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美州圭亚那地盾北部奥罗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1
作者 张俊杨 单思齐 +6 位作者 傅其斌 刘洋树 吴炳生 王勤 刘晗 李永辉 祝新友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88,共24页
奥罗拉(Aurora)金矿为南美洲圭亚那地盾北部典型的造山型金矿(资源量金184 t@2.54 g/t)。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详细的岩芯编录、岩相学以及矿相学的工作,总结了奥罗拉金矿Rory’s Knoll(RK)、Mad Kiss(MK)以及Aleck Hill(AH)矿段典型... 奥罗拉(Aurora)金矿为南美洲圭亚那地盾北部典型的造山型金矿(资源量金184 t@2.54 g/t)。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详细的岩芯编录、岩相学以及矿相学的工作,总结了奥罗拉金矿Rory’s Knoll(RK)、Mad Kiss(MK)以及Aleck Hill(AH)矿段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奥罗拉金矿位于区域中酸性侵入岩岩基东侧大型NW向剪切带转折处,金矿化受构造控制且分布在晚期的构造中,与多组NW-NNW向剪切带以及紧闭褶皱密切相关。根据其矿石类型、矿体形态、脉体特征及围岩性质划分2种类型,分别为赋矿围岩为中酸性侵入体的金矿(RK和MK)和赋矿围岩为火山岩的金矿(AH)。金矿化与石英-碳酸盐脉以及黄铁矿密切相关,矿石类型包括脉状、网脉状、浸染状其次为角砾状。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以及少量的碲-金矿物,嵌布类型包括粒间金、吸附金、包裹金及裂隙金。矿床发育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可根据矿化蚀变及围岩特征将其划分为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Ⅰ型蚀变(RK和MK),其蚀变范围可达15~20 m,近矿端发育石英-钠长石-铁白云石-绢云母的矿物组合,中间带为绢云母-绿泥石-铁白云石的蚀变矿物组合,远端为磁铁矿-方解石-绿帘石-绿泥石的蚀变矿物组合;与火山岩有关的Ⅱ型蚀变(AH),蚀变范围在5~10 m,近矿端发育石英-钠长石-铁白云石-绢云母-绿泥石的矿物组合,远端发育磁铁矿-方解石-绿帘石-绿泥石的矿物组合,Ⅰ型蚀变相比Ⅱ型蚀变褪色范围较宽,而近矿端的绿泥石及远端的磁铁矿含量较少。通过系统梳理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体分布规律,笔者认为深边部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对茂密热带雨林厚风化覆盖的圭亚那地盾的找矿勘查方法建议以大比例尺航磁+MMI(活动金属离子测量)等深穿透化探方法+RC(反循环)/DD(金刚石)钻探验证为手段,花岗绿岩带内岩体+区域性剪切带+金高值异常区是有利的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找矿预测 绿岩带金矿 造山型金矿 圭亚那地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马诺诺超大型锂矿床成矿特征与勘查准则
2
作者 阙朝阳 李红兵 +3 位作者 解洪晶 刘建明 李顺庭 雷德利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33,共17页
刚果(金)马诺诺(Manono)锂矿床位于非洲中部基巴拉造山带(Kibaride Belt),属LCT伟晶岩型锂矿床,以其规模大、品位高,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对马诺诺矿床最新勘查成果,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和伟晶岩分带的系统研究,提出马诺诺含矿伟晶岩... 刚果(金)马诺诺(Manono)锂矿床位于非洲中部基巴拉造山带(Kibaride Belt),属LCT伟晶岩型锂矿床,以其规模大、品位高,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对马诺诺矿床最新勘查成果,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和伟晶岩分带的系统研究,提出马诺诺含矿伟晶岩主要表现为倾向分带性,沿倾向方向由浅到深,依次为云英伟晶岩带(头部带,Sn矿化为主)、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带(中部带,锂矿主成矿带)和钾长花岗伟晶岩带(尾部带,无矿化),具有“上锡下锂”的矿化分带结构。马诺诺超大型锂矿床的形成得益于岩浆-构造-围岩条件的最佳组合,其中G4期的初始含锂花岗质岩浆的“双层分异”作用,即深部岩浆房的结晶分异和浅部LCT岩浆房的液态分异,是锂元素超常富集的重要机制。结合马诺诺锂矿床的发现和勘查实践,总结了马诺诺式LCT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勘查评价准则:遥感影像快速识别民采痕迹;按照“上锡下锂”的分带特征评价(民采)锡矿点;沿锡矿化的倾向方向追索发现锂矿体;应用无人机航磁技术快速圈定伟晶岩和控矿构造,开展整体评价。马诺诺矿区及外围民采稀有金属矿点众多,找矿潜力巨大,借助评价准则,可快速优选评价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床 LCT伟晶岩 成矿模式 勘查准则 马诺诺 刚果(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月牙湾铜镍硫化物矿床Sr-Nd-Pb-S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周国超 王玉往 +4 位作者 王京彬 石煜 解洪晶 李德东 程先锋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101,共15页
