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中心碳代谢途径参与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董文科 张玉娟 马晖玲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9-1720,共12页
中心碳代谢途径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糖代谢途径,由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共同组成,主要参与调控植物呼吸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代谢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心碳代谢途径... 中心碳代谢途径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糖代谢途径,由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共同组成,主要参与调控植物呼吸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代谢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心碳代谢途径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的功能,重点阐述了中心碳代谢介导的抗逆响应机制,包括温度、水分、离子等非生物胁迫和病原菌、虫害等生物胁迫,讨论了中心碳代谢途径在植物分子生物育种和新型绿色农业技术开发中的应用潜力。深入开展植物中心碳代谢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可以为植物抗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磷酸戊糖 胁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东部地区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研究
2
作者 张银霞 宋谦 +3 位作者 刘翠 郭蕊 赵方媛 杜文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1,214,共10页
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G1;‘利合228’,G2;‘西蒙青贮707’,G3;‘武科青贮107’,G4;‘利单656’,G5;‘蒙青贮1812’,G6;‘京科青贮932’,G7;‘豫青贮23’,G8;‘华美2号’,G9)为材料,分别在临洮县和泾... 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G1;‘利合228’,G2;‘西蒙青贮707’,G3;‘武科青贮107’,G4;‘利单656’,G5;‘蒙青贮1812’,G6;‘京科青贮932’,G7;‘豫青贮23’,G8;‘华美2号’,G9)为材料,分别在临洮县和泾川县研究了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的鲜草产量。结果表明:除2020年G4和2021年G3在泾川点未能达到最佳收获期外,其余品种在“两年两点”试验中均能达到青贮玉米收获标准,且所有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含量介于22.74%~41.74%,满足青贮要求。其中鲜草产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2020年平均鲜草产量(77.01 t·hm^(-2))显著高于2021年(49.57 t·hm^(-2));临洮点的平均鲜草产量(73.75 t·hm^(-2))显著高于泾川点(52.85 t·hm^(-2));品种G8的平均鲜草产量(74.51 t·hm^(-2))最高。二因素交互作用下,同一年份临洮点9个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均高于泾川点,同一试验点间2020年9个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均高于2021年。三因素交互作用下2020年和2021年临洮点G8的鲜草产量均最高(109.36 t·hm^(-2)和63.79 t·hm^(-2)),泾川点G6的鲜草产量均最高(80.73 t·hm^(-2)和59.75 t·hm^(-2))。GGE双标图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及试验点区分力的综合评价表明:‘大京九26’、‘豫青贮23’、‘京科青贮932’和‘蒙青贮1812’品种兼具丰产性和稳定性,适宜作为复种品种在甘肃中东部地区推广种植;泾川点因青贮玉米品种年际间产量较稳定,可作理想鉴定试点进行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小黑麦茬后 产量稳定性 区域适应性 甘肃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资源流转对高寒畜牧业影响的初探——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蒲小鹏 师尚礼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0-205,共6页
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问题,为草地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空间。根据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的草地资源流转现状,分析了草地资源流转的意义和形式,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南泥沟村主要存在草地... 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问题,为草地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空间。根据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的草地资源流转现状,分析了草地资源流转的意义和形式,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南泥沟村主要存在草地租赁、转包、转让、联户经营、代牧和草地互换等草地流转形式,但由于牧民素质、自然环境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该地区草地资源流转发展缓慢。针对当地现状,分别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拓宽就业渠道、加快良种化进程和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牧区困难户保障体系、扶持草业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流转 天祝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白粉病抗性反应中防御酶活性及代谢组学差异
4
作者 王彦 张玉娟 +4 位作者 马福钦 郑晓琳 晋明慧 乃国栋 董文科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4,共13页
