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布及去除 被引量:54
1
作者 邵一如 席北斗 +4 位作者 曹金玲 高如泰 许其功 张慧 刘树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92,182,共9页
根据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几类主要的抗生素在世界各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的残留浓度及抗生素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去除途径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世界各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抗生素的种类和浓度有明显差... 根据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几类主要的抗生素在世界各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的残留浓度及抗生素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去除途径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世界各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抗生素的种类和浓度有明显差异:污水中抗生素的浓度与该国抗生素的使用量有关,我国城市污水中四环素类、磺胺类的检出最高浓度达到103~104ng/L,远高于其他国家;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在美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检出浓度较高,达到103ng/L。污泥中抗生素残留主要是通过污泥吸附作用,残留浓度受到抗生素在固-液相的分配系数、亲脂性和离子所带电荷影响。自然条件下,水解、光解和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率低,而高级氧化技术和膜过滤技术对抗生素的去除效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城市污水处理厂 浓度分布 去除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汞的来源及土壤汞污染修复技术概述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立辉 邹正禹 +2 位作者 张翔宇 赵盛开 潘利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7,共5页
介绍了土壤中汞的来源,综述了土壤汞污染修复技术,包括2种常用修复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热解析修复技术,3种新兴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纳米修复技术。最后对土壤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汞污染 土壤 来源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物沉淀脱除含锰废水中的钙离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翔宇 朱彤 +1 位作者 宋宝华 王中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5,共3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去除含锰废水中的钙离子,考察了不同沉淀剂对钙离子的去除效果,最终选定NaF作沉淀剂,并研究了用量系数、搅拌时间、静置时间以及pH对钙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20℃),当用量系数为1.3,搅拌时间为60 min... 采用化学沉淀法去除含锰废水中的钙离子,考察了不同沉淀剂对钙离子的去除效果,最终选定NaF作沉淀剂,并研究了用量系数、搅拌时间、静置时间以及pH对钙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20℃),当用量系数为1.3,搅拌时间为60 min,静置时间为60 min,废水pH为6时,NaF对钙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锰废水 氟化钠 沉淀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菌株XS3-2-5对含锰废水中Mn(Ⅱ)的生物氧化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璐 张梅华 +3 位作者 魏源送 朱彤 王昕竑 蒋继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93,共6页
该研究以一株从锰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的具有高Mn(Ⅱ)耐受性并具有氧化Mn(Ⅱ)的特性的真菌菌株XS3-2-5为对象,考察了p H值和Mn(Ⅱ)初始浓度对该菌株生长及其氧化Mn(Ⅱ)能力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 该研究以一株从锰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的具有高Mn(Ⅱ)耐受性并具有氧化Mn(Ⅱ)的特性的真菌菌株XS3-2-5为对象,考察了p H值和Mn(Ⅱ)初始浓度对该菌株生长及其氧化Mn(Ⅱ)能力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经过菌株XS3-2-5氧化后的生物锰氧化物进行了表征。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 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Phaeosphaeriopsis sp。pH和Mn(Ⅱ)初始浓度对该菌株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影响。该菌株(湿重)在p H 5-7范围内对Mn(Ⅱ)(300μmol/L)的氧化率接近200 mg/g。SEM、TEM、EDS和XPS的分析结果表明,Mn(Ⅱ)经过该菌株氧化后的生物锰氧化物主要为二氧化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污染 真菌菌株 生物锰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絮凝法处理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萌 张翔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7-220,共4页
采用电絮凝法处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考察了电极种类、溶液初始p H值、电流强度、电絮凝时间等因素对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铁、铝分别作为电极,铝电极对重金属的的处理效果优于铁电极的处理效果;初始p H值在6~9时,... 采用电絮凝法处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考察了电极种类、溶液初始p H值、电流强度、电絮凝时间等因素对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铁、铝分别作为电极,铝电极对重金属的的处理效果优于铁电极的处理效果;初始p H值在6~9时,重金属离子去除率最高,当p H值低于6或高于9时,去除率下降;随电流强度和电絮凝时间增加,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增加;在初始p H=6、电流强度为30 A、电絮凝时间为2 min的条件下,电镀废水中Cu2+和Ni2+的去除率分别为98.98%和95.29%,出水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均满足GB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以金属铝作为电极,电絮凝时间为2 min时,吨水处理电耗为6 k W·h/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电絮凝 电镀废水 重金属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汞真菌的分离及其对废水中Hg(Ⅱ)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梅华 孙璐 +3 位作者 朱彤 王昕竑 蒋继宏 赵盛开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6,共6页
