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心解郁颗粒制备工艺及关键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先娇 彭进城 +7 位作者 左池靖 张静 梁万徽 汪杰 訾苗苗 韩双 方玲 彭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420,共8页
目的:对舒心解郁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舒心解郁颗粒中7种成分的方法,以期为舒心解郁颗粒质量评价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中药材的煎煮工艺,以浸出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对... 目的:对舒心解郁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舒心解郁颗粒中7种成分的方法,以期为舒心解郁颗粒质量评价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中药材的煎煮工艺,以浸出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对辅料、药辅比、润湿剂及干燥温度进行考察,优选成型工艺。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斯皮诺素、芍药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绿原酸、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加入12倍量水,每次40 min,提取3次。成型工艺:用糊精作辅料,药辅比1∶1.8,80%乙醇作为润湿剂,65℃干燥。采用优选的制备工艺生产6批舒心解郁颗粒,建立成品中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斯皮诺素、芍药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绿原酸、没食子酸含量测定方法,测定舒心解郁颗粒成分含量。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舒心解郁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合理、成型率高,为大批量生产舒心解郁颗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且本研究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特点,可为舒心解郁颗粒及相似的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心解郁颗粒 工艺优化 指标成分 含量测定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茯苓活性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陈权 毕袁博 +5 位作者 张越 王雷 彭代银 俞年军 陈卫东 王妍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3-755,666,共14页
基于课题组前期对茯苓活性成分(Poria active ingredients,PAI)的研究基础与在TCMSP平台获得茯苓的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茯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靶点与信号通路,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PAI-靶点-疾病-... 基于课题组前期对茯苓活性成分(Poria active ingredients,PAI)的研究基础与在TCMSP平台获得茯苓的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茯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靶点与信号通路,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PAI-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并使用AutoDock分子对接等软件,验证茯苓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结合能力。然后,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诱导UC小鼠模型进行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从茯苓中筛选出茯苓酸等52个活性成分,与UC共同靶点256个,主要涉及癌症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证实成功构建UC小鼠模型,与模型组相比,PAI能够改善UC小鼠体重量降低、结肠长度减少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升高。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PAI可以有效改善结肠组织损伤,修复肠屏障功能,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脂多糖和D-乳酸水平,提高肠通透性,改善肠黏膜损伤。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PAI可以显著抑制结肠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紧密蛋白Occludin、Claudin-1等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MAPK信号通路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ion of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s,p-ER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ion of c-Jun N-terminal kinase,p-JNK)等蛋白的表达量。综上,PAI能够通过抑制TNF/MAP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修复肠屏障功能,从而改善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活性成分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TNF/MAPK通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梅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 被引量:51
3
作者 杨亚湉 王瑞 +2 位作者 钱程程 吴瑞 欧金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3-1588,共6页
乌梅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其主要化学成分类型为有机酸类、黄酮类、萜类、多糖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具有治疗哮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作用。乌梅具有多功效、多炮制品的特点,而2020年版... 乌梅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其主要化学成分类型为有机酸类、黄酮类、萜类、多糖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具有治疗哮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作用。乌梅具有多功效、多炮制品的特点,而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指标成分仅为枸橼酸,故本文对乌梅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植物化学成分专有性、化学成分与有效成分、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乌梅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多花黄精药材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方文韬 赵丽蓉 +5 位作者 张虹 罗汉 孙慧娟 方成武 刘守金 李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2期41-43,45,共4页