为明确不同抗病性草地早熟禾品种对白粉病菌侵染的防御反应,采用叶面喷施法对草地早熟禾抗病品种‘黑杰克’和感病品种‘超级格莱德’接种禾布氏白粉菌,并取发病部位叶片组织测定相关防御酶活性及代谢产物。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黑杰克... 为明确不同抗病性草地早熟禾品种对白粉病菌侵染的防御反应,采用叶面喷施法对草地早熟禾抗病品种‘黑杰克’和感病品种‘超级格莱德’接种禾布氏白粉菌,并取发病部位叶片组织测定相关防御酶活性及代谢产物。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黑杰克’接种白粉病菌后各防御酶活性均较第0 d显著提高(P<0.05);感病品种‘超级格莱德’接种白粉病菌后CAT活性始终保持下降趋势,其他防御酶活性均表现为小幅度上升后快速下降。广泛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抗病品种‘黑杰克’接菌后410种代谢物差异显著,其中195种显著上调,215种显著下调,抗病相关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绿原酸、肉桂醛、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等,参与的代谢途径主要为苯丙烷代谢途径;感病品种‘超级格莱德’接菌后547种代谢物差异显著,其中381种显著上调,166种显著下调,抗病相关差异代谢物主要为二羟基香豆素、绿原酸、7-乙氧基香豆素等,主要参与苯丙烷代谢途径等;根据以上结果,推测香豆素类化合物与苯丙烷代谢途径是草地早熟禾响应白粉病菌侵染的关键代谢物与代谢途径。综上,受到白粉病菌侵染时,草地早熟禾抗病品种防御酶活性较感病品种更高,其相关差异代谢物参与苯丙烷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白粉病 防御酶 代谢组学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遗传转化中体细胞再生的分子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玉珠 余江弟 +3 位作者 丁菲菲 苗佳敏 白小明 师尚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11,共14页
植物遗传转化是转基因技术及以此为基础的基因组编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的关键。其中,物种和基因型差异往往是限制遗传转化效率和基因编辑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随着再生芽发生和体胚发生的分子机制被逐渐探明,在愈伤组织... 植物遗传转化是转基因技术及以此为基础的基因组编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的关键。其中,物种和基因型差异往往是限制遗传转化效率和基因编辑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随着再生芽发生和体胚发生的分子机制被逐渐探明,在愈伤组织形成、增殖和再生过程中涉及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响应和信号转导的生长及发育调节基因被用于提高遗传转化效率。本研究首先综述了植物遗传转化过程中体细胞再生的不同途径和方式,以及转化细胞以间接的器官发生方式和体胚发生方式再生的分子机制。然后重点讨论了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有关的再生促进基因在提高再生效率,缩短转化时间,以及实现执拗型物种和基因型的遗传转化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再生促进基因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中的应用潜力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转化 再生 再生芽发生 体胚发生 再生促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苗期耐低温的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董文科 张玉娟 +4 位作者 马福钦 陈佐惠 周晓爽 张蓓 张佳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3,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抗性草地早熟禾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特性差异,以10个常用草地早熟禾品种为试验材料,将幼苗叶片进行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处理,利用细胞伤害率和对应的低温度梯度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获得半致死温度(LT50)并筛选抗寒品种和... 为了探究不同抗性草地早熟禾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特性差异,以10个常用草地早熟禾品种为试验材料,将幼苗叶片进行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处理,利用细胞伤害率和对应的低温度梯度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获得半致死温度(LT50)并筛选抗寒品种和低温敏感品种,并以二者为试验材料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普瑞芬’的LT_(50)为-17.5℃,表现出较好的抗寒性,‘帝国’的LT_(50)为-3.2℃,表现出对低温的敏感性;经低温胁迫处理后抗寒品种‘普瑞芬’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并低于低温敏感品种‘帝国’,而‘普瑞芬’幼苗中干物质含量、相对含水量和苗长等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CAT)均高于‘帝国’;经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温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的干物质,苗长和根长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影响较大且各指标之间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低温胁迫 半致死温度 生理特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地鼠害防治与研究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被引量:37
7
作者 苏军虎 刘荣堂 +3 位作者 纪维红 焦婷 蔡卓山 花立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16-1123,共8页
