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跌打丸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军梅 郑志远 +4 位作者 李鸿海 严灿梅 任常英 王光蕊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14-1618,1624,共6页
目的:观察中华跌打丸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体外血栓形成、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对小鼠微循环障碍模型耳郭微循环的影响,评价中华跌打丸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通过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测定体外血栓形... 目的:观察中华跌打丸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体外血栓形成、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对小鼠微循环障碍模型耳郭微循环的影响,评价中华跌打丸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通过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测定体外血栓形成和血液黏度;按照Born氏比浊法加入诱导剂诱导聚集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尾静脉注射15%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微循环障碍,观察小鼠耳郭各时段微动脉和微静脉管血液流速和血管管径的变化。结果:中华跌打丸可降低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黏度,在切变率150 S^(-1)、60 S^(-1)及5 S^(-1)下的全血黏度均显著降低(P<0.05),明显缩短血瘀模型大鼠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P<0.05,P<0.01);中华跌打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各剂量均能明显降低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P<0.01);中华跌打丸对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小鼠耳郭微循环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于造模10 min、20 min、30 min时增加血液流速(P<0.05,P<0.01),扩大微动脉、微静脉管径(P<0.05,P<0.01),减轻红细胞聚集(P<0.05,P<0.01)。结论:中华跌打丸可明显改善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障碍,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跌打丸 活血化瘀 血瘀模型 微循环障碍 血小板聚集 血液黏度 血栓形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23
2
作者 姜云耀 孙明谦 +4 位作者 马博 陈进成 刘楠 刘华 刘建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87-1295,共9页
中医药的功效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被不断地展现出来,它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欢迎。然而,中医药理念与现代药理学存在根本的差异,极大地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近年来,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 中医药的功效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被不断地展现出来,它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欢迎。然而,中医药理念与现代药理学存在根本的差异,极大地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近年来,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开始被应用于中药的研究。组学的研究不仅要强调一般水平或仅限于单一方面,多组学间应该结合起来,合理整合、科学分析将更有助于系统深入地揭示中药功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目前,多组学联合应用对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深度不够,仅仅是表面结果和现象的结合,还未达到真正的融合。如何把多组学技术进行合理的融合和恰当的对接,共同为揭示中医药的科学含义服务,是一项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多组学技术联合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阐释中药多组分在分子水平的协同作用,再结合整体水平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揭示中药的药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多组学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与网络药理学的生姜质量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萱萱 王心威 +4 位作者 李军梅 孟硕 任钧国 彭勍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62-2071,共10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生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生姜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分...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生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生姜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生姜传统功效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从而初步探索生姜的Q-Marker,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活性。结果: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共分析得到生姜中48种化学成分,筛选后得到活性成分33个,以这33个活性成分为Q-Marker候选成分做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靶点基因508个,作用于157条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大鼠肉瘤蛋白(Ras)信号通路等。该实验初步探究了8-姜酮(8-gingerone)、6-姜烯酚(6-shogaol)、8-姜酚(8-gingerol)、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1-脱氢-8-姜二酮(1-dehydro-8-gingerdione)和(E)-4-(3,7-dimethylocta-2,6-dien-1-yl)-2-methoxy phenol等6个化合物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并预测为生姜的Q-Marker。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了生姜传统功效的Q-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鲜药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传统功效 作用机制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介导Elovl6/Echs1/Acot1通路调节脂肪酸代谢减轻H9c2细胞OGD/R损伤
4
