒽醌类物质与年均温呈强负相关,多酚类物质与年均温和年降水为负相关,而与年均日照时数为正相关;结合蒽醌类物质与最冷季节温度是强负相关,多酚类物质与最冷季节温度和最湿季降雨量呈强负相关;月均温和月均日照对结合蒽醌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影响大,其中1月至6月平均气温和9月至12月平均气温与蒽醌类物质呈强负相关,多酚类物质与5月日照量、6月日照量和7月日照量表现出强正相关。地区间的温度和日照量差异是唐古特大黄不同化学型形成的气候原因。最冷季的低温和最湿季的日照量是影响唐古特大黄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和主要时间窗口。温度浮动大,日照量高且降水量少的低温区域有助于结合蒽醌类和多酚类物质的形成和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功效组分 地理变异 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全球潜在适生区与生态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芙蓉 齐耀东 +2 位作者 刘海涛 谢彩香 宋经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5-54,共10页
【目的】预测辣木全球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不同适生区的生态特征。探究不同适生区与辣木原产地的气候差异,为辣木引种和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内外植物标本馆和相关研究文献得到辣木在全球的500个分布点,运用Maxent模型预... 【目的】预测辣木全球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不同适生区的生态特征。探究不同适生区与辣木原产地的气候差异,为辣木引种和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内外植物标本馆和相关研究文献得到辣木在全球的500个分布点,运用Maxent模型预测辣木在全球的潜在适生区,并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因子和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适生区的生态特征。【结果】辣木广泛分布于南北半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北半球主要集中于南亚、东南亚、非洲西部地区。南半球主要位于非洲南部、南美洲。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是6个环境变量,其中3个极端温度指标(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10));一个温度变异幅度指标(温度变化方差(bio4));一个水热同步指标(最湿季度平均温度(bio8));以及一个极端水分条件(最湿季度降水量(bio16))。【结论】辣木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北纬32°到南纬29°的区域,温度是影响辣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全球潜在适生区 分布格局 生态特征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的丹参酮生物合成相关基因SmCYP71AU66的筛选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浩滢 高冉冉 +1 位作者 徐志超 闵伟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866,共8页
目的:以丹参基因组及全长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对丹参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行预测,进一步推进丹参酮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方法:结合丹参中CYP450s的系统发育鉴定丹参CYP71clan成员,采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其差异表达、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 目的:以丹参基因组及全长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对丹参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行预测,进一步推进丹参酮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方法:结合丹参中CYP450s的系统发育鉴定丹参CYP71clan成员,采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其差异表达、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等;克隆候选基因并进行理化特性和蛋白结构等分析。结果:从丹参基因组注释到161个CYP71clan成员,分为16个家族,其中CYP71家族成员有64个,数量最多且结构域保守。转录组表达分析显示CYP71clan中36%的基因高表达(FPKM> 10)。克隆到基因SmCYP71AU66全长1503bp,编码500个氨基酸,在丹参根的周皮部位显著高表达,符合丹参酮在丹参体内的分布规律,预测该基因是丹参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结论:本研究为丹参酮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以及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生物合成 CYP71clan SmCYP71AU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成分和气候特征的当归品质空间变异规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芙蓉 冉家栋 谢彩香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2-790,共9页
以甘肃省地道药材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为材料,探讨当归品质的空间变异规律和气候特征。基于当归的5种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其品质变异规律,并结合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研究品质变异的主要气候成因。结果显示,根据当归5种化... 以甘肃省地道药材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为材料,探讨当归品质的空间变异规律和气候特征。基于当归的5种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其品质变异规律,并结合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研究品质变异的主要气候成因。结果显示,根据当归5种化学成分总含量可分为甘肃-云南高含量区和四川-湖北低含量区,藁本内酯、阿魏酸、丁烯基苯酞是造成当归品质地理变异的3种主要化学成分。年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当归品质地理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且4-10月间的月平均气温与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呈强负相关,5-9月间的月平均气温与阿魏酸呈强负相关,说明花果期适当的低温、低湿有利于当归成分藁本内酯、阿魏酸、丁烯基苯酞的积累。研究结果解释了云南和甘肃低热量区当归品质相似的气候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化学成分 品质变异 气候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掌叶大黄化学组分空间变异及气候响应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冉家栋 杨芙蓉 谢彩香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6-505,共10页
基于多层次气候因子和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化学成分含量,运用聚类和相关性分析法对掌叶大黄化学成分的地理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四川地区的掌叶大黄属于游离蒽醌-双蒽酮化学型,甘肃-宁夏地区属于结合蒽醌化学型。Pear... 基于多层次气候因子和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化学成分含量,运用聚类和相关性分析法对掌叶大黄化学成分的地理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四川地区的掌叶大黄属于游离蒽醌-双蒽酮化学型,甘肃-宁夏地区属于结合蒽醌化学型。Pearson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和水汽压是造成掌叶大黄品质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结合掌叶大黄中的结合蒽醌类物质与3-11月的月均气温为强正相关,与全年的月均水汽压呈强正相关,同时与6-8月的月均辐射量呈强正相关,与6-9月月均降水呈负相关。游离蒽醌与最冷季的月均水汽压呈负相关,蒽酮类物质与每月气温呈强负相关,与每月水汽压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最冷季的水汽压和最湿季的月均气温是影响掌叶大黄品质的重要时间窗口和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化学组分 空间变异 多尺度气候因子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参皂苷含量地理变异及气候响应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芙蓉 冉家栋 谢彩香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0-501,共12页
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个产区药用植物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中的太子参皂苷含量,并分析太子参皂苷含量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太子参... 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个产区药用植物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中的太子参皂苷含量,并分析太子参皂苷含量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太子参皂苷含量可分为江苏-安徽高含量区和贵州-福建低含量区。太子参皂苷含量与年均日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相对湿度和年均降水呈负相关;与最热月份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最冷季度平均温呈显著负相关。月均日照量和月均温对太子参皂苷含量影响较大,其中1-12月的月均日照量与太子参皂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4月和11-12月的月均温与太子参皂苷含量呈负相关;5-9月的月均温与太子参皂苷含量呈正相关。产区间日照量差异可能是造成太子参皂苷含量地理变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日照量高、季度间温度差异大且相对少雨、低湿的地区有助于太子参皂苷的形成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太子参皂苷含量 地理变异 气候因子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