该研究以一株从汞(Hg(Ⅱ))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具有高耐受Hg(Ⅱ)特性的真菌菌株GX-5为对象,考察了该菌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时间、初始浓度、p H值以及投加量等)对Hg(Ⅱ)的吸附特征,并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菌吸附Hg(Ⅱ)前... 该研究以一株从汞(Hg(Ⅱ))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具有高耐受Hg(Ⅱ)特性的真菌菌株GX-5为对象,考察了该菌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时间、初始浓度、p H值以及投加量等)对Hg(Ⅱ)的吸附特征,并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菌吸附Hg(Ⅱ)前后进行表征。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 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条件因素影响实验表明:反应时间6h,p H为5,投加量体积分数为1%时,该菌对废水中的Hg(Ⅱ)吸附效率最高。对该菌处理含汞废水后的菌丝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菌对Hg(Ⅱ)具有有效的表面吸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某种机理将吸附在菌体表面的Hg(Ⅱ)转化为稳定的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污染 真菌菌株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耐受Mn(Ⅱ)真菌菌株的分离及氧化Mn(Ⅱ)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璐 朱彤 +3 位作者 宋宝华 张梅华 姚一夫 李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4-88,共5页
采用分离纯化的方法从锰矿企业含锰土壤中筛选分离能够耐受并氧化二价锰离子(Mn(Ⅱ))的真菌,并研究分离菌株的生长特性及对Mn(Ⅱ)的氧化能力。共分离得到4株具有耐受Mn(Ⅱ)的真菌菌株,分别为XS2-1,XS2-2,XS3-2-4,XS3-2-5。其中XS2-2,XS3... 采用分离纯化的方法从锰矿企业含锰土壤中筛选分离能够耐受并氧化二价锰离子(Mn(Ⅱ))的真菌,并研究分离菌株的生长特性及对Mn(Ⅱ)的氧化能力。共分离得到4株具有耐受Mn(Ⅱ)的真菌菌株,分别为XS2-1,XS2-2,XS3-2-4,XS3-2-5。其中XS2-2,XS3-2-4,XS3-2-5能够将Mn(Ⅱ)氧化生成锰氧化物(Mn(Ⅲ,Ⅳ))。根据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RNA基因测序结果,这4株真菌菌株分别属于Cladosporium、Plectosphaerella、Epicuccum和Phaeosphaeriopsis属。考察了pH值以及Mn(Ⅱ)浓度对菌株生长和氧化Mn(Ⅱ)能力的影响。发现这4株真菌菌株的生长受pH值影响较小,但受Mn(Ⅱ)浓度影响较大;菌株的Mn(Ⅱ)氧化能力受pH值和Mn(Ⅱ)浓度的影响均较为显著。菌株XS3-2-5的Mn(Ⅱ)氧化能力最为突出,随着Mn(Ⅱ)浓度的增加(最高至15 000μmol/L),其Mn(Ⅱ)氧化能力不断升高,并未出现不耐受的情况。能够氧化Mn(Ⅱ)的真菌菌种的发现对于治理受锰污染的水及土壤具有潜在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污染 真菌菌株 锰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霾天气的形成与灰霾监测 被引量:17
8
作者 卢照方 《绿色科技》 2011年第9期131-132,共2页
指出了灰霾天气越来越严重,对气候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影响,提出了对灰霾中各种气体含量的监测方法,分析了影响灰霾天气形成的因素,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灰霾 污染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中有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褚华男 农永光 +1 位作者 郭炜 胡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2115-2117,共3页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研究了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硫酸溶液用量、水浴加热温度及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1/5 KMnO4浓度为0.010 mg/L的高锰酸钾标准使用液用量为2.5 mL,1+3硫酸溶液用量为1...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研究了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硫酸溶液用量、水浴加热温度及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1/5 KMnO4浓度为0.010 mg/L的高锰酸钾标准使用液用量为2.5 mL,1+3硫酸溶液用量为10 mL,水浴加热温度为100℃,加热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可用于在线、远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高锰酸盐指数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电极在在线水质溶解氧的测定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褚华男 齐春雪 +2 位作者 刘南 郭炜 胡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S1期121-122,127,共3页
介绍一种溶解氧在线监测仪器,对其进行零点漂移、量程漂移和重复性等性能项目检测,证明该产品可用于在线水质溶解氧的测定。
关键词 氧电极法 溶解氧电极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镉的研究
11
作者 褚华男 刘南 +2 位作者 齐春雪 智慧 翟亚男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S2期229-230,234,共3页
