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治未病”理论阐述中医“通”的思想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小静 闫雨蒙 +1 位作者 李博 王义忠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4-528,共5页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阐述中医理论体系中“通”的概念和原理具有积极意义。人体窍道保持通畅状态非常重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百病皆从不“通”起,肠腑不通则容易便秘,脉络不通则皮肤不仁,腠理不通则...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阐述中医理论体系中“通”的概念和原理具有积极意义。人体窍道保持通畅状态非常重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百病皆从不“通”起,肠腑不通则容易便秘,脉络不通则皮肤不仁,腠理不通则容易外感。从中医学角度分别阐述肠腑、脉络及腠理的生理功能、不“通”的病因病机、和不“通”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治法治则。中医“治未病”强调天人合一,目前“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其关键均需要保持人体“通”的状态,期待中医“治未病”思想能在日常中为因各种因素导致机体产生“不通”状态预防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治未病 不通则痛 天人合一 肠腑不通 脉络不通 腠理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藤清痹颗粒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唐今扬 周彩云 +7 位作者 王鑫 马芳 潘峥 韩淑花 李斌 杜丽妍 程国良 房定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59-3468,共10页
目的研究金藤清痹颗粒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雷公藤多苷组及金藤清痹颗粒低、... 目的研究金藤清痹颗粒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雷公藤多苷组及金藤清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以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每7 d进行1次足底厚度检测和关节指数评分,HE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滑膜CD68、CD86、CD206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TLR4、IKKβmRNA表达。结果金藤清痹颗粒与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均能减轻CIA大鼠四肢关节肿胀(P<0.05),降低M1/M2型巨噬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比例、TLR 4 mRNA及TLR4、p-IκBα、细胞核p65蛋白表达(P<0.05,P<0.01),升高IKKβ、胞质p65蛋白及IKKβmRNA表达(P<0.05,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金藤清痹颗粒能够通过影响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改善免疫微环境,从而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藤清痹颗粒 类风湿关节炎 巨噬细胞 M1/M2极化 Th17/Treg平衡 TLR4/NF-κB信号通路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首荟通便胶囊为例探讨中成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优势与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谭峰 管华全 +2 位作者 牟艳芳 刘超 樊巧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3637-3642,共6页
慢性便秘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危害。中医针对便秘病因多端、病性多样、病机多变等特点,运用灵活辨证、整体治疗思路,创制了众多有效方药,其中中成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优势尤为明显。现总结中医对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危害。中医针对便秘病因多端、病性多样、病机多变等特点,运用灵活辨证、整体治疗思路,创制了众多有效方药,其中中成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优势尤为明显。现总结中医对慢性便秘的认识,分析其证治特点和用药规律,并以临床常用效方首荟通便胶囊为例,阐述中成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优势与应用,以期为患者提供简、便、效、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荟胶囊 慢性便秘 中成药 方剂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舒通丸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梦丽 楚尧娟 +6 位作者 左莉华 赵梦帆 刘霁云 李冰 孙志 张晓坚 杜书章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研究脉络舒通丸(MLST)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右后肢股动脉注射0.2 mL月桂酸钠(7 g·L;)制备TAO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次日(D1)以注射侧肢体缺血性改变为模型制备成功。模型大鼠分别ig... 目的研究脉络舒通丸(MLST)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右后肢股动脉注射0.2 mL月桂酸钠(7 g·L;)制备TAO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次日(D1)以注射侧肢体缺血性改变为模型制备成功。模型大鼠分别ig给予MLST 3.8,7.6和15.2 g·kg^(-1),阳性对照组ig给予通塞脉片(TSM)2.6 g·kg^(-1),每天1次,连续14 d。分别于D1和D14记录体重,D14对患肢形态变化评级。