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中的Sagnac效应
被引量:
25
1
作者
武文俊
李志刚
+4 位作者
杨旭海
雷辉
陈亮
成璇
冯初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6-941,共6页
结合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提出了在卫星运动情况下Sagnac效应解决方案。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是基于地球同步卫星进行的。地球同步卫星在各种摄动力的影响下,相对于地面上的某点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作小幅度日周期性运动。Sag...
结合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提出了在卫星运动情况下Sagnac效应解决方案。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是基于地球同步卫星进行的。地球同步卫星在各种摄动力的影响下,相对于地面上的某点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作小幅度日周期性运动。Sagnac效应与卫星和地面观测站的位置密切相关,卫星的运动直接导致了Sagnac效应也具有日周期变化的特征。使用高精度实测卫星轨道数据对Sagnac效应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由卫星运动引起的Sagnac效应值具有与卫星运动一致的周日变化规律特征,大小达到几百皮秒的量级,与传统的将同步卫星作为静止点处理相比,提高了Sagnac效应误差的修正精度。该方案对于各种高精度卫星时间比对技术和卫星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nac效应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
卫星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卫星双向时频传递设备时延差的标定方法
被引量:
9
2
作者
许龙霞
陈婧亚
李丹丹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84-2090,共7页
利用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可以实现精度优于1 ns的远程时间同步。卫星双向设备时延差是影响双向比对结果的一项主要误差。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利用一套可移动的双向校准设备实现对两套卫星双向设备时延差的校准。该方法存在设...
利用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可以实现精度优于1 ns的远程时间同步。卫星双向设备时延差是影响双向比对结果的一项主要误差。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利用一套可移动的双向校准设备实现对两套卫星双向设备时延差的校准。该方法存在设备成本高、占用通信卫星资源且对天气条件要求较高等问题。随着i GMAS站和其他监测站点的建设,越来越多站点的接收机监测数据资源可用。提出一种利用各站点监测数据实现对卫星双向设备时延差的校准方法。当卫星双向比对两地同时具有监测数据可用时,可以通过事后数据处理的方式校准两地卫星双向设备的时延差。校准的主要思路是利用精密星历、钟差和电离层产品,从每颗星的伪距测量值中扣除传播路径中的各项延迟,得到本地与导航系统时间的时差。通过对所有可见星的时差结果进行加权、滤波,并扣除接收机间的相对时延,得到比对两地的全视站间钟差。最后,通过与同时段的卫星双向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两地卫星双向设备的时延差,校准精度优于1 ns。虽然该方法无法实现亚纳秒量级的校准,但是可以较为简单地标定出两地卫星双向设备的时延差,可以满足纳秒级的时间同步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
校准
全视时间传递
相对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接收机钟差的GPS完好性自主检测算法
被引量:
14
3
作者
许龙霞
李孝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7-542,共6页
传统的基于最小二乘法和奇偶矢量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检测(Receiver Autonomous Integrity Monito-ring,RAIM)算法均是利用冗余观测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实现的,其检测统计量均由伪距残差构造得到。本文采用接收机钟差作为RAIM算法的判据,基...