研究了镀汞的玻碳电极使用查分脉冲阳极溶出法测定水中的重金属元素镉,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使用汞膜电极可以获得较好的重复性和直线性,测定实际水样可得到很好的加标回收率。镀汞玻碳电极可用于重金属... 研究了镀汞的玻碳电极使用查分脉冲阳极溶出法测定水中的重金属元素镉,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使用汞膜电极可以获得较好的重复性和直线性,测定实际水样可得到很好的加标回收率。镀汞玻碳电极可用于重金属元素镉的实时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膜电极 阳极溶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膜处理含锰废水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萌 朱彤 +3 位作者 张翔宇 宋宝华 王中原 刘波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3,共4页
采用纳滤膜处理电解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锰废水,考察了操作压力、阻垢剂和反冲洗等因素对膜通量和各金属离子截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越大,膜通量越大,且膜通量随运行时间延长下降得越快;在操作压力为2.0 MPa的条件下,纳... 采用纳滤膜处理电解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锰废水,考察了操作压力、阻垢剂和反冲洗等因素对膜通量和各金属离子截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越大,膜通量越大,且膜通量随运行时间延长下降得越快;在操作压力为2.0 MPa的条件下,纳滤膜对Mg2+的截留率为90.69%,对Mn2+的截留率为89.72%,对Ca2+的截留率最高,达100%;加入阻垢剂后,纳滤膜的膜通量比未加入阻垢剂时的膜通量略大;反冲洗4次后,膜通量均可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膜通量 截留率 阻垢剂 反冲洗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稳定剂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萌 胡霖 +2 位作者 王浩 张翔宇 宋宝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4,共5页
以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铁屑、蒙脱石、碳酸钙和羟基磷灰石4种稳定剂对土壤中Pb,Zn,Cd,Cu 4种重金属的稳定效果。实验结果表明,4种稳定剂稳定效率的大小顺序为:羟基磷灰石>碳酸钙>蒙脱石>铁屑。当稳定剂质量分数为... 以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铁屑、蒙脱石、碳酸钙和羟基磷灰石4种稳定剂对土壤中Pb,Zn,Cd,Cu 4种重金属的稳定效果。实验结果表明,4种稳定剂稳定效率的大小顺序为:羟基磷灰石>碳酸钙>蒙脱石>铁屑。当稳定剂质量分数为10%时,羟基磷灰石、碳酸钙、蒙脱石和铁屑对Pb,Zn,Cd,Cu 4种重金属的平均稳定效率分别为99.63%,98.53%,97.15%,86.95%。未加稳定剂时,土壤中的Pb以残渣态为主,Zn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为主,Cd以残渣态为主,Cu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为主;加入稳定剂后,土壤中4种金属可交换态的所占比例(简称占比)均显著降低,还原态的占比明显增大,残渣态的占比略有增大,氧化态的占比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稳定剂 稳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与反渗透膜处理含锰废水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宝华 张翔宇 +2 位作者 李萌 张秋丽 胡霖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113,共5页
采用纳滤膜、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对含锰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纳滤膜的操作压力、纯水/浓水比值、Mn2+浓缩倍数、Mn2+截留率及膜通量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对含锰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一级纳滤膜对Mn2+离子的平均截留率大于... 采用纳滤膜、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对含锰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纳滤膜的操作压力、纯水/浓水比值、Mn2+浓缩倍数、Mn2+截留率及膜通量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对含锰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一级纳滤膜对Mn2+离子的平均截留率大于98%;浓缩倍数和膜通量随操作压力的升高而升高,2.0MPa时,浓缩倍数可以达到8.2倍,膜通量可达到28~32L/(m2.h).一级纳滤产生的纯水用反渗透膜进一步处理,反渗透膜对Mn2+离子的截留率在97%以上,纯水Mn2+离子浓度在0.5mg/L以下,可以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反渗透 含锰废水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立辉 严超宇 +1 位作者 王浩 张翔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58,共8页
汞作为常温下唯一的一种液态金属,在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极易造成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是一种用于土壤汞污染治理的重要修复技术,该技术因具有修复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而受到重视。对现有的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评述,主要涉及... 汞作为常温下唯一的一种液态金属,在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极易造成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是一种用于土壤汞污染治理的重要修复技术,该技术因具有修复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而受到重视。对现有的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评述,主要涉及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动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植物修复技术主要研究汞在植物体内代谢机理和规律,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侧重于利用外源微生物降解土壤中汞,动物修复技术研究较少,目前仅见有关蚯蚓富集汞的报道。现代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包括土壤化学、植物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微生物学、分析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融合性技术,借助这些学科力量可以对植物提取汞根际微界面过程和植物体内微界面过程、微生物和动物汞富集机制有更深刻的认识。综述最后对目前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了汞污染生物修复领域存在的几大问题以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污染 土壤 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动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对重金属废水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彤 张翔宇 +2 位作者 宋宝华 王中原 张秋丽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1,共3页
