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功效物质为质量目标的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肖伟 张欣 +2 位作者 徐芳芳 章晨峰 王振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0-1038,共9页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影响中药产品质量的关键,但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给过程质量的精准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首先提出了以功效物质为核心的中药智能化控制理念,系统阐释了中药质量的科学内涵,为中药复杂成分体系“控什...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影响中药产品质量的关键,但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给过程质量的精准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首先提出了以功效物质为核心的中药智能化控制理念,系统阐释了中药质量的科学内涵,为中药复杂成分体系“控什么”“怎么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先进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对中药生产过程开展了智改数转的研究和建设实践。最终建立了以功效物质为质量目标的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为解决过程质量控制难题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生产 过程质量控制 功效物质 智能制造 过程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管理赋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索——基于25所高校问卷调研分析
2
作者 刘叶兰 林毅 +2 位作者 刘圣金 曹鹏 张世勤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8-256,共9页
该研究以高校实验室管理满意度为切入点,面向国内25所高校(含1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读研究生展开多中心大样本调研,系统考察了高校实验室管理能力、开放共享程度及育人功能等现状,采用复杂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其建设管... 该研究以高校实验室管理满意度为切入点,面向国内25所高校(含1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读研究生展开多中心大样本调研,系统考察了高校实验室管理能力、开放共享程度及育人功能等现状,采用复杂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其建设管理特征。基于调研结果,研究建议高校实验室管理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实验室综合管理制度,重点优化考核机制;实施助教、助研、助管相结合的朋辈管理模式;拓展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培训;加强大型实验仪器开放共享力度。通过多层次举措协同,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助力高校实现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研究生培养 双一流建设高校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稳心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范锡玲 刘文君 +5 位作者 牛雪妮 曹亮 田金洲 王欣 王振中 肖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78-1591,共14页
稳心草(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作为一种常用民间药材,已有2400多年药用历史,常用于治疗心脏病、止血、烫伤等。根据国内外文献调研发现,其化学成分种类丰富,包括间苯三酚类衍生物(PPAPs)、黄酮类、挥发油类等成分,其中间苯三酚... 稳心草(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作为一种常用民间药材,已有2400多年药用历史,常用于治疗心脏病、止血、烫伤等。根据国内外文献调研发现,其化学成分种类丰富,包括间苯三酚类衍生物(PPAPs)、黄酮类、挥发油类等成分,其中间苯三酚类和口山酮类化合物因其复杂新颖的结构和独特的药理作用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稳心草具有抗心律失常、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抑郁等多种生物活性。稳心草作为一种名贵的民间药,关于其相关中药产品的开发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稳心草入药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为促进其药用价值的开发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草 化学成分 间苯三酚类衍生物 黄酮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黑黄赤珠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分析
4
作者 黄艺伟 黄丽姣 +6 位作者 胡军华 王振中 章晨峰 徐忠坤 李雅婷 付娟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9-765,共17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黑黄赤珠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给药后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_(3)色谱柱(3 mm×100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黑黄赤珠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给药后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_(3)色谱柱(3 mm×100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后与对照品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二级碎片离子以及参照相关文献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从黑黄赤珠颗粒中共鉴定出104种化学成分,包括26个黄酮类、24个有机酸类、14个三萜类、8个萜类、7个苯丙素类、11个单帖苷类、14个其他类(酚类、生物碱类等)成分。在此基础上,从灌胃给药大鼠的血浆中鉴定出39个入血成分,包括28个原型,11个代谢产物。结论首次分析鉴定了黑黄赤珠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入血成分,为黑黄赤珠颗粒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过程质控标准建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黄赤珠颗粒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UPLC-Q-TOF-MS/MS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安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机制
5
作者 吴明霞 王楠 +5 位作者 丁晔林 李萌思彤 崔运启 王振中 杨颖博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2-636,共15页
