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中的D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罗焜 马培 +3 位作者 姚辉 宋经元 陈科力 刘义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3-1439,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从药材中提取DNA的方法以满足中药材DNA条形码研究的需要。方法:以麦冬药材为实验对象,对比5种常用植物DNA提取方法,筛选出最优方法后,对不同部位入药的10种中药材进行DNA提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扩增效果进行检...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从药材中提取DNA的方法以满足中药材DNA条形码研究的需要。方法:以麦冬药材为实验对象,对比5种常用植物DNA提取方法,筛选出最优方法后,对不同部位入药的10种中药材进行DNA提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扩增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改良的CTAB法较适合药材DNA提取,虽然所有样品DNA都出现降解,但基于ITS2序列引物PCR扩增成功率为90%。结论:通过增加药材的预处理、核分离液等步骤,并改良CTAB浓度等措施,CTAB法能够用于上述不同药用部位入药的9种药材DNA提取,可以为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中的DNA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DNA条形码 DNA提取 CTAB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金莲花乙酸乙酯部位抗炎作用机制
2
作者 陈乔 张鹏 +3 位作者 韩诗祺 石召华 田先翔 胡俊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419,共16页
目的通过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体外炎症模型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体内急性炎症模型明确金莲花乙酸乙酯部位(ETCB)的抗炎作用,并利用UHPLC-Q-TOF-MS技术(LC-MS)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ETCB的成分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通过G... 目的通过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体外炎症模型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体内急性炎症模型明确金莲花乙酸乙酯部位(ETCB)的抗炎作用,并利用UHPLC-Q-TOF-MS技术(LC-MS)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ETCB的成分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通过Griess实验评估金莲花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抗炎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TCB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检测ETCB对细胞中TNF-α、IL-6与iNOS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使用二甲苯诱导的耳廓炎症模型进一步验证抗炎活性,并检测了耳肿胀以及组织中IL-6和TNF-α的含量;利用LC-MS技术分析ETCB的成分组成;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金莲花发挥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靶点与作用通路,最后将核心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ETCB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产生的NO的抑制效果最好,是金莲花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ETCB显著降低了炎性细胞中TNF-α和IL-6的含量(P<0.01),并抑制了TNF-α、IL-6与iNOS的mRNA表达水平;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炎症模型中,ETCB有效缓解了耳肿胀,并降低了组织中TNF-α和IL-6的含量;LC-MS分析出ETCB中的30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21个黄酮、7个有机酸、1个多糖和1个花苷类化合物;网络药理学预测与筛选获得的核心靶点为TNF、Akt1、PTGS2、EGFR、SRC和MMP9,抗炎活性成分主要为羟基芫花素、香叶木素、柳穿鱼黄素、高车前素、蓟黄素以及洋槐黄素;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结论ETCB在体内与体外均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可以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为进一步探索金莲花的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 乙酸乙酯部位 UH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炎症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全草及其活性成分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陶然然 蔡杭 +3 位作者 吕文亮 胡俊杰 郑国华 吴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目的研究夏枯草全草及其活性成分对乳腺癌恶性进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夏枯草全草低、中、高剂量组(0.1、0.2、0.4 g·mL^(-1))、紫杉醇组(10 mg·kg^(-1)),连续给药28 d后收集组织。检... 目的研究夏枯草全草及其活性成分对乳腺癌恶性进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夏枯草全草低、中、高剂量组(0.1、0.2、0.4 g·mL^(-1))、紫杉醇组(10 mg·kg^(-1)),连续给药28 d后收集组织。检测各组裸鼠体质量、肿瘤体积和质量,HE和IHC观察病理切片。采用CCK-8法、流式周期与凋亡检测全草乙酸乙酯萃取物对MDA-MB-231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UPLCQ-TOFMS/MS检测夏枯草全草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结果夏枯草全草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5);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向肝肺的转移;对肝脏和脾脏起到保护;降低了肿瘤细胞中Ki-67与CK17的表达。全草乙酸乙酯萃取物可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P<0.01);将细胞阻滞在S期,促进细胞凋亡(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全草乙酸乙酯萃取物促进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Caspase-3、Caspase-9、CyclinA2、CDK2蛋白的表达(P<0.05,P<0.01)。UPLCQ-TOF MS/MS从夏枯草全草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鉴别出51种化合物。结论夏枯草全草及其活性成分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等机制从而抑制乳腺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全草 移植瘤 乳腺癌细胞 增殖 凋亡 UPLCQ-TOF 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白藜芦醇自微乳的制备、表征及美白活性的研究
