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因子对白及功效成分及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周美 魏福晓 +3 位作者 王道平 尚上 李青 国光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为揭示不同产地土壤因子对白及功效成分及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采自贵州省8个产地的白及药材及其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10个土壤因子和白及中5个功效成分、4个微量元素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凝血活性,采用冗余分析考察土壤因子与... 为揭示不同产地土壤因子对白及功效成分及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采自贵州省8个产地的白及药材及其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10个土壤因子和白及中5个功效成分、4个微量元素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凝血活性,采用冗余分析考察土壤因子与功效成分及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反映不同土壤因子对白及品质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不同产地白及总灰分、多糖、总酚、白及苷、BTS含量分别为27.1~41.5 mg/g、36.2%~56.4%、1.8~4.1 mg/g、35.4~82.6 mg/g、8.2~12.7 mg/g,微量元素铜、锌、铁、锰含量分别为6.21~16.51、6.38~13.77、124.49~253.4、6.51~42.14 mg/kg,酪氨酸酶抑制率为40.2%~66.5%,凝血时间为236.1~306.4 s。土壤因子对白及功效成分、微量元素及活性影响较大,其中有显著影响的6个土壤因子按贡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锌、pH、全氮、有效铜、速效磷、有机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影响白及品质差异的关键土壤因子,为白及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土壤因子 功效成分 生物活性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葶苈子化学成分研究
2
作者 刘天资 张倩 +5 位作者 陆美龙 赖琼 韩竹箴 谷丽华 杨莉 王峥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05-1617,共13页
研究北葶苈子乙醇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北葶苈子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和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测定。最终共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 研究北葶苈子乙醇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北葶苈子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和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测定。最终共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methylthio) pentanamide(1)、5-(methylsulfinyl) pentanoic acid(2)、金莲葡糖硫苷(3)、芝麻菜苷(4)、descurainoside(5)、6-O-[(9Z,12Z,15Z)-octadeca-9,12,15-trienoyl]-β-D-fructofuranosyl-α-D-glucopyranoside(6)、原儿茶醛(7)、(+)-儿茶素(8)、(+)-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4'-O-methyl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10)、(-)-表儿茶素(11)、gossypetin 3,7,8-trimethyl ether (12)、rhodonidin A(13)、槲皮素(14)、异鼠李素(1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7)、槲皮素-3-O-槐糖苷(18)、异鼠李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19)、异鼠李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20)、apetalumoside B8(21)、apetalumoside B_(10)(22)、apetalumoside B9(23)、apetalumoside C1(24)、apetalumoside A1(25),包括5个含硫化合物(1~5)、18个黄酮化合物(8~25)和2个其他类成分(6、7),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作为天然产物首次报道,化合物1~6、8、9、11~13首次在北葶苈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14和15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NO释放的IC50值分别为27.34±3.34、35.05±4.58、6.38±0.15和32.18±1.43μmol/L,阳性药氨基胍基盐酸盐的IC50值为11.81±0.79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葶苈子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RAW 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果木姜子果实倍半萜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3
作者 周浪 陈发菊 +4 位作者 杨礼寿 王丽 杨娟 杨小生 李齐激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74-1786,共13页