作者 曹策 宋鉴书 +5 位作者 杨丽丽 李浩然 刘子馨 李磊 付建华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90,共9页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抗H9c2细胞氧糖剥夺/再复(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机制。方法CCK-8筛选SalB对OGD/R损伤H9c2细胞保护浓度;试剂盒检测SalB对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抗H9c2细胞氧糖剥夺/再复(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机制。方法CCK-8筛选SalB对OGD/R损伤H9c2细胞保护浓度;试剂盒检测SalB对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影响;转录组测序探索SalB对OGD/R损伤H9c2作用机制;分子对接检测SalB和差异蛋白结合情况;ELISA法检测脂肪酸含量;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水平;孟德尔随机化验证SalB作用靶点与HF因果关系。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alB可保护OGD/R损伤后H9c2细胞,且明显降低CK、LDH和AST含量;转录组筛选差异基因100个,涉及脂肪酸延长、癌症中心碳代谢、色氨酸代谢通路;分子对接显示SalB与差异蛋白具有良好结合能;核心基因Elovl6、Echs1、Acot1 mRNA和蛋白表达与转录组一致;SalB可降低OGD/R损伤后脂肪酸含量;孟德尔随机化表明SalB可调节脂肪酸代谢,降低HF风险。 结论 SalB下调Elovl6、Echs1、Acot1表达水平,通过脂肪酸代谢通路保护OGD/R损伤后H9c2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 H9C2心肌细胞 OGD/R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宋文婷 刘建勋 +4 位作者 姚明江 王光蕊 王益民 王勇 徐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评估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从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范围及抗氧化能力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保护受损脑组织的药效。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 目的:评估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从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范围及抗氧化能力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保护受损脑组织的药效。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纳多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天麻蜜环菌素片组,天麻蜜环菌粉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618 mg/kg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309 mg/kg组共8组。除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进行缺血外,其他组大鼠均以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1.5 h后再灌注,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同时经十二指肠给予各受试药物,假手术和模型组按3 m L/kg体积给予生理盐水。于6 h、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末次神经行为评分后取血检测血清中SOD、MDA、GSH-Px水平;取脑后TTC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组大鼠脑梗死范围显著缩小;大鼠24 h神经功能评分提高;血清SOD及GSH-Px活力增强,MDA水平降低,且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和天麻蜜环菌组。结论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减小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范围,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其抗氧化作用有可能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缺血再灌注 脑梗死 神经功能评分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53/TRIM72蛋白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进 杨丽丽 +2 位作者 康静 刘建勋 李磊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3,共8页
MG53(mitsugumin 53)蛋白,是E3泛素连接酶多功能三结构域(tripartite motif,TRIM)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又被称为TRIM72。MG53是一种细胞膜修复蛋白,广泛表达于心肌和骨骼肌,可在膜损伤部位快速积累,在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膜修复中发挥重要作... MG53(mitsugumin 53)蛋白,是E3泛素连接酶多功能三结构域(tripartite motif,TRIM)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又被称为TRIM72。MG53是一种细胞膜修复蛋白,广泛表达于心肌和骨骼肌,可在膜损伤部位快速积累,在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膜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MG53可以参与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MG53在许多器官中均有表达,促进细胞膜修复。然而MG53过表达则会导致泛素依赖的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进而导致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性心脏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G53的生理功能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重组人MG53(recombinant human mitsugumin53,rhMG53)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53 TRIM72 E3泛素连接酶 心肌细胞 骨骼肌细胞 细胞膜修复 糖尿病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候表征生物学的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孟硕 苗兰 +5 位作者 林力 孙明谦 彭勍 张颖 任钧国 刘建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5-842,共8页