新疆东天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镍成矿带,但其含矿岩体的岩浆起源和硫饱和机制存在较大争议,大南湖岛弧带内新发现的月牙湾铜镍硫化物为厘清这些争议提供了新的窗口。月牙湾岩体是多期次岩浆侵位形成的复式岩体,第一期岩浆作用形成辉长... 新疆东天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镍成矿带,但其含矿岩体的岩浆起源和硫饱和机制存在较大争议,大南湖岛弧带内新发现的月牙湾铜镍硫化物为厘清这些争议提供了新的窗口。月牙湾岩体是多期次岩浆侵位形成的复式岩体,第一期岩浆作用形成辉长岩、橄长岩和橄榄辉长岩,第二期岩浆作用形成基性程度更高的暗色细粒橄榄辉长岩和暗色细粒橄长岩,是主要的赋矿岩相。岩石具有低(^(87)Sr/^(86)Sr)i(0.7033~0.70348),高εNd(t)(6.54~8.35)和Pb同位素比值较低((^(206)Pb/^(204)Pb)i=17.828~18.014,(^(207)Pb/^(204)Pb)i=15.446~15.478,(^(208)Pb/^(204)Pb)i=37.495~37.698)的特征,指示月牙湾岩体的形成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并无直接联系,而是源自亏损地幔,并且受到俯冲物质的交代。硫化物原位δ^(34)S为0.03‰~4.09‰,与卡拉塔格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围岩地层δ^(34)S范围一致,表明在成矿过程中有地壳硫的加入。大南湖岛弧带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与康古尔剪切带和中天山地块中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具有相似的成岩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剥蚀程度较浅,说明大南湖岛弧带具有较好的铜镍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源区 硫饱和机制 同位素 月牙湾矿床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尔维亚Čoka Kuruga金铜矿床蚀变岩帽及明矾石特征及其找矿指示
4
作者 谭威 饶东平 +3 位作者 林明钟 曾育龙 林健 曾兴宝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720,共14页
Čoka Kuruga金铜矿床作为Timok成矿带西部截至目前已发现的最大规模的产于蚀变岩帽中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多年勘探仍未发现下伏斑岩型矿化,文章通过对矿区蚀变岩帽开展大比例尺蚀变填图、岩芯编录及明矾石特征吸收峰值研究,判断... Čoka Kuruga金铜矿床作为Timok成矿带西部截至目前已发现的最大规模的产于蚀变岩帽中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多年勘探仍未发现下伏斑岩型矿化,文章通过对矿区蚀变岩帽开展大比例尺蚀变填图、岩芯编录及明矾石特征吸收峰值研究,判断该区蚀变岩帽中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及深部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矿区蚀变岩帽原岩为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其分布受区域性北西向断裂、火山机构及其同生断裂等共同控制。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外依次发育高级泥化多孔状石英岩带、高级泥化强硅化隐爆角砾岩带、高级泥化带、泥化带及青磐岩化带。明矾石广泛分布于高级泥化带中,主要形成于岩浆蒸汽环境、岩浆热液环境及表生环境中,其中岩浆热液明矾石对寻找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直接的指示意义。明矾石的特征吸收峰三维数值模型显示从矿区北东部到西南部,其1480 nm特征吸收峰值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推测高硫型矿体南西侧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潜力。总体上,沿Lipa断裂呈串珠状分布的蚀变岩帽,可能发育与Timok成矿带东部类似的巨型斑岩-浅成低温矿床成矿系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岩帽 短波红外 明矾石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 高级泥化蚀变 塞尔维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游富华 蒋姣姣 +1 位作者 张锦章 赖晓丹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0-1022,共13页
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床是典型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近年来矿产勘查向深部和外围扩展,由于矿体的厚度较小、埋深大,传统的物化探方法勘查效果不佳,急需寻找快速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本文在阿舍勒铜锌矿床开展了系统的短波红外光谱(SWIR... 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床是典型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近年来矿产勘查向深部和外围扩展,由于矿体的厚度较小、埋深大,传统的物化探方法勘查效果不佳,急需寻找快速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本文在阿舍勒铜锌矿床开展了系统的短波红外光谱(SWIR)勘查研究,结果显示,与矿(化)体关系密切的白云母具有的Al—OH吸收峰位小于2 205 nm,总体具有富Al的特征;与矿(化)体关系密切的绿泥石具有的Fe—OH吸收峰值集中在2 250 nm,具有富Mg特征;白云母结晶度在矿区由南到北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热液(矿化中心)主要来自于矿区北部。研究表明,短波红外光谱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识别出蚀变矿物类型,确定蚀变矿物组合,指示蚀变分带规律;白云母和绿泥石吸收峰波长和白云母结晶度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阿舍勒铜锌矿床找矿的新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块状硫化物矿床 阿舍勒铜锌矿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找矿勘查综合模型——以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成矿系统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邹滔 祝新友 +7 位作者 杨尚松 管育春 杨星 白丽伟 王可祥 胡格吉乐吐 徐立中 柯国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3-690,共18页