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血常规指标,凝固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ELISA测定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栓素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PGF1α)水平;HE染色观察患肢侧股动脉和股静脉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法分析股动脉组织NF-κB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TAO模型组体重下降(P<0.01),患肢发生明显病变(P<0.01),血常规指标显著升高(P<0.01);FIB水平升高(P<0.05),PT,APTT和TT缩短(P<0.05,P<0.01);ET-1,TXB2和IL-1β水平升高(P<0.01),6-K-PGF1α水平下降(P<0.01);股动脉和股静脉内膜、中膜和外膜均被炎症细胞浸润,股动脉组织NF-κB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TAO模型组相比,模型+MLST 3.8和7.6 g·kg^(-1)组体重增加(P<0.05,P<0.01),患肢病变程度减轻(P<0.05),血常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血浆FIB水平下降(P<0.05,P<0.01),PT,APTT和TT延长(P<0.05,P<0.01);血清中ET-1,TXB2和IL-1β水平下降(P<0.05,P<0.01),6-K-PGF1α水平升高(P<0.01);股动脉和股静脉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股动脉组织NF-κB表达降低(P<0.01)。结论MLST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并改善凝血状态发挥对TAO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舒通丸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内皮素1 白细胞介素1Β 血栓素2 6-酮-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精准定位及药效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雯 吴宏伟 +4 位作者 于现阔 范建伟 苏瑞强 郭非非 杨洪军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18年第1期2-10,共9页
中药经典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具有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的功效,主治胸痹。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探索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临床精准定位及发挥药效的成分,并阐述其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SMSP等中药成分数据库和文献收集瓜蒌薤白半... 中药经典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具有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的功效,主治胸痹。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探索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临床精准定位及发挥药效的成分,并阐述其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SMSP等中药成分数据库和文献收集瓜蒌薤白半夏汤的780个化学成分,再用FAF-Drugs4数据库预测成分的ADMET特性,筛选得到的294个类药成分上传至BATMAN-TCM平台预测潜在的药物靶标,将打分值大于20的靶标导入DAVID数据库分别进行疾病富集、组织分布富集、功能通路富集等,最终用Cytoscape 3.5.1软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功能"网络图。本次研究发现,瓜蒌薤白半夏汤作用的部位主要在心脏和肝脏,其现代主治病症可能是以心肌梗塞为主的心血管疾病,作用机理可能与心率调节、心肌细胞存活、免疫炎症、血管平滑肌收缩、脂质代谢等5类过程有关,并得到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甲基丁香酚等潜在的药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半夏汤 网络药理学 临床定位 药效成分 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血清中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小芳 王茹 +6 位作者 何鹏彬 雷燕 范斌 闫寒 吴小平 王培利 郭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484-1488,共5页
目的:利用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中氨基酸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 目的:利用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中氨基酸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气滞血瘀证30例和气虚血瘀证30例,以及对照组30例,以液相-质谱联用为技术平台,通过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检测血清样本中20种氨基酸含量,同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差异代谢物的分析。结果:根据PLS-DA图显示对照组与冠心病不同证型之间氨基酸代谢轮廓明显不同,其中冠心病组缬氨酸、组氨酸、鸟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较对照组含量升高,而γ-氨基丁酸与谷氨酰胺含量降低。气滞血瘀组和气虚血瘀组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有组氨酸,瓜氨酸等,且2种证型中气虚血瘀组中含量较高。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中的氨基酸代谢机制紊乱,为区分冠心病中医证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氨基酸 冠心病心绞痛 气滞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颜色变化的麸炒山药质量标准及炮制工艺探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甄臻 王杨 +3 位作者 魏海峰 崔伟亮 李慧芬 张学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6-819,共4页