4
作者 苗开元 欧阳泽垚 +3 位作者 赵新颖 杨晓婧 陈欣妍 石召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3-463,共11页
以聚氧乙烯蓖麻油和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可高效荷载氧化白藜芦醇(OXY)的自微乳递送系统(OXY-SME),表征其制剂特性,并评价其稳定性、体外透皮效果和美白活性。通过伪三元相图及乳液的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明确了空... 以聚氧乙烯蓖麻油和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可高效荷载氧化白藜芦醇(OXY)的自微乳递送系统(OXY-SME),表征其制剂特性,并评价其稳定性、体外透皮效果和美白活性。通过伪三元相图及乳液的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明确了空白自微乳(SME)的制备处方和OXY的最适载药量。在最适载药量为4%时,OXY-SME的粒径为(18.69±0.29)nm,PDI为0.181±0.017,包封率为99.87%±1.50%,且乳滴呈类球形,并可将OXY的水中溶解度提高约62倍。通过含水量-电导率拟合曲线和染色法,明确了OXY-SME的乳液类型与含水量的关系。通过测定粒径、PDI和OXY含量等评价了OXY-SME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OXY-SME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且能有效延缓光照引起的OXY含量下降。利用SD大鼠腹部皮肤考察了OXY-SME的含水量对OXY皮肤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70%即OXY-SME为O/W型时,OXY的48 h皮肤累积渗透量最高。通过测定体外蘑菇酪氨酸酶及B16-F10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评价了OXY-SME的美白活性,结果表明OXY-SME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的抑制作用均要强于OXY水溶液组和阳性对照曲酸(KA)组,OXY-SME具有提高OXY细胞内美白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白藜芦醇 自微乳递送系统 溶解度 稳定性 体外皮肤渗透 美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高滋斑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对RAAS调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甲乙 朱瑶 +5 位作者 刘军锋 吴和珍 尹海龙 尹强 尤朋涛 昝俊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27-2236,共10页
目的评价复方高滋斑片(Compound gaoziban tablet,CGT)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的降压药效并探讨其对RAAS(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调控的机制研究。方法将40只12周龄的SHR随机分为:模... 目的评价复方高滋斑片(Compound gaoziban tablet,CGT)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的降压药效并探讨其对RAAS(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调控的机制研究。方法将40只12周龄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酒石酸美洛托尔片组)、复方高滋斑片高、中、低剂量组;另设对照组为8只同周龄的Wistar-Kyoto大鼠(WKY)。每天以10 mL·kg-1的灌胃体积,连续口服给药9周,并每周定时测量大鼠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给药9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取材,检测血清血脂水平、肝功能水平,用ELISA法检测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水平;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qRT-PCR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CGT对收缩压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检测血清中血脂水平,发现与模型组比较,CGT对大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水平有显著性的降低作用(P>0.05),但对大鼠血清中的葡萄糖(Glucose,Glu)、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无影响。检测血清样本中的转氨酶水平,发现与模型组比较,CGT对大鼠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P<0.05,P<0.01)。检测血清样本中Renin、AngⅡ、ALD、ET-1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CGT对大鼠血清中的Renin、AngⅡ、ALD和ET-1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qRT-PCR结果显示CGT能显著下调ACE、AT1R mRNA的表达(P<0.05,P<0.01),显著上调eNOS 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复方高滋斑片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且对高血压引发的肝脏和肾脏的病变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调节RAA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高滋斑片 降压作用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R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草β-石竹烯合成酶AaCPS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
6
作者 程湘 明玥 +5 位作者 游景茂 石召华 汪波 万定荣 林先明 徐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3-1232,共10页
