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电机风阻实验及匹配冷却风扇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彦辰 王掩刚 +2 位作者 刘汉儒 秦江平 张荣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505-2511,2519,共8页
为研究航空发电机匹配风扇设计的实用性方法,通过相应的实验装置,对某型航空发电机进行了风阻特性实验。通过强迫通风实验测得发电机不同状态下的风阻、流量及温升,根据实验结果及该发电机设计要求,利用正交设计方法设计出一种宽弦、大... 为研究航空发电机匹配风扇设计的实用性方法,通过相应的实验装置,对某型航空发电机进行了风阻特性实验。通过强迫通风实验测得发电机不同状态下的风阻、流量及温升,根据实验结果及该发电机设计要求,利用正交设计方法设计出一种宽弦、大转折角、高稠度的轴流冷却风扇,同时设计了特殊的扩张轮毂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性能。对加装设计风扇的发电机进行实验,验证了该风扇适用于该发电机冷却系统的高压差、小流量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电机 冷却系统 风阻实验 冷却风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主轴不平衡振动行为分析与抑制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章云 孙虎 +1 位作者 胡振邦 梅雪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29,99,共7页
针对高速主轴不平衡激励下空间振动问题,构建了多自由度高速主轴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Matlab解析获得主轴模态特性信息,进而通过与Ansys分析结果对比,可知两者所求解得到的主轴弯曲振型整体形貌变化规律相同,幅频响应曲线峰值契合度较... 针对高速主轴不平衡激励下空间振动问题,构建了多自由度高速主轴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Matlab解析获得主轴模态特性信息,进而通过与Ansys分析结果对比,可知两者所求解得到的主轴弯曲振型整体形貌变化规律相同,幅频响应曲线峰值契合度较高。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高速主轴系统模态测试获取了主轴实验频率响应函数,实验结果表明,其与基于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到的前三阶谐振频率误差分别为0.16%、4.38%、5.95%,两者匹配程度较高,该模型能准确描述主轴的动态特性。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不平衡激励作用下主轴不同位置节点的空间位移特征,研究了主轴转子在不同大小不平衡激励下的空间响应特性,并总结得出了振型及激励对空间位移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的不平衡振动抑制策略,并在9 000 r/min时进行了高速主轴动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无需添加试重,仅在低于临界转速下采集振动数据就可识别不平衡量,添加配重后不平衡振动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主轴 有限元模型 不平衡激励 空间振动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锌橄榄色钝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雷伟斌 成智会 张建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9-212,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对配方中各组分含量及工艺参数对成膜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成分简单、稳定性良好的橄榄色钝化工艺;采用该工艺形成的钝化膜层厚而致密,有较好的耐蚀性,外观庄重典雅,色泽鲜亮柔和,具有较好的装饰性。
关键词 橄榄色钝化 活化剂 着色剂 耐蚀性 装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硅高硼高速钢高温抗氧化及热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吕萍 高义民 +5 位作者 马胜强 陈翰韬 马胜超 商瑾 王天元 王嘉琪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3,共4页
采用砂型铸造技术制备出Si含量为2.00wt%的高硼高速钢,研究了该钢800℃高温抗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能,并与M2高速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硅高硼高速钢在800℃下氧化100 h后的氧化增重比M2高速钢低2个数量级;同时在800℃保温30 min水淬下... 采用砂型铸造技术制备出Si含量为2.00wt%的高硼高速钢,研究了该钢800℃高温抗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能,并与M2高速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硅高硼高速钢在800℃下氧化100 h后的氧化增重比M2高速钢低2个数量级;同时在800℃保温30 min水淬下循环50次的抗热震损伤性能是M2高速钢的5~8倍。含硅高硼高速钢高抗氧化性的原因是氧化膜致密连续,且氧化膜主要由Fe-Cr尖晶石(FeCr2O4层)及内氧化层SiO2构成,内氧化层与M2B硼化物在界面处的微凸体形成界面钉子效应,提高了膜/基结合强度;而该钢高的抗热震性能来源于其优异的抗裂纹萌生和扩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氧化 热震性能 高硼高速钢 内氧化 界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凝固Fe-18%Cr-3%B-Si合金组织及高温抗氧化性能
5
作者 王天元 马胜超 +5 位作者 程霜 陈翰韬 吕萍 王嘉琪 邢建东 马胜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0-278,共9页
目的研究Si对Fe-18%Cr-3%B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开发新型抗氧化轧辊材料。方法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出Si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2.0%、3.0%的Fe-Cr-B定向凝固合金,并用增重法表征合金的氧化动力学,通过SEM、XRD等手段分析定... 目的研究Si对Fe-18%Cr-3%B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开发新型抗氧化轧辊材料。方法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出Si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2.0%、3.0%的Fe-Cr-B定向凝固合金,并用增重法表征合金的氧化动力学,通过SEM、XRD等手段分析定向合金氧化膜表面和截面形貌、结构和物相组成,并评价Si对定向合金抗氧化性能的作用。结果Si的加入明显细化了定向凝固Fe-Cr-B合金的组织,有利于合金中硬质相M_(2)B硼化物的定向生长。氧化结果表明,经800℃氧化100 h后,Si的加入可使合金氧化速率从0.05228 g/(m^(2)·h)降至0.00928 g/(m^(2)·h),抗氧化性能提升5倍以上。Si的加入使定向合金表面氧化膜变得光滑平整、致密连续且无开裂和剥落。表面膜结构分析表明,该定向合金氧化膜从合金基体到表面依次为Cr_(2)O_(3)、FeCr_(2)O_(4)、Fe_(3)O_(4)尖晶石和最外层的Fe_(2)O_(3)复合氧化物,而Si的加入促进了最内层SiO_(2)氧化膜的形成,该层呈连续曲折形态存在于定向合金与Cr_(2)O_(3)的界面。同时,定向合金中取向排列的M2B硬质相与内氧化层SiO_(2)呈现出“嵌入式”的嵌合界面,改变了界面结合形态和内界面结构,显著提高了复合氧化膜与定向合金界面的附着力。定向合金的氧化过程中,相对粗大的初生硼化物失效主要源于初生硼化物的剥落与氧内扩散诱致M2B开裂。结论Si显著提高定向Fe-Cr-B合金的抗氧化性,主要机制为Si促进内氧化层SiO_(2)的形成,并导致“互嵌入式”的SiO_(2)/M_(2)B双向嵌合界面结构的产生,这种氧化膜/合金界面“取向性互嵌型钉扎膜结构”可有效提高膜基界面附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B合金 定向凝固 界面形貌 钉扎结构 内氧化 硼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