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井产量主控因素及合理压裂规模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立春 刘佳 +2 位作者 李娜 李新泽 文恒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量差异大,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进一步揭示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生产规律,查明气井产能关键影响因素,指导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基于神府区块基础地质资料、生产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剖析了区内典型煤...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量差异大,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进一步揭示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生产规律,查明气井产能关键影响因素,指导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基于神府区块基础地质资料、生产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剖析了区内典型煤层气井生产动态特征,从单井对比、整体规律上认识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量主控因素,其中含气量和压裂规模对产量影响较大。利用皮尔逊多元相关系数回归技术对各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确定深层煤层气压后产能的影响因素,按相关性排序依次为:含气量>压裂砂量>施工排量>压裂液量>构造深度>厚度。明确地质条件一定时,合理的压裂规模是深部煤层气井高效开发的关键。并综合不同专业形成了“地质气藏—压裂—经济评价”多专业一体化研究方法,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深层煤层气井井距和压裂规模耦合优化研究,确定神府区块最优井距为300 m、最优簇间距20 m、最优裂缝半长120 m,为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资源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距 压裂规模 产量主控因素 产量预测模型 深层煤层气 神府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实践与认识
2
作者 李斌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6,共8页
在“双碳”目标下,深部煤层气开发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煤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煤层厚度和含气量变化较大,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如排采不连续、压... 在“双碳”目标下,深部煤层气开发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煤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煤层厚度和含气量变化较大,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如排采不连续、压裂精细度不足等。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区块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块现场压裂改造实践结果与实验分析资料,对深部煤层高效开发的手段进行梳理,通过开展现场压裂改造实践与实验分析,提出了包括差异化开发策略、压裂工艺优化等系列应对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返排液重复利用技术降低成本,老井筒重复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研究明确了地质条件、构造等是产量的主控因素,高排量、合理加砂强度和适度用液强度有利于增产。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地质研究、优化工艺技术和探索高效排采策略,实现深部煤层气可持续开发,为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临兴-神府区块 高效开发 压裂技术 排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支撑剂嵌入的煤层气井压裂优化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峥嵘 时贤 +5 位作者 刘伟 谢昕 侯亚南 杨媛媛 王鹏 葛晓鑫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4,共6页
煤层气井由于物性较差,通常需要压裂改造。压裂改造后生产过程中由于支撑剂嵌入的影响,导致裂缝导流能力下降,产量迅速降低,因此压裂设计需要考虑支撑剂嵌入的影响。考虑支撑剂嵌入建立煤岩裂缝导流能力模型,模拟结果与室内裂缝导流能... 煤层气井由于物性较差,通常需要压裂改造。压裂改造后生产过程中由于支撑剂嵌入的影响,导致裂缝导流能力下降,产量迅速降低,因此压裂设计需要考虑支撑剂嵌入的影响。考虑支撑剂嵌入建立煤岩裂缝导流能力模型,模拟结果与室内裂缝导流能力实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支撑剂指数法,形成基于支撑剂嵌入的煤层气井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对沁水盆地南部区块煤层气井开展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支撑剂嵌入降低了裂缝宽度和裂缝导流能力,煤层气井压裂优化时考虑支撑剂嵌入与未考虑对比,压裂裂缝最优缝长减小,最优缝宽增大,平均产量相对较高,且产量递减速率较慢,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煤层气井压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支撑剂嵌入 支撑剂指数法 裂缝导流能力 压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钻完井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4
