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足迹的半干旱草原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被引量:56
1
作者 杨艳 牛建明 +1 位作者 张庆 张艳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5096-5104,共9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例,以锡林郭勒盟1981—2008年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其近30 a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探讨了半干旱草原区的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工业... 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例,以锡林郭勒盟1981—2008年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其近30 a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探讨了半干旱草原区的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该区生态足迹明显增加,人均生态足迹由1981年的1.0868 hm2增加到2008年的24.2176hm2,高于全国和国内部分草原区,化石能源和草地生态足迹急剧增加是区域生态足迹增加的主导因素;(2)随着人口增长,草地、耕地等人均承载力下降,土地总人均承载力也从1981的3.1565 hm2下降到2008年的2.3915 hm2;(3)该区域发展呈现出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快速增长的趋势。其根源一方面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市场对煤炭等本地优势资源需求的增加和重新配置加速了该区域工业化进程,增加了生态足迹;另一方面草地需求旺盛导致对草地的掠夺性经营加剧,致使草地退化严重,降低了生态承载力。锡林郭勒盟以畜牧业为主,草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急剧增加了对草地资源的需求,如何科学、合理的协调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草地退化之间的矛盾,是锡林郭勒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可持续发展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锡林郭勒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分解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钱贵霞 张一品 邬建国 《技术经济》 2010年第12期77-84,共8页
本文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法,建立了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9—2008年内蒙古的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强度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产出规模对内蒙古该... 本文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法,建立了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9—2008年内蒙古的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强度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产出规模对内蒙古该阶段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89.22%,其他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的大小排序依次是产业结构(17.01%)、能源强度(-6.71%)、人口规模(2.78%)、能源结构(-2.30%)。因此,目前内蒙古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及实施绿色GDP核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庆 牛建明 +6 位作者 BUYANTUYEV Alexander 丁勇 康萨如拉 王凤兰 张艳楠 杨艳 韩砚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92,共10页
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环境因素、空间因素、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便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探讨环境对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结构格局的影响,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对内蒙古自治区20... 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环境因素、空间因素、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便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探讨环境对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结构格局的影响,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对内蒙古自治区202个短花针茅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结合环境因子、空间因子(各3个)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排序方法(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分析了环境因子、空间因子、环境因子与空间因子交互作用及其他因素对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结构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TWINSPAN将内蒙古202个短花针茅群落在第4级水平上分为16个群丛;2)DCCA前2排序轴集中了大部分信息(75.3%),第1,2排序轴分别突出反映了群落结构格局在热量、水分梯度上的变化,结合TWINSPAN划分的群丛类型构建了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列图式;3)因子分离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群落结构格局的解释能力为70.7%,其中26.5%为单纯环境因子引起,空间因子解释能力为55.6%,其中11.4%是独立于环境因子的,44.2%是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交互作用导致的,未能解释的部分达17.9%,结合其他研究有力地证明了"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可解释程度是植被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植被越复杂,环境的可解释程度则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短花针茅 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环境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芨芨草群落适生生境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翼飞 王炜 +4 位作者 梁存柱 王立新 裴浩 王成燕 王伟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3-1201,共9页