中医临床治疗疾病多以辨证论治,其用药方式多以复方为主,中药复方又多以功效来表述。因此,中药复方的功效既包括了对疾病的治疗,也涵盖了对证候的作用。目前对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多围绕治疗疾病的药理作用及发挥作用的药效成分开展研究... 中医临床治疗疾病多以辨证论治,其用药方式多以复方为主,中药复方又多以功效来表述。因此,中药复方的功效既包括了对疾病的治疗,也涵盖了对证候的作用。目前对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多围绕治疗疾病的药理作用及发挥作用的药效成分开展研究,而对证候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中药复方功效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证候表征的生物学基础缺乏研究,影响了中药复方功效的物质基础研究。基于此,本文首次提出基于“证候表征生物学”的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中医临床为依据、以病证结合为基础、以功效为导向,在尽可能全面明确中药复方功效的证候表征生物学基础后,整合网络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药代动力学、生物信息学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解析、确证发挥功效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该研究思路突出了中医临床应用复方治疗疾病的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用药特点,期望为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表征生物学 功效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对内毒素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姚明江 刘建勋 +3 位作者 张鹏 杨斌 徐立 王光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129-1131,1136,共4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中药黄芩、栀子等有效组分配伍而成的注射液(TLQN注射液)对内毒素(LPS)所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开灵组(3 mL/kg)、地塞米松组(10 mg/kg)、TLQN注射...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中药黄芩、栀子等有效组分配伍而成的注射液(TLQN注射液)对内毒素(LPS)所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开灵组(3 mL/kg)、地塞米松组(10 mg/kg)、TLQN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24、47.5、95 mg/kg)。经颈内动脉注射LPS(1 mg/kg)建立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各给药组在注入LPS后立即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造模前以及造模6h后各测量一次体温。取各组脑组织标本,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甲酰胺法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B)水平,HE染色后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模型组体温、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皮质及海马区存在广泛的神经元、胶质细胞损伤,血清TNF-α及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TLQN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体温(P<0.05),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P<0.05,0.01),改善脑组织神经元、胶质细胞损伤,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P<0.05)。结论:清热解毒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对LPS致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过度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组分配伍 脂多糖 感染性脑水肿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尾酒探针法评价中药塞络通对大鼠代谢酶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颖 苗兰 +4 位作者 任常英 孙明谦 林力 刘建勋 徐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9期989-997,共9页
目的:为预防合并用药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考察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复方塞络通对大鼠主要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与塞络通及组方药人参、银杏叶和西红花提取物后再给与混合了大鼠CYP1A2 (咖啡因)、CYP2C(奥美拉唑和氯沙... 目的:为预防合并用药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考察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复方塞络通对大鼠主要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与塞络通及组方药人参、银杏叶和西红花提取物后再给与混合了大鼠CYP1A2 (咖啡因)、CYP2C(奥美拉唑和氯沙坦)、CYP2D2 (右美沙芬)和CYP1A1/2(咪哒唑仑)探针药组成的鸡尾酒探针,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各探针及特异代谢底物的血药浓度,通过分析探针药及其代谢物药代参数及代谢率(代谢物与探针AUC之比),评价单剂量塞络通对大鼠主要CYP450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塞络通单次给药后没有发现各探针药代谢率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 0. 05)。但探针药咖啡因的达峰时间显著推迟,代谢物峰浓度显著升高,代谢率的指标上升了31%,与人参给药后趋势较一致。单剂量塞络通使右美沙芬代谢物AUC值显著降低,代谢率下降了37%,影响主要来自于银杏叶提取物。结论:单剂量塞络通不会显著影响大鼠主要CYP450s酶代谢活性,整方变化趋势与组方药的合并作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络通CYP450 鸡尾酒探针 大鼠 代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塞络通中银杏内酯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及脑分布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颖 林力 +4 位作者 任常英 林成仁 刘建勋 DennisChang AlanBensoussa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58-1464,共7页
目的:塞络通(SLT)是由人参、银杏叶、西红花组方,主治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复方中药。为探讨SLT药效物质基础,并为给药方案提供依据,该文对治疗剂量SLT给与大鼠后,银杏内酯成分的血药浓度、药代特征、以及脑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实验... 目的:塞络通(SLT)是由人参、银杏叶、西红花组方,主治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复方中药。为探讨SLT药效物质基础,并为给药方案提供依据,该文对治疗剂量SLT给与大鼠后,银杏内酯成分的血药浓度、药代特征、以及脑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实验建立了同时检测生物样品中4种银杏内酯的高灵敏度LCMS/MS分析方法,经过对线性、专属性、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的考察,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结果:灌胃SLT 60 mg·kg-1后,4种目标成分均在大鼠血浆中检出,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0-t)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白果内酯(BB)、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银杏内酯(GC)。银杏内酯的血浆消除半衰期(t1/2)较短,在1.61-2.82 h之间,其中BB半衰期最短。所有银杏内酯成分均能够快速进入在脑组织,GA和BB仍是脑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各银杏内酯在0.25、2、7 h的脑组织浓度均较同时间点血浆中药物成分低得多,且各成分在脑组织中浓度随时间下降较快。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内酯能够快速吸收进入体循环并进入脑组织,GA、BB和GB是其中主要的体内成分,它们能够共同作用于外周和脑组织,通过各自的药理活性机制达到塞络通对缺血性痴呆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络通 银杏内酯 LC-MS/MS 药代动力学 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祛瘀化痰通脉方在小型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勍 任建勋 +5 位作者 苗兰 孙明谦 张颖 孟硕 林力 刘建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22-4030,共9页