维拉斯托矿田是大兴安岭南段一个典型的热液脉型锡多金属矿田。成矿地质特征显示,深部隐伏碱长花岗岩为其成矿地质体,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关系,呈现明显的矿化蚀变分带,成矿中心钨锡-锂铷矿化,多伴生有云英岩化、硅化,两侧均有... 维拉斯托矿田是大兴安岭南段一个典型的热液脉型锡多金属矿田。成矿地质特征显示,深部隐伏碱长花岗岩为其成矿地质体,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关系,呈现明显的矿化蚀变分带,成矿中心钨锡-锂铷矿化,多伴生有云英岩化、硅化,两侧均有铜铅锌银(萤石)矿化,常出现较强的褐铁矿化和萤石化,构成一套较完整的岩浆-热液锡多金属成矿系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分带清晰,W、Sn、Mo、Bi位于异常中心部位,Cu、Zn、Pb、Ag、As、Sb等元素位于异常外侧。自然重砂特征显示,重砂矿物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带,矿田中心以锡石重砂颗粒相对较多,矿物组合为锡石+闪锌矿+黄铁矿,外侧硫化物矿化区锡石变少,重砂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成矿中心的锡钨多金属矿对应物探测量的低重力、中低极化率、中高阻率与低磁特征,局部出现略高激电异常。边部的铅锌银多金属矿所对应物探测量的高重力、高极化率、低电阻率和高磁特征。综合分析维拉斯托矿田地物化等方面信息,建立了锡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综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多金属矿床 成矿系统 找矿勘查综合模型 维拉斯托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中元古代晚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来自石榴夕线堇青石片麻岩的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U-Pb年代学的制约
7
作者 毛小红 路增龙 +2 位作者 张建新 郭祺 武亚威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37,共19页
在欧龙布鲁克地块乌兰北部地区察汗河岩群中识别出麻粒岩相石榴夕线堇青石片麻岩,其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夕线石、堇青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和少量钾长石等。岩相学观察显示,M1阶段矿物组合有斜长石±钾长石+石榴子石+夕线石... 在欧龙布鲁克地块乌兰北部地区察汗河岩群中识别出麻粒岩相石榴夕线堇青石片麻岩,其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夕线石、堇青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和少量钾长石等。岩相学观察显示,M1阶段矿物组合有斜长石±钾长石+石榴子石+夕线石+石英,M2阶段矿物组合有斜长石±钾长石+石榴子石+夕线石+石英+钛铁矿+黑云母,M3阶段矿物组合有堇青石+黑云母+钛铁矿+石英+石榴子石+斜长石±钾长石。相平衡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该岩石的峰期温压条件为p=0.92~1.08 GPa,峰期温度t>790℃,峰期之后经历升温降压的p-T演化轨迹。锆石和独居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变质年龄分别为1133±14 Ma和1125±37 Ma,1133~1125 Ma应代表了该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乌兰北部察汗河岩群的石榴夕线堇青石片麻岩可能形成于大洋俯冲作用下的弧或弧后构造环境,乌兰北部的岩浆-变质杂岩带经历了从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俯冲增生到碰撞造山的演化过程,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过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龙布鲁克地块 石榴夕线堇青石片麻岩 麻粒岩相 RODINIA超大陆 相平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尔维亚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热液绿帘石类型和成分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安顺 单思齐 +6 位作者 谢桂青 刘文元 张安顺 毛景文 饶东平 陈思源 黄伟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34,共17页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该矿床主要产于晚白垩世角闪斜长安山岩中,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是研究蚀变矿物勘查指标体系的理想对象。笔者结...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该矿床主要产于晚白垩世角闪斜长安山岩中,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是研究蚀变矿物勘查指标体系的理想对象。笔者结合钻孔编录信息,利用显微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技术,对该矿床中的绿帘石进行矿物化学成分分析。根据产状可将绿帘石划分为2类,分别为赋存于绢英岩化带中的绿帘石(Ⅰ型绿帘石)和赋存于青磐岩化带中的绿帘石(Ⅱ型绿帘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2类绿帘石中的n(Al)与n(Fe)、n(Ca)与n(Mn)均呈现负相关关系,n(Al)、n(Fe)、w(Mn)存在明显的差异,Ⅰ型绿帘石贫Fe、Mn,富Al元素,具有相对较低的X_(Fe)值,Ⅱ型绿帘石与之相反,富Fe、Mn,贫Al元素,具有相对较高的X_(Fe)值。