目的对艾草Artemisia argyiβ-石竹烯合成酶基因(β-caryophyllene synthase,AaCPS)进行全长克隆、亚细胞定位与表达模式分析,为艾草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基因功能解析奠定基础。方法基于艾草转录组数据筛选注释为CPS的基因,采用PCR... 目的对艾草Artemisia argyiβ-石竹烯合成酶基因(β-caryophyllene synthase,AaCPS)进行全长克隆、亚细胞定位与表达模式分析,为艾草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基因功能解析奠定基础。方法基于艾草转录组数据筛选注释为CPS的基因,采用PCR方法克隆获得目的基因c DNA的全长,对其编码区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片的瞬时表达法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不同采收期(4月、5月、6月、7月)AaCPS基因表达模式,HS-SPME-GC-MS测定β-石竹烯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艾草中克隆得到的AaCPS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647 bp,编码54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3667 Da,等电点为5.40,含Terpene_synth和Terpene_synth_C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aCPS蛋白与同科植物黄花蒿CPS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SDS-PAGE结果证实在75000-120000 Da出现目的蛋白条带(包含28132 Da的标签蛋白),说明所获基因能够成功表达出蛋白;亚细胞定位显示其编码蛋白位于细胞质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aCPS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7月达到最高。HS-SPME-GC-MS结果显示β-石竹烯含量从4月逐渐升高,在6月达到最高,与4-6月AaCPS基因表达量趋势总体一致。结论通过对AaCPS基因的克隆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艾草倍半萜物质生物合成途径的功能鉴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 β-石竹烯合成酶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的五倍子专利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晨雨 陈赤清 +5 位作者 向杰 陈志伟 徐雷 胡俊杰 叶利春 石召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5-1514,共10页
五倍子是现代临床常用的中药,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治疗痔疮、出血、口腔溃疡等多种疾病。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全球近20年的五倍子专利进行检索,共检索到8123件相关专利;运用基本的图表分析法,从申请趋势、专利价值、技术领域、法律状... 五倍子是现代临床常用的中药,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治疗痔疮、出血、口腔溃疡等多种疾病。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全球近20年的五倍子专利进行检索,共检索到8123件相关专利;运用基本的图表分析法,从申请趋势、专利价值、技术领域、法律状态等方面对五倍子专利进行格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五倍子的开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五倍子在治疗痔疮、口腔溃疡、出血等方面具有较深入的研究,五倍子中药材、中成药和化妆品是当今的研发热点,中韩两国为五倍子的专利主要分布国家。我国的五倍子专利数量虽然众多,但是专利的质量、价值与世界的专利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从五倍子的当前发展趋势上来看,该领域仍有较大的专利申请空间,我国五倍子专利申请人可结合自身优势、发展趋势及发展短板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从根本上提高五倍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专利 incopat专利数据库 格局分析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葫芦素B诱导人肝内胆管癌HuCCT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杜思宇 王楚婷 +4 位作者 李励 陈新 郑国华 王桂红 胡俊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0,共9页
目的探究葫芦素B(CuB)诱导人肝内胆管癌HuCCT1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uCCT1细胞分为对照组,CuB给药低(50 nmol·L^(-1))、中(100 nmol·L^(-1))、高(200 nmol·L^(-1))剂量组,给予药物干预24 h,采用Annexin V/PI双... 目的探究葫芦素B(CuB)诱导人肝内胆管癌HuCCT1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uCCT1细胞分为对照组,CuB给药低(50 nmol·L^(-1))、中(100 nmol·L^(-1))、高(200 nmol·L^(-1))剂量组,给予药物干预24 h,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和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检测其主要差异代谢物,并分析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Annexin V/PI双染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经CuB给予处理后HuCCT1细胞的凋亡比例从7.86%±0.73%增加到16.53%±0.27%,P<0.0001;Hoechst染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经200 nmol·L^(-1)CuB给予处理24 h后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破碎,边缘轮廓不规则,出现大量核固缩现象;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了20个显著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TCA循环、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等。结论CuB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干扰HuCCT1细胞的多条代谢通路,引起细胞快速增殖的物质缺乏,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而发挥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葫芦素B 细胞代谢组学 肝内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缬草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方颖 丁菲 +3 位作者 邬兰 廖鹏程 张慧慧 刘焱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16-1121,共6页