芨芨草群落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重要的植被资源,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常在地形稍低的部位镶嵌有芨芨草群落,且芨芨草群落常与低洼湿草甸群落相连。为了探究芨芨草群落的适生生境,在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选取了4个代表性调查区,从芨芨草群落... 芨芨草群落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重要的植被资源,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常在地形稍低的部位镶嵌有芨芨草群落,且芨芨草群落常与低洼湿草甸群落相连。为了探究芨芨草群落的适生生境,在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选取了4个代表性调查区,从芨芨草群落及其相邻群落分布的地形特征、调查区的地下水埋深、1 m深土层的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和土壤质地等指标上对芨芨草适生生境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芨芨草群落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常分布在河漫滩和丘间蝶形洼地地区,呈现出由高程梯度导致的与地带性针茅群落、湿草甸群落带状分布的特点,导致这种成带分布的原因与地下水埋深及地表径流有关,芨芨草群落生境的地下水埋深一般在1—3 m且有地表径流的补充;芨芨草群落耐盐碱性强,其生境也与反映土壤盐分含量的土壤电导率和土壤pH值有关;但芨芨草群落生境的形成不是由土壤机械组成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芨芨草 生境 土壤电导率 土壤PH值 地下潜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产力季节动态及其碳库潜力 被引量:44
5
作者 柴曦 梁存柱 +5 位作者 梁茂伟 韩伟华 李智勇 苗百岭 王炜 王立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530-5540,共11页
地下根系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及其净生产力对地下碳库具有直接与间接作用,分析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与周转对深入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碳库动态及其固碳速率与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钻土芯法对不同利用方式或管理措施下内... 地下根系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及其净生产力对地下碳库具有直接与间接作用,分析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与周转对深入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碳库动态及其固碳速率与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钻土芯法对不同利用方式或管理措施下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动态及其与温度、降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均为单峰型曲线,与上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但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表现为草甸草原呈"S"型曲线,典型草原则是双峰型曲线,与温度、降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两种草原根冠比和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均为指数函数曲线,根茎型草原地下生物量集中在土壤0—5 cm,丛生型草原地下生物量集中于土壤5—10 cm,根冠比值在生长旺季(7—8月份)最小。草甸草原地下净生产力及碳储量范围分别为2167—2953 g m-2a-1和975—1329 gC m-2a-1,典型草原为2342—3333 g m-2a-1和1054—1450 gC m-2a-1,地下净生产力及其碳储量约为地上净生产力及其碳储量的10倍,具有较大的年固碳能力,且相对稳定;地下净生产力与地上净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地下生物量碳库是地上生物量碳库的10倍左右,适度放牧可增加地下生产力,但长期过度放牧显著降低其地下生物量与生产力,并使其垂直分布趋向于浅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地下净生产力 垂直分布格局 碳库 根系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学科动向 被引量:12
6
作者 茶娜 邬建国 于润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37-2644,共8页
近40年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不断拓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利用中国知网(http://epub.cnki.net)的网络平台,分别以"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可持续发展&qu... 近40年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不断拓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利用中国知网(http://epub.cnki.net)的网络平台,分别以"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可持续发展"为关键词,对6个数据库跨库检索1993年至2011年的所有文献。分别从以上3个学科的角度,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国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趋势。结果表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3个学科方向上都表现出多学科交叉性、领域综合性、方法定量化的总体趋势;其中生态学在研究方法上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经济学 社会学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花针茅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庆 牛建明 +2 位作者 丁勇 康萨如拉 董建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101,共9页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短花针茅在分类学、地理分布、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花粉形态学、解剖学、生态生理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以及放牧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短花针茅在资源与生态科学领域...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短花针茅在分类学、地理分布、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花粉形态学、解剖学、生态生理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以及放牧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短花针茅在资源与生态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6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 分类学 地理分布 放牧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奶业经济研究进展——基于引用率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钱贵霞 解晶 +1 位作者 那日苏 姬卫东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奶业经济研究进展状况,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经济与管理科学数据库,采用引用率方法分析了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内容分布、产出单位以及论文作者数量、长度与论文引用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奶业...