结合矿相学特征,文章提出Ⅰ型绿帘石由斜长石蚀变而成,Ⅱ型绿帘石由角闪石蚀变而成,暗示绿帘石的主量元素变化受蚀变前的矿物控制。LA-ICP-MS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青磐岩化带中由深部至浅部Ⅱ型绿帘石的w(Pb)、w(Sb)、w(Ba)显示升高的趋势,浅部绿帘石具有较低的w(Mo);Ⅱ型绿帘石中的w(Mn)、n(Al)和w(Mg)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w(As)、n(Fe)和n(Ca)呈现出相反的空间变化趋势。由于绿帘石的微量元素找矿指标变化受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根据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绿帘石中的w(Mg)、w(Pb)、w(Sb)、w(Ba)、w(Mo)、w(Mn)、w(As)的空间变化规律,笔者推测该斑岩型矿床热液中心在Mn元素晕之下1~2 km处。笔者研究发现Ⅱ型绿帘石中的主量元素n(Al)和X_(Fe)与w(Mn)微量元素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n(Ca)和n(Fe)与w(Mn)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故Ⅱ型绿帘石中的n(Al)、X_(Fe)、n(Ca)和n(Fe)元素可以作为找矿勘查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帘石 主、微量元素 斑岩铜金矿床 找矿勘查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青山造山型金-铅矿床成矿机制:矿石和黄铁矿组成约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志超 龙灵利 +5 位作者 杨立强 王玉往 祝新友 童海奎 李顺庭 马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2-1732,共21页
青山金铅矿床位于柴北缘滩间山矿集区内,是全球罕见的金-铅共/伴生的造山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片岩中,受到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发育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种矿石类型,矿石中硫化物较为发育,常见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 青山金铅矿床位于柴北缘滩间山矿集区内,是全球罕见的金-铅共/伴生的造山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片岩中,受到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发育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种矿石类型,矿石中硫化物较为发育,常见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等。黄铁矿作为该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其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指示金赋存状态,揭示成矿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为此,选取ZK2103和ZK3701钻孔中不同深度空间的矿石和围岩样品,分别进行成矿元素全岩测试和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工作。矿石和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都为右倾型,呈现明显的Eu负异常,未见Ce异常,说明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且不含海水。矿石相对富集Au、Ag、Cu、Pb、Zn、As、Co、Bi、Sb、W、Ni、Sr、Cd、V元素,而Sn、Mo、Cr元素含量则相对偏低。矿石和围岩中黄铁矿的S/Fe值小于2.0,表现出亏S和富Fe的特征;黄铁矿的Au/Ag值均大于0.5,Co-Ni图解结果指示黄铁矿为热液成因。金主要以纳米粒子形式赋存,少量以固溶体形式存在。金在流体中以Au(HS)-2的形式运移,流体混合作用破坏了Au(HS)-2的稳定性,致使金的沉淀。高硫的成矿流体可以运移部分的铜、铅、锌。在金沉淀后,成矿流体温度和压力降低,致使铅开始沉淀。但由于该流体运移铅、锌的能力有限,青山金铅矿床铅矿体的规模较小。硫-铅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区域上金龙沟矿区和青龙沟矿区围岩中铅锌含量较低,所以未形成铅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元素特征 成矿机制 造山型矿床 青山金铅矿床 柴达木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承德地区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成因及其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浩 卫晓锋 +7 位作者 王京彬 朱苏加 杨帆 梁钊 田晓霞 李炜 贾文茹 于开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0-1303,共14页
