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环境监测技术装备创新与应用现状分析
1
作者 史伟光 杨华强 +4 位作者 郭飞耀 王界 刘文清 陈冠益 陶俊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以促进天津市环境监测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为目标,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技术装备需求与应用3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推动天津市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分析表明:2017—2022年,天津市高层次环境监测人才数量... 以促进天津市环境监测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为目标,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技术装备需求与应用3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推动天津市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分析表明:2017—2022年,天津市高层次环境监测人才数量相对较少,科技创新增长动力不足;环境监测产业链上、中、下游已初步形成,但弱链、短链问题明显,产业链条协同能力不足;园区内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集群效应不突出;国产化高端环境监测装备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建议天津市立足自身优势,开展高端环境监测装备制造靶向攻关;培育特色板块,聚力形成新时代环保产业园区;结合新需求,扩大环境监测高端装备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技术装备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频中红外激光光谱技术探测大气甲醛污染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建国 刘文清 +2 位作者 张玉钧 陈东 阚瑞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11-215,共5页
文中开展室温工作的差频中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及其对大气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探测研究。采用高效、宽带和准相位匹配的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PPLN)作为激光差频器元件,把1.523μm DFB 半导体激光器和1 064.5 nmNd:YAG 激光器泵浦 PPLN 晶... 文中开展室温工作的差频中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及其对大气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探测研究。采用高效、宽带和准相位匹配的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PPLN)作为激光差频器元件,把1.523μm DFB 半导体激光器和1 064.5 nmNd:YAG 激光器泵浦 PPLN 晶体产生的差频输出调谐到甲醛在3.5μm附近的一条吸收线附近,利用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测量大气中甲醛气体浓度,并通过波长调制和二次谐波检测技术消除光路中干涉条纹的干扰,同时使用紧凑型 Herriott 多次反射池,使检测下限达到1 ppb 量级。系统具有快速、实时、室温工作等特点,通过调谐差频器的泵浦半导体激光器波长,就能够实现对其他有毒有害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差频 中红外 激光光谱 波长调制光谱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制毒化学品快速检测新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沈成银 李建权 +6 位作者 王鸿梅 韩海燕 徐国华 郑培超 王玉杰 李虎 储焰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79,共5页
在自行研制的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Mass Spectrometry,PTR-MS)装置上以丁酮、乙醚等几种常见易制毒化学品为例给出检测结果.发现各自对应唯一的质子化离子峰,谱峰识别简单;分析其他易制毒化学品质子亲和势,说明PT... 在自行研制的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Mass Spectrometry,PTR-MS)装置上以丁酮、乙醚等几种常见易制毒化学品为例给出检测结果.发现各自对应唯一的质子化离子峰,谱峰识别简单;分析其他易制毒化学品质子亲和势,说明PTR-MS可以对大部分易制毒化学品检测;对浓度为54±3 nmol/L的甲苯标准气体检测结果为51±0.5 nmol/L,绝对量检测准确;通过分析经铂丝催化后的本底信号得到PTR-MS对易制毒化学品的检测限,其中对甲苯检测下限可达5.0×10-2(±50%)nmol/L.结果表明,PTR-MS可选择合适的漂移管约化场E/N,实现对痕量易制毒化学品快速筛选和准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 易制毒化学品 实时 化学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R-MS在线监测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金顺平 李建权 +5 位作者 韩海燕 郑培超 徐国华 沈成银 王鸿梅 储焰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100,共5页
PTR-MS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检测技术,它测量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已经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文章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和装置结构,给出了一些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例子,并对该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 PTR-MS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检测技术,它测量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已经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文章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和装置结构,给出了一些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例子,并对该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R—MS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一次污染过程的星载-地基激光雷达联合观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娜 杨思鹏 +2 位作者 王界 万佳宁 孟晓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156,共10页