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奶业经济研究进展状况,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经济与管理科学数据库,采用引用率方法分析了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内容分布、产出单位以及论文作者数量、长度与论文引用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奶业经济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乳业》等十种期刊为奶业经济研究的重点期刊;奶业发展现状与形势等占奶业经济研究内容的比例最高,而奶源基地建设、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则很少;高等院校为奶业经济研究的重要基地;以及作者数量、论文长度都与平均引用次数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希望对奶业、奶业经济以及农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业经济 论文 引用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和藨草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熙灵 王立新 +4 位作者 刘华民 清华 刘东伟 王炜 梁存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6,共6页
通过设置3种浓度梯度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实验,研究了芦苇和藨草的生长状况及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N、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芦苇和藨草在3种梯度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并对水中N、P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藨草在处理轻度和中度富营... 通过设置3种浓度梯度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实验,研究了芦苇和藨草的生长状况及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N、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芦苇和藨草在3种梯度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并对水中N、P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藨草在处理轻度和中度富营养化水体时要比芦苇占优势,在重度富营养化水体中,芦苇对N、P的去除能力要高于藨草,且二者对水中TP的净化效果要好于TN。通过对受试水样的TN、TP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曲线拟合得出,水体中TN、T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呈负指数衰减,芦苇和藨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率随其在水体中停留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实验结果为利用挺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模式和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藤草 富营养化 净化 拟合模型 乌梁素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典型草原遥感估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董建军 牛建明 +2 位作者 张庆 康萨如拉 韩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69,共6页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为对象,以2012年野外实地观测的地上生物量数据为参照,结合同期泰国THEOS卫星图像、中国环境减灾卫星图像、Terra/MODIS、SPOT/VGT等数据,通过建模与比较,探讨了多源遥感数据在典型草原植被估产方面的潜力,...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为对象,以2012年野外实地观测的地上生物量数据为参照,结合同期泰国THEOS卫星图像、中国环境减灾卫星图像、Terra/MODIS、SPOT/VGT等数据,通过建模与比较,探讨了多源遥感数据在典型草原植被估产方面的潜力,阐明了一些建模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典型草原遥感估产途径。结果表明:与低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源相比,中分辨率卫星数据源的估产模型精度相对要高,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源中利用THEOS 15m分辨率图像的估产模型精度较高;低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中使用500m的MODIS NDVI产品做草原遥感估产优于其他数据;鲜重与干重均可以应用于研究区域草原遥感估产,鲜重适用于降水量较多年份,干重适用于降水量较少年份;指数模型在典型草原优于线性模型;除EVI外,NDVI、RVI等植被指数均适用于典型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遥感 植被指数 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力和恢复力的典型草原健康评价和群落退化分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立新 刘华民 +4 位作者 吴璇 梁存柱 王炜 刘钟龄 杨劼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3,共5页
根据群落的不同退化演替状况和物种组成情况,随机选取19个位于锡林郭勒高原和呼伦贝尔高原的调查样地,进行典型草原健康评价和群落退化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处在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草原中的群落的优势种类型、活力和恢复力指数均存在很... 根据群落的不同退化演替状况和物种组成情况,随机选取19个位于锡林郭勒高原和呼伦贝尔高原的调查样地,进行典型草原健康评价和群落退化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处在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草原中的群落的优势种类型、活力和恢复力指数均存在很大差异,活力和恢复力指数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活力指数表现的是植物的地上生物量,而恢复力指数表现的是植物的株/丛数,在株/丛数很多的情况下生物量可能很小;草原群落地上总生物量受放牧强度、刈割程度、围封时间、围封前群落状态和区域降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各调查样地群落的活力指数差异显著;以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981年设置的围封的羊草+大针茅草原当时的状态作为参照系统,评价了呼伦贝尔高原和锡林郭勒高原典型草原的健康状况,并对其退化程度进行了量化分级,可为草原管理、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活力 恢复力 生态系统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供应链问题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钱贵霞 解晶 《中国乳业》 2009年第10期62-66,共5页
