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性-效-物-证”药食同源中药及其组方养胃功效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丽华 吴柳瑾 +6 位作者 董欢欢 赵益 单雅慧 朱卫丰 管咏梅 陈晓凡 饶毅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1,共7页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胃部疾病,因此,胃病防治成为了当下的关键需求,而药食同源中药大部分药性平和、安全性好。本文通过查阅古籍和综合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胃部疾病,因此,胃病防治成为了当下的关键需求,而药食同源中药大部分药性平和、安全性好。本文通过查阅古籍和综合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具有养胃作用的药食同源中药及含药食同源中药临床常用组方的药性功效、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基于“性-效-物-证”的关联模式对其养胃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开发胃病防治的新组方和养胃健康产品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组方 药食同源 养胃 作用机制 “性-效-物-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漆水提物改善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向肺癌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陈亚娟 陈兰英 +3 位作者 周子也 刘彭浩邦 黄玉清 靳旭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0-960,共11页
目的:探究泽漆水提物对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向肺癌转化的防治保护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泽漆水提物低(0.9 mg/kg)、中(1.8 mg/kg)、高剂量组(3.6 mg/kg),以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 目的:探究泽漆水提物对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向肺癌转化的防治保护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泽漆水提物低(0.9 mg/kg)、中(1.8 mg/kg)、高剂量组(3.6 mg/kg),以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和脂多糖(LPS)制备模型,第13、26周分批取材。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泽漆水提物成分含量;动物肺功能仪检测呼气峰流速(PEF)、暂时停顿(Pau);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测定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F-κB)、p-NF-κB、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p-STAT3、B淋巴细胞瘤-2(Bcl-2)、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泽漆水提物总黄酮、总酚酸含量约为16.32%、7.79%,总萜类最少;与模型组比较,泽漆水提物可改善肺功能指标Pau、PEF;降低外周血和BALF白细胞数;改善肺组织形态,减少癌变;降低TNF-α、IL-6 mRNA表达;升高Bcl-2,降低TTF-1、NSE、PCNA、p-NF-κB、p-STAT3及Bax蛋白表达。结论:泽漆水提物对小鼠COPD向肺癌发展具有治疗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肿瘤增殖相关蛋白及调控NF-κB/STAT3及Bcl-2/BAX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漆水提物 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 脂多糖 慢性阻塞性肺病 炎癌转化 肺癌 肺功能 炎症介质 肺癌标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炎-癌”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亚娟 陈兰英 +2 位作者 段文彬 黄玉清 靳旭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36,共28页
肺癌是一种严重的肺部肿瘤疾病,其慢性炎症状态的加剧是肺癌形成的先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肺癌发病机制并开发预防治疗策略,实验研究中相关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特别是诱导肺癌动物模型被视为了解肺部慢性炎症向肺癌转变阶段的重要切入点... 肺癌是一种严重的肺部肿瘤疾病,其慢性炎症状态的加剧是肺癌形成的先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肺癌发病机制并开发预防治疗策略,实验研究中相关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特别是诱导肺癌动物模型被视为了解肺部慢性炎症向肺癌转变阶段的重要切入点,及早干预治疗对于防治肺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检索了近年相关文献,从肺癌多种诱发因素包括许多致癌物(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icotine-derived nitrosamine ketone, NNK)、苯并芘(benzopyrene, B[a]P)、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rtosamine, DEN)、大气细颗粒物(PM_(2.5))、煤烟、重金属离子、辐射、生物感染等)等方面,综述其所诱发的肺部“炎-癌”转化动物模型,讨论相关致癌物在诱发肺癌中的作用机制,剖析动物模型存在的优点和局限性,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旨在对其进行总结概述为今后相关模型建立提供宝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癌”转化 肺癌 动物模型 诱发机制 优点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质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饶毅 魏惠珍 +3 位作者 方少敏 刘安 邱伟华 