本研究基于教学、科研、管理及生产管理的实践,分析了我国草地鼠害防治与研究的发展历史,将我国草地鼠害防治与研究史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自然生态调控阶段、基于预防医学的鼠害防治阶段、以化学药物为主的草地害鼠防治阶段、草地... 本研究基于教学、科研、管理及生产管理的实践,分析了我国草地鼠害防治与研究的发展历史,将我国草地鼠害防治与研究史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自然生态调控阶段、基于预防医学的鼠害防治阶段、以化学药物为主的草地害鼠防治阶段、草地鼠害的综合防治(IPM)阶段及草地鼠害的精确性可持续控制阶段,并界定了各个阶段的标志性时间段,概述了每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对策和防控技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活动及重要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鼠害 鼠害防治 鼠害研究 发展历史 阶段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中下游不同退耕年限次生草地土壤无机氮、酶及微生物量冬季动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龙 姚拓 +5 位作者 柴晓虹 王理德 马剑平 孙广正 安雅君 李发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0-336,共7页
为研究石羊河中下游退耕区次生草地冬季土壤肥力状况和微生物机制,测定并分析了石羊河中下游不同退耕年限和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及蔗糖酶)及微生物生物量冬季动态变化。结果表... 为研究石羊河中下游退耕区次生草地冬季土壤肥力状况和微生物机制,测定并分析了石羊河中下游不同退耕年限和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及蔗糖酶)及微生物生物量冬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0-10,10-20,20-30,30-40cm)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随退耕年限不同逐年递增;除30-40cm土层外,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在退耕较短年限内(1-5a)总体逐年递减,而在退耕较长年限内(8-31a)逐年递增;土壤微生物量氮随恢复年限呈先下降(1-4a)、后稳定(4-15a)再上升(15-31a)的趋势;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磷则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不同退耕年限间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脲酶、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土壤酶活性总体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本试验为石羊河流域的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中下游 草地土壤 退耕年限 理化特性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温性荒漠4种草地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活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娅丽 何国兴 +4 位作者 柳小妮 张德罡 徐贺光 纪童 姜佳昌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9-1499,共11页
为明确陇中温性荒漠不同草地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各组分分布状况,本研究以陇中温性荒漠为对象,分析了4种草地型(盐爪爪型,红砂型,珍珠猪毛菜型,合头藜型)S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sable organic carbon,ROC)... 为明确陇中温性荒漠不同草地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各组分分布状况,本研究以陇中温性荒漠为对象,分析了4种草地型(盐爪爪型,红砂型,珍珠猪毛菜型,合头藜型)S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sable organic carbon,ROC)、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ineral-bound organic carbon,MOC)、惰性有机碳(Non-labile carbon,NLC)的含量和分配比例及碳库活度(Carbon pool activity,CA)的差异性变化。结果表明:SOC,ROC,POC,MOC,NLC,CA和ROC分配比例盐爪爪型草地显著高于其他草地型;在SOC及其组分中,POC可作为评估陇中温性荒漠草地型变化对SOC库影响的良好指标;SOC组分和CA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盐爪爪型草地可作为提高陇中温性荒漠SOC及组分含量的优选类型,今后应加强对盐爪爪型草地的保护,改善土壤质量,稳定土壤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 草地型 土壤有机碳组分 碳库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PpSWEET1b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然 李根 +2 位作者 牛奎举 钱永强 马晖玲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4,共14页
SWEETs糖转运蛋白是一类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均存在的促进糖通过细胞膜流动的转运蛋白之一,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过程。以草地早熟禾品种蓝月为材料,以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PpSWEET1b基因,采用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获得了... SWEETs糖转运蛋白是一类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均存在的促进糖通过细胞膜流动的转运蛋白之一,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过程。以草地早熟禾品种蓝月为材料,以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PpSWEET1b基因,采用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获得了PpSWEET1b拟南芥过表达株系,并研究干旱和低温胁迫对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生理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和低温胁迫下,PpSWEET1b过表达植株生长状态均优于野生型,叶片MD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但葡萄糖含量较野生型显著增加,抗旱性和抗寒性明显增强;PpSWEET1b过表达植株可能协同SWEET2和SWEET3共同参与了对低温的响应。