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枳椇子多糖的酸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春阳 白金波 +4 位作者 杨尚青 史进阳 秦亚敏 吴德玲 解松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6,共9页
为优化枳椇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该研究采用酸溶剂提取枳椇子粗多糖,经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通过Sevag法除蛋白、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枳椇子精制多糖。采用... 为优化枳椇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该研究采用酸溶剂提取枳椇子粗多糖,经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通过Sevag法除蛋白、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枳椇子精制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刚果红实验、碘-碘化钾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枳椇子多糖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对枳椇子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枳椇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90℃,料液比为1∶100(g∶mL),时间2.5 h,盐酸浓度0.2 mol/L,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07±0.07)%。经分离纯化后获得分子质量为3.03×10^(5)Da的均一性枳椇子精制多糖(Hovenia dulcis polysaccharide,HDP),HDP由甘露糖、氨基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组成,摩尔百分比为10.46%、1.44%、8.19%、9.79%、4.54%、4.61%,、38.02%、9.95%、13.01%。结构鉴定HDP为吡喃环型酸性多糖,具有无规则螺旋的空间构象且含有较多分支,并表现出片层状的微观形态。HDP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是0.867、1.178、2.112 mg/mL。该研究通过优化酸提枳椇子多糖工艺,获得一种精制的酸性多糖HDP,并揭示HDP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结果将为枳椇子多糖的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子多糖 酸提取法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闫恳 张燕燕 +4 位作者 卞在东 张辉兰 黄鹏 倪佳 黄和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D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R和BSA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温度290、300、310 K时,两者间的结合常数K...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D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R和BSA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温度290、300、310 K时,两者间的结合常数Ka的数量级达10^(5),结合位点数为1.1,表明两者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形成1∶1复合物;Kq两者的猝灭常数值分别为5.5924×10^(12)、4.9853×10^(12)、4.1665×10^(12)L·mol^(-1)·s^(-1),推测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F9r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算出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4.8 nm、能量转移效率E=0.5793,推测两者之间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该体系的热力学参数得到ΔH<0,ΔS<0,ΔG<0,表明二者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另外,随着DBR的加入BSA的构象发生了改变,BSA的α-螺旋结构从60.55%减少到58.5%;电化学分析法表明两者形成了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推测出DBR分子进入了BSA分子的疏水腔内,其结合位置位于domainⅠA亚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 牛血清白蛋白 光谱法 电化学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山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宏苏 许凤清 +4 位作者 陈箫箫 胡江苗 曾凡俊 彭代银 吴德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491-1498,共8页
研究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Tang et Cheng茎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gel、Rp-18结合Semi-prep 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霍山石斛茎中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1)、bat... 研究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Tang et Cheng茎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gel、Rp-18结合Semi-prep 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霍山石斛茎中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1)、batatasin Ⅲ(2)、5,4′-二羟基-3-甲氧基联苄(3)、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4)、对羟基苯丙酸甲酯(5)、二氢松柏醇(6)、二氢阿魏酸(7)、松柏醛-4-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烯丙基-2,6-二甲氧-苯基葡萄糖苷(9)、erythrosyringoylglycerol-4-O-β-D-glucopyranoside(10)、3,4,5-trihydroxyallylbenzene-3-O-β-D-glucopyranosyl-4-O-β-D-glucopyranoside(11)、(7S,8R)syringylglycerol-8-O-4′-sinapyl ether 4-O-β-D-glucopyranoside(12)、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13)、对羟基苯甲酸(14)、5-hydroxylated isobenzofuran-1(3H)-one(1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7)、3,4,5-trimethoxyphenol-1-O-β-D-glucopyranoside(18)、天麻苷(19)、丁香脂素(20)、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21)、丁香脂素-4,4′-O-β-D-二葡萄糖苷(22)、柚皮素(23)、2,6-二甲氧基对苯醌(24)、5-羟甲基糠醛(25)、tetrahydro-5-oxo-2-furan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26)、焦谷氨酸甲酯(27)、川芎哚(28)和尿嘧啶核苷(29)。其中化合物5~19、21~29位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0、11、15、16、18、26、28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化学成分 联苄 苯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项小燕 阮思睿 +2 位作者 张颖 赵菲菲 徐伟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共13页