【研究目的】查明承德地区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地质成因,为当地土壤硒的勘查及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地质调查查明该区成土母质类型,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凯氏定氮法等获取了553个土壤... 【研究目的】查明承德地区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地质成因,为当地土壤硒的勘查及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地质调查查明该区成土母质类型,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凯氏定氮法等获取了553个土壤样品及66件岩矿石样品中硒及多个元素的含量,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合地质作用分析地质成因。【研究结果】研究区成土母质大致分为9类,表层土壤中硒含量最小值为0.016mg/kg,最大值为0.743 mg/kg,平均值为0.17 mg/kg,土壤平均硒含量仅为全国土壤平均硒含量的1/2,处于缺乏等级。铁矿石、金矿石、铅锌矿石中硒含量均值分别为0.860 mg/kg、1.233 mg/kg、3.365 mg/kg,明显高于各类矿石的尾矿及围岩。【结论】承德地区土壤硒整体含量很低,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分布特征受控于地质建造。富硒土壤区域集中在隆化县南部(A区)、承德市南部(B区)(双滦区、双桥区)、宽城县东部(C区)。C区属于“岩石风化型”,与含硒量高的原生碳酸盐岩+碳质泥岩地层组合有关;B区属于“成矿伴生型”,与铅锌矿成矿过程中硒与金属硫化物的伴生关系及硒与硫的替代关系有关;A区属于“河道沉积型”,与河道沉积过程中河湖冲动力驱动、有机质的吸附作用有关。承德南部富硒区域具有发展林果经济的天然优势,围场县处于低硒环境,是引发克山病等地方病流行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分布特征 相关性分析 地质成因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承德市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金属矿山酸性露采边坡原位固化阻隔技术方法研究
11
作者 许辉标 蓝选庆 +6 位作者 朱秋华 杨鸿翔 蓝晓聪 朱敏 谢桂芳 蒋颖 卫晓锋 《中国矿业》 2023年第9期62-69,共8页
有色金属矿山露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土壤酸化是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难点。以福建紫金山金铜矿露采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土壤分析,研究边坡酸化控制方法。矿区包括终了境界中的裸露岩石、排土场岩土混合物和选矿过程产生的残渣物... 有色金属矿山露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土壤酸化是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难点。以福建紫金山金铜矿露采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土壤分析,研究边坡酸化控制方法。矿区包括终了境界中的裸露岩石、排土场岩土混合物和选矿过程产生的残渣物等三种基质组成的各类边坡;研制了两种阻氧覆盖酸化控制方法,一种是由砂土35%~45%、氧化钙5%~10%、水泥10%~20%、聚丙烯酸钾150~200 g、有机螯合剂20~60 kg组成的薄层状固化隔离覆盖材料(1 m^(3));另一种是由中和渣80%~90%、微生物菌肥5%~10%、有机肥1%~5%配制的厚层状中和介质覆盖材料(1 m^(3))。工程应用情况显示表层土壤pH值由2.78~5.05上升至8.21~8.56,硫平均含量下降70%,土壤酸化得到有效控制,立体植物群落逐渐恢复。该研究为有色金属矿山露天终了境界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工业实践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露采边坡 固化阻隔 有色金属矿山 紫金山金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法的青海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童海奎 卫晓锋 +7 位作者 马彦青 孙紫坚 柴星 刘泽群 马维明 朱建鹏 李嘉泰 薛陈利 《中国矿业》 2023年第3期48-54,73,共8页
为了科学评估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文探索建立了基于信息量法的评估方法体系:按照2 km×2 km标准划分青海省评价单元,假设每个评价单元高强烈度地质勘查活动影响面积为7850 m 2;分... 为了科学评估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文探索建立了基于信息量法的评估方法体系:按照2 km×2 km标准划分青海省评价单元,假设每个评价单元高强烈度地质勘查活动影响面积为7850 m 2;分别计算地物覆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噪声影响、地表水资源环境四项单因子信息量,利用GIS叠加计算综合信息量;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综合信息量划分为-1.55~1.72、1.72~3.48、3.48~4.70、4.70~6.04、6.04~9.14,对应的生态环境影响等级为轻微、较轻、一般、中等、严重。评估结果表明:轻微-较轻等级的面积为670086.5 km^(2),占青海省全域面积的94.6%,说明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在地质勘查过程中要加强环境本底调查,注重自然恢复能力,减少人为过渡治理,提升绿色勘查综合效益。该项评估为青海省地质勘查工作部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法 自然间断点法 地质勘查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景观模型的生态地质调查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卫晓锋 樊刘洋 +4 位作者 孙紫坚 殷志强 蒋颖 肖春蕾 陈自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3-755,共13页
