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装技术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西宁 胡匡植 +2 位作者 李维亮 徐健 杨汉荣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0-43,共4页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典型柔性工装及其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对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装涉及的柔性工装快速设计技术、柔性工装仿真技术、柔性工装集成控制技术、柔性工装数字化安装技术以及柔性工装评价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工装技术 柔性装配 数字化 飞机 柔性工装 快速设计 装配工装 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季青松 陈军 +1 位作者 范斌 孙技伟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78,共4页
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涉及数控柔性定位技术、数控制子L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等众多先进技术和装备,是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新技术。
关键词 装配技术 大型飞机 自动化 数字化测量技术 计算机软件 应用 定位技术 高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飞机加装翼梢小翼的CFD数值计算及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毅 赵晓霞 +1 位作者 江宗辉 任庆祝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9,共5页
针对某四发涡桨飞机飞行速度较低,巡航升力系数较大的特点,通过加装翼梢小翼改善翼尖流场特性而提高巡航升阻比。经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验证表明,几何参数优化后的小翼,可以使飞机久航点升阻比提高8%,远航点升阻比提高4.8%。加装翼梢小... 针对某四发涡桨飞机飞行速度较低,巡航升力系数较大的特点,通过加装翼梢小翼改善翼尖流场特性而提高巡航升阻比。经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验证表明,几何参数优化后的小翼,可以使飞机久航点升阻比提高8%,远航点升阻比提高4.8%。加装翼梢小翼气动特性的CFD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作为小翼外形进一步优化后快捷、经济的验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梢小翼 升阻比 诱导阻力 CFD数值计算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飞机维修业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惠勤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6-40,共5页
由于国内航空维修业的综合修理能力和实力的限制,在整个维修行业每年的市场份额中,仍有65%左右的维修项目是送国外修理的,同时限制了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的航空维修能力亟待提高。
关键词 航空维修业 民航飞机 修理能力 市场份额 维修行业 维修项目 维修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军 季青松 +1 位作者 孙技伟 吴绍云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0,共5页
采用大量复杂刚性型架进行定位和夹紧的传统手工装配方法,装配精度、质量稳定性、装配效率等很难满足要求,国际适航认证获批艰难。利用数字化装配仿真技术可以模拟产品装配性能及可装配性,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 采用大量复杂刚性型架进行定位和夹紧的传统手工装配方法,装配精度、质量稳定性、装配效率等很难满足要求,国际适航认证获批艰难。利用数字化装配仿真技术可以模拟产品装配性能及可装配性,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装配 数字技术 应用 产品质量 质量稳定性 数字化装配 装配方法 装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决策的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规划与运行优化关键技术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军 孙技伟 杨毅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12期40-45,共6页
针对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探讨虚实映射环境下,利用建模仿真和决策支持等技术对生产线的装配工艺流程、生产线规划、物流配送和资源调度等方案的优化方法,解决脉动生产线在设计阶段规划不够合理,在运行阶段节拍不稳定、节点难保证等问题... 针对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探讨虚实映射环境下,利用建模仿真和决策支持等技术对生产线的装配工艺流程、生产线规划、物流配送和资源调度等方案的优化方法,解决脉动生产线在设计阶段规划不够合理,在运行阶段节拍不稳定、节点难保证等问题,提高生产线整体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线建模 仿真决策 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 生产线规划 生产线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测量技术在构建飞机数字样机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声 肖望东 王梅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2-55,共4页