目的探讨祛瘀化痰通脉方(QYHT)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型猪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为QYHT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冠状球囊拉伤内皮损伤的方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模型,连续给药8周后不同时... 目的探讨祛瘀化痰通脉方(QYHT)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型猪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为QYHT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冠状球囊拉伤内皮损伤的方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模型,连续给药8周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对血浆中各成分的浓度进行测定,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建立了小型猪血浆中9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提取回收率、稳定性以及基质效应均符合体内药物分析的要求。给药后假手术组可检测到3个入血成分,模型组检测到5个入血成分。结论QYHT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动物体内的处置过程存在一定差异。该测定方法适用于检测QYHT在小型猪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为该复方的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化痰通脉方 LC-MS/MS 药代动力学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复方功效的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建勋 任钧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372-1379,共8页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中药复方功效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多味中药治疗作用的概括与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有机地阐释复方功效的科学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本文就中药复方功效...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中药复方功效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多味中药治疗作用的概括与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有机地阐释复方功效的科学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本文就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总结,极大地丰富了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内容,促进了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功效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胶囊对脑缺血缺氧耐受和脑储备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立 宋文婷 +4 位作者 任建勋 王光蕊 朱盛 姚明江 刘建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386-1391,共6页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溶栓胶囊对脑缺血缺氧耐受和脑储备能力影响。方法: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通入氧气和氮气(8?92)15 min的方法建立C57 BL/6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模型,造模后10 min十二指肠给药,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胶囊(100、...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溶栓胶囊对脑缺血缺氧耐受和脑储备能力影响。方法: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通入氧气和氮气(8?92)15 min的方法建立C57 BL/6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模型,造模后10 min十二指肠给药,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胶囊(100、200、400 mg·kg-1)或生理盐水,评价局部脑血流量变化以及24 h后的神经行为学改变。SD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胶囊(75、150、300 mg·kg-1)或生理盐水,观察溶栓胶囊对高分子右旋糖苷诱导的大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血流量明显下降,脑缺血范围增加,脑缺氧后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同时,模型组大鼠在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后软脑膜血管出现微循环障碍,10、20、30 min 3个时间点大鼠软脑膜微循环血液流速明显减慢。与模型组比较,溶栓胶囊(400 mg·kg-1)可以明显增加小鼠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行为学障碍,减小脑缺血范围(P<0.05或P<0.01);溶栓胶囊还可改善高分子右旋糖苷诱导的大鼠软脑膜微血管不同时间点血液流速和流态(P<0.05或P<0.01)。结论:溶栓胶囊可通过增加脑缺血缺氧耐受和脑储备能力而达到保护缺血缺氧神经组织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胶囊 脑缺血缺氧耐受 脑储备能力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病毒性肺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朱萱萱 孟硕 +3 位作者 李军梅 任钧国 刘建勋 彭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621-1627,共7页