此外,以叶片DNA为模板克隆了PpSWEET1b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其含有多个与胁迫和激素响应、光响应相关的元件。综合以上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PpSWEET1b基因在耐旱和耐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草坪草抵抗非生物胁迫生物育种提供新的优异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基因克隆 遗传转化 功能验证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种带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18个菌株促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金晶 朱绍玮 +3 位作者 黄荣 杨杰 侯瑄 张振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146,共13页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种带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并筛选其中促生功能优异的菌株,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3个品种草地早熟禾种带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得到30个细菌分离物。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对18株形态特征具有差异的代表性分离物进行鉴...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种带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并筛选其中促生功能优异的菌株,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3个品种草地早熟禾种带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得到30个细菌分离物。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对18株形态特征具有差异的代表性分离物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并鉴定的种带可培养细菌有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分属于6个属,分别为芽孢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短小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和欧文氏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为3个品种的共有属。对18株细菌的固氮、产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溶磷、产胞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能力测定发现,菌株BM8和KTJ14同时具有上述功能中的3种。此外,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泳动培养基对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泳动能力这2种促生相关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并讨论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泳动性与菌株促生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其中,KTJ16是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强的菌株,SW5和KTJ18的泳动能力显著强于其他菌株。综合几种特性,最终筛选出具有优异促生特性的菌株为BM8、SW5、KTJ14、KTJ16和KTJ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 溶磷 产IAA 产胞外酶 生物被膜 泳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中下游不同退耕年限次生草地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柴晓虹 王理德 +4 位作者 姚拓 韩福贵 魏林源 郭春秀 张莹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34,共11页
测定并分析了石羊河中下游不同退耕年限次生草地土壤理化(含水量、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及生物学(微生物量碳、氮、磷及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特性。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延长,各土层... 测定并分析了石羊河中下游不同退耕年限次生草地土壤理化(含水量、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及生物学(微生物量碳、氮、磷及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特性。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延长,各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土壤铵态氮及全磷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有机碳、硝态氮、有效磷、有效钾及缓效钾呈上升趋势;全钾与速效钾随退耕年限的变化不显著;除30~40 cm 土层外,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在退耕较短年限内(从1 a 到5 a)呈下降的趋势,在退耕较长年限内(从8 a 到31 a)呈上升趋势;土壤微生物量氮呈先上升(从1 a 到4 a)再下降(从4 a 到8 a)最后趋于稳定(从8 a 到31 a)的趋势;除0~10 cm 土层外,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磷呈先下降(从1 a 到2 a)再上升(从2 a 到8 a)最后下降(从8 a 到31 a)的趋势;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中下游 退耕年限 理化特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温性草原不同草地型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娅丽 柳小妮 +4 位作者 张德罡 何国兴 徐贺光 纪童 姜佳昌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05-3414,共10页