为了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对多花黄精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加工方法的药材的鉴别方法,本文通过电子鼻技术检测多花黄精不同药材样品的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LDA线形判别分析对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为了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对多花黄精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加工方法的药材的鉴别方法,本文通过电子鼻技术检测多花黄精不同药材样品的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LDA线形判别分析对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加工方法的多花黄精药材的响应值有差异,气味有差异,PCA、LDA及雷达图分析均能判别。由此表明,电子鼻检测结合判别模式为多花黄精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生长年限的药材提供了有效、客观和简便的定性鉴别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产地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种子结构与休眠及萌发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祝明珠 俞年军 +5 位作者 史素影 葛盼盼 邢世海 韩荣春 吴振东 周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2,19,共7页
本实验主要针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形态学结构、内含物等进行研究,使用机械法去除种皮及化学试剂去除种皮束缚,以探究多花黄精种子结构及其休眠类型与萌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种子粒径大小为(3.950±0.422)mm×(3.683... 本实验主要针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形态学结构、内含物等进行研究,使用机械法去除种皮及化学试剂去除种皮束缚,以探究多花黄精种子结构及其休眠类型与萌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种子粒径大小为(3.950±0.422)mm×(3.683±0.404)mm。鲜种子千粒重为(25.036±2.117)g,生活力为(83.33±5.51)%,鲜种子含水量为(45.29±2.76)%,种子吸水4 d后可达饱和;10%硫酸处理种子1 min为最佳处理方式,可有效打破休眠状态,并提高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种子结构 休眠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属外来入侵植物与本土苍耳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丛彬 何爱芳 +3 位作者 吴慧芬 汪浦 俞年军 谢冬梅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8,共5页
[目的]研究和比较苍耳属外来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蒙古苍耳与本土药用苍耳间化感作用强度。[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通过种子萌发试验观察不同来源苍耳总苞果水浸提液对受体种子发芽率、苗高、鲜重等的化感作用。[结果]3种苍耳总苞果的... [目的]研究和比较苍耳属外来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蒙古苍耳与本土药用苍耳间化感作用强度。[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通过种子萌发试验观察不同来源苍耳总苞果水浸提液对受体种子发芽率、苗高、鲜重等的化感作用。[结果]3种苍耳总苞果的水提液对小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苗高、鲜重都有一定抑制作用;2种外来入侵苍耳总苞果的水提液对本地苍耳种子发芽率、苗高、鲜重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苍耳属植物不同,其总苞果水提液对小白菜种子发芽与生长抑制的起始浓度以及化感作用大小不同;2种外来入侵苍耳总苞果的水提液对本地苍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一定抑制作用,入侵苍耳的化感作用可能是造成药用苍耳生长分布与资源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属 外来入侵植物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在人工胃液、肠液中的降解及其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曹楠 赵珍 +5 位作者 赵雨彤 姜天洋 储京 张越 陈卫东 俞年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9-303,共5页
以茯苓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及在体循环肠灌流过程,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消化吸收情况。首先检测茯苓多糖在人工胃液中的降解,随后检测胃降解液在人工肠液中的降解,最后探究胃肠液降解后的多糖在体肠中的吸收。结果... 以茯苓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及在体循环肠灌流过程,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消化吸收情况。首先检测茯苓多糖在人工胃液中的降解,随后检测胃降解液在人工肠液中的降解,最后探究胃肠液降解后的多糖在体肠中的吸收。结果显示:茯苓多糖在人工胃液中0.5 h内被迅速降解完全,生成许多在胃液中稳定存在的片段,且在肠液中几乎不被降解。茯苓多糖主要在体肠被吸收,且初始多糖浓度越大吸收百分率(ρ)越大;吸收过程中,不同初始浓度的多糖溶液,其吸收速率常数(Ka)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吸收至120 min时,初始多糖浓度为0.1004、0.5007、1.0004 mg/mL的胃肠降解液的吸收百分率ρ分别达到(23.52%±0.57%)、(49.14%±0.87%)、(57.56%±0.22%)。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在大鼠体内主要在胃液中降解、体肠中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肠灌流 降解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发汗对发汗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邱镇 于凡 +3 位作者 李国转 王国凯 陈卫东 朱光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2-1716,1744,共6页
以不同环境下发汗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分析为依据,对在空旷阴凉、空旷光照、室内的发汗环境发汗的丹参药材进行比较研究,用以优选出丹参药材"发汗"产地初加工的适宜环境。结果表明,与空旷阴凉环境... 以不同环境下发汗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分析为依据,对在空旷阴凉、空旷光照、室内的发汗环境发汗的丹参药材进行比较研究,用以优选出丹参药材"发汗"产地初加工的适宜环境。结果表明,与空旷阴凉环境下发汗相比,室内环境下发汗和空旷光照环境下发汗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高,且空旷光照环境下发汗的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最高。说明空旷光照环境下丹参发汗是一种良好的丹参产地药材发汗环境。为丹参产地发汗加工环境提供依据,从而为保证丹参发汗药材质量和疗效提供药材处理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发汗 药材产地初加工 含量测定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PgHMGS和PgHMGR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余函纹 刘梦丽 +4 位作者 李景 彭华胜 韩邦兴 查良平 桂双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62-3068,共7页