针对2018年3月9—15日京津冀地区的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基于地基颗粒物激光雷达组网的星载-地基联合观测分析。颗粒物激光雷达观测到污染前期为局地污染累积过程,中期有明显的污染物区域传输过程,北京受太行山沿线城市污染输送影... 针对2018年3月9—15日京津冀地区的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基于地基颗粒物激光雷达组网的星载-地基联合观测分析。颗粒物激光雷达观测到污染前期为局地污染累积过程,中期有明显的污染物区域传输过程,北京受太行山沿线城市污染输送影响较大。风廓线激光雷达观测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近地面主要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弱,冷空气到来时风向转为较强东北风,导致污染消散。微波辐射计观测到保定在污染过程中出现持续6 d的逆温层,同时在污染过程中近地面相对湿度较高,逆温层被打破后污染开始消散。在污染过程的各个阶段中,污染团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均被很好地反映出来,可见地天联合观测对污染物的累积与输送研究有较大的意义,能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组网 CALIPSO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双视场米散射激光雷达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界 刘文清 +2 位作者 张天舒 李岭 高洁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基于双视场设计的便携式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克服了传统米散射激光雷达盲区和过渡区大的缺点,实现了盲区和过渡区小于55 m的实际观测结果,这对近地面大气气溶胶的时空演变观测非常有效。详细介绍了该激光雷达样机系统的结构设计、技术... 基于双视场设计的便携式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克服了传统米散射激光雷达盲区和过渡区大的缺点,实现了盲区和过渡区小于55 m的实际观测结果,这对近地面大气气溶胶的时空演变观测非常有效。详细介绍了该激光雷达样机系统的结构设计、技术参数,介绍了该双视场激光雷达双视场的信号拼接方法,既实现了远场的高信噪比探测,也保证了近场近乎零盲区的探测,可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大气气溶胶的测量研究。通过与传统高能量的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平行比对,二者相关系数R^2=0.95,拟合的斜率为2.92,截距为0.011 a.u.,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通过对该激光雷达进行便携式小型化设计,可以方便可靠地将之集成于车载、机载等走航平台,实现对大气气溶胶的遥感测量。通过在线实验,表明该双视场激光雷达可有效应用于距地面10 km以内的大气气溶胶连续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双视场 气溶胶 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藻类光合作用抑制效应的敌草隆毒性响应参数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胡丽 陈敏 +2 位作者 殷高方 赵南京 甘婷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19-1524,共6页
藻类作为单细胞生物,其个体小、易培养、对毒物敏感、且能够观察细胞水平上的中毒症状,是快速检测水质生物毒性的理想受试生物。“藻类生长抑制试验”依赖于藻类细胞的繁殖代谢过程,测量周期长,无法满足生物毒性快速检测的需求。藻类光... 藻类作为单细胞生物,其个体小、易培养、对毒物敏感、且能够观察细胞水平上的中毒症状,是快速检测水质生物毒性的理想受试生物。“藻类生长抑制试验”依赖于藻类细胞的繁殖代谢过程,测量周期长,无法满足生物毒性快速检测的需求。藻类光合作用过程对污染物毒性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显著优于“藻类生长抑制试验”,以藻类光合作用状态为毒性测试指标可大幅缩短毒性检测时间。现有“光合作用抑制实验”多采用可变荧光Fv或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作为生物毒性反应终点,缺乏对多个光合荧光参数响应敏感性的对比分析,造成生物毒性定量检测的灵敏度不高。以蛋白核小球藻为受试对象,以叶绿素荧光作为藻类光合作用状态快速无损探针,采用荧光动力学手段测量藻类光合荧光参数,对典型除草剂DCMU抑制下的多个光合荧光参数的毒性响应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适用于快速、定量评价DCMU胁迫效应的关键光合参数,提高DCMU生物毒性检测的速度和灵敏度。结果显示:(1)DCMU对光合荧光参数F 0,Fm,σPSⅡ,τQA,Fv,Fv/Fm,Yield,rP,NPQ,α响应显著,其中参数α,rP,Fv/Fm,yield和NPQ在5 min即呈现出类似时长(96 h)的响应效应;(2)参数α,rP,Fv/Fm,yield和NPQ的5 min抑制程度对DCMU浓度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参数NPQ的相关系数和EC 50-5 min分别为0.9985和2.41μg·L^(-1),显著优于其他四个参数,且优于96 h的测量结果。采用光合荧光参数NPQ作为5 min定量测量DCMU生物毒性的反应终点,可极大缩短DCMU生物毒性的检测时间(从96 h缩短至5 min),并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与光合抑制方法常规参数Fv/Fm相比,EC_(50)降低了81.4%)。实验结果为基于藻类光合抑制效应的DCMU生物毒性定量检测提供了基础数据,研究方法也为其他污染物胁迫下的藻类光合荧光参数筛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敌草隆 蛋白核小球藻 光合荧光参数 毒性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