为了满足某型机设计数字化需求,充分挖掘公司现有资源,对部分设计无法创建理论外形的部位(如发房、中央翼整流罩、主起舱等),采用先进的逆向测量手段来确保该型机的全机数字样机的创建工作。逆向工程,又称反求工程、反向工程,指通过... 为了满足某型机设计数字化需求,充分挖掘公司现有资源,对部分设计无法创建理论外形的部位(如发房、中央翼整流罩、主起舱等),采用先进的逆向测量手段来确保该型机的全机数字样机的创建工作。逆向工程,又称反求工程、反向工程,指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和三维几何建模方法,将已有实物原型转化为计算机上的三维数字模型的过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综合。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测量技术 逆向工程 数字样机 计算机技术 设计数字化 应用 飞机 三维数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飞机充液成形设备的选型分析
8
作者 王涵 关军 张文卓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39-244,共6页
因某型飞机零件的落压工艺不能满足现有的顾客要求,公司采用新型充液成形技术替代落压工艺。文中选取9项典型复杂立体类零件作为参考,分析了零件的特征和现有工艺的难点,以此为基础根据充液成形原理提出了零件的充液成形初步工艺方案,... 因某型飞机零件的落压工艺不能满足现有的顾客要求,公司采用新型充液成形技术替代落压工艺。文中选取9项典型复杂立体类零件作为参考,分析了零件的特征和现有工艺的难点,以此为基础根据充液成形原理提出了零件的充液成形初步工艺方案,并计算了所需工艺参数,为设备选型的合理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成形 工艺分析 设备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锤铆过程仿真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15
9
作者 曲巍崴 石鑫 +3 位作者 董辉跃 封璞加 朱灵盛 柯映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1-1418,共8页
为提高锤铆工艺质量,提出一种对锤铆过程仿真分析的方法,并获得锤铆工艺所需铆接时间.建立气动铆枪的运动学模型,结合Matlab仿真得到不同输入气压下(0.2~0.6 MPa)冲锤的冲击速度及其冲击频率;在ABAQUS中对锤铆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将... 为提高锤铆工艺质量,提出一种对锤铆过程仿真分析的方法,并获得锤铆工艺所需铆接时间.建立气动铆枪的运动学模型,结合Matlab仿真得到不同输入气压下(0.2~0.6 MPa)冲锤的冲击速度及其冲击频率;在ABAQUS中对锤铆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将运动学模型的仿真结果(冲锤的冲击速度及频率)应用至有限元模型中,以获得规定的镦头尺寸为目标,得到不同输入气压下需要的铆接时间.实验得到铆钉在0.2~0.6MPa不同气压下的铆接时间,实验值与仿真值的偏差在15%之内,验证此仿真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铆枪的输入气压及铆接时间是影响锤铆工艺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铆 运动学模型 铆接时间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机载光电设备减振系统设计及稳定精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凤翥 宁飞 +2 位作者 王培群 霍丽烨 赵志草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3-459,共7页
以光电设备减振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光电设备轻型化、小型化设计角度出发,针对现有内置橡胶减振系统的诸多不足,采用金属减振器,设计出一款适用于机载光电设备的外置型金属减振系统。通过对该减振系统的振动和冲击试验,测得固有频率、最... 以光电设备减振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光电设备轻型化、小型化设计角度出发,针对现有内置橡胶减振系统的诸多不足,采用金属减振器,设计出一款适用于机载光电设备的外置型金属减振系统。通过对该减振系统的振动和冲击试验,测得固有频率、最大传递率及冲击最大位移值。通过对比光电设备在两种减振系统下的稳定精度,得出以下结论:外置金属减振系统和内置橡胶减振系统均能使光电设备的稳定精度满足不大于25μrad的使用要求,但外置金属减振系统能提高光电设备内部有效空间,同时,外置金属减振系统作为整体可更换单元,降低了减振系统的维修难度,提高了光电设备整体维修性,为其他光电传感器的集成和实现机载光电设备轻型化、小型化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减振系统 外置减振系统 光电设备 稳定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MnO_2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勇 姚倩倩 +1 位作者 张建 黄淑荣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70-1572,共3页
介绍了MnO2的结构以及储能机理,重点综述了MnO2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并指出了MnO2电极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MNO2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期掺杂BC对LiFePO_4/MWNTs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张勇 霍庆媛 +2 位作者 张建 黄淑荣 宋延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14-1917,共4页
以竹材为原料,在高温Ar保护下制备了竹炭(BC),并将其掺杂到LiFePO4/MWNTs复合材料中,用XRD、SEM、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塔菲尔曲线测试技术研究了前期掺BC对LiFePO4/MWNT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3%质量分数BC时,LiFePO4/MWNTs/BC... 以竹材为原料,在高温Ar保护下制备了竹炭(BC),并将其掺杂到LiFePO4/MWNTs复合材料中,用XRD、SEM、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塔菲尔曲线测试技术研究了前期掺BC对LiFePO4/MWNT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3%质量分数BC时,LiFePO4/MWNTs/BC样品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以0.1 C循环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69 mAh/g,11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7.0%,并且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容量衰减变快;0.2 C和0.5 C放电时,放电比容量降为143 mAh/g和132 mAh/g,然而循环稳定性较好,11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4%和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LIFEPO4 MWNTS BC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的合成工艺优化及电容特性