目的基于颜色变化探究麸炒山药质量标准及炮制工艺。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生山药及不同炮制程度的麸炒山药饮片外观色度值L^(∗)、a^(∗)、b^(∗)值(L^(∗)为亮度,a^(∗)为红绿色度值,b^(∗)为黄蓝色度值),求其色度值双侧90%参考范围,并采用主... 目的基于颜色变化探究麸炒山药质量标准及炮制工艺。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生山药及不同炮制程度的麸炒山药饮片外观色度值L^(∗)、a^(∗)、b^(∗)值(L^(∗)为亮度,a^(∗)为红绿色度值,b^(∗)为黄蓝色度值),求其色度值双侧90%参考范围,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结合SPSS 21.0软件,建立L^(∗)、a^(∗)、b^(∗)与T(炮制温度)、t(炮制时间)的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式。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生山药、不同炮制程度麸炒山药中相关化学基团的变化。结果麸炒山药炮制适中品色度值范围是47.20≤E^(∗)ab<48.71,基于色度值的炮制工艺参数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式分别为L^(∗)=-0.014T+0.57t+50.517、a^(∗)=0.295t+0.025;b^(∗)=0.023T+1.845。山药麸炒后,红外共轭效应增强。结论色差仪可以实现不同炮制程度麸炒山药饮片外观颜色的客观化评判,基于色度值建立的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式可为中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麸炒 颜色变化 炮制工艺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化学成分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杜晓蕾 崔玉花 +3 位作者 张喆 孙爱军 李慧芬 崔伟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3-168,共6页
白芍(Paeoniae Radix Alb,PRA)为毛茛科药用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以芍药苷(Paeoniflorin,pea)和芍药内酯苷为代表的单萜及其苷类成分是白芍中公认的药效物质。对白芍总苷及pea、芍药内酯苷等主要成分在体内吸收(Abso... 白芍(Paeoniae Radix Alb,PRA)为毛茛科药用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以芍药苷(Paeoniflorin,pea)和芍药内酯苷为代表的单萜及其苷类成分是白芍中公认的药效物质。对白芍总苷及pea、芍药内酯苷等主要成分在体内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即药物体内的ADME过程)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发现,白芍中主要成分为被动吸收,芍药内酯苷主要经上消化道吸收且存在吸收饱和现象,pea和白芍总苷的主要吸收肠段为空肠及十二指肠,芍药内酯苷主要分布在胃部,皮肤为pea的主要分布部位,小肠、胃、大肠为白芍总苷的主要分布部位,白芍主要通过脱羟基,脱羧,脱氢,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和甲基化进行代谢且代谢特性存在差异,并主要以胆汁和尿液的形式排出。目前对白芍ADME相关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系统全面反映白芍中化学成分与机体的相互作用。该文可为进一步阐释白芍在体内发挥药效的机制、药效评价和新药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白芍总苷 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ADME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MS法分析鼻渊通窍颗粒化学成分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晓晨 王帅 +9 位作者 李天娇 赵琳 包永睿 孟宪生 王义明 罗国安 张贵民 关永霞 程国良 李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37-3143,共7页
目的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鼻渊通窍颗粒化学成分。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_(18)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流动相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0℃;电喷雾(ESI)... 目的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鼻渊通窍颗粒化学成分。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_(18)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流动相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0℃;电喷雾(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对所得成分的主要色谱峰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103种化学成分,包括29种黄酮类、19种萜类、12种木脂素类、11种香豆素类、9种醌类。结论该方法能全面地表征鼻渊通窍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结构多层级研究,初步阐明该颗粒剂的化学成分轮廓,可为该复方的成分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渊通窍颗粒 化学成分 UPLC-Q-TOF-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渊通窍颗粒全时段等基线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研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一飞 包永睿 +9 位作者 王帅 李天娇 王义明 罗国安 孟宪生 英锡相 张贵民 关永霞 程国良 李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84-1295,共12页
目的构建鼻渊通窍颗粒的全时段等基线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多波长融合技术,对3波长(286 nm、300 nm、330 nm)的色谱数据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实现多波长融合,建立同... 目的构建鼻渊通窍颗粒的全时段等基线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多波长融合技术,对3波长(286 nm、300 nm、330 nm)的色谱数据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实现多波长融合,建立同时反映3个波长信息的指纹图谱,并利用相关文献和数据库预测鼻渊通窍颗粒潜在的有效物质、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基于“五原则”预测鼻渊通窍颗粒的Q-Marker。结果建立了鼻渊通窍颗粒全时段等基线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确定了22个共有峰并指认出14个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了包含鼻渊通窍颗粒16个成分、44个靶点、20条相关通路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得出以上16种成分均可能为鼻渊通窍颗粒的有效物质;通过“五原则”对Q-Marker进行预测,发现绿原酸、阿魏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盐酸麻黄碱、丹酚酸B、蒙花苷、盐酸伪麻黄碱基本满足“五原则”,建议将以上8种成分作为鼻渊通窍颗粒的Q-Marker。结论本研究利用全时段等基线多波长融合,成功构建了鼻渊通窍颗粒的指纹图谱,并预测了Q-Marker,可为鼻渊通窍颗粒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渊通窍颗粒 指纹图谱 多波长融合 网络药理学 Q-Mark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子炮制前后急性毒性及毒效成分含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静 刘倩 +8 位作者 范雪梅 韩福国 张贵民 关永霞 程国良 李冰 王义明 罗国安 刘清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52-57,64,共7页