为探明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该文以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土壤和根部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微生物和根部内生菌群落特征,并利用PICRUSt和FUNGuild软件分别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进行功能... 为探明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该文以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土壤和根部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微生物和根部内生菌群落特征,并利用PICRUSt和FUNGuild软件分别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1)根际微生物总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和α-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根部内生菌。(2)根际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如李斯特氏菌属)、变形菌门(如醋杆菌属)、子囊菌门(如镰刀菌属和毛壳属)等菌群构成,而根部内生菌则以厚壁菌门(如乳杆菌属和芽孢菌属)、子囊菌门(如枝孢菌属)、担子菌门(如须腹菌属和针菌属)菌群为主。(3)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根际细菌群落在细胞运动性、环境适应性、氨基酸代谢等功能方面较为突出,而根部内生细菌功能主要体现在酶家族、消化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根际真菌群落和根部内生真菌均含有共生营养型、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以及多种交叉营养型的真菌类群,并且外生菌根更多富集在根部组织中。该研究认为,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与根部内生菌在菌群丰富度、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多样性上均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认识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依据,也为后期开发促进大别山五针松生长、防治其病害的菌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五针松 根际微生物 内生菌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紫藤瘤对胃癌的作用机制及初步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辉 王文君 +4 位作者 徐泽荣 黄宇飞 程卉 刘劲松 王国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39-1747,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紫藤瘤对胃癌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数据库筛选紫藤瘤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同时收集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0平台获取疾病和药物靶点的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紫藤瘤对胃癌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数据库筛选紫藤瘤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同时收集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0平台获取疾病和药物靶点的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通过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交互网络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关键靶点与相应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利用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结果筛选出8个活性成分、308个药物靶点和269个疾病靶点,19个交集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出7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紫藤瘤活性成分能够和胃癌关键靶点产生较稳定的结合。体外结果表明,紫藤瘤中芒柄花素对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活性,且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增加了胞内钙离子的水平。结论揭示了紫藤瘤治疗胃癌的潜在成分及其调控网络,明确了紫藤瘤中芒柄花素的抗肿瘤作用,且可能与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藤瘤 胃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体外细胞实验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根的化学成分及抗肝纤维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许进业 许凤清 +3 位作者 孔垂皓 赵宏苏 王仁中 吴德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050-2055,共6页
研究粉防己根的化学成分和抗肝纤维化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半制备HPLC对粉防己根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cyclanoline(1)、coclaurine(2)、5-hydrox... 研究粉防己根的化学成分和抗肝纤维化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半制备HPLC对粉防己根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cyclanoline(1)、coclaurine(2)、5-hydroxymethyl-1-[2-(4-hydroxyphenyl)-ethyl]-1H-pyrrole-2-carbaldehyde(3)、isosalsoline(4)、thalifoline(5)、northalifoline(6)、2-甲基-3-羟基吡啶(7)、(+)-lyoniresinol(8)、icariside B5(9)、丁香酸(10)、对羟基苯乙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3)。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在千金藤属植物中化合物3、4、6~9也未见报道。初步评价了化合物1~13的抗肝纤维化活性,化合物2、5、6、10~12对TGF-β1诱导的LX-2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体外吸收特性、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孟孟 何勇 +4 位作者 刘扬 徐伟芳 谭松 杨晔 尹登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6-1422,共7页