为探究陇中温性草原不同草地型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明确形成不同草地型的关键土壤因子。本研究以陇中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草地型(针茅型,冰草、杂类草型和长芒草、杂类草型)的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及两者互馈关... 为探究陇中温性草原不同草地型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明确形成不同草地型的关键土壤因子。本研究以陇中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草地型(针茅型,冰草、杂类草型和长芒草、杂类草型)的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及两者互馈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草地型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特征差异显著(P<0.05),长芒草、杂类草型草地较其他型草地具有较高的植被盖度、草层高度、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碳、全钾、全氮,及较低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和全磷含量;长芒草、杂类草型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低峰出现在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与不同草地型植被特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陇中地区温性草原不同草地型草地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草原 草地型 植被特征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在草地早熟禾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婷 王勇 +3 位作者 牛奎举 董文科 张然 马晖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0,共8页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对重金属镉(Cadmium,Cd)的分配和耐受机制,以草地早熟禾耐Cd品种‘午夜’(‘Midnight’,M)和Cd敏感品种‘橄榄球2号’(‘Rugby II’,R)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施加600μmol·L^(-1)Cd胁迫,研究C...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对重金属镉(Cadmium,Cd)的分配和耐受机制,以草地早熟禾耐Cd品种‘午夜’(‘Midnight’,M)和Cd敏感品种‘橄榄球2号’(‘Rugby II’,R)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施加600μmol·L^(-1)Cd胁迫,研究Cd在草地早熟禾中的组织分布、亚细胞分布及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与R品种相比,Cd胁迫下M品种叶片失绿较少,生长抑制较小;表皮+叶肉、维管束及根表皮+皮层中的Cd含量显著低于R品种;另外,根系可溶部分Cd含量高于R品种。进一步分析发现,R品种含有更多毒性较高的无机态Cd及果胶和蛋白质结合态Cd,而M品种水溶性有机酸结合的Cd在根表皮+皮层、中柱等组织中含量较多,草酸盐结合的Cd在根系中柱含量显著高于R品种。因此,M品种通过减少Cd吸收、增加液泡区隔化、增加有机酸盐结合的Cd并降低Cd向地上的长距离运输来增强对Cd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胁迫 草地早熟禾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禾‖豆间作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祝嘉慧 宋谦 杜文华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8-468,共11页
旨在筛选陇东地区禾‖豆间作系统的最佳间作模式。本试验以‘京科青贮932’和‘京九青贮16’玉米品种为主区,青贮玉米种植密度(41994株·hm^(-2),50000株·hm^(-2),61994株·hm^(-2))为副区,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 旨在筛选陇东地区禾‖豆间作系统的最佳间作模式。本试验以‘京科青贮932’和‘京九青贮16’玉米品种为主区,青贮玉米种植密度(41994株·hm^(-2),50000株·hm^(-2),61994株·hm^(-2))为副区,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陇东旱塬区青贮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就2个青贮玉米品种而言,‘京九青贮16’在不同密度下的平均叶片数(12.8)、果穗质量(395.56 g)、鲜草产量(46.32 t·hm^(-2))以及CP含量(8.93%)和EE含量(7.43%)均显著高于‘京科青贮932’。(2)从种植密度看,61994株·hm^(-2)密度下2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48.36 t·hm^(-2))显著高于其他2个密度,但此密度下大豆的鲜草产量最低(6.53 t·hm^(-2))。(3)从青贮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的交互作用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京九青贮16’以50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与大豆进行9‖6模式间作时,间作系统的总鲜草产量达到52.25 t·hm^(-2),青贮玉米和大豆的CP含量分别为7.01%和18.11%,RFV分别为90.34和100.75,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均较好,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实现一年两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种植密度 青贮玉米 大豆 间作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饲1号小黑麦在西藏牧区的生产性能研究
16