作者 梅文博 李贵川 +4 位作者 曹超 李剑 安康 王柄楠 申浩冉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1,共8页
沁水煤层气田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煤层气产业示范基地,经过二十余年的勘探开发实践与技术迭代创新,已形成具有行业示范价值的煤层气开发技术体系。文章系统梳理了煤层气开发以来的技术发展脉络,从井型结构优化、地质导向技术、钻井液技... 沁水煤层气田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煤层气产业示范基地,经过二十余年的勘探开发实践与技术迭代创新,已形成具有行业示范价值的煤层气开发技术体系。文章系统梳理了煤层气开发以来的技术发展脉络,从井型结构优化、地质导向技术、钻井液技术、完井工程技术创新、压裂增产体系等多维度展开的技术研究,获得了通过煤储层地质-工程双甜点综合评价模型形成的多井型协同开发模式,其中U型井和多分支水平井在中高煤阶厚煤层开发中单井产量可达8000 m^(3)/d:创新性研发单分支水平井配合半程固井工具,将传统三开井身结构优化为二开结构,建井周期由45 d缩短至28 d,单米进尺成本降低22%;构建“三位一体”增产技术矩阵,实现水平井分段压裂全方位提升甜点区开发效率;对构造煤实施立体缝网压裂,并创新微地震监测指导的精细化压裂设计;针对薄煤层进行多维微控科学精细压裂增产,现场应用后单井产能提升2~5倍。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井多元化钻完井增产技术范式为鄂尔多斯、准噶尔等盆地煤层气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井身结构 钻井和完井 增产改造 精细化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藏水平井氮气钻井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
5
作者 谭章龙 张林强 +4 位作者 邵明仁 王春鹏 李小龙 周璐 杨浩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3,共9页
针对雨旺煤层气藏存在井漏、煤层水敏、煤粉堵塞等问题,通过自主研发的氮气钻井软件,建立适合煤层气氮气钻井的注气参数计算模型和摩阻扭矩计算模型,明确注气量与注入压力、不同工况下的摩阻扭矩、钻柱的冲蚀磨损等施工参数计算方法,对... 针对雨旺煤层气藏存在井漏、煤层水敏、煤粉堵塞等问题,通过自主研发的氮气钻井软件,建立适合煤层气氮气钻井的注气参数计算模型和摩阻扭矩计算模型,明确注气量与注入压力、不同工况下的摩阻扭矩、钻柱的冲蚀磨损等施工参数计算方法,对水平井氮气钻井技术的钻具进行分析选择,并在云南雨旺区块钻探1口前期定向试验井和1口水平生产试验井。实际施工过程中,注入压力计算值与实际值误差均在10%以内,钻具未发生因摩阻扭矩和冲蚀磨损导致的事故,机械钻速达到11.64 m/h,达到邻井钻速的3倍,验证了软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为煤层气藏氮气钻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平井 氮气钻井 摩阻扭矩 冲蚀 注气量 雨旺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新钻井对老井产能的影响及其控制因素——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地区为例
6
作者 韩学婷 孟尚志 +4 位作者 刘广景 任镇宇 陶树 门欣阳 韦子扬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3,共9页
针对沁水盆地柿庄南地区产能释放不均衡等问题,通过水平井加密方式调整优化初始井网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但钻井泥浆、压裂液窜流至邻井现象频发,导致老井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柿庄南地区煤层气开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该区井间干扰... 针对沁水盆地柿庄南地区产能释放不均衡等问题,通过水平井加密方式调整优化初始井网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但钻井泥浆、压裂液窜流至邻井现象频发,导致老井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柿庄南地区煤层气开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该区井间干扰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产能的响应,从地质和工程角度提出应对方法或新钻井部署建议。新钻水平井分段压裂是影响老井产能的主要方式,钻井影响井占比较低、产能恢复率较差且集中发生于近井地带(最小井距小于120 m)。压裂影响井最小井距普遍介于120~300 m,在550~900 m埋深范围内均有分布。被影响井生产异常主要体现为液柱回升,最小井距小于150 m或构造煤发育的部分老井伴有黑水产出、卡泵停机等现象。卡泵停机或黑水产出井产能恢复效率较低,卡泵停机井人工实时解卡产量可大幅恢复,但解卡失败,检泵作业后产气量降幅明显。受新钻井压裂影响的老井分布在新钻井水平段射孔方向,地质层面主要受控于水平主应力各向异性,不同井距条件下存在水力裂缝沟通和压裂液前缘波及两种方式。柿庄南地区煤储层水平应力差为5.5~13.5 MPa,压裂影响井平均水平主应力差普遍大于10 MPa,高水平应力差条件下水力裂缝的强定向性致使老井流体场受到扰动。新钻井部署应与老井最小井距大于300 m且规避断层,高应力差地带可通过暂堵压裂或缩小簇间距、强化缝间应力干扰以弱化其对老井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平井 水平应力差 井网加密 柿庄南地区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水平井捞砂技术优化与工程应用
7
作者 张飞 王一兵 +8 位作者 程璐 梅文博 杨琦 申文杰 曹超 来鹏 廖正凯 鲜保安 毕延森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30,共11页