建立在调查者经验思维基础上的传统技巧性生态地质调查,野外观察点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会导致调查结果不可重复,部分推断过程无法验证。建立了一套基于土壤景观模型、地质建造划分和专家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体系,提取影响生态格局的关键... 建立在调查者经验思维基础上的传统技巧性生态地质调查,野外观察点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会导致调查结果不可重复,部分推断过程无法验证。建立了一套基于土壤景观模型、地质建造划分和专家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体系,提取影响生态格局的关键环境因子,建立环境因子数据库;对环境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建立景观模型,得到环境因子组合隶属度分布图;划分地质建造;根据隶属度值和地质建造类型,遴选野外调查点,获取基质(土壤)类型、植物群落组合信息;将环境因子组合与生态系统类型对应,提取地质建造-环境因子-生态格局关系知识集,划分生态地质单元。该方法在河北承德市柴白河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435个野外验证点,可获取环境因子-地质建造-生态系统关系规则知识集,编制的生态地质图验证精度达到84.8%。该研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生态地质野外调查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地质建造 土壤景观模型 生态-地质关系规则知识 生态地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南温河钨矿床成因和成矿时代:来自矿床地质特征和Sm-Nd同位素年龄的证据
14
作者 李顺庭 祝新友 +4 位作者 路增龙 张定才 韩胜康 蒲兴明 李孝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4-925,共12页
南温河钨矿是滇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白钨矿床。从加里东期开始,区内遭受了多期构造-变质作用,地质作用复杂,导致以往对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关键问题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在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其为岩浆-热液... 南温河钨矿是滇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白钨矿床。从加里东期开始,区内遭受了多期构造-变质作用,地质作用复杂,导致以往对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关键问题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在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其为岩浆-热液控制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床;成矿热液是岩浆-热液过渡态流体,具体表现形式为“穿层”和“顺层”石英脉-长石石英脉,其控制了矽卡岩化和白钨矿化;目前勘探工作揭露的层状、似层状矽卡岩矿体为“浆-液过渡成矿流体”顺层交代的产物。获得南温河钨矿Sm-Nd同位素年龄为126±6.7 Ma(n=7,MSWD=0.33),与区内构造研究成果和其他年代学成果获得良好的印证,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Sm-Nd同位素年龄等证据,认为南温河钨矿是由燕山晚期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地区 南温河钨矿 矿床成因 成矿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南段哈力黑坝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拆沉作用
15
作者 魏巍 黄行凯 +4 位作者 徐巧 蒋斌斌 刘孜 祝新友 巫锡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8-994,共17页
【研究目的】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大兴安岭中南段哈力黑坝岩体早白垩世花岗岩成岩年代、岩石成因类型、源区性质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显微镜、XRF和(LA-)ICP-MS等手段对哈力黑坝岩体早白垩世花岗岩进行... 【研究目的】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大兴安岭中南段哈力黑坝岩体早白垩世花岗岩成岩年代、岩石成因类型、源区性质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显微镜、XRF和(LA-)ICP-MS等手段对哈力黑坝岩体早白垩世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研究结果】哈力黑坝早白垩世花岗岩主要包括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39.1±0.7)Ma和(138.4±1.0)Ma。岩石主量元素具有高硅(74.09%~77.19%)、富碱(7.92%~8.46%),低CaO(0.35%~1.14%)和低MgO(0.15%~0.47%)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其A/CNK值介于0.95~1.08,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3.69~13.17,稀土配分模式图呈右倾海鸥型,具有较为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11~0.47)。岩石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岩石富集Rb、U、Th、Zr、Hf等元素,强烈亏损Sr、Ba、Ti、P等元素。岩石具有高正的ε_(Hf)(t)值(+5.0~+11.2)和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408~731 Ma)。【结论】哈力黑坝岩体早白垩世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其源区主要为年轻地壳物质,并有老地壳物质的贡献,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受控于岩石圈拆沉减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早白垩世花岗岩 HF同位素 哈力黑坝 大兴安岭中南段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拉塔格矿田红海铜矿限制性矿体原生晕模型与找矿预测