目的:研究苍耳子炮制前后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主要毒性成分、药效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灌胃给药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量(MTD),并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对小鼠肝、肾等脏器的损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目的:研究苍耳子炮制前后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主要毒性成分、药效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灌胃给药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量(MTD),并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对小鼠肝、肾等脏器的损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苍耳子炮制前后2种水溶性苷类毒性成分和4种酚酸类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苍耳子的水煎剂和水煎剂醇沉沉淀,以及炒苍耳子的水煎剂和水煎剂醇沉沉淀的MTD分别为291.73 g生药/kg、405.75 g生药/kg、318.64 g生药/kg和480.77 g生药/kg。炮制前后苍耳子水煎剂醇沉上清的LD50分别为468.18 g生药/kg和573.48 g生药/kg。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死亡小鼠多数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以肝、肺、胃和小肠最为明显。苍耳子炮制后,水煎剂和水煎剂醇沉上清液中的羧基苍术苷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炒苍耳子中咖啡酸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苍耳子炮制后毒性可显著降低,有效成分溶出增加。水煎剂醇沉上清液取自苍耳子的主要毒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炮制 水煎剂 醇沉 急性毒性 酚酸类成分 水溶性苷类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效应的薯蓣皂苷类成分调控糖代谢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晶 李冰冰 +3 位作者 黄敏仪 肖雪 张贵民 郭姣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197-205,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探讨薯蓣皂苷类成分调控糖代谢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文献挖掘及数据库检索获得薯蓣皂苷类成分调控糖代谢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与糖代谢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Cytoscape3.5.1中的BiNGO、MCODE及CluGO...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探讨薯蓣皂苷类成分调控糖代谢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文献挖掘及数据库检索获得薯蓣皂苷类成分调控糖代谢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与糖代谢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Cytoscape3.5.1中的BiNGO、MCODE及CluGO插件对潜在靶点分别进行GO生物过程、聚类模块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薯蓣皂苷类“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本研究筛选得到11种薯蓣皂苷类活性成分,协同作用于AKT1、STAT3、VEGFA等22个关键靶点,主要参与蛋白激酶级联调控、免疫反应、白细胞趋化性调控等7类生物过程及HIF-1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通路、长寿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25条信号通路综合调控糖代谢。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薯蓣皂苷类成分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降糖机制,薯蓣皂苷类成分调控糖代谢作用是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的,并且可以推测HIF-1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发挥作用最为重要的信号通路,为薯蓣皂苷类成分进一步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类成分 糖代谢调控作用 网络药理学 HIF-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防颗粒对脂多糖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玉升 张盈 +7 位作者 程国良 姚景春 曹天佑 吴同 孔慧 屈会化 赵琰 张贵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2739-2745,2751,共8页