13
作者 张勇 张建 +2 位作者 黄淑荣 高海丽 王力臻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6-679,共4页
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设计L9(34)正交实验研究了石墨来源、浓硫酸用量、合成温度及95℃控温时间对所合成氧化石墨(GO)特征峰强度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及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对GO晶体结构和粒径分布进行了分... 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设计L9(34)正交实验研究了石墨来源、浓硫酸用量、合成温度及95℃控温时间对所合成氧化石墨(GO)特征峰强度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及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对GO晶体结构和粒径分布进行了分析;利用CV和线性极化曲线法研究了GO的电容特性。结果表明,石墨来源、浓硫酸用量和95℃控温时间影响最为显著。当石墨来源为鳞片石墨、浓硫酸用量为58 m L、合成温度为25℃和95℃控温时间为12 h的工艺参数,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该工艺下所制备的GO试样层间距为0.73 nm,中值粒径D50为11.02μm,极化电阻仅为0.24Ω。在2 m V/s扫速下,其放电比电容达到234.1 F/g,即使扫速增加到50 m V/s,该电极仍然能放出高达121.5 F/g的比电容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粒径分布 比电容 氧化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光电吊舱内方位电机组件低温摩擦特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宁飞 郑凤翥 +3 位作者 王惠林 赵志草 霍丽烨 王培群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0-705,共6页
为提升产品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需对某光电吊舱内方位电机组件在-50℃的摩擦特性进行改善。分析了可能影响电机组件摩擦特性的因素,并针对各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借助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经研究... 为提升产品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需对某光电吊舱内方位电机组件在-50℃的摩擦特性进行改善。分析了可能影响电机组件摩擦特性的因素,并针对各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借助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经研究:-50℃时,电机组件摩擦力矩的增大既有低温单独作用的结果,也有低温和电机组件潜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电机组件在低温下的微变形不足以引起摩擦力矩的增大,通过增加电机保护罩和在电机与电机座之间增加厚度为1mm的软磁合金薄片,能使电机的摩擦力矩降低到0.063N·m。该改善措施适用于光电吊舱电机组件的设计及类似产品的开发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组件 摩擦特性 仿真与试验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制度分析的有效测量区域自动分割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昊 沈建新 +2 位作者 戴家隆 殷飞 刘文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7-121,125,共6页
在面结构光投影三维测量系统中,物体的背景和阴影是不可避免的,必须进行识别和去除。不合理的调制阈值将导致无效测量区域的误匹配以及局部点云空洞等问题,影响单视角重建的精度和效率。与现有的调制度分割方法不同,利用调制度直方图代... 在面结构光投影三维测量系统中,物体的背景和阴影是不可避免的,必须进行识别和去除。不合理的调制阈值将导致无效测量区域的误匹配以及局部点云空洞等问题,影响单视角重建的精度和效率。与现有的调制度分割方法不同,利用调制度直方图代替灰度直方图进行分析。同时,将Otsu算法和Sauvola算法引入调制度阈值计算中,并提出了一种结合频率矩阵的最大熵自动分割算法。针对反光背景下,单一调制度阈值无法进行分割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Canny算法实现有效区域自动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自动分割算法在准确率、可靠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有效地避免调制度阈值选择的不合理导致点云边缘缺失和局部空洞等问题,实现了有效测量区域的自动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外差 三维测量 结构光 调制度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热蒸发与磁控溅射对制备二维银纳米阵列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昌伟 张春婧 孔令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69,共3页