目的考察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体外吸收特性、体内药动学。方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Caco-2细胞单层模型、尤斯室系统测定其单位面积转运速率(Flux)、表观渗透系数(P app)。12只大鼠随... 目的考察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体外吸收特性、体内药动学。方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Caco-2细胞单层模型、尤斯室系统测定其单位面积转运速率(Flux)、表观渗透系数(P app)。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小檗碱(80 mg/kg)、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118 mg/kg)的0.5%CMC-Na混悬液,于5、10、15、30、45 min及1、2.5、5、8、12、24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小檗碱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溶解度、log P显著高于小檗碱。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尤斯室系统中,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Flux、P app显著高于小檗碱。与小檗碱比较,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T_(max)、t_(1/2)缩短(P<0.05),C_(max)、AUC_(0~t)、AUC 0~∞升高(P<0.05)。结论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可改善小檗碱吸收特性、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 体外吸收特性 体内药动学 荧光分光光度法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尤斯室系统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鑫 吴鸿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8-1622,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以脂肪、胆固醇和炎性免疫细胞形成等为特征的斑块过度积累的慢性血管病变。淋巴管作为将脂质、炎性物质和组织液引流的通道,参与AS动脉内膜脂质堆积、血管炎症反应及内膜增生等多个病理过程,成...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以脂肪、胆固醇和炎性免疫细胞形成等为特征的斑块过度积累的慢性血管病变。淋巴管作为将脂质、炎性物质和组织液引流的通道,参与AS动脉内膜脂质堆积、血管炎症反应及内膜增生等多个病理过程,成为AS研究的新靶点。该文主要对淋巴管在AS各病理环节中的作用及相关中西药干预进行讨论,旨在从淋巴管角度为中西药防治AS提供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淋巴瓣膜 淋巴引流 动脉粥样硬化 中西药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桃花心木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曼莉 孙云鹏 +4 位作者 金文芳 黄宇飞 徐泽荣 刘劲松 王国凯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为了解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树皮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凝胶、制备液相等手段分离、纯化,从其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香草酸(1)、东莨菪素(2)、大黄素甲醚(3)、3,4... 为了解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树皮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凝胶、制备液相等手段分离、纯化,从其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香草酸(1)、东莨菪素(2)、大黄素甲醚(3)、3,4,5-三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儿茶素(5)、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7)、豆甾醇(8)、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9)。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细胞毒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均无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桃花心木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根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阮玲 罗喻才 +2 位作者 马咏仪 王国凯 周忠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9-294,共6页
为阐明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的化学成分,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萃取及多种分离技术,从其根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光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hydroxy-3-methoxyphenyl-6-O-syringoyl-β-D-glucopyranoside (1),高良姜苷A(... 为阐明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的化学成分,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萃取及多种分离技术,从其根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光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hydroxy-3-methoxyphenyl-6-O-syringoyl-β-D-glucopyranoside (1),高良姜苷A(2), heterophylloside C (3)、6’-O-vanilloylisotachioside (4)、3,4,5-trimethoxyphenyl-6-O-syringoyl-β-D-glucopyranoside (5)、香草醛(6)、丁香醛(7)、3,4-二羟基苯甲醛(8)、齐墩果酸(9)、桦木酸(10)、胡萝卜苷(11)、胡萝卜苷亚油酸酯(12)、(±)-lyoniresinol2-O-α-rhamnoside (13)和(-)-9-acetyl-isolariciresinol 9’-O-α-L-rhamnopyranoside (14),其中化合物14为新的木脂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化学成分 木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芡实壳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琼 许凤清 +3 位作者 邓梦云 任梦婷 王桐生 吴德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4,共8页