杨世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针对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特点及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近红外用于中药制药过程的可行性与优势所在,重点对近年来近红外在中药制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最新应用作一综述,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而为该领域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中药制药 过程质量控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热学原理研究中药材干燥数学模型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熊耀坤 何雁 +2 位作者 黄恺 杜焰 冯怡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83-2186,共4页
目的:建立中药材干燥数学模型,为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传热学原理,探求中药材干燥过程中影响因数及能量变化过程,建立中药材干燥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现有中药材的干燥研究多为经验知识的总结,在干燥方法、... 目的:建立中药材干燥数学模型,为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传热学原理,探求中药材干燥过程中影响因数及能量变化过程,建立中药材干燥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现有中药材的干燥研究多为经验知识的总结,在干燥方法、工艺及设备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本文量化了中药材干燥过程,建立起中药材干燥数学模型,建立起干燥条件参数:热传导参数C、热辐射参数D、为热交换参数E,用于评价干燥设备的干燥性能;建立起干燥物性参数:孔隙率Φ、比热Cp、药材表面积S等,用于评价药材可干燥能力。结论:加强中药材干燥基础理论的研究,为选择合理的干燥方法、设备及工艺参数,提高干燥效率,降低能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干燥 数学模型 Clausius—Clapeyro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切割2D-HPLC-QTOF法对表柔比星脂质体制剂中未知杂质的分离与结构推断 被引量:2
6
作者 计小凡 欧阳辉 +2 位作者 冯育林 饶毅 罗晓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建立多中心切割(MHC)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2D-HPLC-QTOF)法分离和推断表柔比星脂质体制剂中未知杂质的方法。方法一维液相色谱采用Symmetry-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和甲醇(6:1)为流动相A,以... 目的建立多中心切割(MHC)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2D-HPLC-QTOF)法分离和推断表柔比星脂质体制剂中未知杂质的方法。方法一维液相色谱采用Symmetry-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和甲醇(6:1)为流动相A,以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磷酸缓冲液为流动相B,流动相A与流动相B体积比为57:43进行等度洗脱;二维高效液相色谱采用Agilent Eclipse-C18(50 mm×2.1 mm,1.8μm)为色谱柱,以0.1%的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将一维液相色谱条件下分离的杂质峰进行多中心切割储存在定量环中,并转移至二维进行分离,以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进行结构推断。结果该方法可以使表柔比星与杂质峰较好地分离,并且可以得到高质量杂质峰进行结构推断。在表柔比星脂质体制剂中对6个未知杂质进行有效的推断。结论建立的多中心切割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可高效准确的分离并推断表柔比星脂质体制剂中的未知杂质,特别是微量和难以分离的杂质,对表柔比星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HPLC-QTOF 多中心切割 表柔比星脂质体 未知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Orbitrap MS技术的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体内代谢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胡珏 梁洁 +6 位作者 李萍 陈奎奎 曹玉嫔 刘振杰 梁晶春 安施佳 柳贤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3-180,共8页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MS)技术研究龙眼叶乙酸乙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后,收集其尿液、血浆以及粪便样品。样品前处理后,采用Waters HSS T3...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MS)技术研究龙眼叶乙酸乙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后,收集其尿液、血浆以及粪便样品。样品前处理后,采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 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和含0.1%甲酸的100%甲醇(B),梯度洗脱。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样品数据分析。结果 从大鼠尿液、血清及粪便样品中共鉴定出包括原型成分在内的44个代谢产物,其中分别从尿液、血清及粪便样品中检测到10、20、26个。主要代谢途径有硫酸化、氧化、葡萄糖醛酸化等。结论 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龙眼叶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 UHPLC-Q-Orbitrap MS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陶瓷膜技术精制丹酚酸B及其降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钱凯 何潇 +4 位作者 宋丹丹 谭婷 冯育林 杨世林 温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63-2169,共7页