目的通过对安肠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鉴定,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进一步挖掘潜在作用靶点及通路,为其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目的通过对安肠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鉴定,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进一步挖掘潜在作用靶点及通路,为其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鉴别安肠方化学成分,经文献检索补充,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STRING等数据库得到该方治疗UC疾病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建立RAW 264.7鼠源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前期筛选的化学成分进行抗炎活性验证,对其机制进一步探讨。结果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安肠方成分进行鉴定,共表征108种化学成分,结合文献检索扩充至134种,进一步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得39个潜在活性成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得15个关键治疗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安肠方可调控TNF、PI3K-Akt、MAPK、癌症等相关信号通路并发挥疗效。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安肠方及其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NO、TNF-α、IL-6释放量。结论基于“成分-靶点-通路”相结合理念,评价安肠方及其活性成分抗炎效果,预测治疗UC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为该方质量控制以及其治疗UC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肠方 溃疡性结肠炎 活性成分 LC-MS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引领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与绿色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7
6
作者 段金廒 郭盛 +8 位作者 宿树兰 郭兰萍 赵明 刘睿 严辉 王团结 王振中 肖伟 黄璐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4-1122,共9页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目标与任务等的提出及建设发展已20年。回顾2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围绕中药资源的科学生产与有效利用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理论内涵进一步丰富,研究模式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进一步拓展,形成了系列研...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目标与任务等的提出及建设发展已20年。回顾2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围绕中药资源的科学生产与有效利用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理论内涵进一步丰富,研究模式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进一步拓展,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服务于中药资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药资源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增长和产业链的不断拓展延伸,中药农业与中药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及副产物与日俱增,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已成为行业发展面临的新的重大问题。以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与低碳绿色发展的模式建立与实例分析,以及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创建为主线,展示近些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期为中药资源产业由线性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的低碳绿色转型提供示范和参考,为中药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新质生产力创造提供借鉴,为推动中药资源产业领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绿色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产业 中药农业 中药工业 废弃物及副产物 循环利用 低碳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优化模型的中药复方安慰剂配色模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航 黎盛强 +5 位作者 周恩丽 王团结 章晨峰 张欣 肖伟 王振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构建粒子群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PSO-BP)神经网络对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制备着色剂的用量进行预测,为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颜色的模拟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样品颜色参数L、a^... 目的构建粒子群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PSO-BP)神经网络对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制备着色剂的用量进行预测,为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颜色的模拟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样品颜色参数L、a^(*)、b^(*)与色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BP神经网络权重和偏置,防止模型出现局部最小值,再采用线性降低权系数法和引入变异算子提高粒子群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以颜色综合评价指标(ΔE)为客观评价标准,验证试验结果。结果训练结果表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拟合精度最高达到98.31%;预测结果表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的预测误差最小,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色差(ΔE)分别为0.4115、2.1646、2.56;制备3种颗粒的验证样品进行验证,验证样品与模型药物的ΔE分别为1.73、2.63、4.11,肉眼直观评价其中两组与模型药物色差较小。结论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可模拟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制备着色剂用量预测,可作为安慰剂配色研究的推荐优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颗粒 安慰剂 颜色模拟 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CIELab颜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6
8
作者 魏清筠 陈姣 +2 位作者 周谦 侯亚义 曹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1-1148,共8页