作者 宋福超 杜文华 +1 位作者 史志强 赵方媛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142,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藏饲1号小黑麦在西藏牧区的生产性能及适宜种植区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两年对藏饲1号小黑麦及两个对照品种(石大1号、中饲1048)在3个试验点(西藏达孜区、拉萨市和南木林县)的枝条数、株高、鲜(干)草产量及鲜干比进行... 试验旨在研究藏饲1号小黑麦在西藏牧区的生产性能及适宜种植区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两年对藏饲1号小黑麦及两个对照品种(石大1号、中饲1048)在3个试验点(西藏达孜区、拉萨市和南木林县)的枝条数、株高、鲜(干)草产量及鲜干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藏饲1号小黑麦的枝条数和鲜(干)草产量高于石大1号、中饲1048;不同试验点及年份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达孜区和南木林县试验点种植的藏饲1号小黑麦的鲜(干)草产量较高;藏饲1号小黑麦两年的生产性能均较高;种植在南木林试验点的参试小黑麦第二年的鲜草产量(49.88 t/hm^(2))显著高于达孜(28.93 t/hm^(2))和拉萨(19.29 t/hm^(2))试验点第二年的鲜草产量(P<0.05)。藏饲1号小黑麦在达孜区(14.96 t/hm^(2))和南木林县(17.00 t/hm^(2))在未受条锈病影响时(第2年)可取得较高的干草产量。研究表明,藏饲1号小黑麦适宜在达孜区、南木林县试验点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藏饲1号 西藏牧区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旱作区夏播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
17
作者 张银霞 宋谦 +3 位作者 刘翠 郭蕊 赵方媛 杜文华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5,共11页
本文旨在筛选适宜陇中旱作区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以期提高当地饲草产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分别为‘华美2号’(G1)、‘豫青贮23’(G2... 本文旨在筛选适宜陇中旱作区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以期提高当地饲草产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分别为‘华美2号’(G1)、‘豫青贮23’(G2)、‘大京九26’(G3)、‘武科青贮107’(G4)、‘利合228’(G5)、‘利单656’(G6)、‘西蒙青贮707’(G7)、‘京科青贮932’(G8)和‘蒙青贮1812’(G9),在临洮县开展了小黑麦开花期刈割后复种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研究。结果表明:(1)G1、G2、G6、G8和G9在两年间的干物质含量均接近30%,满足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要求;(2)2020年参试青贮玉米品种的平均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2021年,平均茎粗和叶长则显著低于2021年(P<0.05);(3)各青贮玉米品种在两年间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平均表现为:G9的平均株高和穗位高,G3的平均茎粗、叶长和叶片数,G8的平均叶宽和穗叶数及G2的平均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在参试品种中表现更优;(4)在种植年份和品种自身遗传特性共同作用下,所有参试品种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2020年高于2021年,且G2在2020年和2021年的鲜草产量(109.36 t/hm^(2)和63.79 t/hm^(2))均高于其他参试品种,G8在2020年和2021年的干草产量分别为29.36 t/hm^(2)和18.93 t/hm^(2),分别仅次于G2和G5。综合参试青贮玉米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豫青贮23’和‘京科青贮932’较适合作为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在甘肃中部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复种 青贮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甜叶菊秆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8
作者 周晓爽 李雄雄 +4 位作者 王虎宁 张霞 齐帅 赵生国 焦婷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56-2365,共10页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因富含甜菊糖苷等多种功能性成分而具有抗炎、抗菌及抗氧化等功能,是一种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天然饲料资源。本研究通过在日粮中添加甜叶菊秆,探讨甜叶菊秆在羔羊育肥上的效果,以期为新型粗饲料资源的开发提供...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因富含甜菊糖苷等多种功能性成分而具有抗炎、抗菌及抗氧化等功能,是一种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天然饲料资源。本研究通过在日粮中添加甜叶菊秆,探讨甜叶菊秆在羔羊育肥上的效果,以期为新型粗饲料资源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试验选取体质量(21.38±0.31 kg)和体质相近的3月龄左右小尾寒羊公羊6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甜叶菊秆(风干基础),每隔20 d测定肉羊生长性能,试验共115 d,预饲期15 d,正试期100 d。饲喂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进行屠宰,测定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1.0%甜叶菊秆可显著提高小尾寒羊平均日增质量(ADG)(P<0.05),降低料质量比(F/G)(P<0.05);增加小尾寒羊胴体质量和屠宰率(P<0.05),显著提高眼肌面积和GR值(P<0.05);试验组羊肉的熟肉率、失水率和蒸煮损失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但对小尾寒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育肥羔羊日粮中添加1.0%甜叶菊秆可以改善肉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对羔羊免疫性能及健康状况有提高和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秆 小尾寒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高寒生态条件下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草地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汉鑫 牧仁 +3 位作者 陈鑫 全梓豪 高浩诚 焦婷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5,共13页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建设高寒人工草地的优良植物,具有抗性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但高寒草地氮素缺乏仍是限制垂穗披碱草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深入了解不同施氮水平对高寒草地植物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设置N0(0 kg/hm^(2))、N1(1...