为探究大果木姜子(Cinnamomum migao)果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大果木姜子果实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并结合参考文献鉴定这些化合物... 为探究大果木姜子(Cinnamomum migao)果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大果木姜子果实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并结合参考文献鉴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检测了部分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和降糖活性。结果表明:(1)从大果木姜子果实中分离得到29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ehydrocarissone(1)、揽香醇(2)、eremophil-6-en-11-ol(3)、11-hydroxy-1-oxo-4α,5α,7β,10β-eremophilane(4)、1β-hydroxy-4(15),5 E,10(14)-germacratriene(5)、(1R,5S,6R,10R)-4-methylene-10-methyl-6-(2-methylprop-1-en-1-yl)octahydro-1 H-inden-1-ol(6)、1β-acetoxy-4-eudesmen-11-ol(7)、shiluone H(8)、7α,11-dihydroxy-cadin-10(14)-ene(9)、kobusone(10)、humulene diepoxide A(11)、madolins A(12)、holostylactone(13)、4-(2,2,5-trimethyl-2,3,4,5,6,7-hexahydrocyclopentapyran-3-yl)butan-2-one(14)、litsemnolide D(15)、桉油烯醇(16)、isospathulenol(17)、aromadendrane-4α-10α-diol(18)、aromadendrane-4β-10β-diol(19)、litseachromolaevane A(20)、phacadinane E(21)、rel-(5R,7R)-10-desmethyl-1-methyl-1,10-dioxo-1,10-seco-11-eudesmene(22)、chimonol C(23)、10-hydroxy-6,10-epoxy-7(14)-isodaucane(24)、1,5-epoxy-4(14)-salvialene(25)、4-hydroxy-4,7-dimethyl-1-tetralone(26)、(4 S^(*),5E,10 R^(*))-7-oxo-tri-nor-eudesm-5-en-4β-ol(27)、trans-4,5-dihydroxycorocalane(28)、5,11-epoxycadalene(29)。其中,化合物1-10、12-15、17、19-22、24、25、27、2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化合物1、4、5、8、11、16、22在30μmol·L^(-1)下对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3)化合物5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IC_(50)值均为(33.3±0.71)μmol·L^(-1)。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大果木姜子化学成分库,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大果木姜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木姜子 倍半萜 PC12 神经保护活性 α -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产野生和人工栽培羊肚菌成分分析
4
作者 柳小兰 邓廷飞 +5 位作者 曹佩雪 高安勤 魏福晓 杨莹 韦涛 王道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4-171,共8页
为探究贵州不同产地人工栽培与野生羊肚菌在营养品质及无机元素积累方面的特征与差异,以道真、水城两产地的人工栽培及野生羊肚菌为对象,分析了羊肚菌菌盖与菌柄中的5种营养成分(总酚、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蛋白质)及22种无机元素... 为探究贵州不同产地人工栽培与野生羊肚菌在营养品质及无机元素积累方面的特征与差异,以道真、水城两产地的人工栽培及野生羊肚菌为对象,分析了羊肚菌菌盖与菌柄中的5种营养成分(总酚、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蛋白质)及2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采用相关性分析、PCA分析以及营养指数评价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两产地的野生与人工栽培羊肚菌在总酚、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和蛋白质含量上存在差异,多数营养指标呈菌盖高于菌柄趋势,其中蛋白质含量为5种常见蔬菜蛋白质含量的2.13~5.78倍。两产地野生羊肚菌的无机元素Pb、Hg、Al、Cu、Fe、Zn和Mn含量高于人工栽培;菌盖的As、Hg、Se、Cu、Zn、Mn、Sr、Ca、P和K含量高于菌柄,Al含量则相反,且两地羊肚菌Na含量远低于全国均值,Se和K含量则反之。PCA分析结果与矿质元素营养质量指数(INQ)值在两产地呈现相同规律,即道真高于水城。研究表明羊肚菌菌柄和菌盖均可作为优质蛋白源,且据其富钾贫钠的特性,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膳食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产地 野生与人工栽培 营养成分 无机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双黄酮致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凋亡
5
作者 杨付梅 路青瑜 +2 位作者 郭丽 张启云 孙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9-1800,共2页