随着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频发,全球公共卫生面临重大挑战,寻找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手段成为当务之急。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病毒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旨在综述中药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现代科学研究进展,探... 随着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频发,全球公共卫生面临重大挑战,寻找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手段成为当务之急。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病毒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旨在综述中药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现代科学研究进展,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深入理解中药干预病毒全生命周期的科学内涵,系统解析中药复方抗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策略。为未来防控病毒风险储备候选中药提供参考,对有效支撑我国新发突发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控与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呼吸道 病毒感染性疾病 温病 新药研发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药制剂中间体微生物限度快速预判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堉文 李芷瑶 +2 位作者 刘艺丹 李正 王海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5-1734,共10页
通过比较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PCA-SVM)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模型性能,获得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的微生物限度快速预判最优模型,为中药制剂中间体的微生物限度快速预判提供了新方法。首... 通过比较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PCA-SVM)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模型性能,获得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的微生物限度快速预判最优模型,为中药制剂中间体的微生物限度快速预判提供了新方法。首先合成Au@Ag@SiO_(2)复合纳米材料作为SERS增强基底,随后使用双层膜过滤法制备中药制剂中间体待测样本,并对样本抗菌活性进行考察。最后采集30批中药制剂中间体样本的SERS光谱,并分别建立RF、SVM、PCA-SVM与基于ResNet架构的CNN快速预判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CNN模型的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均为100.0%,F1分数为1.0,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显示CNN模型对中药制剂中间体需氧菌总数(TAMC)、霉菌和酵母菌总数(TYMC)的快速预判能力均高于其他3种算法,能对待测样品微生物限度进行有效预判,对不合格样品进行有效风险预警,从而提高对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微生物的质量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机器学习 微生物限度检测 快速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结合BP神经网络法优化经典名方泻白颗粒成型工艺
10
作者 王晶晶 徐忠坤 +5 位作者 付娟 刘伟丽 胡兆东 章晨峰 王振中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33-1343,共11页
目的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结合BP神经网络法优化泻白颗粒成型工艺,并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间颗粒质量的一致性。方法以干膏粉为主药,采用干法制粒,以颗粒的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先用单因素试验结合... 目的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结合BP神经网络法优化泻白颗粒成型工艺,并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间颗粒质量的一致性。方法以干膏粉为主药,采用干法制粒,以颗粒的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先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单纯形设计法和熵权法对泻白颗粒的辅料糊精、麦芽糊精、乳糖进行辅料配比筛选,优选出最佳辅料配比;采用熵权法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优选工艺参数,并进行工艺验证;采用物理指纹图谱对泻白颗粒的二级物理属性指标松密度(Da)、吸湿性(H)、水分(HR)、振实密度(Dc)、休止角(α)、豪斯纳比(IH)、相对均齐度指数(Iθ)、卡尔指数(IC)、颗粒间孔隙数(Ie)进行综合表征,评价不同批次颗粒质量的一致性。结果最佳辅料配比为糊精15%,麦芽糊精48%,乳糖37%。最佳工艺参数为输料转速95 r·min^(-1),压轮转速4 r·min^(-1),液压压力7 MPa。5批次泻白颗粒的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8。结论经优化得到的泻白颗粒成型工艺稳定可行,不同批次泻白颗粒质量稳定,可为泻白颗粒的开发及工业化放大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白颗粒 干法制粒 成型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BP神经网络 单纯形设计法 物理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葛颗粒干法制粒工艺优化及其物理指纹图谱建立
11
作者 李航 周恩丽 +3 位作者 汪盛华 张欣 肖伟 王振中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1-407,共7页
目的优化芪葛颗粒干法制粒工艺,并建立其物理指纹图谱。方法正交试验优化干燥工艺,单因素试验优化填充剂、矫味剂。以送料速度、轧轮转速、轧轮压力为影响因素,一次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 目的优化芪葛颗粒干法制粒工艺,并建立其物理指纹图谱。方法正交试验优化干燥工艺,单因素试验优化填充剂、矫味剂。以送料速度、轧轮转速、轧轮压力为影响因素,一次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干法制粒工艺。结果最佳干燥工艺为一区、二区、三区加热温度130、125、120℃,履带传送频率10 Hz,浸膏相对密度1.2;最佳填充剂为糊精;最佳矫味剂为0.5%甜菊糖苷和0.5%甜橙香精;最佳干法制粒工艺为送料速度28 Hz,轧轮速度17 Hz,轧轮压力7 MPa,综合评分为0.7465。1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8。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芪葛颗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葛颗粒 干法制粒工艺 物理指纹图谱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下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评《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与信息化研究》
12
作者 王颖 张世勤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I0003-I0004,共2页
基于赋能理论,当大数据技术、资源、工具等要素介入高等教育体系之中,教育数据的属性将随之异化,即从教育管理对象转变为教育生产资料。进一步,在AI大模型、协同过滤算法、云计算等技术辅助下,能够消解高等教育内部机构(如教务、后勤、... 基于赋能理论,当大数据技术、资源、工具等要素介入高等教育体系之中,教育数据的属性将随之异化,即从教育管理对象转变为教育生产资料。进一步,在AI大模型、协同过滤算法、云计算等技术辅助下,能够消解高等教育内部机构(如教务、后勤、科研等)的信息壁垒,有利于精准教学实施、科学决策支持、质量评估革新等工作开展,如此一来,势必促使高等教育“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塑造”的全链条重塑。相对应的,大数据驱动高等教育固有格局、模式及形态发生嬗变的同时,也需要相应的“理论创新”与之匹配,以更合理、更高效地构建“大数据+高等教育”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理论创新 赋能理论 实践路径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响应面法与主成分分析优化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