病毒性肺炎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鼻腔、咽喉后向下发展引起的肺部炎症。2019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中医药在治疗COVID-19感染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预后良好。对于病毒性肺炎,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如... 病毒性肺炎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鼻腔、咽喉后向下发展引起的肺部炎症。2019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中医药在治疗COVID-19感染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预后良好。对于病毒性肺炎,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如抗病毒、抗细菌及真菌治疗,而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并不仅仅针对病毒本身,而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如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等来达到治疗作用。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中关于中药及其复方对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发现栀子、板蓝根和金银花等单味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效果良好,中药复方如清肺口服液、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蒿芩清胆汤、麻杏石甘汤、清燥救肺汤等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中药复方共包含152味中药,以入肺经的药物频次最多,其中甘草、黄芩、苦杏仁、金银花和麻黄使用最多;作用机制主要与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有关,本研究为今后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病毒性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流感病毒 有效成分 抗炎 抗病毒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后神经发生与修复及中药对其作用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家乐 姚明江 +2 位作者 徐立 任钧国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317,共5页
脑缺血能引发机体自身微弱的内源性神经发生,但不足以修复脑缺血后神经损伤。应用中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时则根据疾病的病理病机,采用辨证论治的不同治法,通过综合调节发挥脑缺血后神经修复的优势。该文就炎症、神经血管单元、外源性干... 脑缺血能引发机体自身微弱的内源性神经发生,但不足以修复脑缺血后神经损伤。应用中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时则根据疾病的病理病机,采用辨证论治的不同治法,通过综合调节发挥脑缺血后神经修复的优势。该文就炎症、神经血管单元、外源性干细胞移植、外泌体等对脑缺血后神经发生与修复的影响以及中药对其干预作用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发生 炎症 神经血管单元 干细胞 外泌体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血管单元在缺血性脑水肿中作用机制和中药对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方泽 宋文婷 +4 位作者 姚明江 徐立 任钧国 王敏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9-762,共4页
脑水肿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最初是由脑缺血、颅内感染、颅脑外伤等疾病所引起的。其中在临床上,缺血性脑水肿的发病率尤为突出。近些年,神经血管单元成为神经系统的研究热点,不同细胞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脑水肿的作用越... 脑水肿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最初是由脑缺血、颅内感染、颅脑外伤等疾病所引起的。其中在临床上,缺血性脑水肿的发病率尤为突出。近些年,神经血管单元成为神经系统的研究热点,不同细胞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脑水肿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参与缺血性脑水肿的不同细胞来阐述其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对其治疗的特色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神经血管单元 NUV 血脑屏障 卒中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研究中动物实验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曹策 李玲美 +4 位作者 訾明杰 付建华 任钧国 李磊 刘建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5,共7页
在开始人体临床药物试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广泛的临床前研究,以初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在实验研究中,除了与研究设计有关的一般考虑因素外,动物样本量计算也是核心要素。目前研究人员在动物样本量... 在开始人体临床药物试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广泛的临床前研究,以初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在实验研究中,除了与研究设计有关的一般考虑因素外,动物样本量计算也是核心要素。目前研究人员在动物样本量的选择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仅导致实验结果的可复制性和代表性降低,而且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因此,本文将医学实验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并且探讨了基于文献与经验的样本量确定法、精度分析确定法、两样本均数确定法、资源方程式确定法和KISS确定法,旨在为实验中样本量的选择提供计算方案,进而降低对动物伤害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随着医学统计学与医学实验结合的发展和传播,动物实验样本量确定方面的研究将愈加完善,将为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及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提供坚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样本量 KISS分析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塞络通对多发性脑梗死小鼠神经发生与神经修复作用及对Notch1/TLR4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珺媛 姚明江 +5 位作者 范晓迪 王光蕊 徐立 杨斌 宋文婷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44-744,共1页
目的初步探讨复方中药塞络通(SLT)对多发性脑梗死损伤小鼠的神经修复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1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模型组、阳性药丁苯酞(78 mg·kg^(-1))组、SLT(11,22和44)mg·kg^(-1)组,除假手术组外,... 目的初步探讨复方中药塞络通(SLT)对多发性脑梗死损伤小鼠的神经修复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1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模型组、阳性药丁苯酞(78 mg·kg^(-1))组、SLT(11,22和44)mg·kg^(-1)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每组小鼠建立微球致多发性脑梗死模型。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7 d,同时ip给予Brdu(50 mg·kg^(-1))7 d,每天对小鼠进行称重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7 d后检测各组小鼠抓力,激光散斑多普勒法测定梗死半脑脑血流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单标及双标染色检测脑组织中NeuroD1,Brdu/DCX和Brdu/PAX6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患侧大脑皮质组织BDNF和bFGF含量以及血清CXCL2,IL^(-1)7A和MCP-1含量。