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马厂箐钼铜金矿床中赋矿斑状花岗岩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楚亚婷 刘显凡 +7 位作者 赵甫峰 卢秋霞 李春辉 肖继雄 吴冉 宋祥峰 蔡永文 蔡飞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77-1392,共16页
马厂箐钼铜金多金属矿床是滇西地区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内与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矿床之一。根据赋矿斑状花岗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以及辉钼矿Re-Os法测年研究等,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应用透岩浆... 马厂箐钼铜金多金属矿床是滇西地区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内与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矿床之一。根据赋矿斑状花岗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以及辉钼矿Re-Os法测年研究等,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应用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进一步讨论了马厂箐矿床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该矿床的多金属成矿与赋矿斑状花岗岩的成岩基本同时,其成岩成矿过程统一受制于与该区大规模活动的新生代富碱岩浆和深部地壳重熔的花岗质岩浆同步运移的成矿流体作用。这种成矿流体是包含于岩浆并与其互不混溶的含矿地幔流体。但在上侵运移过程中,伴随岩浆的成岩作用,流体与岩浆发生不同程度分离,表现为:产于富碱斑状花岗岩体内,形成正岩浆成矿的斑岩型钼矿;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形成接触交代成矿的矽卡岩型铜(钼)矿;产于地层围岩中则形成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在这一成岩成矿过程中,地幔流体可以运载和沿途活化成矿物质至适宜容矿部位集中,并随其对地壳岩石的交代蚀变以及深度和环境变化引起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其流体属性由熔浆流体→超临界流体→热液流体转化,促使壳幔物质相互作用而叠加成矿,导致在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系列成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马厂箐 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辉钼矿Re-Os法定年 壳幔物质相互作用 系列成矿 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六合正长斑岩和花岗岩包体中锆石U-Pb年代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段文晶 赵甫峰 +4 位作者 任科法 刘显凡 邓江红 杨蜜蜜 楚亚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六合正长斑岩是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典型代表,以发育各类深浅不一的岩石包体而闻名,其中包括了同期的花岗岩包体;主岩和包体所蕴含的深部地质过程对于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约束作用。本文以六合正长斑岩和其中花岗岩包体的锆... 六合正长斑岩是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典型代表,以发育各类深浅不一的岩石包体而闻名,其中包括了同期的花岗岩包体;主岩和包体所蕴含的深部地质过程对于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约束作用。本文以六合正长斑岩和其中花岗岩包体的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为研究重点,结合主岩主量元素、锆石U-Pb年龄、Ti温度、锆石氧逸度的对比研究,分析和探讨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锆石U-Pb年龄所限定的六合富碱岩浆活动时限为(37.89±0.96)^(35.87±0.58) Ma;而花岗岩包体代表的同期富硅酸性岩浆活动时限为(38.21±0.44)^(36.21±0.36) Ma;两者几乎同步活动。锆石微量元素成因判别图显示主岩锆石主要位于钾镁煌斑岩范围,暗示富碱岩浆源区具地幔属性;花岗岩包体锆石大多位于花岗岩范围,两者在花岗岩范围有部分重叠,证实了主岩锆石和花岗岩包体锆石结晶时存在共同的生长环境。Ce^(Ⅳ)/Ce^((Ⅲ))比值估算和Ti温度计算显示,在36.42~36.41Ma范围内富碱岩浆氧逸度和锆石结晶温度发生突变,指示在该时限内富碱岩浆及所裹挟的花岗质岩浆发生了混合作用;氧逸度的振荡降低反映了后期幔源岩浆的补充。综合研究认为,六合地区来自富集地幔的喜山期富碱岩浆底侵熔化上覆深部地壳长英质岩石形成花岗质岩浆,随即以富碱岩浆为主与少量花岗质岩浆不均一混合并同步结晶成岩形成含有花岗岩包体的正长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合正长斑岩 锆石U-Pb年代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壳慢岩浆混合 深部地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耦合模型的滑坡易发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成林 刘严松 +3 位作者 赖思翰 王地 何星慧 刘琦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滑坡灾害的发生具有累进性,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前提。