13
作者 汪树林 商晶 +6 位作者 刘文君 蔡泽荣 钱梦雨 胡晓欣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1-512,共12页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构建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合剂Ⅱ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挑选出质谱响应度有较好线性关系的化学成分为工艺考察指标;利用...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构建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合剂Ⅱ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挑选出质谱响应度有较好线性关系的化学成分为工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提取工艺参数(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进行考察;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综合评分,并以综合得分结合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工艺。结果通过定性分析从肠炎合剂Ⅱ中推测和鉴定了110个成分,包括有机酸2种、黄酮类82种、萜类化合物13种、生物碱类13种,基于定性分析结果,通过UPLC-Q-TOF-MS/MS结合Masshunter质谱数据分析软件导出48个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的指标成分质谱响应度,进行PCA并计算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综合响应面预测结果及生产实际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浸泡45 min,溶剂倍量8倍,提取2次,每次120 min。结论为中药复方提取工艺的考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中药复方开发拓展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主成分分析 葛根素 甘草酸 木香烃内酯 芍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MS和GC-MS法分析银翘清热片化学成分
14
作者 蔡泽荣 胡玉梅 +6 位作者 刘文君 汪树林 孔心雨 杨一帆 钱梦雨 曹亮 王振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8-1212,共15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GC-MS)分别分析银翘清热片中非挥发性和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非挥发性成分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GC-MS)分别分析银翘清热片中非挥发性和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非挥发性成分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1),进样量5μL,柱温30℃;挥发性成分采用Agilent SH-I-5MS色谱柱(5%Phenyl methyl silox,30 m×250μm,0.25μm),程序升温,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10∶1,流速为1.0 mL·min^(-1),进样口温度为200℃。结果从银翘清热片中共分析和鉴定出134个非挥发性化学成分和23个挥发性成分,其中49个化合物经对照品比对验证。非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27个黄酮类,21个有机酸类,15个木脂素类,14个环烯醚萜类,12个苯乙醇苷类,11个皂苷类,10个生物碱类,5个萜类,4个氨基酸类,3个苯丙素类,3个双苯吡酮类,3个核苷类,3个酚苷类,2个色原酮类和1个糖类。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11个单萜类,5个醇酚类,3个烯类,2个酮类,1个酯类和1个烃类成分。结论快速鉴定了银翘清热片的化学成分,为银翘清热片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完善质量控制标准奠定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清热片 化学成分 UPLC-Q-TOF-MS/MS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中16种成分的含量
15
作者 王倩 高霞 +6 位作者 冯健 金彬 陈夏霖 曹亮 李吉峰 张永文 王振中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1436,共6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中甘草苷、芹糖甘草苷、毛蕊花糖苷、柚皮芸香苷、异类叶升麻苷、大波斯菊苷、橙皮苷、异甘草苷、芒柄花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素、和厚朴酚、和厚朴新酚、广藿香酮、厚朴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中甘草苷、芹糖甘草苷、毛蕊花糖苷、柚皮芸香苷、异类叶升麻苷、大波斯菊苷、橙皮苷、异甘草苷、芒柄花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素、和厚朴酚、和厚朴新酚、广藿香酮、厚朴酚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1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0),平均加样回收率83.74%~105.12%,RSD 1.10%~4.8%。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为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的整体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S-1细胞模型和鼠胃类器官模型的金红片功效物质基础研究
16
作者 肖立皓 赵文静 +6 位作者 朱高双 闫雨娇 张新庄 曹亮 王振中 范小雪 张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880,共12页
目的探究金红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的功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Human gastric epithelial cell,GES-1)炎症模型、LPS诱导鼠胃类器官炎症模型和... 目的探究金红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的功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Human gastric epithelial cell,GES-1)炎症模型、LPS诱导鼠胃类器官炎症模型和乙醇诱导GES-1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分别探讨金红片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及功效物质基础。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qPCR检测细胞及胃类器官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mRNA相对表达;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金红片及其10个潜在功效成分显著降低LPS诱导的GES-1细胞炎症模型和胃类器官炎症模型中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表达,推测这10个成分是金红片发挥抗炎作用的功效物质基础。金红片及其11个潜在功效成分明显降低MDA和ROS含量,提高SOD的活性,推测这11个成分是金红片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功效物质基础。结论通过体外细胞及胃类器官实验初步确定别隐品碱、延胡索碱、脱氢紫堇碱、盐酸巴马汀、绿原酸、木香烃内酯、芦丁、槲皮苷、去氢木香内酯、四氢黄连碱、异绿原酸B、川楝素、原阿片碱和槲皮素是金红片治疗CSG的功效物质基础,为金红片质量标准提升积累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片 慢性浅表性胃炎 功效物质基础 抗炎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基于CHARLS的横断面与纵向动态研究