目的研究芡实壳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福林酚法、硝酸铝比色法测定芡实壳-萃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以DPPH·、ABTS^(+)·、·OH和·O_(2)4种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冰... 目的研究芡实壳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福林酚法、硝酸铝比色法测定芡实壳-萃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以DPPH·、ABTS^(+)·、·OH和·O_(2)4种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冰醋酸灼伤法建立口腔溃疡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氧化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溃疡黏膜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溃疡黏膜组织中Keap1、Nrf2、Nes-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为306.74±1.04 mg/g、23.43±0.61 mg/g,其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是3.42±0.97µg/mL、3.32±0.90µg/mL(P<0.01);乙酸乙酯组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口腔黏膜损伤,提高血清中CAT水平、降低MDA水平(P<0.01),显著增加血清中NEs-Nrf2(P<0.01)以及HO-1(P<0.05)蛋白表达量、降低Keap1(P<0.01)蛋白表达量显著。结论芡实壳提取物对口腔溃疡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壳 抗氧化活性 口腔溃疡 NRF2 HO-1 KE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细菌HX0037对栝楼炭疽病的防病能力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伟芳 李贺宇 +5 位作者 张慧 何仔昂 高文恒 谢紫洋 王传文 尹登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8-241,共14页
【目的】研究潜在生防细菌HX0037对栝楼炭疽病的防病能力,并探究其生防机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HX0037对栝楼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枣炭疽菌(Collettrichum coccodes)、梨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 【目的】研究潜在生防细菌HX0037对栝楼炭疽病的防病能力,并探究其生防机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HX0037对栝楼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枣炭疽菌(Collettrichum coccodes)、梨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苹果炭疽菌(Cryptosporiopsis malicorticis)的拮抗活性;离体接种法评价其对栝楼叶片炭疽病和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结果,确定生防细菌的分类地位,并预测其次级代谢产物;采用酸沉淀法提取脂肽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LC-MS);最后通过观察生防细菌所产脂肽对栝楼炭疽病菌菌株生长和菌丝形态的影响,以及检测该菌株产酶和铁载体能力,探究可能的生防机制。【结果】HX0037菌株对4种瓜果炭疽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栝楼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能明显改变病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与单独接种病菌的栝楼组相比,接种HX0037菌株能显著减小栝楼叶片炭疽病和栝楼果实炭疽病的病斑面积,其防病效果分别为61.50%和52.51%;HX0037菌株被进一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基因组中包含12个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它还具备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和铁载体的能力;从HX0037代谢物中分离获得的脂肽导致栝楼炭疽病菌的菌丝发生扭曲、膨大等畸变现象,经LC-MS鉴定,该脂肽粗提物中含有表面活性素和丰原素。【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HX0037具有良好的抑制炭疽病菌生长的能力,有望被进一步开发为生物农药用于栝楼炭疽病的绿色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栝楼炭疽病 拮抗 全基因组 菌种鉴定 脂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皮木瓜中CsFPS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13
作者 方清影 肖波 +5 位作者 吴君贤 徐睿 方艳 邓斌 胡朝玉 查良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7-322,共6页
目的对皱皮木瓜三萜生物合成途径中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原核表达分析,并考察其在皱皮木瓜果实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通过RT-PCR法进行扩增,从皱皮木瓜果实中克隆获得CsFPS1、CsFPS 2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 目的对皱皮木瓜三萜生物合成途径中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原核表达分析,并考察其在皱皮木瓜果实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通过RT-PCR法进行扩增,从皱皮木瓜果实中克隆获得CsFPS1、CsFPS 2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编码蛋白的特征,通过DNAman和Mega 6软件进行同源氨基酸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的绘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通过qRT-PCR法分析基因表达模式。结果CsFPS1、CsFPS 2基因的ORF长度分别为1182、1029 bp,分别编码393、342个氨基酸。两者均为稳定的酸性蛋白,无跨膜结构,二级结构显示其均由α-螺旋结构占主导。皱皮木瓜的CsFPS1蛋白与苹果的FPS蛋白单独聚成一支,CsFPS2蛋白与黄龙胆的FPS蛋白亲缘关系较高。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条CsFPS基因的表达都随果实发育而呈下降趋势,CsFPS 1基因具有更高表达。重组蛋白pET-28a-CsFPS1经SDS-PAGE电泳分析,在42 kDa处出现蛋白条带。结论本研究首次从皱皮木瓜中克隆CsFPS1、CsFPS2基因,成功构建CsFPS1重组蛋白的大肠杆菌原核表达体系,为皱皮木瓜三萜生物合成途径中FPS基因的功能验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皮木瓜 CsFPS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透析结合代谢组学探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代谢扰动及牛膝总皂苷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衡 吴虹 +6 位作者 卜妍红 孙明慧 邓然 王言 王梦蝶 王荣慧 吴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7-884,共8页