心脏毒性在药源性靶器官毒性中占首位[1],是药物开发早期安全性评价及药物安全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指标。随着中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心脏毒副作用也不断被关注[2]。银杏双黄酮(ginkgetin,GK)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有效成... 心脏毒性在药源性靶器官毒性中占首位[1],是药物开发早期安全性评价及药物安全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指标。随着中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心脏毒副作用也不断被关注[2]。银杏双黄酮(ginkgetin,GK)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真菌、抗流感及神经保护等作用[3],但毒性作用研究较少。有文献报道,GK具有潜在的肝肾毒性[4],而心脏毒性未见报道。课题组在前期筛选中发现,GK对H9c2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鉴于银杏叶制剂在临床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广泛应用,为进一步了解GK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本文开展了GK对大鼠H9c2细胞的毒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双黄酮 氧化应激损伤 线粒体损伤 凋亡 心肌毒性 高内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V-G修饰增强工程化外泌体SARS-CoV2疫苗诱导呼吸道黏膜免疫
6
作者 陈泽虹 邢昊楠 +4 位作者 陆梅 王曦维 李蒙 高秀丽 郑爱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1-590,共10页
目的探究水泡性口腔炎病毒G蛋白(VSV-G)修饰对工程化外泌体疫苗黏膜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将小鼠树突状细胞系DC2.4分为细胞对照组(无外泌体DMEM培养基处理)、受体结合域(RBD)组(转染RBD质粒)和RBD+VSV-G组(共转染RBD和VSV-G质... 目的探究水泡性口腔炎病毒G蛋白(VSV-G)修饰对工程化外泌体疫苗黏膜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将小鼠树突状细胞系DC2.4分为细胞对照组(无外泌体DMEM培养基处理)、受体结合域(RBD)组(转染RBD质粒)和RBD+VSV-G组(共转染RBD和VSV-G质粒),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RBD和VSV-G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评价RBD和VSV-G细胞阳性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BD和VSV-G的膜定位情况;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子示踪分析仪分别测定外泌体的形态、粒径分布;Western印迹法验证外泌体中标志蛋白〔分化群抗原9(CD9)、CD101、CD63和高尔基体蛋白亚家族A成员2(GM130)〕,RBD和VSV-G蛋白表达。体内实验:①将雌性BALB/c小鼠分为Mock-Exo对照组(鼻滴源自细胞对照组的外泌体)、RBD-Exo组(鼻滴源自RBD组的外泌体)和RBD+VSV-G-Exo组(鼻滴源自RBD+VSV-G组的外泌体),鼻内接种相应外泌体疫苗后,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疫苗滞留鼻组织时间,流式细胞术评价疫苗将CD49B^(+)自然杀伤细胞、CD11c^(+)树突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招募至鼻组织的能力;初次免疫后每6 d对小鼠进行称重,周期为30 d。初次免疫7 d时,全自动生化仪分析小鼠血清中血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甘油三脂、谷草转氨酶、白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含量,然后将小鼠处死,收集心、肝、脾、肺、肾和脑组织进行HE染色;②将雌性BALB/c小鼠分为Mock-Exo组、RBD+VSV-G-Exo组和RBD+VSV-G-Exo(im)组(肌肉注射RBD+VSV-G-Exo)。初次免疫7 d和21 d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RBD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肺泡灌洗液和鼻腔灌洗液中RBD特异性免疫球蛋白A(IgA)的滴度。结果体外实验:RBD和VSV-G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4.4%与31.2%,且RBD和VSV-G蛋白成功表达在细胞膜;提取的外泌体形态规整,高表达阳性标记物CD9、CD101和CD63,不表达阴性标记物GM130,粒径约138 nm且成功装载RBD和VSV-G蛋白。体内实验:与Mock-Exo和RBD-Exo相比,RBD+VSV-G-Exo鼻组织滞留时间达96 h;鼻组织中CD49B^(+)自然杀伤细胞、CD11c^(+)树突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含量显著增加;免疫后30 d内小鼠体重呈稳定增长趋势;免疫7 d后血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甘油三脂、谷草转氨酶、白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均正常表达,心、肝、脾、肺、肾及嗅球无明显病理改变。RBD+VSV-G-Exo引起高水平的RBD特异性免疫应答,其血清中IgG滴度达1∶5215,肺泡灌洗液中IgA滴度达1∶2560,鼻腔灌洗液IgA滴度达1∶1114;RBD+VSV-G-Exo(im)未在肺泡灌洗液和鼻灌洗液中检测到RBD特异性的IgA抗体滴度。结论VSV-G修饰可延长工程化外泌体疫苗在鼻组织的滞留时间,增强其对免疫细胞的招募能力,诱导高水平的抗原特异性呼吸道黏膜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化外泌体 SARS-CoV-2 水泡性口腔炎病毒G蛋白 黏膜疫苗 鼻黏膜免疫 免疫应答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