以四川省旺苍县为例,使用频率比法判断12个滑坡影响因子的各分级区间滑坡敏感性,经波段集统计确定11个滑坡影响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 滑坡灾害的发生具有累进性,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前提。以四川省旺苍县为例,使用频率比法判断12个滑坡影响因子的各分级区间滑坡敏感性,经波段集统计确定11个滑坡影响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logistic regress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LR-SVM)耦合模型,搭建滑坡易发性评价体系,完成旺苍县滑坡易发性评价并进行模型精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耦合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优于逻辑回归模型,易发性分区结果更合理,预测精度更高;在低易发区选取非滑坡点为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性能作用明显;研究区内道路、高程和NDVI对滑坡发育的敏感性较强;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低海拔的水系和道路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逻辑回归 支持向量机 耦合模型 旺苍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马厂箐埃达克质富碱斑岩特征、成因与成矿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民 刘显凡 +4 位作者 赵甫峰 邓碧平 楚亚婷 董毅 黄玉蓬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滇西马厂箐富碱斑岩是滇西一个重要含矿斑岩体。探讨该斑岩体的岩浆属性,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岩体岩相学研究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斑岩具有富碱高K、Th、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Ta、Nb和部分高场强元素亏损,轻重稀土... 滇西马厂箐富碱斑岩是滇西一个重要含矿斑岩体。探讨该斑岩体的岩浆属性,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岩体岩相学研究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斑岩具有富碱高K、Th、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Ta、Nb和部分高场强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的地球化学特征;其w La/w Sm,w La/w Yb,无或极弱的δCe和δEu负异常,MgO,Hf,Th,Ta等元素均指示该岩体具有埃达克岩岩浆的亲合性,但不完全等同于典型埃达克岩。该岩体是增厚下地壳重熔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与幔源富碱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该混合熔体的形成并伴随其结晶成岩过程的含矿地幔流体的交代蚀变是促进马厂箐富碱斑岩成矿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厂箐 富碱斑岩 元素地球化学 埃达克质岩 岩浆演化与混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新生代赋矿斑岩及花岗岩包体的锆石年代和稀土特征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楚亚婷 刘显凡 +3 位作者 赵甫峰 杨雨凡 郑杰 李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9-554,共16页
滇西地区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广泛发育新生代富碱斑岩及相关多金属矿床。以六合正长斑岩中与暗色深源包体共存花岗岩包体和马厂箐赋矿斑状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锆石稀土元素分析。研究表明,... 滇西地区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广泛发育新生代富碱斑岩及相关多金属矿床。以六合正长斑岩中与暗色深源包体共存花岗岩包体和马厂箐赋矿斑状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锆石稀土元素分析。研究表明,六合花岗岩浆活动起始时间约为(42.8±1.6)Ma B.P.,包体结晶成岩时间与主岩(正长斑岩)年龄一致(38.63Ma B.P.±0.52Ma B.P.);马厂箐含矿富碱岩浆起始活动时间约为(38.51±0.52)Ma B.P.,结晶成岩时间为(35.80±0.20)Ma B.P.。结合花岗岩包体的液态不混溶现象和锆石稀土元素特征分析,初步揭示研究区富碱岩浆起源、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为:来自交代富集地幔源区的硅不饱和富碱岩浆伴随互不混溶含矿地幔流体同步上升运移;该富碱岩浆以其底劈作用和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引发地壳深熔形成长英质岩浆。此后的2类岩浆过程分为2部分:一是富碱岩浆直接捕获少量长英质岩浆以不混溶方式继续同步运移至地壳结晶成岩,形成含花岗岩包体的硅不饱和富碱斑岩;二是富碱岩浆与长英质岩浆发生同化混染形成混合岩浆运移至地壳,其中所含不混溶含矿地幔流体伴随其结晶成岩进行自交代蚀变,形成硅过饱和的赋矿斑状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新生代 富碱斑岩 花岗岩包体 锆石U-PB年龄 成岩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六合富碱斑岩和包体岩石的显微岩相学与地幔流体作用示踪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楚亚婷 刘显凡 +3 位作者 赵甫峰 李春辉 宋祥峰 肖继雄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66-481,共16页