17
作者 张舒 朱顺 +8 位作者 倪敬年 魏明清 李婷 李傅尧 肖伟 王团结 代玲玲 时晶 田金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7,共9页
目的 探讨疼痛与认知损害之间的关系,并评估疼痛管理对这一风险的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2011至2018年的数据,进行横断面和纵向动态分析。横断面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与广义加性模型评估疼痛与认知的关系,并通过... 目的 探讨疼痛与认知损害之间的关系,并评估疼痛管理对这一风险的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2011至2018年的数据,进行横断面和纵向动态分析。横断面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与广义加性模型评估疼痛与认知的关系,并通过中介分析探讨间接路径。纵向动态分析采用潜在类别增长模型识别认知评分以及疼痛部位数量变化轨迹,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疼痛多维特征对认知损害的动态影响。结果 在4 957例45岁及以上的参与者中,27.7%报告存在基线疼痛。横断面分析显示,慢性疼痛与认知评分显著负相关(β=-0.62,P<0.001),其影响程度因疼痛特定部位及部位数量而异。中介分析表明,活动受限、抑郁及其交互作用分别可以解释疼痛与认知评分之间9%、27%和5%的关联。纵向动态分析显示,持续性疼痛(OR=2.35,P<0.001)和多部位疼痛(OR=2.28,P<0.001)均增加了认知下降风险。此外,多次镇痛治疗(尤其是≥3次)也增加了认知损害的风险(OR=1.89,P=0.022)。结论频繁疼痛通过抑郁和活动受限的中介作用导致认知损害。疼痛管理可能无法有效降低这一风险,而过度使用镇痛药物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认知功能 CHAR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饮片中水分、指标成分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建立
18
作者 陆迅 张哲 +6 位作者 詹庚之 蔡璐瑶 李存玉 郑云枫 王团结 金玉 彭国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84-3190,共7页
目的建立泽泻饮片中水分、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方法采集95批饮片近红外光谱(NIRS)数据,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HPLC法测定各指标成分含量,偏最小二乘法结合特征提取算法建立定量模型。结果模型训练决定... 目的建立泽泻饮片中水分、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方法采集95批饮片近红外光谱(NIRS)数据,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HPLC法测定各指标成分含量,偏最小二乘法结合特征提取算法建立定量模型。结果模型训练决定系数分别为0.9526、0.9581、0.9208,预测决定系数分别为0.9300、0.9052、0.9064,剩余预测残差(PRD)分别为4.00、3.58、3.46,预测集、校正集均方根误差比值(RMSEP/RMSEC)分别为1.15、1.11、1.06。结论基于NIRS的定量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用于泽泻饮片的快速质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 饮片 水分 23-乙酰泽泻醇B 23-乙酰泽泻醇C 近红外光谱(NIRS) 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的当归补血颗粒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抗氧化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19
作者 陈盼 高武锋 +6 位作者 张志同 关欢欢 白雷 刘文健 陈丽 袁冬平 严国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13-1223,共11页
目的建立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冷冻干燥三种干燥工艺的当归补血颗粒HPLC指纹图谱,结合抗氧化试验确定当归补血颗粒的最优干燥工艺和主要活性成分。方法采用HPLC建立多批次当归补血颗粒指纹图谱;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目的建立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冷冻干燥三种干燥工艺的当归补血颗粒HPLC指纹图谱,结合抗氧化试验确定当归补血颗粒的最优干燥工艺和主要活性成分。方法采用HPLC建立多批次当归补血颗粒指纹图谱;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评价并指认共有峰;通过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不同干燥工艺当归补血颗粒进行差异表征;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与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评价不同干燥工艺当归补血颗粒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与Pearson、Spearman、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谱效关系研究。结果指纹图谱的结果表明30批当归补血颗粒有16个共有峰,其中有6个经对照品比对指认;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30批当归补血颗粒分为3类,常压干燥的组内差异最小;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工艺的当归补血颗粒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常压干燥的IC 50最低,抗氧化活性最强。最后,综合灰色关联度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峰2、峰10、峰13(毛蕊异黄酮)、峰15(芒柄花素)、峰16可能是反映当归补血颗粒抗氧化活性的重要特征峰。结论相比于其他干燥工艺,常压干燥具有更高的批间一致性,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当归补血颗粒的首选干燥工艺,且成分2、10、13、15和16是当归补血颗粒发挥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颗粒 不同干燥工艺 指纹图谱 抗氧化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器官和器官芯片:中医药现代化的前沿策略
20
作者 韩欣 沈培亮 +1 位作者 马月美 贾媛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7-855,共9页
中医药现代化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当前诊疗标准不统一、分子机制复杂及安全性证据不足等限制了其现代化的进程。微流控凭借精准流体控制与仿生微环境构建能力,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以微流控为载体,通... 中医药现代化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当前诊疗标准不统一、分子机制复杂及安全性证据不足等限制了其现代化的进程。微流控凭借精准流体控制与仿生微环境构建能力,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以微流控为载体,通过多器官互联模型为中医药理论可视化、药效物质发现、作用机制解析及毒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为解析中医药理论提供了创新平台,推动中药研究从经验分析转向系统化、动态化模拟,为中医药国际化及精准医学转型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现代化 微流控技术 类器官和器官芯片 精准医学 中医整体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