目的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缬草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缬草中提取缬草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化学成分定性与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共鉴定了118种成分,超临界CO2萃取... 目的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缬草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缬草中提取缬草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化学成分定性与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共鉴定了118种成分,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共鉴定98种,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鉴定了67种,共有成分47种;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缬草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1.8倍。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是缬草油较好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多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叶方 杨光义 +3 位作者 王刚 杜士明 孙荣进 陈科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42-1045,共4页
柴胡多糖具有抗辐射、降血脂、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病毒等作用,还有较强的抗溃疡作用,对肝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柴胡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热水浸提-冰醋酸去蛋白-乙醇沉淀法等。一... 柴胡多糖具有抗辐射、降血脂、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病毒等作用,还有较强的抗溃疡作用,对肝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柴胡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热水浸提-冰醋酸去蛋白-乙醇沉淀法等。一般首先从柴胡中提取多糖成分,再将提得的粗多糖经SephadexG-75纯化得到纯多糖,并利用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柴胡多糖中的单糖主要包括L-阿拉伯糖、D-半乳糖、D-木糖、D-葡萄糖、D-甘露糖、核糖、鼠李糖等。不同品种柴胡单糖组分及组分之间的摩尔比不同,但单糖主要活性成分均为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多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菝葜抗炎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谢长 沈婵娟 +3 位作者 陈树和 叶晓川 邹鹏程 刘焱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对菝葜抗炎活性部位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探讨菝葜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建立菝葜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通过HPLC图分析比较空白血清、含药血清、菝葜提取物的成分的差异,确定菝葜提取物大鼠灌胃后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菝... 目的对菝葜抗炎活性部位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探讨菝葜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建立菝葜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通过HPLC图分析比较空白血清、含药血清、菝葜提取物的成分的差异,确定菝葜提取物大鼠灌胃后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菝葜提取物含药血清中发现了45种入血成分,其中25种为原型成分,20种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 45种入血成分可能是菝葜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菝葜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抗炎活性部位 血清药物化学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子植物psbA基因分子进化式样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森林 余坤 +4 位作者 胡志刚 汪文杰 徐雷 刘合刚 潘宏林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9,共9页
为阐明裸子植物对陆生生境生态响应的分子机制,以新近的裸子植物分类系统为指导,基于psb A基因编码全序列对4亚纲53种代表植物进行分子进化分析。首先,依据"放松分子钟"模型重建裸子植物在时间尺度下系统发育关系;其次,采用6... 为阐明裸子植物对陆生生境生态响应的分子机制,以新近的裸子植物分类系统为指导,基于psb A基因编码全序列对4亚纲53种代表植物进行分子进化分析。首先,依据"放松分子钟"模型重建裸子植物在时间尺度下系统发育关系;其次,采用6个模型(MEC/JTT、MEC/cp REV、M5、M7、M8、M8a)估测氨基酸位点ω值,并对各模型结果进行统计检测;随后,利用Bootstrap方法检PSBA蛋白内部氨基酸位点的共进化动态。结果表明,系统树提示的物种分化历程支持前期分类结果;光合系统反应中心核心PSBA蛋白有3个氨基酸位点(13、19和243)曾经受正选择压力;PSBA蛋白内部有多对氨基酸位点间构成了共进化网络。因此,psb A基因编码序列具有作为描绘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关系标记的潜力,PSBA蛋白部分位点经历了适应性进化,通过位点间共进化网络协同作用方式辅助裸子植物响应陆生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响应 机制 放松分子钟模型 适应性进化 共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茶黄酮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桂红 曾晶 +4 位作者 田先翔 谭永霞 吴勇 朱(王献) 郑国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842,共5页