目的从桔梗植物的根中克隆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HMGS)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原核表达分析。方法依据桔梗转录组数据中筛选的基因序列信息,通过RT-PCR从桔梗根中克隆得到桔梗PgHMGS和PgHMGR基... 目的从桔梗植物的根中克隆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HMGS)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原核表达分析。方法依据桔梗转录组数据中筛选的基因序列信息,通过RT-PCR从桔梗根中克隆得到桔梗PgHMGS和PgHMGR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PgHMGS和PgHMGR的蛋白性质,构建蛋白的三级结构模型,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gHMGS和pET-32a(+)-PgHMGR,在E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结果克隆获得的PgHMGS、PgHMGR ORF长度分别为1401、1749 bp,分别编码466、582个氨基酸。通过在线软件预测PgHMGS、PgHMGR分别定位于线粒体膜和内质网,均为酸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PgHMGS、PgHMGR主要由α-螺旋组成。跨膜结构域预测PgHMGS不包含跨膜结构域,PgHMGR在54~76、96~118 aa分别有两个跨膜结构域。结构功能域分析PgHMGS的4~466 aa具有PLN02577(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家族的保守结构域,PgHMGR的171~574 aa具有HMG-CoA_reductase_classI(HMG-CoA还原酶)的保守结构域。SDS-PAGE结果显示PgHMGS和PgHMGR基因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45、70 kDA,与预测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首次克隆桔梗HMGS和HMGR基因(命名为PgHMGS和PgHMGR),并成功诱导出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桔梗三萜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HMGS HMGR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结合熵权法优化秋水仙碱醇传递体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8
10
作者 柯寄明 江素萍 +5 位作者 刘艳 严佳智 黄山 汪杰 彭灿 张继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目的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结合熵权法优选秋水仙碱醇传递体的最佳制备方法。方法以大豆卵磷脂、脱氧胆酸钠和乙醇为考察因素,以粒径、分散系数(PDI)、电位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实验设计,并采用熵权法... 目的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结合熵权法优选秋水仙碱醇传递体的最佳制备方法。方法以大豆卵磷脂、脱氧胆酸钠和乙醇为考察因素,以粒径、分散系数(PDI)、电位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实验设计,并采用熵权法对4种指标进行赋权,以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优化秋水仙碱醇传递体的制备工艺,进行工艺验证。结果秋水仙碱醇传递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大豆卵磷脂500 mg,脱氧胆酸钠50 mg,乙醇4 mL。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结合熵权法优化秋水仙碱醇传递体的制备工艺,该法稳定,预测性较好,为此类制剂的处方筛选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醇传递体 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 熵权法 处方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茯苓抗乳腺癌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明杰 王妍妍 +5 位作者 姚亮 王雷 吕婷婷 郝丽君 张越 陈卫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764-1773,共10页
本研究结合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探究茯苓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初步验证。基于UPLC-Q-TOF-MS/MS数据获取茯苓活性成分37个,通过数据库获取成分靶点301个。联合GEO数据库筛选出乳腺癌差异基因725个,进而获得茯... 本研究结合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探究茯苓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初步验证。基于UPLC-Q-TOF-MS/MS数据获取茯苓活性成分37个,通过数据库获取成分靶点301个。联合GEO数据库筛选出乳腺癌差异基因725个,进而获得茯苓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30个。PPI分析发现茯苓抗乳腺癌主要作用于PPARG、PPARA等靶点。KEGG富集分析发现其发挥作用主要与PPA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稳定,且核心成分相应碳链上的羧基、羟基及酯基是靶点结合的主要功能基团。细胞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茯苓提取物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同时降低细胞中乳酸含量;细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PPARG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上,且经茯苓提取物刺激后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综上,初步研究茯苓对乳腺癌的多靶点、多通路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G等靶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影响肿瘤细胞代谢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乳腺癌 网络药理学 UPLC-Q-TOF-MS/MS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药食两用杂交天麻及其亲本品种中的氨基酸、核苷类成分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广政 巩晴晴 +3 位作者 俞年军 高翰博 邢丽花 杜方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9-278,共10页
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精确检测金寨红乌杂交天麻及其亲本云南乌天麻、金寨红天麻中的氨基酸、核苷类成分,结合统计学方法阐明三个品种天麻之间的氨基酸、核苷类成分组成与含量差异并综合评价,为后续金寨杂交天麻的资源... 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精确检测金寨红乌杂交天麻及其亲本云南乌天麻、金寨红天麻中的氨基酸、核苷类成分,结合统计学方法阐明三个品种天麻之间的氨基酸、核苷类成分组成与含量差异并综合评价,为后续金寨杂交天麻的资源利用与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C_(18)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用0.2%甲酸水(A)-乙腈(B),体积流量为0.2 mL/min,柱温30℃,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喷雾电压5500 V;离子化温度550℃;离子源气压(Gas)为241.3 kPa,雾化气(GS1)为379.2 kPa,辅助气(GS2)为379.2 kPa。实验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进行分析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31种成分在0~144.5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峰面积RSD均不大于3.0%,平均回收率92.69%~99.5%,回收率RSD 1.3%~2.9%。天麻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与核苷类成分,其中谷氨酸与天门冬氨酸为主要成分,杂交天麻总氨基酸、总核苷含量较亲代天麻更高,且总氨基酸呈显著性差异(P<0.05),PCA与TOPSIS法评价结果也以S1、S2杂交天麻品质最优。该实验为天麻的质量评价建立了新方法,并为金寨杂交品种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氨基酸 核苷 主成分分析 TOPSIS法 药食两用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顺片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慧 王妍妍 +3 位作者 张盛 葛韬 彭代银 陈卫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42-1844,共3页