目的:研究荆防颗粒对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荆防颗粒低剂量组(1.25 g/kg)、荆防颗粒中剂量组(2.5 g/kg)、荆防颗粒高剂量组(5 g/kg)... 目的:研究荆防颗粒对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荆防颗粒低剂量组(1.25 g/kg)、荆防颗粒中剂量组(2.5 g/kg)、荆防颗粒高剂量组(5 g/kg),每组10只。各组分别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和相应浓度荆防颗粒灌胃。给药6 d后,模型组和各给药组采用气管滴注LPS的方法建立ALI模型,对照组给予气管滴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分析各组肺组织宏观形态学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检测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的变化;进一步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MCP-1、TNF-α、IL-1β、IL-6、MPO、iNOS和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和GSH活性水平下降(P<0.01),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宏观形态受损严重;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肺组织中MCP-1、TNF-α、IL-1β、IL-6、MPO、iNOS和MDA的含量(P<0.05),提高SOD和GSH的活性水平(P<0.05),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下降(P<0.01),宏观形态得到有效改善。结论:荆防颗粒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LPS所诱导的ALI,改善肺组织宏观形态以及病理学变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的分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以及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颗粒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炎症介质 抗炎 氧化应激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未病”思想在慢性便秘防治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符竣杰 栗文婕 +4 位作者 程国良 任燕 李冰 张晋 张贵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86-290,共5页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分为3个方面:“未生先防”强调防患于未然,避免疾病的发生;“未盛防变”强调已病早治,防止其进展及传变,避免其他脏腑受累;“已衰防复”强调在疾病初愈之时,注意调摄,以防疾病复发。“...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分为3个方面:“未生先防”强调防患于未然,避免疾病的发生;“未盛防变”强调已病早治,防止其进展及传变,避免其他脏腑受累;“已衰防复”强调在疾病初愈之时,注意调摄,以防疾病复发。“治未病”思想在慢性便秘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多样的手段干预慢性便秘患者各个病程阶段,对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综述 治未病 防治 应用实践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苷元对四氯化碳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8
15
作者 冯芹 夏文凯 +2 位作者 王现珍 宋洪运 姚景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连翘苷元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诱导化学性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脏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 目的探讨连翘苷元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诱导化学性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脏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学改变;用试剂盒测定肝组织中SOD、GSH-Px和GSH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8含量。结果在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连翘苷元(0.05、0.15、0.5mg·kg-1,sc)明显降低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改善肝脏病理组织状况;连翘苷元(0.05、0.15、0.5 mg·kg-1,sc)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的肝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明显增加SOD、GSH-Px和GSH的活性。连翘苷元(0.15、0.5 mg·kg-1,sc)明显降低TNF-α、IL-8含量。结论连翘苷元对CCl4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增加肝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降低TNF-α、IL-8等促炎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元 急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 抗氧化 脂质过氧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苷元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及初步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苏勤勇 李晓梅 +2 位作者 姚景春 王平平 张贵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5-809,共5页
目的观察牛蒡子苷元对大鼠C6胶质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同时探讨牛蒡子苷元与替莫唑胺合用对脑胶质瘤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采用脑内注射C6胶质瘤细胞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牛蒡子苷元连续皮下给药15 d,替莫唑胺从d 5开始给药,连续... 目的观察牛蒡子苷元对大鼠C6胶质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同时探讨牛蒡子苷元与替莫唑胺合用对脑胶质瘤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采用脑内注射C6胶质瘤细胞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牛蒡子苷元连续皮下给药15 d,替莫唑胺从d 5开始给药,连续灌胃给药5 d;测量肿瘤的长短径,计算肿瘤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瘤组织中GFAP、PCNA和CD40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牛蒡子苷元均能明显降低大鼠C6胶质瘤的肿瘤体积(P<0.05),给予牛蒡子苷元可使脑胶质瘤大鼠的PCNA和CD40表达明显降低(P<0.05),GFAP表达明显升高(P<0.05);牛蒡子苷元与替莫唑胺合用能明显减少脑胶质瘤大鼠的肿瘤体积(P<0.01),其肿瘤抑制率均高于单独牛蒡子苷元和替莫唑胺;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PCNA和CD40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GFAP明显升高(P<0.05),均好于单独用药。结论牛蒡子苷元能明显抑制大鼠C6胶质瘤生长,并且与替莫唑胺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作用机制与影响脑胶质瘤相关蛋白(PCNA和GFAP)表达和调节机体免疫(抑制CD40表达)相关,为牛蒡子苷元上报新药提供临床前药理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牛蒡子苷元 替莫唑胺 PCNA GFAP CD40 新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黄酮抗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乔建卫 裴广庆 +3 位作者 闻莉 苏瑞强 赵志全 孙宗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68,共3页