为进一步优化制备丹参总酚酸的节能降耗工艺,本研究利用陶瓷膜技术,提高丹参中总酚酸和丹酚酸B的产率、并研究了丹酚酸B的降糖活性。通过考察水提醇沉法、30%乙醇提取法及陶瓷膜超滤法对丹参总酚酸提取的产率,利用不同陶瓷膜孔径对其水... 为进一步优化制备丹参总酚酸的节能降耗工艺,本研究利用陶瓷膜技术,提高丹参中总酚酸和丹酚酸B的产率、并研究了丹酚酸B的降糖活性。通过考察水提醇沉法、30%乙醇提取法及陶瓷膜超滤法对丹参总酚酸提取的产率,利用不同陶瓷膜孔径对其水提液进行超滤,对该过程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并采用HepG2细胞评价其降糖活性。本研究发现陶瓷膜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丹参总酚酸的产率及其丹酚酸B的含量,且效率明显优于其它两种现有工艺,对丹酚酸B的降糖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模型成功,降糖活性显著。因此,本研究所采用陶瓷膜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丹参总酚酸的产率及其丹酚酸B的含量,且工艺步骤简单,上样量大,为丹参总酚酸的提取制备提供了一条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以及开发丹酚酸B为降糖药物奠定工艺及前期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丹参总酚酸 丹酚酸B 降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趾黄檀新黄酮类成分及其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活性研究
9
作者 任佳慧 郑启万 +3 位作者 孟晓伟 庞妍 陈兰英 刘荣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目的研究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 Pierre ex Laness的新黄酮类成分及其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活性。方法交趾黄檀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 目的研究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 Pierre ex Laness的新黄酮类成分及其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活性。方法交趾黄檀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H9c2心肌细胞的活性及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构效关系。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阔叶黄檀酚(1)、5-O-methyllatifolin(2)、mimosifoliol(3)、5-O-methydalbergiphenol(4)、dalbergiphenol(5)、cearoin(6)、2,4-dihydroxy-5-methoxy-benzophenone(7)、2-hydroxy-4,5-dimethoxybenzophenone(8)、melannoin(9)、2,2′,5-trihydroxy-4-methoxybenzophenone(10)、黄檀素(11)、4-甲氧基黄檀醌(12)。黄檀酚及黄檀内酯类化合物对H9c2细胞毒性较小,黄檀酚类化合物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活性较强。结论化合物8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黄檀酚类化合物可能是抗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主要新黄酮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趾黄檀 新黄酮 分离鉴定 H9C2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技术结合诊断离子方法快速分析连钱草中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54
10
作者 李伟 冯育林 +5 位作者 黎田儿 吴欢 李艳 钟国跃 吴蓓 何明珍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4-516,共13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诊断离子法快速分析连钱草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信息依赖型的扫描(IDA)模式,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分析黄酮标准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及特征碎片离子信息,并以标准物质...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诊断离子法快速分析连钱草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信息依赖型的扫描(IDA)模式,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分析黄酮标准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及特征碎片离子信息,并以标准物质的特征碎片离子作为诊断离子,全面鉴别连钱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在连钱草中共鉴别出35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有25个化合物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除白杨素、芹菜素、毛蕊异黄酮、木犀草素、山奈酚、槲皮素外,其他化合物均以黄酮苷的形式存在。该方法可为连钱草的质量控制及药效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 诊断离子 连钱草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不同剂量皮质酮注射致小鼠抑郁行为变化
11