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使消费者对乳品企业产生信任危机,同时对乳制品质量的安全意识也大大提高。乳品行业供应链对乳制品的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奶农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乳制品质量。本文在回顾我国近年乳制品安全... 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使消费者对乳品企业产生信任危机,同时对乳制品质量的安全意识也大大提高。乳品行业供应链对乳制品的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奶农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乳制品质量。本文在回顾我国近年乳制品安全事故的基础上,从乳制品供应链角度分析了引起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乳制品供应链管理,消除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隐患,建立乳制品供应链管理的保障机制,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质量 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芦苇枯落物分解动态及营养元素释放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魏江明 王立新 +4 位作者 刘东伟 刘华民 清华 王炜 梁存柱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370,共7页
乌梁素海是内蒙古高原干旱区最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湖滨带芦苇分布广袤,其收割方式是在冬季湖泊结冰后将冰面上芦苇收割,冰面下芦苇则留存在水中,而水下部分的分解是造成湖泊生物淤积的重要原因,且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释放亦加剧了湖... 乌梁素海是内蒙古高原干旱区最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湖滨带芦苇分布广袤,其收割方式是在冬季湖泊结冰后将冰面上芦苇收割,冰面下芦苇则留存在水中,而水下部分的分解是造成湖泊生物淤积的重要原因,且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释放亦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通过分解袋法研究了湖泊水面下芦苇枯落物的分解动态及营养元素的释放过程,并探讨了芦苇枯落物分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芦苇枯落物分解270 d后质量残留率为52.44%,分解速率常数为0.002 68 d^(-1),其分解50%需要0.83 a,分解95%需要3.19 a;2)芦苇枯落物分解过程中,N元素的分解状态呈现释放-分解-再释放的规律,P元素和C元素均处于持续释放的分解状态;3)芦苇枯落物分解期间,分解速率和营养元素含量动态受枯落物自身质量和环境因子共同影响,且环境因子(温度、溶解氧、pH值)与芦苇枯落物分解速率及元素释放动态相关性显著。研究表明,芦苇枯落物分解释放大量营养物质,对湖泊富营养化有一定的贡献,要进一步加强芦苇植物的收割以减轻植物腐烂分解对湖泊造成的二次污染,减少生物淤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枯落物分解 N元素 P元素 生物淤积 乌梁素海 芦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与荒漠一年生植物性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2
14
作者 闫建成 梁存柱 +3 位作者 付晓玥 王炜 王立新 贾成朕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6,共9页
草原与荒漠生态系统中一年生植物是高度顺应气候波动、特别是降水波动的特殊类群。本试验以内蒙古草原与荒漠区4种一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5,20,70和150mm 4个有效降水梯度,分析了4种一年生植物物候及其形态等性状对降水变化... 草原与荒漠生态系统中一年生植物是高度顺应气候波动、特别是降水波动的特殊类群。本试验以内蒙古草原与荒漠区4种一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5,20,70和150mm 4个有效降水梯度,分析了4种一年生植物物候及其形态等性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草原与荒漠一年生植物类群生长期通常在40~90(<100)d;随降水梯度的增加,一年生植物的生长期、植物高度、叶长、生物量等均增加,5mm有效降水能基本完成生活史,70mm有效降水资源分配达到最佳化,结实量最大;一年生猪毛菜类在不同降水条件下的物候期长短的变化比一年生小禾草类小,倾向于以调整生殖生长期的长短的方式,减少结实量为代价加速种子成熟的方式响应降水量不足;一年生小禾草类能根据降水量变化及时调整各物候期长短以适应生长和繁殖;相同降水条件下小禾草类植物的生长期相对较长;在适应方式上,猪毛菜类植物表现出更强的避旱能力,而小禾草类植物则表现出相对更强的耐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植物 植物性状 模拟降水 物候 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香蒲和藨草3种挺水植物的养分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熙灵 王立新 +5 位作者 刘华民 清华 刘东伟 王炜 梁存柱 Friedrich Recknagel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38-2245,共8页
采用常规耗竭法研究了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乌梁素海湖滨植被带3种挺水植物芦苇、香蒲和藨草对H2PO-4、NH+4、NO-3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挺水植物吸收H2PO-4时,藨草的吸收速率显著大于芦苇和香蒲,但三者对低浓度H2PO-... 采用常规耗竭法研究了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乌梁素海湖滨植被带3种挺水植物芦苇、香蒲和藨草对H2PO-4、NH+4、NO-3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挺水植物吸收H2PO-4时,藨草的吸收速率显著大于芦苇和香蒲,但三者对低浓度H2PO-4的适应能力均无显著差异;藨草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均显著大于芦苇和香蒲,且在低浓度NO-3环境下仍能吸收该离子,但对低浓度NH+4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与藨草相比,香蒲对NH+4的亲和力最强,吸收低浓度NH+4的效果最好。3种植物对NH+4的吸收能力均大于NO-3。挺水植物的养分吸收特征具有物种特异性并受根系结构的影响。利用植物的养分吸收特征,在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中适宜用藨草治理含高浓度H2PO-4,NH+4和NO-3的水体,修复到一定程度后再种植香蒲来维持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香蒲 藨草 吸收动力学 富营养化 乌梁素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时相Landsat8图像提取苜蓿人工草地信息 被引量:14
16
作者 任海娟 董建军 +2 位作者 李晓媛 牛建明 张雪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87,120,共8页
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利用2013年5月5日至10月21日期间的16景Landsat8OLI和1景Pleiades遥感图像,研究苜蓿人工草地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结果表明:依据一年中苜蓿生长与生产动态变化特点,提出基于多时相Landsat8OLI遥感图像的NDVI加... 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利用2013年5月5日至10月21日期间的16景Landsat8OLI和1景Pleiades遥感图像,研究苜蓿人工草地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结果表明:依据一年中苜蓿生长与生产动态变化特点,提出基于多时相Landsat8OLI遥感图像的NDVI加和法和NDVI差值加和法。非监督分类方法的提取精度最高(100%),NDVI差值加和法次之(94.55%),NDVI加和法最低(91.23%)。NDVI加和法会出现误判,不宜用于苜蓿人工草地遥感信息提取;非监督分类方法与NDVI差值加和法各有优势,只要依据多时相Landsat8OLI图像,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均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遥感 非监督分类 多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和补播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赵娜 庄洋 赵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7-374,共8页