16
作者 张汉成 李顺庭 刘金辉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新疆红海铜锌矿床是位于东疆卡拉塔格矿田的一个中型规模的隐伏VMS型矿床,开展成矿预测工作,对矿区生产探矿及周边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意义。文章以红海铜矿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地质钻探数据,结合矿区地质特征,运用地质统... 新疆红海铜锌矿床是位于东疆卡拉塔格矿田的一个中型规模的隐伏VMS型矿床,开展成矿预测工作,对矿区生产探矿及周边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意义。文章以红海铜矿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地质钻探数据,结合矿区地质特征,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该矿床成矿规律、矿化趋势,构建了红海矿区三维限制性矿体晕模型,并将原生矿体晕栅格化并限制在蚀变域范围内研究其矿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预测了勘探靶区,为该矿床的深部和边缘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并在随后的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找矿突破。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首次提出了限制性矿体原生晕模型的概念;(2)基于基础地质数据,构建了红海矿区的蚀变域模型,并根据地质统计学分析,建立了栅格化的铜元素三维限制性矿体蚀变晕模型;(3)利用限制性矿体原生晕模型,对三个方向趋势面进行了矿化趋势分析,并在三维空间内厘定了成矿靶区,直接推动了红海矿区隐伏矿体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矿体晕 地质统计学 趋势面 蚀变域 成矿预测 红海铜矿 卡拉他格矿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严光生 叶天竺 +9 位作者 庞振山 薛建玲 程志中 吕志成 韦昌山 王玉往 祝新友 陈辉 张晓飞 隗含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7-882,共26页
在大量典型矿床剖析的基础上,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为支撑,通过总结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践和典型矿床研究成果,按照成矿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成矿作... 在大量典型矿床剖析的基础上,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为支撑,通过总结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践和典型矿床研究成果,按照成矿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成矿作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相统一的综合思维,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和找矿预测矿床分类的比较思维,提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概念。成矿地质体是形成矿床主要矿产、决定主成矿阶段空间位置的成矿地质作用的实物载体,划分为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大型变形作用形成的5类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包括构造界面、岩性界面、物理化学转换界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是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和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依据成矿地质作用对中国主要矿床类型进行梳理划分,归纳总结了主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构建了反映矿体赋存位置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勘查区找矿预测的工作方法,对矿床学研究、找矿预测、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体 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找矿预测 三位一体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毛盖吐锡矿点LA-ICP-MS锡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斌斌 邹滔 祝新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8-165,共8页
毛盖吐锡矿点为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在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矿点,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矿点地处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矿化类型为锡石石英脉型。矿石矿物主要为锡石和少量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以及银的矿物,脉石矿物主要... 毛盖吐锡矿点为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在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矿点,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矿点地处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矿化类型为锡石石英脉型。