作者 阿如罕 李俊 +4 位作者 龚琴 何明珍 何北兰 邹恩国 冯育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3,共9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诱导的小鼠抑郁行为和神经元损伤的变化,摸索CORT致小鼠抑郁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ORT(20、40和60 mg/kg)组,相应药物干预连续4周。经糖水偏好...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诱导的小鼠抑郁行为和神经元损伤的变化,摸索CORT致小鼠抑郁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ORT(20、40和60 mg/kg)组,相应药物干预连续4周。经糖水偏好性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CORT皮下注射4周对小鼠行为学的改变;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和前脑皮层区神经元形态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含量;比较不同剂量的CORT致小鼠抑郁样行为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RT(20、40和60 mg/kg)组小鼠体重均下降(P<0.05)、蔗糖溶液的偏好降低(P<0.01);CORT 20 mg/kg、40 mg/kg组强迫游泳实验小鼠不动时间延长(P<0.01);悬尾实验中CORT 40 mg/kg组小鼠不动时间延长(P<0.05);CORT 40 mg/kg和60 mg/kg组旷场实验小鼠总路程、进入中心区域次数降低和小鼠边缘区域停留时间延长(P<0.05),小鼠CORT 40 mg/kg组旷场平均速度明显降低(P<0.05)。此外,CORT注射导致不同程度小鼠海马CA1区和前脑皮层区神经元细胞形态不完整、细胞变形、细胞核固缩的现象。CORT 40 mg/kg和60 mg/kg组血清中5-HT水平降低(P<0.05)。结论CORT(20、40和60 mg/kg)组均可诱导小鼠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样行为学改变和神经元损伤,其中CORT 40 mg/kg组影响较明显。本实验条件下,初步认为40 mg/kg是复制CORT所致小鼠抑郁模型的最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酮 抑郁 苏木精-伊红染色 神经元损伤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煎煮方法对麻杏石甘汤中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饶毅 张五萍 +3 位作者 魏惠珍 高萌 金浩鑫 王跃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7-341,共5页
目的优化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的煎煮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煎煮方法所得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的量;采用ICP-AES,测定金属元素的量。结果麻黄先煎与麻黄石膏先煎均利于麻黄... 目的优化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的煎煮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煎煮方法所得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的量;采用ICP-AES,测定金属元素的量。结果麻黄先煎与麻黄石膏先煎均利于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溶出,而且麻黄石膏先煎有利于金属元素的溶出。结论麻黄石膏先煎是麻杏石甘汤最合理的煎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煎煮方法 药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勾兑优化以保证中药质量均一性的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明峰 杜建强 +3 位作者 聂斌 王金钱 王跃生 饶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2-656,共5页
目的对中药指纹图谱进行智能分析,并进行并行勾兑优化,以保证中药质量均一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对色谱仪分析出的电位数据进行分析,生成中药指纹图谱,并进行智能分析。采用改进的高斯消去法和并行回溯法进行勾兑优化,生成最优中药勾兑方案... 目的对中药指纹图谱进行智能分析,并进行并行勾兑优化,以保证中药质量均一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对色谱仪分析出的电位数据进行分析,生成中药指纹图谱,并进行智能分析。采用改进的高斯消去法和并行回溯法进行勾兑优化,生成最优中药勾兑方案,指导中药生产。结果并行勾兑优化法准确性高于遗传算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12组测试的准确率均达到100%。其计算过程稳定、可重复,效率较遗传算法更高,而且在具有更多CPU核心的计算机上可获得更高效率。结论该方法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更理想,可保证中药质量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勾兑优化 中药质量 均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格达-4味汤片薄膜包衣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香 丁瑞雪 +5 位作者 拉喜那木吉拉 美丽 哈日呼 张尧 饶小勇 罗晓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30-2636,共7页
目的 研究地格达-4味汤片薄膜包衣工艺。方法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及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影响关键质量属性的工艺参数为影响因素,影响薄膜包衣目标的关键质量属性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中心点复合设计优化关键工艺参数... 目的 研究地格达-4味汤片薄膜包衣工艺。方法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及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影响关键质量属性的工艺参数为影响因素,影响薄膜包衣目标的关键质量属性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中心点复合设计优化关键工艺参数,建立控制空间。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薄膜包衣膜厚度的校正模型。结果 最佳工艺参数范围为包衣液体积流量2~3.5 mL/min,包衣增重3%~5%,主机转速25 r/min,喷雾压力0.15 MPa,乙醇体积分数10%。薄膜包衣后片剂色泽均匀,片面光滑细腻,吸湿性显著降低。校正模型R^(2)为0.984 9,RMSEC为1.705 5,RMSECV为1.721 8;验证模型R^(2)为0.985 0,RMSEP为1.651 0,可用于包衣终点的判断。结论 本实验通过分析薄膜包衣工艺过程中关键质量属性与关键工艺参数组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设计空间和在线检测技术,可改善地格达-4味汤片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格达-4味汤片 薄膜包衣工艺 质量源于设计(QbD) 近红外光谱技术 PLACKETT-BURMAN设计 中心点复合设计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循环可视化和代谢组学探讨丹参片对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