【目的和方法】煤层气水平井生产面临完井管柱沉砂堆积、管壁结垢和卡泵等问题,导致煤层气产量下降或停产,严重制约了煤层气连续稳定生产,机械捞砂方式清除井筒内煤粉和沉砂,是恢复和提高水平井煤层气产量的有效工艺技术。针对煤层气水... 【目的和方法】煤层气水平井生产面临完井管柱沉砂堆积、管壁结垢和卡泵等问题,导致煤层气产量下降或停产,严重制约了煤层气连续稳定生产,机械捞砂方式清除井筒内煤粉和沉砂,是恢复和提高水平井煤层气产量的有效工艺技术。针对煤层气水平井机械捞砂管柱密封性差、捞砂效率低和沉砂固结等难题,优化设计并加工了爪式刮板笔尖、破砂钻头、偏心翻板和机械式旋转工具等。基于水平井机械式捞砂泵原理,将水力附加轴向力引入管柱力学模型建立了管柱−水力耦合力学模型,提出了水平井捞砂作业参数优化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捞砂泵单冲程往复周期对储砂管内流体流动速度和煤粉运移能力影响、翻板吸入口开放度对水力附加轴向力影响,对比分析管柱–水力耦合力学模型与常规力学模型计算管柱轴向力结果。【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爪式刮板笔尖通过结构优化提高了水平井管底沉砂破除效率,机械式旋转工具配合破砂钻头和卡簧结构解决了管壁固结沉砂破除难题,偏心翻板与球式单流阀增加了固–液两相流通过面积和密封性。(2)ø110 mm捞砂泵在单冲程往复周期60 s条件下,可运移颗粒直径不超过2.5 mm煤屑,含有少量粒径3~12 mm煤屑,能够有效运移水平井筒内堆积煤粉颗粒至储砂管内部;捞砂泵上行、下行工况下管柱轴向力比常规起下钻分别增加906.94 N、减小37.41 N,提高了捞砂作业管柱受力计算准确性。(3)优化后的捞砂工具和工艺技术在沁水盆地10口水平井进行现场应用,单井捞砂量和单次捞砂量分别提高1.5倍、0.9倍,日均产气量和日均产水量分别增加1483.7、2.18 m3,为煤层气水平井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适用于中浅埋深煤层筛管完井和套管射孔完井的水平井及大斜度井,对推动煤层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平井 捞砂工具 管柱–水力耦合模型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性识别的煤层气开采智能钻机控制系统设计
8
作者 李剑 江程 +3 位作者 刁友鹏 李敏齐 姜海锐 姜建国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3-160,共8页
钻机智能化是工业发展的大趋势,能够有效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度。以提高岩性判别的实时性及准确度为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岩性识别的煤层气开采智能钻机控制系统。以钻压、转速、扭矩等实时随钻数据采集为基础,基于K-means++... 钻机智能化是工业发展的大趋势,能够有效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度。以提高岩性判别的实时性及准确度为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岩性识别的煤层气开采智能钻机控制系统。以钻压、转速、扭矩等实时随钻数据采集为基础,基于K-means++算法构建了针对煤岩性智能实时识别模型,并利用煤层气开发钻井28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误判率为零,模型可靠度高。在此基础上,基于模糊PID构建了智能钻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Matlab环境下模拟结果显示,模型系统上升时间仅2.5 s,为传统PID的1/2,超调量为传统PID的1/8,在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本智能钻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煤岩性的实时智能识别和钻机的快速、稳定响应,满足了煤层气开发钻机智能钻进实时调控的要求,为煤层气开采向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智能钻机 岩性识别 K-means++算法 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杨家坡区块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地质单元划分
9
作者 张海锋 张兵 +2 位作者 魏超 杜丰丰 冯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920-7929,共10页
为评价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杨家坡区块煤层气开发潜力,优化其开发地质单元划分方法,采用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类比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块4+5号与8+9号煤层地质、资源、储层、水文及合采地质条件进行描述,开展与北部保德区块地质条... 为评价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杨家坡区块煤层气开发潜力,优化其开发地质单元划分方法,采用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类比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块4+5号与8+9号煤层地质、资源、储层、水文及合采地质条件进行描述,开展与北部保德区块地质条件对比,剖析总结杨家坡区块煤层气开发难点,优化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与开发地质单元划分方法。结果表明:杨家坡区块单煤层资源条件较差,两煤层累计资源丰度为1.08×10^(8)m^(3)/km^(2)。储层渗透性较好,层间物性差异较小,具备合层开发潜力。断层对300 m范围内煤储层含气量、渗透率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增加沟通顶板含水层的风险。应用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划分方法,评价了杨家坡区块煤层气开发潜力与合采兼容性,划分了3个级别潜力区6个开发地质单元,指出杨家坡区块中部适合合层开发,西北部的部分区域适合合层开发,东北部适合接替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开发潜力评价 开发地质单元 类比法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杨家坡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与实践”专题主编致读者