目的比较黑顺片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制备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采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其近似最小致死量(MLD)与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醇提组分组小鼠LD50、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8.0、265.5~291.0 g/(kg... 目的比较黑顺片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制备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采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其近似最小致死量(MLD)与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醇提组分组小鼠LD50、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8.0、265.5~291.0 g/(kg·d),分别相当于临床上成人(70 kg)每1 kg体质量日用量的648.7、619.5~679.0倍;全组分组、水提组分组小鼠MLD分别为24.0、160.0 g/(kg·d),分别相当于日用量的56.0、373.3倍。小鼠急性毒性症状主要表现为给药后起初有躁动,随后怠动、呕心、流涎、抽搐、拉稀便、惊厥、休克、俯卧不动,大多发生在8 h内。结论黑顺片饮片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均具有一定急性毒性,其所含化学成分可能是决定毒性强弱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顺片 组分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山石斛DhGMDS基因克隆及低温胁迫下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丽萍 苏兴隆 +3 位作者 王兆健 俞年军 彭代银 邢世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1-228,共8页
基于霍山石斛转录组数据库,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霍山石斛GDP-甘露糖4,6-脱水酶基因(DhGMDS)及其启动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及低温处理下的表达,为进一步解析霍山石斛抗寒机制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霍山石斛转录组数据库,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霍山石斛GDP-甘露糖4,6-脱水酶基因(DhGMDS)及其启动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及低温处理下的表达,为进一步解析霍山石斛抗寒机制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DhGMDS基因(GenBank登录号MW855573),其cDNA序列为1134 bp,gDNA序列为1523 bp,无内含子。(2)序列一致性分析显示,DhGMDS蛋白与黄花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的GMDS蛋白序列相似性达到99.03%;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霍山石斛DhGMDS基因与黄花石斛GMDS基因处于同一进化节点上,二者亲缘关系近。(3)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在DhGMDS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含有光、低温、干旱和ABA响应元件,且具有MYB等转录因子识别和结合位点。(4)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DhGMDS基因在霍山石斛的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叶,根中表达量最低;经4℃低温处理72 h后,DhGMDS基因受低温胁迫诱导上调表达,且在低温处理24 h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表明DhGMDS基因参与了植物逆境响应过程。研究推测,低温对DhGMDS基因的诱导表达可能依赖于上游MYB转录因子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GDP-甘露糖4 6-脱水酶 启动子 低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理论教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邢世海 柳莺莺 +3 位作者 曹梦阳 苏兴隆 吴家文 彭代银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695-1698,1702,共5页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以离体的药用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为外植体材料,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和诱导,获得完整再生植株和细胞等的一门新兴技术。这门技术的学习涉及到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种子种苗学和植物...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以离体的药用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为外植体材料,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和诱导,获得完整再生植株和细胞等的一门新兴技术。这门技术的学习涉及到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种子种苗学和植物生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这门技术的实施与生物统计学和实验设计密切相关,只有正确、合理地布局相关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该技术可以应用到药用植物的育种和次生代谢物生产上,对于植物育种和植物化学中相关的知识背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用植物上来,依赖于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来实现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故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与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相关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可见,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针对学生缺乏以上某部分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更应该将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点穿插到各个章节进行教学,这样利于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点,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植物组织培养 多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SmVS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16
作者 吴丽萍 苏兴隆 +2 位作者 曹梦阳 王兆健 邢世海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28,共8页
为了解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Vinorine合成酶基因(VS)的功能,从丹参中克隆了SmVS基因,并通过Ex PASy等在线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RT-qPCR技术分析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mVS基因全长726 bp,编码241个氨基酸,编... 为了解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Vinorine合成酶基因(VS)的功能,从丹参中克隆了SmVS基因,并通过Ex PASy等在线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RT-qPCR技术分析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mVS基因全长726 bp,编码241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分子量为26861.72,等电点PI为5.66,为膜外蛋白,推测定位于线粒体。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丹参SmVS与野生油橄榄(Olea europaea var.sylvestris)的VS亲缘关系较近。SmVS基因在丹参根中的表达比叶的高,叶中的转录水平在21:00最高。因此,推测SmVS基因与光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Vinorine合成酶 RT-QPCR 基因表达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