15
作者 黄玉清 陈兰英 +5 位作者 汪文龙 袁蓓欣 张莹 侯薇 谢欣序 刘荣华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9-1707,共9页
目的 研究丹参片对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低、高剂量组(1、2 g/kg),每组10只;第6天给药45 min后,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左心室内注射微球构建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 目的 研究丹参片对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低、高剂量组(1、2 g/kg),每组10只;第6天给药45 min后,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左心室内注射微球构建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7天给药45 min后,检测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微循环可视化—DiI混合灌注法观察心脏微血管形态(面积、密度及半径),并根据泊肃叶公式计算微血管血流阻力;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生化法检测血浆CK、K-MB、LDH、Glu、NO水平;UPLC-QTOF-MS和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清代谢物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CMD大鼠血流量、血压及左心压升高(P<0.05,P<0.01);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改善(P<0.05);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降低(P<0.05,P<0.01),NO水平升高(P<0.01);血管面积、密度及半径增加(P<0.05,P<0.01),血管空隙度和血流阻力降低(P<0.01),心肌纤维断裂、纤维间隙增宽和炎性细胞浸润的情况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含有34种差异代谢物,而丹参可显著回调其中12种的水平。丹参可能通过调节丙酮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降解、花生四烯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鞘脂代谢等通路来改善CMD。结论 丹参片可通过调节心脏物质代谢、减轻炎症、刺激NO生成、缓解内皮损伤等来改善微球栓塞所致的CMD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微球栓塞 冠脉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可视化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欣舒胶囊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拆方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欢 侯莉 +3 位作者 黄璜 王金钱 范玫玫 何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367-1373,共7页
目的:研究冠欣舒胶囊对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作用,通过正交设计进行拆方实验,以求其最佳配比方案。方法:按原方中丹参、三七、降香分离所得的有效部位及基本配比,设计正交表L16(44);取培养4d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18组(n=... 目的:研究冠欣舒胶囊对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作用,通过正交设计进行拆方实验,以求其最佳配比方案。方法:按原方中丹参、三七、降香分离所得的有效部位及基本配比,设计正交表L16(44);取培养4d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18组(n=8):(1)Cont组、(2)A/R组、(3)~(18)受试组进行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talas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孵育液乳酸脱氧酶(LDH)活性;用综合平衡法进行分析,得出冠欣舒最佳配比方案,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不同配比组合的冠欣舒处理组可使细胞存活率与SOD、Catalase、GPx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LDH活性与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三七总皂苷与丹参总酚酸分别在保护细胞与提高细胞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冠欣舒的最佳配比组合为:A3B3C2D4。结论:冠欣舒不同的配比具有对抗心肌细胞A/R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冠欣舒的最佳配比组合为丹参总酚酸0.027mg、三七总皂苷0.048mg、降香油0.002625mg、降香总黄酮0.01326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欣舒胶囊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正交设计 拆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槐定碱和苦参碱在离子交换色谱上的色谱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海红 鄢燕 +3 位作者 朱圣生 张洁 魏惠珍 饶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54-1057,1061,共5页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以氧化苦参碱、槐定碱、苦参碱3种生物碱为对象,研究了流动相pH、缓冲液浓度及三乙胺加入量等色谱条件对生物碱色谱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流动相pH对生物碱的色谱保留行为影响显著,流动相p...