矿石矿物主要为锡石和少量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以及银的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以及少量的萤石。该矿由于首次发现,研究程度较低,关于其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规律尚不明确。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上发育多个锡多金属矿床,目前的研究表明这些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多集中在早白垩世,成因与早白垩世花岗岩相关。为了研究毛盖吐锡矿与区域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联系,开展了对毛盖吐锡矿点成矿时代的研究,本研究选取1件石英脉型锡矿石样品进行LA-ICP-MS锡石U-Pb定年,获得锡石的^(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为130.2±3.4 Ma(MSWD=2.9),表明毛盖吐锡矿点形成于早白垩世,这与区域上主要的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一致,说明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寻找锡多金属矿床拥有很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U-Pb年龄 毛盖吐锡矿 内蒙古 大兴安岭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高原小滦河流域古土壤碳库地质成因和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卫晓锋 王京彬 +4 位作者 孙紫坚 魏浩 李霞 陈自然 孙厚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73-2183,共11页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以往研究主要针对现代土壤碳库,而古土壤的碳库特征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河北坝上高原小滦河流域古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光释光(OSL)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团聚体分析方法,研究了风成沙地稀疏草地...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以往研究主要针对现代土壤碳库,而古土壤的碳库特征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河北坝上高原小滦河流域古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光释光(OSL)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团聚体分析方法,研究了风成沙地稀疏草地单元和河湖残积灌草混合单元内古土壤碳库特征。结果表明:古土壤形成时代为5.7~3.3 ka的全新世温暖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足,发育以松和蒿属为主要建群种的针叶林-草原植被。碳库以有机碳(SOC)为主,平均有机碳密度为3.85 kg/m^(2),有机碳库储量为153.1×10^(7)kg。河湖相沉积物微团聚体的含量较高,对古土壤层碳库的物理保护作用较强,碳库稳定性较高;风积相沉积物微团聚体含量相对较低,加速有机碳的分解,碳库稳定性较差。提出不同沉积单元的土地利用保护方式,减少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流失,支撑当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土壤 光释光(OSL)年代学 有机碳 稳定性 坝上高原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Luiswishi铜钴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瑞垠 祝新友 +6 位作者 王蓉 朱政坤 蒋斌斌 张雄 孙宁 郑长友 岳鹏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9-731,共13页
刚果(金)Luiswishi铜钴矿床位于加丹加铜钴成矿带中,属于沉积岩容矿层状铜钴矿床,主要发育顺层的层状矿脉和穿层的高角度矿脉。本文通过对2种矿脉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发现,2种矿脉均存在气液两相包裹体... 刚果(金)Luiswishi铜钴矿床位于加丹加铜钴成矿带中,属于沉积岩容矿层状铜钴矿床,主要发育顺层的层状矿脉和穿层的高角度矿脉。本文通过对2种矿脉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发现,2种矿脉均存在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等2类,气液两相包裹体中存在一套深色包裹体。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含丰富的盐类及硬石膏子晶,代表了氧化性含矿卤水,具中高温(200~360℃)、高盐度(33%~49%)的特征。高角度矿脉的均一温度和盐度略高于层状矿脉,均属于Na^(+)、K^(+)、Ca^(2+)-Cl^(-)、SO_(4)^(2-)型盆地卤水,主要来源于海相蒸发岩的溶解。深色气液两相包裹体代表了还原性流体,具有中高温(200~360℃)中低盐度(16%~23%)的特征,来源于碳质页岩和沉积物中藻类生物分解。氧化性含矿卤水通过断裂构造迁移至流体封闭的还原环境中,向两侧渗透率较高的砂质白云岩和碎屑岩侧向流动,与还原性流体、含有机质地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矿山组多层位的层控铜钴矿体,成矿机制为盆地卤水交代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含矿卤水 还原性流体 成矿机制 流体混合 氧化还原反应 Luiswishi铜钴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