云南六合霓辉正长斑岩含有较多镁铁-超镁铁质包体以及特殊的富铁熔浆包体。岩相学研究表明,伴随交代蚀变,寄主岩石和各类包体中普遍发育沿粒间和矿物晶体裂隙或解理纹贯入或穿插的呈网状和细脉浸染状分布的黑色不透明物质——富铁微晶玻... 云南六合霓辉正长斑岩含有较多镁铁-超镁铁质包体以及特殊的富铁熔浆包体。岩相学研究表明,伴随交代蚀变,寄主岩石和各类包体中普遍发育沿粒间和矿物晶体裂隙或解理纹贯入或穿插的呈网状和细脉浸染状分布的黑色不透明物质——富铁微晶玻璃,其性质与富铁熔浆包体类似;对该类物质采用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发现它们是一种纳米-微米级的超显微隐晶固体,其组成以硅酸盐和石英为主,尤其含有地幔标型矿物碳硅石、自然铁和钛铁矿等;这些矿物间构成超显微熔离结构交生。研究认为,这种物质组成和特征是具超临界和熔浆性质的地幔流体作用的现实微观踪迹,其活动引发的交代蚀变表现为碱性蚀变和硅化并伴随不同程度的金属矿化,以及寄主岩石和包体中暗色矿物由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绿泥石的退变序列。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霓辉正长斑岩及其包体和富铁熔浆包体具有相似的富集轻稀土元素和Ce负异常以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特征。本文综合研究认为,富铁微晶玻璃和富铁熔浆包体是起源于富集地幔,但独立于富碱岩浆并被富碱岩浆裹挟的成分不混溶产物。它们是地幔流体作用现实微观踪迹的两种表现形式,是引发壳幔物质混染并导致寄主岩石和包体中交代蚀变和金属矿化的重要物质源和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岩相学 富铁微晶玻璃 富铁熔浆包体 地幔流体作用示踪 云南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成林 刘严松 +4 位作者 赖思翰 王地 何星慧 刘琦 何博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481-5492,共12页
滑坡是中国频发的地质灾害,滑坡的易发性评价涉及多种影响因素,如何利用多影响因素进行精确、有效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减灾防灾工作的重点和前提。为探讨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不同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的... 滑坡是中国频发的地质灾害,滑坡的易发性评价涉及多种影响因素,如何利用多影响因素进行精确、有效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减灾防灾工作的重点和前提。为探讨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不同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以川西蒲江县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调查与编录,筛选地质、地貌、环境等12类影响因子,分析各影响因子与滑坡的相关性,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大小,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完成因子权重法和栅格赋值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图编制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筛选的12类滑坡影响因子不存在线性相关,坡度、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TWI)和距道路距离对区内滑坡发育影响明显,利用滑坡影响因子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对滑坡易发性进行有效的定量评价。综合现场调查与接收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栅格赋值法和因子权重法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6和0.798,栅格赋值法评价精度优于因子权重法,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栅格赋值法更适用于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BP神经网络模型 栅格赋值法 因子权重法 蒲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花洞隧道瓦斯成因研究
8
作者 陈进 白新亮 +1 位作者 牟宗鹏 张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3274-3277,共4页
通过对重庆—利川线排花洞隧道钻孔浅层天然气含量检测实验,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层序、岩性等条件,通过浅层油气富集理论研究分析,发现排花洞隧道钻天然气浓度与各地质因素的相关关系及瓦斯地层分布的离散性。结合隧道工程设计、施... 通过对重庆—利川线排花洞隧道钻孔浅层天然气含量检测实验,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层序、岩性等条件,通过浅层油气富集理论研究分析,发现排花洞隧道钻天然气浓度与各地质因素的相关关系及瓦斯地层分布的离散性。结合隧道工程设计、施工特点,认为排花洞隧道存在瓦斯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天然气 地质因素 排花洞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