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以氧化苦参碱、槐定碱、苦参碱3种生物碱为对象,研究了流动相pH、缓冲液浓度及三乙胺加入量等色谱条件对生物碱色谱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流动相pH对生物碱的色谱保留行为影响显著,流动相pH接近生物碱pKa时,3种生物碱的保留值迅速降低,生物碱pKa值可用于指导流动相pH的选择;在缓冲液浓度为20~100mmol/L范围内,随着缓冲液浓度增加,生物碱的保留值逐渐减小、柱效有所增加;流动相中三乙胺的加入对生物碱的保留值、对称性及柱效均有一定影响,可达到掩蔽游离硅羟基的作用。将该方法用于苦参药材中3种生物碱的分离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色谱法 色谱行为 氧化苦参碱 槐定碱 苦参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提取物对高脂肪喂食诱导的肥胖和胰岛抵抗C57BL/6j小鼠保护作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日康 赵婷婷 +1 位作者 孙勇兵 陈河如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3,共8页
通过高脂肪喂食诱导的C57BL/6j小鼠动物模型研究苦瓜提取物对肥胖和胰岛抵抗的保护作用。小鼠喂养2周后成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小鼠模型组和不同浓度的苦瓜提取物灌胃组,灌胃质量分数分别为13.5、27和54 g/kg。... 通过高脂肪喂食诱导的C57BL/6j小鼠动物模型研究苦瓜提取物对肥胖和胰岛抵抗的保护作用。小鼠喂养2周后成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小鼠模型组和不同浓度的苦瓜提取物灌胃组,灌胃质量分数分别为13.5、27和54 g/kg。以10周为期,每天以同等体积流质灌胃两次,其中,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用w=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药物组用不同浓度的苦瓜提取物灌胃。记录小鼠每日食物摄入量和每周体质量。同时测定内脏白色脂肪组织质量、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最后根据HOMA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E染色确定附睾白色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是否肥大。结果显示,54 g/kg苦瓜提取物组对小鼠摄食无影响,但小鼠体质量、附睾和内脏白色脂肪组织总质量减少,该剂量的苦瓜提取物显著抑制被提升的血清TG、LDL-C、葡萄糖、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而27 g/kg苦瓜提取物则显著降低TG浓度;13.5、27和54 g/kg苦瓜提取物分别显著升高HDL-C水平;苦瓜提取物能剂量依赖性地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细胞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高脂喂食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9
作者 黄浪浪 刘中勇 刘言薇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32,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机制。“肝与大肠相通”是中医基础理论对肝与肠道紧密联系的高度概括,与现代医学“肠...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机制。“肝与大肠相通”是中医基础理论对肝与肠道紧密联系的高度概括,与现代医学“肠肝轴”理论相契合。通过阐述“肝与大肠相通”的中医理论源流、肝-肠道菌群-动脉粥样硬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以肝肠轴调控肠道菌群稳态作为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靶点等方面,从微生态学的角度阐明从肝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现实意义,以期为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诊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与大肠相通 肠道菌群 动脉粥样硬化 肝肠轴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配方颗粒、标准汤剂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敏 魏惠珍 +5 位作者 金浩鑫 吴柳瑾 鄢星 林苗苗 张晓男 饶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本文主要为金银花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并建立金银花配方颗粒、标准汤剂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建立三者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显示金银花... 本文主要为金银花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并建立金银花配方颗粒、标准汤剂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建立三者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显示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差异较大;分别建立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金银花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中的12个共有峰均可在标准汤剂中追踪到,有11个可以在饮片中得到追踪,并指认出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3种成分。表明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对金银花配方颗粒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饮片 标准汤剂 配方颗粒 含量测定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