以从黄芩中提取得到的黄酮为研究对象,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不同外界因素(酸碱度、温度、光照条件及金属离子)对其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随着pH的升高和光照时间的延长... 以从黄芩中提取得到的黄酮为研究对象,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不同外界因素(酸碱度、温度、光照条件及金属离子)对其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随着pH的升高和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温度和金属离子(Na+、K+、Ca2+)对其清除率的影响并不大。本文初步分析了黄芩黄酮的抗氧化稳定性,为其作为天然抗氧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酮 抗氧化 稳定性 DPPH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苷元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薛芳喜 姚景春 刘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元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碳廓清模型法考察牛蒡子苷元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从而考察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以2,4-二硝基氯苯及环磷酰胺(Cy)诱导小鼠DTH(迟发型超敏)反应降低或小鼠DTH反应升...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元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碳廓清模型法考察牛蒡子苷元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从而考察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以2,4-二硝基氯苯及环磷酰胺(Cy)诱导小鼠DTH(迟发型超敏)反应降低或小鼠DTH反应升高为模型,考察牛蒡子苷元对小鼠细胞免疫失衡的影响。结果:牛蒡子苷元显著提高小鼠的碳廓清能力,对环磷酰胺降低或升高的小鼠迟发型反应均能调节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牛蒡子苷元能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小鼠非特异免疫水平,对小鼠细胞免疫失衡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苷元 非特异性免疫 迟发型超敏反应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舒通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元森 孙成磊 +1 位作者 古今 罗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988-2991,2996,共5页
目的:探讨脉络舒通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脉络舒通丸组和联合组,每组42... 目的:探讨脉络舒通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脉络舒通丸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单药观察组分别服用塞来昔布和脉络舒通丸,联合组同时服用2种药物,3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变化,采用国际DOA(临床体征)评分标准对膝关节休息痛、运动痛、压痛、关节活动度、晨僵及行走能力进行评分并记录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IL-1β、TNF-α、MMP-3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其中联合组IL-1β、TNF-α、MMP-3的水平均低于塞来昔布组和脉络舒通组,治疗后联合组各因子水平值与塞来昔布组和脉络舒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塞来昔布组和脉络舒通丸组各因子水平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痊愈11例(26.2%),与脉络舒通组结果相近(28.6%)低于联合组(35.7%);同时塞来昔布组总有效率为83.3%,脉络舒通组总有效率为88.1%,而联合组总有效率达到92.9%,高于单一用药组;联合组无效率仅为7.1%,而单一用药组均高于10%,无效率高于联合组;治疗后各组临床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联合组治疗后各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脉络舒通组和塞来昔布组,治疗后3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7,P<0.05)。结论:脉络舒通丸联合塞来昔布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脉络舒通丸 塞来昔布 炎性反应因子 临床对照研究 骨质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栀黄制剂处方渊源、剂型沿革与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范建伟 李蔚群 +2 位作者 李艳芳 卢召战 苏瑞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65-2368,共4页
茵栀黄制剂是由茵陈、栀子、金银花、黄芩4味中药提取物组成的现代复方中药制剂,包括注射、口服2大剂型,在治疗新生儿黄疸、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肝炎等肝胆类疾病疗效确切。本文针对茵栀黄制剂处方渊源、剂型沿革、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茵栀黄制剂是由茵陈、栀子、金银花、黄芩4味中药提取物组成的现代复方中药制剂,包括注射、口服2大剂型,在治疗新生儿黄疸、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肝炎等肝胆类疾病疗效确切。本文针对茵栀黄制剂处方渊源、剂型沿革、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制剂 处方渊源 剂型沿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