目的使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探究牛膝总皂苷(achyranthes bidentate saponins,ABS)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代谢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佐剂性关... 目的使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探究牛膝总皂苷(achyranthes bidentate saponins,ABS)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代谢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induced arthritis,AA)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ABS给药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AA大鼠模型,利用大鼠关节肿胀度、关节炎评分及滑膜组织病理学评价ABS对AA的干预效果;利用UPLC-Q-TOF/MS采集各组大鼠的关节腔微透析液样品信息。结果ABS给药后d6对AA大鼠的足爪肿胀具有抑制作用且能改善关节炎评分(P<0.05),并能改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在关节腔微透析液中共筛选出19个与ABS干预AA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它们主要涉及嘌呤代谢、嘧啶代谢、脂肪酸合成及类固醇激素合成途径。结论微透析结合代谢组学能够揭示ABS干预RA的代谢相关机制,为ABS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总皂苷 类风湿关节炎 代谢组学 UPLC-Q-TOF/MS 微透析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与铜离子络合能力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亚鹏 张旺 +2 位作者 刘心洁 吴欢 周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3-329,共7页
中药肝豆汤治疗铜代谢障碍疾病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势,但由于缺乏评价铜离子(Cu^(2+))络合能力的技术手段,限制了肝豆汤配位活性成分的筛查和发现。为评价复方肝豆汤中主药大黄对铜离子的络合能力,该文通过优化大黄活性成分与铜... 中药肝豆汤治疗铜代谢障碍疾病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势,但由于缺乏评价铜离子(Cu^(2+))络合能力的技术手段,限制了肝豆汤配位活性成分的筛查和发现。为评价复方肝豆汤中主药大黄对铜离子的络合能力,该文通过优化大黄活性成分与铜离子配位反应条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测定中药大黄与铜离子络合能力的方法。样品经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50 mm×2.1 mm,1.8μm)分离,以甲醇-0.1%(v/v)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体积为5μL。研究通过UHPLC分析比较大黄与铜离子配位反应前后色谱峰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鉴定大黄提取物中配位活性成分,计算大黄提取物与铜离子配位反应前后其色谱峰面积变化率来评价大黄中活性成分与Cu^(2+)的络合能力。结果显示,大黄提取物与Cu^(2+)在pH为9的体系中配位反应12 h达到平衡;鉴定出大黄提取物中20种主要成分,根据Cu^(2+)配位率筛选出8种具有较强配位能力的化合物,其中没食子酸-3-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番泻苷B、l-O-没食子酰基-2-O-肉桂酰基-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6″-O-乙酰)-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Cu^(2+)配位率依次为62.50%、29.94%、70.58%、32.77%、34.61%、26.07%、28.73%和31.78%。该方法的建立可用于筛选与Cu^(2+)具有络合能力的中药活性成分,同时可为其他中药与金属离子络合能力的评估和筛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配位反应 铜离子 大黄 肝豆状核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产吲哚乙酸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杜佳慧 徐伟芳 +3 位作者 杨晓冬 谭松 尹登科 刘园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3-232,共10页
从健康多花黄精根部分离筛选对黄精种子萌发具促生作用的内生细菌,以期为解决黄精资源短缺问题奠定理论基础。采用传统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内生菌,沙尔科夫斯基反应(Salkowski法)筛选产IAA能力的促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 从健康多花黄精根部分离筛选对黄精种子萌发具促生作用的内生细菌,以期为解决黄精资源短缺问题奠定理论基础。采用传统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内生菌,沙尔科夫斯基反应(Salkowski法)筛选产IAA能力的促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目标菌株的分类地位;温室纸床实验验证目标菌株对黄精种子发芽的促生效果。从多花黄精中共分离纯化得到34株内生菌,其中细菌25株,真菌9株;从中筛选出两株具有稳定高产IAA的内生细菌HNC2和HPB1,其产IAA能力分别高达4.833 mg/L、4.608 mg/L;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菌株HNC2和HPB1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菌种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结果显示,与无菌水和培养基对照组比,促生菌Bacillus sp.HNC2和Staphylococcus sp.HPB1均显著提高黄精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且对萌发幼苗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功效。多花黄精具有丰富的内生菌资源,Bacillus sp.HNC2和Staphylococcus sp.HPB1有望进一步开发为微生物菌肥以提高黄精种子的繁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内生菌 筛选 吲哚乙酸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扬 芮雪琳 +3 位作者 李嘉诚 徐莉 杨晔 尹登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3-1099,共7页