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建设高寒人工草地的优良植物,具有抗性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但高寒草地氮素缺乏仍是限制垂穗披碱草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深入了解不同施氮水平对高寒草地植物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设置N0(0 kg/hm^(2))、N1(12 kg/hm^(2))、N2(24 kg/hm^(2))、N3(48 kg/hm^(2))、N4(96 kg/hm^(2))施肥梯度,探究不同施氮浓度对垂穗披碱草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添加显著提高了垂穗披碱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MBC、MBN的含量,且在N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高寒生态条件下垂穗披碱草草地根际土壤MBC和MBN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而MBP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2)在垂穗披碱草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的主要优势菌门包括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真菌的主要优势菌门则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同一施氮水平下,N0组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不同处理下,非根际土壤中N0组细菌群落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N3组(P<0.05),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不同处理真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施肥梯度 根际土与非根际土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施肥对退化禾草混播草地生产力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
作者 孟愉欣 刘婉婷 +4 位作者 王正文 王俊杰 陈新栋 王世林 曹文侠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04-3217,共14页
施肥是恢复和提升退化草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但单次施肥在时间尺度上对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质量的影响仍不明确。旨在探究祁连山高寒区建植20年以上的多年生退化禾草混播草地在单次氮磷施肥后对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持续影响。采用随机... 施肥是恢复和提升退化草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但单次施肥在时间尺度上对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质量的影响仍不明确。旨在探究祁连山高寒区建植20年以上的多年生退化禾草混播草地在单次氮磷施肥后对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持续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四个氮肥水平(N_(0):0 kg N/hm^(2)、N_(1):50 kg N/hm^(2)、N_(2):100 kg N/hm^(2)、N_(3):200 kg N/hm^(2))和四个磷肥水平(P_(0):0 kg P_(2)O_(5)/hm^(2)、P_(1):65 kg P_(2)O_(5)/hm^(2)、P_(2):117 kg P_(2)O_(5)/hm^(2)、P_(3):210 kg P_(2)O_(5)/hm^(2)),氮磷配施组合共16种处理。评估了施肥当年(2021年)和第三年(2023年)的草地生产力和土壤理化特性。结果显示,2021年,高氮水平(N_(3))显著提高地上生物量(AGB),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SOM)、速效氮(AN)和速效磷(AP)含量;2023年,高磷水平(P_(2)和P_(3))的AGB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显著提升了AN、AP和全磷(TP)含量。氮肥、磷肥分别于AGB、SOM、AN显著相关;磷肥还与AP和TP显著相关;氮磷交互显著影响SOM和全氮(TN)含量;年际分别与AGB、SOM、AN显著相关。2021年,氮肥和磷肥对所有指标均有促进作用;2023年磷肥对AGB、SOM和TN仍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氮肥效果不显著,表明磷肥的遗留效应大于氮肥。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氮肥对2021年AGB有直接影响,磷肥显著影响2023年AGB,并通过AP等间接提高地下生物量(BGB)。综上,施肥当年氮肥占主导作用,高氮中磷(200 kg N/hm^(2)和117 kg P_(2)O_(5)/hm^(2))模式效果最佳;施肥第三年磷肥的肥效仍在发挥作用,低氮高磷(50 kg N/hm^(2)与117和210 kg P_(2)O_(5)/hm^(2))配施的持续效果更好。综合生态与经济效益,单次高磷与低氮配施可发挥施肥的增产作用和更稳定持续的遗留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高寒地区退化禾草混播草地培育复壮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施肥 混播草地 草地生产力 土壤理化性质 施肥遗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