10
作者 徐凤银 李勇 +1 位作者 胡秋嘉 张健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1-I0002,共2页
煤层气开发具有保障煤矿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低碳能源的“一举三得”作用。经过40多年的理论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长期存在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等难题。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通过“勘探评价+先导试验”。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实践 煤层气 关键技术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油煤层气高效开发关键路径研究
11
作者 张飞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4,共8页
我国能源消费持续攀升,能源安全面临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快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进度。煤层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我国潜力巨大,是国家能源安全、能源结构优化及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围绕能源安全新形势需求及“双碳”目标... 我国能源消费持续攀升,能源安全面临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快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进度。煤层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我国潜力巨大,是国家能源安全、能源结构优化及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围绕能源安全新形势需求及“双碳”目标下煤层气开发整体部署,运用实践论方法系统梳理中国海油近些年煤层气高效勘探开发历程,探索出中浅层、薄煤层、深煤层等立体式、互补式、全方位气藏开发高效开发模式,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不断反哺完善理论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可喜成果。运用矛盾论唯物辩证分析中国海油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面临的资源、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总结了中国海油煤层气高效开发实践主要矛盾的处理措施,形成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海油煤层气高效开发关键路径,加快推动中国海油煤层气产能和陆上万亿大气区建设,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双碳目标 煤层气 高效开发 关键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深部煤层气协同开发化学暂堵全通径老井筒重构技术
12
作者 杨帆 谭章龙 +6 位作者 胡家晨 安琦 李宇 杨睿月 林俊文 孙泽宁 井美洋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1-190,共10页
【目的】我国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开发深入,煤系致密气衰竭井与低产低效井数量占比逐年增加,致密气−深部煤层气协同开采成为实现产能有效释放的重要途径。【方法】为实现老井筒重构、新旧层合层开采,提出了... 【目的】我国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开发深入,煤系致密气衰竭井与低产低效井数量占比逐年增加,致密气−深部煤层气协同开采成为实现产能有效释放的重要途径。【方法】为实现老井筒重构、新旧层合层开采,提出了适用于致密气老井筒化学暂堵全通径井筒重构与深部煤层气规模化开发的联合技术:研发了化学暂堵材料体系,采用“大颗粒架桥+中颗粒填充+粉末自适应封堵”的动态化学暂堵理念,结合分形理论与封堵层失稳准则,建立了封堵层渗透率与强度多目标计算模型,提出了3~4 mm∶1~2 mm∶0.15 mm=1∶2∶4的优化粒径组合,封堵低产低效老层,为下部深煤层压裂改造创造条件。应用该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临兴−神府区块开展现场试验,验证了井筒重构技术与复合暂堵材料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结果与结论】现场采用优化后复合暂堵剂实现了化学暂堵全通径井筒重构,对老井已改造储层进行了有效封堵,且封堵层承压大于60 MPa。对下部深煤层采用“光套管+一体化变黏滑溜水+绳结暂堵”压裂改造工艺,加砂阶段压力平稳,未出现其他漏点进液分流情况,顺利实现砂岩气层下部深煤层大规模体积压裂施工。研究成果有望为致密气老井产层接替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为“致密气+煤层气”协同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致密气井 化学暂堵剂 粒度分布 井筒重构 协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鹏 李斌 +8 位作者 王昆剑 张红杰 张迎春 杜佳 张林强 王晓琪 苏海岩 陈光辉 杨睿月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6,共13页