目的 考察桔梗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200 mg/kg柳氮磺吡啶)及桔梗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桔梗多糖),采用3%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 目的 考察桔梗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200 mg/kg柳氮磺吡啶)及桔梗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桔梗多糖),采用3%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灌胃对应药物7 d,记录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及脾脏指数,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分析结肠TNF-α、IL-1β、IL-10表达,试剂盒检测结肠MPO和SOD活性、MDA水平及血清SOD活性、MD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降低,DAI评分升高,脾脏肿大,结肠缩短且病理损伤严重;与模型组比较,桔梗多糖能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指标(P<0.05,P<0.01),降低组织MPO活性和TNF-α、IL-1β表达并升高IL-10表达(P<0.05,P<0.01),同时升高组织和血清SOD活性并降低MDA水平(P<0.05,P<0.01)。结论 桔梗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具有一定药效,可能与调节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辨识芪玉三龙汤化学成分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梦文 吴欢 +5 位作者 于伟 王影 汪逢灿 张纯纯 周龙生 李泽庚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0-743,共14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技术,结合靶向筛查方法,快速辨识芪玉三龙汤(Qi-Yu-San-Long decoction,QYSLD)化学成分。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技术,结合靶向筛查方法,快速辨识芪玉三龙汤(Qi-Yu-San-Long decoction,QYSLD)化学成分。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为色谱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2μL,以0.1%(v/v)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源,以全信息串联质谱(MSE)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采集QYSLD复杂组分的质谱数据。通过检索文献和在线数据库,建立QYSLD中各单味药材化学成分库。将采集到的样品原始质谱数据与QYSLD化学成分库导入天然产物后处理筛查(UNIFI)平台;在UNIFI平台中设置参数(保留时间偏差为±0.1 min,精确质量数偏差阈值为±5×10^(-6),正离子模式下,选择[M+H]^(+)和[M+Na]^(+)为准分子离子或加合离子,负离子模式下,选择[M-H]^(-)和[M+HCOO]^(-))。经UNIFI平台对MSE模式下采集的质谱数据与自建数据库中成分作靶向筛查,结合化合物准分子离子、质谱裂解途径及部分对照品进行结构确认。从QYSLD中共识别出166种化学成分,其中皂苷类22种,生物碱类13种,黄酮类27种,萜类32种,氨基酸类20种,苯丙素类16种,有机酸类9种,甾醇类6种,蒽醌类6种,其他类15种。其中16种成分使用对照品作验证。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够快速、可靠的表征QYSLD中的化学成分,为该复方的药效物质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数据非依赖性采集 靶向筛查 芪玉三龙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多糖理化性质及其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旺 白金波 +5 位作者 张王娟 刘春阳 李木子 张金和 徐国兵 解松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25-433,共9页
本研究从黄精根茎部位提取、分离纯化一种均一多糖组分,分析其理化性质和对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保护机制。采用水提醇沉、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与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柱从黄精根茎提取、分离得到均一多糖组分PSP。... 本研究从黄精根茎部位提取、分离纯化一种均一多糖组分,分析其理化性质和对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保护机制。采用水提醇沉、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与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柱从黄精根茎提取、分离得到均一多糖组分PSP。采用苯酚硫酸法、间羟基联苯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PSP的理化性质,并通过D-半乳糖诱导氧化损伤小鼠模型探究PSP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PSP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94.42%±14.73%,其分子量为5566.41 Da,含有β型的呋喃环或吡喃环果糖,以及较长的支链和较多的分支。与模型组相比,PSP高剂量组血清、脑组织、肝脏组织的SOD、GSH-Px与T-AOC水平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HE染色发现PSP处理组的肝脏损伤明显得到改善,且肝脏中Nrf2和HO-1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因此,结果表明黄精多糖PSP可能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保护小鼠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多糖 分离纯化 D-半乳糖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药食两用杂交天麻及其亲本品种中的氨基酸、核苷类成分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广政 巩晴晴 +3 位作者 俞年军 高翰博 邢丽花 杜方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9-278,共10页
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精确检测金寨红乌杂交天麻及其亲本云南乌天麻、金寨红天麻中的氨基酸、核苷类成分,结合统计学方法阐明三个品种天麻之间的氨基酸、核苷类成分组成与含量差异并综合评价,为后续金寨杂交天麻的资源... 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精确检测金寨红乌杂交天麻及其亲本云南乌天麻、金寨红天麻中的氨基酸、核苷类成分,结合统计学方法阐明三个品种天麻之间的氨基酸、核苷类成分组成与含量差异并综合评价,为后续金寨杂交天麻的资源利用与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C_(18)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用0.2%甲酸水(A)-乙腈(B),体积流量为0.2 mL/min,柱温30℃,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喷雾电压5500 V;离子化温度550℃;离子源气压(Gas)为241.3 kPa,雾化气(GS1)为379.2 kPa,辅助气(GS2)为379.2 kPa。实验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进行分析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31种成分在0~144.5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峰面积RSD均不大于3.0%,平均回收率92.69%~99.5%,回收率RSD 1.3%~2.9%。天麻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与核苷类成分,其中谷氨酸与天门冬氨酸为主要成分,杂交天麻总氨基酸、总核苷含量较亲代天麻更高,且总氨基酸呈显著性差异(P<0.05),PCA与TOPSIS法评价结果也以S1、S2杂交天麻品质最优。该实验为天麻的质量评价建立了新方法,并为金寨杂交品种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氨基酸 核苷 主成分分析 TOPSIS法 药食两用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