为验证分子筛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实际含锰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13X分子筛,通过实验研究了吸附材料用量、吸附时间、搅拌转速和溶液pH对Ca2+、Mn2+、Mg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材料用量增加对Mn2+、Mg2+的吸附影响较大;随... 为验证分子筛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实际含锰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13X分子筛,通过实验研究了吸附材料用量、吸附时间、搅拌转速和溶液pH对Ca2+、Mn2+、Mg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材料用量增加对Mn2+、Mg2+的吸附影响较大;随着吸附时间增长,各金属离子去除率增加;适当的转速有利于金属离子的吸附,但各金属离子对应的最佳转速各不相同;pH提高,能够促进分子筛对金属离子的吸附。13X分子筛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为离子交换吸附和表面吸附。研究表明,13X分子筛在处理低浓度含锰重金属废水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X分子筛 重金属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 t/d浮法玻璃窑脱硝技术工艺比选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会来 周欣 +2 位作者 朱东波 董丽彦 宋宝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60-462,共3页
由于对浮法玻璃窑烟气排放标准的提高,玻璃窑烟气需要进行脱硝系统的增设。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重油浮法玻璃窑的烟气状况及主要脱硝方式。针对某700 t/d重油浮法玻璃窑烟气脱硝项目,对比了几种SCR脱硝布置方式,并通过综合考虑对原有余... 由于对浮法玻璃窑烟气排放标准的提高,玻璃窑烟气需要进行脱硝系统的增设。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重油浮法玻璃窑的烟气状况及主要脱硝方式。针对某700 t/d重油浮法玻璃窑烟气脱硝项目,对比了几种SCR脱硝布置方式,并通过综合考虑对原有余热锅炉影响程度、施工难度及运行费用等条件后,最终选择了适应于该现场的合理方案。最终方案因对余热锅炉热效率影响小,同时作为相对独立工艺系统无需对余热锅炉进行过多改造而确定为在余热锅炉前增设中高温S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窑 脱硝 重油 最优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出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风华 宋永会 +4 位作者 曾萍 王全红 韩双 宋宝华 胡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4,178,共6页
以处理黄连素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出水为进水基质,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运行80d后形成粒径在2-10mm间的成熟稳定的颗粒污泥。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 以处理黄连素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出水为进水基质,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运行80d后形成粒径在2-10mm间的成熟稳定的颗粒污泥。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好氧污泥颗粒化进行分析,考察微生物形态、群落演替和多样性,并对优势菌种进行了分析。DGGE图谱表明,好氧污泥颗粒化进程中,微生物种群呈明显演替变化,好氧颗粒污泥菌群多样性较强。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优势菌群主要为未分类bacteria、CFBgroupbacteria和Bacteroide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好氧颗粒污泥 PCR-DGGE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脱硫除雾器减缓结垢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丽彦 杨贝 +3 位作者 马帅 宋宝华 牛建青 张文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0,共3页
从分析除雾器结垢原因入手,提出减缓结垢方法:控制浆液运行p H在6以下,保证足够的氧化风量,宜控制浆液密度处于1 080~1 180 kg/m3;冲洗水压力宜在0.15~0.30 MPa,下层除雾器冲洗水量及频次宜较大,冲洗水覆盖率300%,冲洗水不溶物含量及硬... 从分析除雾器结垢原因入手,提出减缓结垢方法:控制浆液运行p H在6以下,保证足够的氧化风量,宜控制浆液密度处于1 080~1 180 kg/m3;冲洗水压力宜在0.15~0.30 MPa,下层除雾器冲洗水量及频次宜较大,冲洗水覆盖率300%,冲洗水不溶物含量及硬度应控制在低值;适当向浆液中添加阻垢剂;严格控制除尘效率和石灰石品质不低于设计值;优化烟气流场,使流场均匀,保障除雾器通流气速在4~7 m/s。为除雾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除雾器 减缓 结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增效剂强化脱硫的实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丽彦 刘玉朋 +3 位作者 宋宝华 张秋丽 靳鹏鹏 张文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120,共5页
以碳酸钙为脱硫剂,以硫酸镁、柠檬酸钠、己二酸、戊二酸、丁二酸、硫酸锰、过硫酸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添加剂进行碳酸钙溶解、亚硫酸钙氧化、二氧化硫吸收实验。结果表明:丁二酸可提高54%的碳酸钙转化率;过硫酸钾可... 以碳酸钙为脱硫剂,以硫酸镁、柠檬酸钠、己二酸、戊二酸、丁二酸、硫酸锰、过硫酸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添加剂进行碳酸钙溶解、亚硫酸钙氧化、二氧化硫吸收实验。结果表明:丁二酸可提高54%的碳酸钙转化率;过硫酸钾可提高21.9%的亚硫酸钙氧化速率;己二酸、丁二酸、戊二酸、柠檬酸钠、硫酸镁和复合增效剂脱硫提效作用显著。配制出5种复合增效剂,综合考虑增效效果、成本和二次环境影响,筛选出3号复合增效剂为最优增效剂,可提高31.7%的脱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增效剂 溶解 氧化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