为评估草地的碳源/汇功能,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草地管理措施,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SMBC)... 为评估草地的碳源/汇功能,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草地管理措施,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SMBC)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围栏封育29年(WF29)、围栏封育8年(WF8)、补播苜蓿(Medicago sativa)(RA)、补播羊草(Leymus chinensis)(RC)、以及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共7种处理对SOC和SMBC分布的影响以及草地SOC和SMBC碳库储量的大小。结果表明,从土壤剖面来看,SOC、SMBC含量在土壤表层较高,为草地的主要碳库,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土壤根系层(0-30cm)中,WF8、WF29、RA、RC、LG和MG的SOC和SMBC均高于HG,其中WF8正效应较为明显,有利于提高SMBC与SOC含量。SOC与SMB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可以通过SMBC的变化反映SOC的变化,进而反映SOC碳库的变化。经估算,锡林浩特市草地0-30cm总的SOC和SMBC碳储量分别为788.86和9.48Gg。其中,围封8年的SOC和SMBC碳储量的值都为最高,分别为661.76和6.76Gg,人工种草措施的值均为最低,分别为0.61Gg和5.73t。SOC和SMBC含量对于土壤肥力和土壤品质变化有指示作用,可作为草地碳汇的重要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管理措施 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人口与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分析——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瑞清 潮洛濛 樊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3,103,共6页
为探究资源型城市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模型等,建立人口与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 GIS 9.3软件平台综合分析鄂尔多斯市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度变化,并对未来做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 为探究资源型城市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模型等,建立人口与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 GIS 9.3软件平台综合分析鄂尔多斯市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度变化,并对未来做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鄂尔多斯市人口和经济综合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提速缓慢,各旗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空间协调度大小有明显变化,协调等级呈现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等协调和良好协调,人口与经济基本保持原有协调关系;预测结果显示:到2025年地区协调度将达0.574,整体将发生初等协调向中等协调的转变,人口与经济实现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资源型城市 协调度 鄂尔多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乌海市四合木小灌木景观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秦山 潮洛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346-6354,共9页
以乌海市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Quickbird高分辨率影像,结合四合木群落野外调查数据,对乌海市四合木分布区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的景观格局和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越强烈,四合木生境破碎化... 以乌海市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Quickbird高分辨率影像,结合四合木群落野外调查数据,对乌海市四合木分布区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的景观格局和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越强烈,四合木生境破碎化程度越严重。在植株生理年龄相近,生境相同时,四合木的高度、冠幅以及重要值随人为干扰加剧,变化趋势明显。受人为干扰程度越强地区,其物种丰富度指数越小,生物多样性越低。干扰强度发生变化时,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0.77—0.90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四合木 景观格局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奶零售价格波动规律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12
20
作者 钱贵霞 陈思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1年第5期46-55,共10页
近年中国奶业发生了一系列突发事件,原料奶及乳制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也阻碍了奶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总结牛奶产量和牛奶价格波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CensusXl2季节调整方法和HP滤波法... 近年中国奶业发生了一系列突发事件,原料奶及乳制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也阻碍了奶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总结牛奶产量和牛奶价格波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CensusXl2季节调整方法和HP滤波法分析了鲜奶价格的实际数据变动、趋势变动规律、季节性变动和不规则要素以及波动周期。结果表明,鲜奶零售价格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每一年内,鲜奶价格在一月份最低,年中回落,第三季度逐渐攀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特征。鲜奶零售价格的不规则要素的波动随机性较强,不具有规律性。2000年至今鲜奶零售价格分为4个明显的周期,周期平均长度为四年,2006~2008年的波动较为剧烈。本文还利用季节指数预测法和Holt—Winters季节乘积模型对未来两年的鲜奶零售价格走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鲜奶零售价格在未来的两年中有明显的上涨趋势。据此提出了形成原料奶按质论价体系,建立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稳定鲜奶价格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奶价格 时间序列 波动周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