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为研究对象,经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采集并分析血管环张力变化,观察霉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杨梅素对静息血管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去甲肾上腺素(NA)所致的缩血管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霉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杨梅素... 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为研究对象,经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采集并分析血管环张力变化,观察霉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杨梅素对静息血管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去甲肾上腺素(NA)所致的缩血管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霉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杨梅素均可浓度依赖性增加血管环静息张力;霉茶总黄酮能使NA缩血管的量-效曲线非平行右移并降低其效能(Emax);二氢杨梅素、二氢杨梅素与杨梅素的混合物有与霉茶总黄酮相似的效应;二氢杨梅素与杨梅素合用使NA收缩血管的Emax降低,明显强于二者单独使用;当二氢杨梅素与杨梅素浓度比为10∶1时,拮抗NA缩血管的效应最佳。结果显示霉茶总黄酮对静息血管有剂量依赖性收缩作用但能明显拮抗NA缩血管效应,二氢杨梅素与杨梅素对NA诱导血管收缩反应有协同增效作用且最佳协同比例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茶总黄酮 二氢杨梅素 杨梅素 胸主动脉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来源链霉菌KIB-H91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喻明明 苏灿 +3 位作者 马亚团 颜一军 黄胜雄 薛大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3-1006,共4页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来自土壤的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IB-H91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4种醌类化合物,通过分析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endocrocin(1)、laccaic acid D(2)、sarubicin A(3)和sarubicin B...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来自土壤的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IB-H91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4种醌类化合物,通过分析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endocrocin(1)、laccaic acid D(2)、sarubicin A(3)和sarubicin B(4),其中,sarubicin B(4)的13C和HMBC核磁数据为本文首次报道。抗菌敏感性试验发现化合物3对大肠杆菌ATCC 8099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25μg/m L,化合物4对枯草芽孢杆菌ATCC 6633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2.5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生素 醌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高效混合制粒法与摇摆式制粒法制备菇茶降脂胶囊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艳 范彦博 +3 位作者 曾庆峰 洪怡 方念伯 余尚工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期353-355,共3页
目的以两种不同制粒方法制备菇茶降脂胶囊,优选制粒工艺。方法以湿法高效混合制粒法与摇摆式制粒法分别制备菇茶降脂胶囊,比较两方法所制得颗粒的性质、胶囊的可填充性、装量差异等。结果以高效混合制粒法制备的颗粒,致密均匀,胶囊填充... 目的以两种不同制粒方法制备菇茶降脂胶囊,优选制粒工艺。方法以湿法高效混合制粒法与摇摆式制粒法分别制备菇茶降脂胶囊,比较两方法所制得颗粒的性质、胶囊的可填充性、装量差异等。结果以高效混合制粒法制备的颗粒,致密均匀,胶囊填充量高,装量差异符合规定。结论高效混合制粒法制备菇茶胶囊剂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可为该产品生产提供制粒工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菇茶降脂胶囊 制粒法 高效混合 制粒法 摇摆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顶空气相-质谱联用法分析神农香菊花蕾和花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超 黄龙 +3 位作者 肜霖 吴昭 余尚工 方念伯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266-4268,共3页
利用顶空加热收集神农香菊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分离和鉴定挥发性成分的结构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两个花期阶段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成分,花蕾含44种,花中含47种,神农香菊由花蕾发展到花时,其主要成分α-水芹烯的含量明显降低,... 利用顶空加热收集神农香菊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分离和鉴定挥发性成分的结构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两个花期阶段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成分,花蕾含44种,花中含47种,神农香菊由花蕾发展到花时,其主要成分α-水芹烯的含量明显降低,而对伞花烃的含量显著增高。α-水芹烯可能经过生理变化转化为对伞花烃,这为进一步研究神农香菊的挥发性成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香菊 花蕾 挥发性成分 静态顶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基原植物及其4个近缘种的花粉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蒙 田柳焕 +4 位作者 赵之丽 潘孟 田代志 张林碧 森林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4-841,共8页