传统的基于最小二乘法和奇偶矢量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检测(Receiver Autonomous Integrity Monito-ring,RAIM)算法均是利用冗余观测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实现的,其检测统计量均由伪距残差构造得到。本文采用接收机钟差作为RAIM算法的判据,基本思想是根据钟差历史解算值建立接收机钟差二次多项式模型,从而得到当前时刻的钟差预测值。同时解算当前时刻的钟差值,将这两者之差与钟差门限值进行比较来判断系统当前时刻是否存在故障。本文首先分析了伪距偏移量对接收机钟差的影响,然后给出确定钟差门限值的方法。结合用户解算位置和接收机钟差利用子集比较法实现了故障识别的功能。因本文给出的故障检测算法不是基于冗余观测量的,故该方法在四颗可见星下就可进行故障检测,与传统的RAIM算法相比降低了RAIM算法对可见星个数的要求,该点在实验部分进行了仿真验证。另外还对可用星多于四颗的基于接收机钟差的RAIM算法进行了故障检测和故障识别部分的仿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机完好性自主检测
钟差门限值
故障检测
故障识别
子集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中的Sagnac效应
被引量:
25
1
作者
武文俊
李志刚
杨旭海
雷辉
陈亮
成璇
冯初刚
机构
中科院
国家授时中心
中科院精密导航定位与定时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
研究生院
中科院
上海天文台
出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6-941,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7CB815503)
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基金项目(CXJJ-09-M34)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2007LH01)
文摘
结合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提出了在卫星运动情况下Sagnac效应解决方案。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是基于地球同步卫星进行的。地球同步卫星在各种摄动力的影响下,相对于地面上的某点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作小幅度日周期性运动。Sagnac效应与卫星和地面观测站的位置密切相关,卫星的运动直接导致了Sagnac效应也具有日周期变化的特征。使用高精度实测卫星轨道数据对Sagnac效应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由卫星运动引起的Sagnac效应值具有与卫星运动一致的周日变化规律特征,大小达到几百皮秒的量级,与传统的将同步卫星作为静止点处理相比,提高了Sagnac效应误差的修正精度。该方案对于各种高精度卫星时间比对技术和卫星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Sagnac效应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
卫星运动
Keywords
Sagnac effect
TWSTFT
Satellite motion
分类号
V5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卫星双向时频传递设备时延差的标定方法
被引量:
9
2
作者
许龙霞
陈婧亚
李丹丹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中科院精密导航定位与定时技术重点实验室
地理信息工程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84-209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03030)
中科院西部之光西部博士项目(2013BS24)
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SKLEIE2014-M-2-5)项目资助
文摘
利用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可以实现精度优于1 ns的远程时间同步。卫星双向设备时延差是影响双向比对结果的一项主要误差。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利用一套可移动的双向校准设备实现对两套卫星双向设备时延差的校准。该方法存在设备成本高、占用通信卫星资源且对天气条件要求较高等问题。随着i GMAS站和其他监测站点的建设,越来越多站点的接收机监测数据资源可用。提出一种利用各站点监测数据实现对卫星双向设备时延差的校准方法。当卫星双向比对两地同时具有监测数据可用时,可以通过事后数据处理的方式校准两地卫星双向设备的时延差。校准的主要思路是利用精密星历、钟差和电离层产品,从每颗星的伪距测量值中扣除传播路径中的各项延迟,得到本地与导航系统时间的时差。通过对所有可见星的时差结果进行加权、滤波,并扣除接收机间的相对时延,得到比对两地的全视站间钟差。最后,通过与同时段的卫星双向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两地卫星双向设备的时延差,校准精度优于1 ns。虽然该方法无法实现亚纳秒量级的校准,但是可以较为简单地标定出两地卫星双向设备的时延差,可以满足纳秒级的时间同步应用需求。
关键词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
校准
全视时间传递
相对时延
Keywords
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TWSTFT)
calibration
all-in-view time transfer
relative delay
分类号
TH762.4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TN967.1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接收机钟差的GPS完好性自主检测算法
被引量:
14
3
作者
许龙霞
李孝辉
机构
中科院
国家授时中心
中科院精密导航定位与定时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
研究生院
出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7-54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033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001076)
文摘
传统的基于最小二乘法和奇偶矢量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检测(Receiver Autonomous Integrity Monito-ring,RAIM)算法均是利用冗余观测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实现的,其检测统计量均由伪距残差构造得到。本文采用接收机钟差作为RAIM算法的判据,基本思想是根据钟差历史解算值建立接收机钟差二次多项式模型,从而得到当前时刻的钟差预测值。同时解算当前时刻的钟差值,将这两者之差与钟差门限值进行比较来判断系统当前时刻是否存在故障。本文首先分析了伪距偏移量对接收机钟差的影响,然后给出确定钟差门限值的方法。结合用户解算位置和接收机钟差利用子集比较法实现了故障识别的功能。因本文给出的故障检测算法不是基于冗余观测量的,故该方法在四颗可见星下就可进行故障检测,与传统的RAIM算法相比降低了RAIM算法对可见星个数的要求,该点在实验部分进行了仿真验证。另外还对可用星多于四颗的基于接收机钟差的RAIM算法进行了故障检测和故障识别部分的仿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接收机完好性自主检测
钟差门限值
故障检测
故障识别
子集比较法
Keywords
RAIM
Threshold value of clock bias
Fault detection
Fault exclusion
Method of subset
分类号
TN967.2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中的Sagnac效应
武文俊
李志刚
杨旭海
雷辉
陈亮
成璇
冯初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种卫星双向时频传递设备时延差的标定方法
许龙霞
陈婧亚
李丹丹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接收机钟差的GPS完好性自主检测算法
许龙霞
李孝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