【目的】深部煤层具有高地应力、中高温度、特低渗透、强压缩性、强非均质性等特点,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开发技术体系,复杂的地质特征为钻井与完井工程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与挑战,亟需开展针对深部煤储层地质特征的钻完井理论与技术攻关,... 【目的】深部煤层具有高地应力、中高温度、特低渗透、强压缩性、强非均质性等特点,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开发技术体系,复杂的地质特征为钻井与完井工程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与挑战,亟需开展针对深部煤储层地质特征的钻完井理论与技术攻关,助力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方法】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开发先导性试验,研发了一套高效钻完井关键技术。【结果和结论】(1)针对深部煤层井壁稳定性差、钻速低、钻井周期长,通过优化二开井身结构、优选钻井液体系与“一趟钻”技术,并结合井眼轨迹精细化控制,实现了深部煤层一体化高效钻进,助力“新优快”井台建设落地。(2)针对深部煤层地质特征复杂、采用常规压裂规模产量低,形成了以“定向射孔+前置酸液降破压+段内多簇密切割+高排量大规模+一体化变黏滑溜水+暂堵转向+多粒径组合支撑剂”为核心的复合极限规模化压裂技术体系。(3)基于“一区一策+全局寻优”的工作理念,设计立体井网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模式,最优水平井距为350 m时,“拉链式”压裂模式效果最佳。(4)“深部煤层气+致密气”协同开采,获得了更高的工业气流,多气合采是提升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效益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有望为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高效钻完井技术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神府区块 工厂化钻完井模式 体积压裂 多气协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灰色定权聚类的煤层气开发甜点预测方法——以柿庄北区块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亚飞 张松航 +2 位作者 邓志宇 王瑞欣 刘广景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75,共10页
随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以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要求,当前煤层气的勘查评价工作逐渐由勘探选区向开发甜点选区推进。然而,受限于勘探开发阶段或资料占有程度,当前多数的选区评价体系对煤储层的可改性和煤层气的可采性考虑不足,在... 随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以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要求,当前煤层气的勘查评价工作逐渐由勘探选区向开发甜点选区推进。然而,受限于勘探开发阶段或资料占有程度,当前多数的选区评价体系对煤储层的可改性和煤层气的可采性考虑不足,在指导开发区井位优选或加密井方面效果不佳。基于沁水盆地柿庄北区块100余口煤层气参数井和开发井资料,分析区内3号煤层煤层气开发的资源条件、储层可改造性和煤层气可采性,采用层次分析和灰色定权聚类方法构建评价模型,评价了煤层气开发甜点区,为区内新井和加密井的部署提供依据。评价模型以煤层含气量、煤厚反映煤层气资源条件;综合考虑地应力环境和岩石力学性质,构建储层综合可改造性参数,评价储层可改造性;使用原始结构煤和碎裂煤占比、临储比和储层原始渗透率反映煤层气的可采性。每个参数采用word聚类方法分级,每个点位(每口井)计算出综合优度并排序,最终划分出煤层气开发甜点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中部综合优度大于65的地区为进一步开展开发工作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柿庄北区块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灰色定权聚类 开发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庄北煤层气区块煤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文龙 李勇 +1 位作者 王力 王延斌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7-136,共10页
揭示煤层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压裂工艺及高效开发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沁水盆地柿庄北煤层气区块的钻井取心、测井、井下节理观测、压裂施工及微震监测等数据,系统分析了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影响因... 揭示煤层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压裂工艺及高效开发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沁水盆地柿庄北煤层气区块的钻井取心、测井、井下节理观测、压裂施工及微震监测等数据,系统分析了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采用清水压裂液,压裂施工曲线可分划为上升型、下降型、平稳型和波动型4类;微震监测表明压裂裂缝走向主要在37°~55°和42°~70°,压裂裂缝网络长度范围在69.5~157.5 m,宽度在35.0~68.5 m。Ⅰ型地应力(σ_(v)>σ_(H)>σ_(h))状态下,压裂裂缝容易沿着垂向扩展,多数压裂曲线为下降型或稳定型;Ⅱ型地应力(σ_(H)>σ_(v)>σ_(h))状态下,压裂裂缝扩展方向相对单一,多数为单一形状的垂直裂缝,裂缝网络宽度较小;Ⅲ型地应力(σ_(H>σ_(h)>σ_(v))状态下,压裂裂缝沿水平方向扩展,裂缝形态复杂。侧压系数λ与压裂裂缝网络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压裂裂缝网络宽度呈负相关;若λ大于0.3,压裂裂缝网络长度常大于90 m。压裂裂缝扩展到节理(裂隙)时能够出现穿越、沟通和俘获3种类型;其中沟通型压裂效果较好,多数煤层气井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穿越型的压裂裂缝延展长度有限,俘获型的压裂裂缝多数与节理(裂隙)重合,这2类压裂井的产气效果相对较差。随着原生+碎裂结构煤占比的增大,压裂裂缝网络长度逐渐增大,宽度逐渐减小;当原生+碎裂结构煤厚度占比小于40%,压裂裂缝网络长度难以超过110 m。上述成果可为煤层压裂改造提供理论基础及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水力压裂 裂缝扩展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斌 杨帆 +3 位作者 张红杰 冯雷 安琦 郝召兵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68,共12页