采用扫描电镜对2种厚朴基原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凹叶厚朴M.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及4种近缘植物(玉兰M.denudata Desr.、紫玉兰M.liliiflora Desr.、望春玉兰M.biondii Pampan... 采用扫描电镜对2种厚朴基原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凹叶厚朴M.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及4种近缘植物(玉兰M.denudata Desr.、紫玉兰M.liliiflora Desr.、望春玉兰M.biondii Pampan.、荷花玉兰M.grandiflora L.)的花粉形态、表面纹饰和大小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6种植物的花粉粒均为单粒,具远极单萌发沟,沟长,直达两端,左右对称,异极;侧面观均为舟形,两端较尖,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近椭圆形,极面观均为近圆形;外壁均具小穴状或网状纹饰。(2)厚朴的小穴状纹饰小而浅,不明显;凹叶厚朴的小穴状纹饰小但较深,也不甚明显;相比之下,紫玉兰、玉兰、望春玉兰和荷花玉兰的花粉粒表面密布不规则隆起及深穴点,明显。(3)6种植物花粉粒由大至小依次为:荷花玉兰>凹叶厚朴>厚朴>玉兰>紫玉兰>望春玉兰。3种不同的花粉处理方法中,自然干燥法能清晰地观察到花粉的扫描电镜特征,此方法优于戊二醛固定法和叔丁醇真空冷冻干燥法。本研究结果为厚朴中药资源的基原植物及其近缘种鉴定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现代植物从种及亚种级水平分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厚朴 凹叶厚朴 花粉粒 鉴定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神农香菊挥发油提取条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超 黄龙 +3 位作者 肜霖 吴昭 余尚工 方念伯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451-4453,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对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 var.aromaticum)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加水量为药材质量的8倍,浸泡3.0 h,提取6.0 h,所得神农香菊挥发油的提取率最高;在...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对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 var.aromaticum)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加水量为药材质量的8倍,浸泡3.0 h,提取6.0 h,所得神农香菊挥发油的提取率最高;在放大生产中,提取时间为6.5 h时可得到挥发油最大提取收益;但作为烟用香料使用时,只需提取5.0 h,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对伞花烃和芳樟醇的含量即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 var.aromaticum) 挥发油 提取条件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类植物psaA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筱娉 森林 +3 位作者 陈楠 张潇 马朝霞 张钦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5,共9页
采用"放松分子钟"模型、氨基酸位点正选择模型和分子内共进化网络估算方法,对蕨类植物光合系统Ⅰ核心蛋白PSAA编码基因psaA的进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psaA编码区全序列具备成为蕨类植物系统发育关系重建位点... 采用"放松分子钟"模型、氨基酸位点正选择模型和分子内共进化网络估算方法,对蕨类植物光合系统Ⅰ核心蛋白PSAA编码基因psaA的进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psaA编码区全序列具备成为蕨类植物系统发育关系重建位点的潜力,与rbcL基因联合后能构建高后验概率的系统发育树;蕨类植物的PSAA蛋白中存在一些曾经历正选择的氨基酸位点,其中29个位点聚合成为16个共进化组,通过共进化网络的方式协同影响光合系统Ⅰ的内部调整,提升其在被子植物兴起后光合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本文对蕨类植物进化潜能与分子机理的研究结果为揭示蕨类植物适应新生境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薄囊蕨 光合系统Ⅰ 适应性进化 共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半夏抗炎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袁冲 吴和珍 +7 位作者 刘博 熊羿屹 熊唯琛 姚云峰 柯辛格 余兵 陈鹏宇 杨艳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0-153,I0027,I0028,共6页
目的构建半夏抗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半夏可能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找半夏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DrugLikeness,DL)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评估筛选活性成分;通过D... 目的构建半夏抗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半夏可能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找半夏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DrugLikeness,DL)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评估筛选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Pharmmappe数据库筛选半夏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和Mala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炎症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半夏抗炎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进行GO富集,KOBAS 3.0数据库对相关通路进行KEGG通路注释;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半夏抗炎作用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部分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半夏中共筛选出11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MAPK14、TEK、IGF1、AKT1等53个基因靶点,影响了与炎症相关的TNF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及Ras signaling pathway等32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试验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两个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物接近。结论构建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半夏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试验间接证实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进一步阐释半夏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抗炎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