利用纳米球刻蚀法制备二维银纳米阵列的过程中,不同的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得到的银纳米阵列结构形貌不同。其中电阻热蒸发沉积得到完整三角形状的二维银纳米阵列,而磁控溅射沉积得到蜂窝状银纳米阵列。同时在沉积过程中通过改变金属粒子沉... 利用纳米球刻蚀法制备二维银纳米阵列的过程中,不同的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得到的银纳米阵列结构形貌不同。其中电阻热蒸发沉积得到完整三角形状的二维银纳米阵列,而磁控溅射沉积得到蜂窝状银纳米阵列。同时在沉积过程中通过改变金属粒子沉积方向也可获得结构不同的银纳米阵列,其中将基片固定,使蒸发源垂直沉积时制备出的二维银纳米阵列更加致密、完整。最后吸收光谱验证了采用电阻热蒸发垂直沉积时得到结构完整且面积较大的银纳米阵列,以上研究为二维银纳米阵列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球刻蚀 电阻热蒸发 磁控溅射 沉积方向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截面复杂航空导管零件充液成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运辉 张艳峰 +1 位作者 张珍 郎利辉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44-146,共3页
管材充液成形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柔性成形工艺,被广泛应用到钣金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中。文中针对多截面航空导管零件分瓣成形工序多,成形后焊接工艺复杂,焊缝检验难,整体零件变形大,精度低,表面质量差,零件后续使用过程中焊缝容易发生泄漏... 管材充液成形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柔性成形工艺,被广泛应用到钣金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中。文中针对多截面航空导管零件分瓣成形工序多,成形后焊接工艺复杂,焊缝检验难,整体零件变形大,精度低,表面质量差,零件后续使用过程中焊缝容易发生泄漏的缺陷,利用管材充液成形工艺技术,研究管材零件整体成形工艺。研究通过利用管材充液成形工艺数值模拟研究和试验研究,分析了支撑压力对零件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材成形过程中,支撑压力有助于多截面管材变形均匀。合理的压力加载路径,可以有效避免零件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充液成形 多截面航管材零件 柔性支撑压力 整体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挂物气动力建模对机翼/外挂物颤振特性的影响及修正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家旭 张新平 谷迎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98-301,共4页
在某机翼/外挂物颤振建模中,采用了两种外挂物气动力理论模型,即十字交叉升力面模型和细长体模型。首先对两种气动力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给出了常用的气动力修正方法。采用两种外挂物气动力模型分别进行了机翼/外挂物颤振计算,并比较... 在某机翼/外挂物颤振建模中,采用了两种外挂物气动力理论模型,即十字交叉升力面模型和细长体模型。首先对两种气动力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给出了常用的气动力修正方法。采用两种外挂物气动力模型分别进行了机翼/外挂物颤振计算,并比较了单独外挂物刚体模态下两种气动力模型对应的广义气动力系数。针对细长体模型,还进行了截面宽高比变参分析。结果显示细长体理论结果对该参数不敏感。最后采用一种简化的气动力修正方法,对外挂物十字交叉升力面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外挂物气动力修正对其颤振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 外挂物 气动力修正 细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平尾翼流动控制装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欧阳绍修 刘毅 赵晓霞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0,共5页
某型机采用上单翼低平尾布局,在着陆襟翼小迎角状态时平尾下翼面翼根部位出现局部气流分离,导致飞机振动,力矩特性出现异常变化。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平尾翼根前方0.12倍根弦长,下方0.30倍根弦长位置的机身上加装一对小展弦比负弯度... 某型机采用上单翼低平尾布局,在着陆襟翼小迎角状态时平尾下翼面翼根部位出现局部气流分离,导致飞机振动,力矩特性出现异常变化。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平尾翼根前方0.12倍根弦长,下方0.30倍根弦长位置的机身上加装一对小展弦比负弯度小翼作为涡流发生器/导流片,一方面加速了后方分离区边界层与外流的能量交换,另一方面利用其上洗作用降低了平尾翼根区域的局部负迎角绝对值。通过数值计算和风洞实验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导流片使平尾分离区面积缩小50%,小迎角俯仰力矩拐点推迟4°以上,以较小的性能和结构重量代价解决了局部气流分离问题,拓展了飞机飞行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涡流发生器 导流片 气流分离 计算流体力学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脉动管控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阳 伏晓露 +2 位作者 廖庆妙 刘庆华 邬涛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提升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智能化水平,开展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脉动管控研究。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理论构建了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数字孪生应用架构,从反应式计划调度、物流精准配送、智能作业指导、产线健康监视、资源迭代优化配置5... 为提升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智能化水平,开展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脉动管控研究。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理论构建了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数字孪生应用架构,从反应式计划调度、物流精准配送、智能作业指导、产线健康监视、资源迭代优化配置5个方面开展了技术研究,为复杂产品装配的智能制造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数字孪生 五维模型 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 智能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