【目的】深部煤层气是保障国家油气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接替资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深部煤层气开发技术的通用性较差,在某些区块成功应用的技术不能直接推广到其他区块。目前,新区块前期勘探开... 【目的】深部煤层气是保障国家油气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接替资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深部煤层气开发技术的通用性较差,在某些区块成功应用的技术不能直接推广到其他区块。目前,新区块前期勘探开发时井型、井网部署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需要研发针对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储层工程改造适配性技术。【方法】首先,以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79口生产井实际数据为基础,从产能、经济性2个方面对直井和水平井两种井型的开发效果进行比较;其次,以神府地区深部煤层地质条件为输入参数,对深部煤层水平井的合理井长进行模拟分析;最后,通过地质气藏、钻完井、工程和经济评价等多专业结合,以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为优化目标,得出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储层工程改造具体工艺参数。【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的适合井型为水平井;可实现效益最大化时的水平井长度范围为800~1500 m;开发的最优井距为300 m、簇间距为15~20 m、半缝长为120 m,对应的压裂总液量应为(1.8~2.4)万m^(3),总砂量(0.25~0.35)万m^(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段内多簇+缩短簇间距+高排量大规模注入+变黏滑溜水造缝携砂+高强度加砂+全尺度裂缝支撑+等孔径限流射孔+造复杂缝网”为核心,建立了一套适合神府区块深部煤层储层改造工艺,实现了现阶段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的高效开发,为现阶段国内其他盆地深部煤层气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水力压裂 储层改造 神府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兴-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鹏 胡维强 +10 位作者 李洋冰 马立涛 李勇 赵霏 牛艳伟 陈建奇 李盼盼 刘再振 李晨晨 曹地 刘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6,共11页
查明深部煤层气成因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其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区块深部煤层参数井解吸气为研究对象,系统测试了二叠系下统太原组8+9号煤层气体成分、含量和碳同位素等,结合热演化程度、含气性、煤层埋深、... 查明深部煤层气成因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其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区块深部煤层参数井解吸气为研究对象,系统测试了二叠系下统太原组8+9号煤层气体成分、含量和碳同位素等,结合热演化程度、含气性、煤层埋深、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分析深部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层气主要成分包括CH4、CO_(2)、N_(2)、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和正戊烷,其中CH4含量最高,体积分数在75.98%~96.20%,平均86.49%;其他含量较高的为乙烷(平均5.97%)、CO_(2)(平均5.18%)及丙烷(平均1.24%),气体成分含量与浅部煤层气区块无明显差异。煤层气δ13C1(CH_(4))分布在-51.9‰~-38.2‰,平均-42.84‰;δ13CCO_(2)分布在-8.6‰~-0.63‰,平均-4.66‰;δ13C2分布在-27.36‰~-18.70‰,平均-25.27‰;δ13C3分布在-25.96‰~-14.69‰,平均-22.93‰,且煤层气主要为热成因气体;δ13C1(CH4)较浅部小,δ13CCO_(2)较浅部大。在平面上,从临兴地区东南向西北δ13C1呈增大趋势。从石炭纪起直到三叠纪末,研究区一直处于沉降状态;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为主要生烃期,中侏罗世生烃持续时间较长,平均生烃速率较小,生烃产率一般;早白垩世生烃速率较大,生烃产率增加值较高,生气强度达到历史最大,是主要的生烃期。受气体分馏作用、储层孔裂隙发育特征、储层压力以及煤层顶底板密封性的控制,δ13C1随着镜质体最大反射率(Rmax)、含气量和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在向斜核部区、断层应力集中区和褶皱两翼发育区的δ13C1值相对较大;在断层应力释放区和背斜核部δ13C1相对较大,这表明该区域的煤层气封存条件较差,不利于煤层气富集;受地下水溶解的影响,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地区δ13C1值较小;在弱流体动力学或滞流区δ13C1没有明显的变轻趋势。综合煤层气地球化学指标认为,临兴和神府地区东南部煤层气富集,且前者更有利,这对后期煤层气选区布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地球化学 碳同位素 煤层气组分 煤层气成因 热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水平井筒倾斜-水平耦合流动规律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亚飞 王滨 +3 位作者 贾云林 胡皓 梁萧磊 张芬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5,共10页
