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新药创制及技术支撑体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梁琼麟 罗国安 +4 位作者 邹健强 高秀梅 刘建勋 叶祖光 贾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3期1-7,共7页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复方药物日益得到包括国际主流医药界的重视和认可。中医药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备受关注。以确有疗效的中医方剂和名优中成药为源头,研究开发成为中医药特色明显、配伍科学合理、...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复方药物日益得到包括国际主流医药界的重视和认可。中医药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备受关注。以确有疗效的中医方剂和名优中成药为源头,研究开发成为中医药特色明显、配伍科学合理、药效成分基本清楚、机理基本明确、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复方中药创新药,有望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认可,并在未来创新药物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本文根据中医药的特点提出了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技术路线,对其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有关建议和方案,并对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药发现 新药开发 中药 复方药物 技术路线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会丛 翟建英 +5 位作者 张广平 杨海润 张思玉 朱晓光 蒋威 李晋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7-323,共7页
目的:观察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为其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急性毒性实验,对小鼠灌服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混悬液,采用Bliss法计算其LD50。长期毒性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原花青素高、中、低剂量(428.5... 目的:观察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为其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急性毒性实验,对小鼠灌服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混悬液,采用Bliss法计算其LD50。长期毒性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原花青素高、中、低剂量(428.57、214.29、42.86mg(/kg·d))组,连续灌胃给药26周,停药恢复4周,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体重增长、食量消耗,进行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征、尿常规检查、系统尸解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原花青素小鼠LD50为3451.9mg/kg。长期毒性实验中,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原花青素高、中、低3个剂量组动物行为活动、进食量等均未见异常;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尿液指标未发现与供试品有关的异常改变,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与原花青素相关的异常改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有明显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长期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性理论指导的附子配伍减毒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广平 朱晓光 +2 位作者 杨海润 张思玉 叶祖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以附子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基于药性理论的附子配伍减毒的科学性,以探讨附子配伍减毒的新途径。方法:对以寒制热、以甘缓毒、以柔克刚、调正抑毒等四种附子配伍减毒理论进行验证性的毒理学试验,在试验中采用急性毒性和心脏毒性相... 目的:以附子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基于药性理论的附子配伍减毒的科学性,以探讨附子配伍减毒的新途径。方法:对以寒制热、以甘缓毒、以柔克刚、调正抑毒等四种附子配伍减毒理论进行验证性的毒理学试验,在试验中采用急性毒性和心脏毒性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结果:附子配伍寒性药物具有配伍减毒作用,和其他三种配伍减毒相比较,以寒制热的配伍减毒作用最强。结论:以药性理论为指导的配伍减毒可以使有毒中药配伍减毒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理论 配伍减毒 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9
4
作者 叶祖光 张广平 刘新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6期985-989,共5页
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其中包括原料药材、注射剂化学组成的复杂性、临床上的合理应用等因素。针对其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从加强监管、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中药注射剂基础研究等角度探讨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尤其是过... 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其中包括原料药材、注射剂化学组成的复杂性、临床上的合理应用等因素。针对其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从加强监管、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中药注射剂基础研究等角度探讨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为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注射剂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毒中药的“毒性”与毒性分级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广平 叶祖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175-177,共3页
从文献学角度,理清中医学有毒中药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思路,以及"大毒""毒"和"小毒"的分级标准和渊源,同时结合现代中药毒性分级方法,揭示了古今中药毒性分级各自的利弊。
关键词 有毒中药 毒性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毒中药控毒理论和方法概述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广平 叶祖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从古、现文献学角度,并结合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系统论述了有毒中药控毒:炮制减毒和配伍减毒的理论和方法和研究思路,为合理安排有毒中药提供。
关键词 有毒中药 配伍减毒 炮制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保肺丸中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含量 被引量:3
7
作者 邱琳 张媛媛 刘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1-594,共4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保肺丸中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方法:采用ST PAK C18-E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结果:吗...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保肺丸中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方法:采用ST PAK C18-E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结果:吗啡、磷酸可待因浓度分别在6.22-99.52μg·mL-1(r=1)、2.03-32.48μg· mL-1(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8%、97.06%,RSD分别为2.72%、1.84%。结论:本法可同时测定人参保肺丸中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检测快速,定量准确,可作为人参保肺丸质量检测的参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保肺丸 吗啡 磷酸可待因 RP-HPLC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7
8
作者 范春兰 张思玉 +8 位作者 左泽平 杜菁 张志聪 张晓笛 曹欣垚 尹琼 李晋生 彭平 王志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6,共13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口腔溃疡(Oral ulcer,OU)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成分数据库(TCMSP、TCMID)筛选出京制牛黄解毒片组成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Pha...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口腔溃疡(Oral ulcer,OU)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成分数据库(TCMSP、TCMID)筛选出京制牛黄解毒片组成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PharmGKB数据库获得OU疾病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药物-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采用R软件(4.0.4)将京制牛黄解毒片中化学成分预测靶点和OU疾病的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对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口腔溃疡的药效及核心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经数据库分析,共获得京制牛黄解毒片29个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包括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3(MAPK1/3)、Protein kinase B(AKT1/PKB)、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Interleukin-6(IL-6)、Epidermal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等,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主要影响PI3K-AKT(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Tumor necrosis factor(TNF)、Interleukin-17(IL-17)及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等信号通路。大鼠实验证实京制牛黄解毒片可显著减小溃疡面积,明显改善口腔溃疡程度和溃疡的病理变化,显著降低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和Interferon γ(IFN-γ)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4水平;同时显著降低溃疡组织VEGF蛋白水平。结论 京制牛黄解毒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对大鼠实验性口腔溃疡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有关,为后续京制牛黄解毒片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制牛黄解毒片 口腔溃疡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炎症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结灵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应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丹 陈霞 +6 位作者 岳枫 陈会丛 黄倩 张晓笛 张瀚涛 李晋生 杜莹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76-1681,共6页
目的研究散结灵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长期外源性雌激素、孕激素肌肉注射复制大鼠子宫肌瘤模型;采用肾上腺素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用醋酸扭体法复制小鼠疼痛模型,综合评价散结灵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药效学作用特点... 目的研究散结灵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长期外源性雌激素、孕激素肌肉注射复制大鼠子宫肌瘤模型;采用肾上腺素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用醋酸扭体法复制小鼠疼痛模型,综合评价散结灵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药效学作用特点和效应机制。结果散结灵胶囊可显著降低子宫肌瘤模型大鼠子宫和卵巢脏器系数,下调血清中雌二醇(E2)和催乳素(PRL)水平,改善子宫肌纤维明显的增生肥大、肌层增厚、肌纤维排列紊乱、内膜腺体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明显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的低切变率,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降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IB)含有量;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疼痛刺激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扭体次数。结论散结灵胶囊对鼠类具有较好的改善子宫肌瘤病变、活血化瘀、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结灵胶囊 子宫肌瘤 效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