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qRT-PCR法测定患侧海马组织Notch1、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行为评分升高,体重减轻,抓力降低,脑血流量降低,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变区域可见明显的神经细胞无序排列、坏死、肿胀及凋亡。海马齿状回区NeuroD1阳性细胞数增加,Brdu+/DCX+和Brdu+/PAX6+细胞数量增加。大脑皮质BDNF和bFgF含量减少,血清CXCL2,IL17A和MCP-1含量升高,海马组织Notch1,IL^(-1)β,TNF-α,TLR4,MYD88和NF-κB p65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体重升高,抓力升高,脑血流量有所恢复,脑组织病变区域的细胞无序状态、坏死、肿胀及凋亡现象减轻。海马齿状回区NeuroD1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加,Brdu+/DCX+、Brdu+/PAX6+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大脑皮质BDNF和bFgF含量增加,血清CXCL2,IL^(-1)7A和MCP-1含量降低,海马组织Notch1,IL^(-1)β,TNF-α,TLR4,MYD88和NF-κB p65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塞络通能明显改善多发性脑梗死小鼠神经功能与病理形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1/TLR4信号通路,从而发挥促神经发生与神经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络通 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修复 炎症反应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作为中药新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高文静 侯敏 +3 位作者 王攀 蔺亚东 刘建勋 任钧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69-1876,共8页
外泌体是内膜衍生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并由大多数细胞分泌而来的纳米级小囊泡,内含DNA、小RNA、蛋白质等物质,具有沟通细胞间通讯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动物外泌体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外泌体研究已成为生物学、医药学等研究的热点。... 外泌体是内膜衍生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并由大多数细胞分泌而来的纳米级小囊泡,内含DNA、小RNA、蛋白质等物质,具有沟通细胞间通讯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动物外泌体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外泌体研究已成为生物学、医药学等研究的热点。最近,植物外泌体也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药用植物外泌体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为此,本文整理了近些年药用植物外泌体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药用植物外泌体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期为将来中药外泌体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中药 MICRORNAS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塞络通对多发性脑梗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及脂笼蛋白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业昊 姚明江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1-671,共1页
目的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脑卒中病例是由短暂性或永久性脑血管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中风)最终导致脑梗死。星形胶质细胞做为脑内大量存在的细胞,在缺血损伤后形态肥大,表现为突起延长和胞体肿胀。脂笼蛋白2(LCN2... 目的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脑卒中病例是由短暂性或永久性脑血管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中风)最终导致脑梗死。星形胶质细胞做为脑内大量存在的细胞,在缺血损伤后形态肥大,表现为突起延长和胞体肿胀。脂笼蛋白2(LCN2)是一种分泌蛋白,在脑缺血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塞络通胶囊(SLT)是由人参、银杏、藏红花三种中草药组成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标准化制剂。虽然最近的临床试验已经证明SLT对血管性痴呆的有益作用,但其潜在的细胞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的探索。方法采用大鼠微球法致多发性脑梗死实验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SLT对恢复期大鼠空间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随后,根据组织内及血清内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qPCR、免疫荧光、免疫印迹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特异蛋白LCN2及其诱导的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变化,以考察恢复期脑缺血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与炎性反应的关系及SLT对恢复期缺血损伤皮层区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建立人星形胶质细胞糖氧诱导(OGD)损伤模型,并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过表达目的基因LCN2,检测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含量变化,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特异蛋白LCN2及其诱导的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变化,考察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SLT有效成分对其的影响。结果SLT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引起的大鼠空间记忆认知功能障碍,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增殖,较为明显改善脑脑缺血损伤大鼠皮层缺血周边半暗带区神经元及突触超微结构损伤;SLT可抑制缺血侧皮层区及血清内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根据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的结果看出,SLT可能通过抑制LCN2诱导的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来抑制炎性反应。结论SLT介导神经炎症反应,通过LCN2-JAK2/STAT3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抑制神经炎症反应,从而保护缺血性脑损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络通 脂笼蛋白2 炎症反应 缺血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