精确掌握煤层气水平井井筒内气液流动规律,对煤层气水平井的合理开发工艺和设备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煤层气水平井段倾斜-水平耦合条件下变状态流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段井... 精确掌握煤层气水平井井筒内气液流动规律,对煤层气水平井的合理开发工艺和设备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煤层气水平井段倾斜-水平耦合条件下变状态流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段井筒中,上倾斜段井筒内的流动会加剧井筒内气液两相界面的波动。高气、液量下水平段井筒内持液率在流体流动方向上不断增大,低气、液量下水平段井筒内持液率在流体流动方向上不断减小。上倾段倾斜角小于20°时,倾斜角对水平段平均持液率影响较大;下水平段井筒中,倾斜段井筒的长度和倾斜角会影响水平井筒中假想断面的位置,同一流动条件下,出口上倾井筒的倾斜角越大、长度越大,假想断面位置越远离出口端上倾井筒。研究结果可为煤层气水平井下泵深度等排采工艺设计和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水平井 上水平段 下水平段 变状态流动 影响因素 持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济效益评价的煤层气开发有利区优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杨家坡区块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兵 杜丰丰 +1 位作者 张海锋 魏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3-941,共9页
优选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能为降低煤层气开发投资风险提供重要保障。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杨家坡区块山西组4+5号和太原组8+9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优选合层开发影响因素,建立了合层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基于煤层气开发特点,采用产能公式,预... 优选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能为降低煤层气开发投资风险提供重要保障。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杨家坡区块山西组4+5号和太原组8+9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优选合层开发影响因素,建立了合层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基于煤层气开发特点,采用产能公式,预测了日产气量;基于地质-工程特点,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最终划分了煤层气单层开发、合层开发有利区。结果表明:杨家坡区块煤层气合层开发有利区位于区块的中部及东北部;单层开发4+5号煤层、8+9号煤层与两煤层合层开发的经济极限日产气量分别为982、1063、1270 m^(3);研究区的西北部小部分区域适合进行单层开发,可通过4+5号煤层与8+9号煤层接替开发,提高产气效果;研究区的中南部适合进行合层开发,通过优化排采工作制度,改善产气情况;针对后备区,需进一步查明地质条件、优化施工工艺措施后,再评价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丰富了多煤层发育区有利区选区方法,为研究区下一步开发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经济评价 有利区优选 合层开发 杨家坡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水平井大规模极限体积压裂技术--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为例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杨帆 李斌 +3 位作者 王昆剑 文恒 杨睿月 黄中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398,共10页
针对深煤层渗透性差、弹性模量较低、泊松比较高、塑性强、破裂压力高、裂缝扩展难度大、加砂困难等特点,提出缝网改造规模化、缝网扩展均衡化、缝网支撑有效化的压裂设计理念,形成以高排量大规模注入、高强度加砂、等孔径限流射孔、暂... 针对深煤层渗透性差、弹性模量较低、泊松比较高、塑性强、破裂压力高、裂缝扩展难度大、加砂困难等特点,提出缝网改造规模化、缝网扩展均衡化、缝网支撑有效化的压裂设计理念,形成以高排量大规模注入、高强度加砂、等孔径限流射孔、暂堵转向、一体化可变黏滑溜水、多粒径组合支撑剂为核心的深煤层水平井大规模极限体积压裂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首口深煤层多级压裂水平井先导性试验,施工排量18 m^(3)/min、加砂强度2.1 m^(3)/m、用液强度16.5 m^(3)/m,压裂后形成了复杂裂缝网络,平均缝长为205 m,储层改造体积为1987×10^(4)m^(3),最高产气量达6×10^(4)m^(3)/d,实现了深部煤层气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极限体积压裂 裂缝网络 组合支撑剂 变黏滑溜水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