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北部陆架主要地貌特征及灾害地质因素
被引量:
18
1
作者
周川
范奉鑫
+2 位作者
栾振东
马小川
阎军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1期51-60,共10页
利用最新高精度多波束水深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地貌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识别和分析,发现研究区活动沙波、滑塌体、隆起脊、沟槽和麻坑等灾害地质因素发育。沙波多为直线型沙波,小、中、大型沙波均有发育,自北向南随着水深增大,沙波...
利用最新高精度多波束水深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地貌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识别和分析,发现研究区活动沙波、滑塌体、隆起脊、沟槽和麻坑等灾害地质因素发育。沙波多为直线型沙波,小、中、大型沙波均有发育,自北向南随着水深增大,沙波规模增大,沙波的活动性显著增强。底流内波特征变化与沙波规模和迁移情况具有一致性,沙波的形成和迁移与内波活动密切相关。根据滑塌特征地貌识别出7处滑塌,新老滑塌均有发育,新滑塌多呈线状延伸,梯状滑塌特征明显,分析认为新滑塌近期并无进一步滑动的趋势。受古岸线残留地貌控制,南部地形起伏较大,发育一系列隆起脊,K1—K4隆起脊近NE—SW走向平行排列,K5隆起脊为E—W走向与之相交。另外,研究区发育大量麻坑,直径30~100m,麻坑深度1.0~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地质因素
沙波
滑塌
残留古岸线
麻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茂名30万吨级单点码头输油海管悬空段人工海草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庄丽华
阎军
+2 位作者
范奉鑫
黄健福
杨存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81,共6页
2006年11月在茂名海底输油管线悬空路段成功完成人工海草的海底种植安装,2007年4月通过潜水人员水下检测、海流测量等工作,检查了海底人工海草的状态。检测发现,人工海草尚未被破坏时,确实具有明显降低海流流速和促进泥沙淤积的功能。1....
2006年11月在茂名海底输油管线悬空路段成功完成人工海草的海底种植安装,2007年4月通过潜水人员水下检测、海流测量等工作,检查了海底人工海草的状态。检测发现,人工海草尚未被破坏时,确实具有明显降低海流流速和促进泥沙淤积的功能。1.0 m高的人工海草实际效果要好于0.5 m高的人工海草;尽管海草草体已吸附了大量悬浮泥沙,多数海草出现倒伏和部分掩埋的现象,但仍然可降低流速15%-20%;人工海草垫直接铺设于海底管线之上,比铺设于海底管线之一侧更有利于管线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海草
促淤
缓流
茂名港
海底输油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岛西南海底沙波形态和活动性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李泽文
阎军
+1 位作者
栾振东
王小红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4-32,共9页
利用GeoSwath Plus和Seabat8101多波束测深系统于2007年10月和2009年9月对海南岛西南沙波区进行了高精度水深测量,利用所得数据对近岸区和远岸区两个水深相差较大区域的沙波几何形态和沙波迁移速率做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沙波几何形态和活...
利用GeoSwath Plus和Seabat8101多波束测深系统于2007年10月和2009年9月对海南岛西南沙波区进行了高精度水深测量,利用所得数据对近岸区和远岸区两个水深相差较大区域的沙波几何形态和沙波迁移速率做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沙波几何形态和活动性的空间差异及其控制因素。远岸研究区与近岸研究区沙波几何形态和沙波迁移速率体现在沙波规模及形态、陡坡倾角和倾向、沙波迁移速率和沙波迁移方向及偏转角度。远岸区域沙波为近于对称的直线型沙波,波高0.5~2.3 m,波长13.2~69.1 m,陡坡倾角4.3°~7.4°;近岸区域沙波为新月形沙波,波高3.1~6.5 m,波长41.5~216.6 m,沙波陡坡倾向南,陡坡倾角8.7°~12.9°。远岸研究区沙波向西北方向迁移,沙波迁移速率多为15.0~20.0 m/a,最大34.9 m/a;近岸区域沙波向南迁移,沙波迁移速率0~12.65 m/a。沙波的迁移速率主要受底流流速和沙波波高控制,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近岸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小于远岸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在频繁的热带气旋作用下,近岸研究区沙波迁移方向发生逆时针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波
形态
活动性
迁移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东方岸外风电场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洪运
栾振东
李近元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9期1-6,共6页
利用Sonic 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海南东方岸外进行高精度的水深测量,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海底水深地形地貌图等。研究区水深范围在8~32m之间,西部深,东部浅,水深向岸线方向变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研究区存在2种典型的海底地形地貌,西部的...
利用Sonic 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海南东方岸外进行高精度的水深测量,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海底水深地形地貌图等。研究区水深范围在8~32m之间,西部深,东部浅,水深向岸线方向变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研究区存在2种典型的海底地形地貌,西部的U型冲刷谷和两片沙波活动区。U型谷内水深较大,地形较为平坦,无大的起伏。沙波活动区的沙波规模较大,以大型和巨型沙波为主,沙波脊线基本沿WE向,但两片沙波并不完全相同,存在空间差异,沙波的形态参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地形地貌
U型谷
沙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部湾东南海域海底沙波发育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
6
5
作者
郭立
马小川
阎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6,共10页
北部湾东南海域海底发育大量沙波,利用最新获得的多波束测深、沉积物和水动力数据对沙波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沉积物特征、水动力条件,海平面变化等不同控制因素对海底沙波发育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波广泛分布于...
北部湾东南海域海底发育大量沙波,利用最新获得的多波束测深、沉积物和水动力数据对沙波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沉积物特征、水动力条件,海平面变化等不同控制因素对海底沙波发育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波广泛分布于沙脊顶部、沙脊槽中线附近及沙脊槽北端,沙波呈现远岸区尺度较小、对称性较好,近岸区尺度较大、多不对称的分布特征。海底沙波的发育和分布受现代潮流作用和沉积物特征的共同控制。潮流通道及流速的分布情况与沙波形态、规模的差异性分布一致。表层沉积物具有"远岸细、近岸粗"的特点,与沙波远岸尺度小、近岸尺度大的分布规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此外,研究区出现有近对称形态的沙波,可能为海平面变化期间多期潮流共同作用形成的残余沙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沙泼
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湄洲湾北部海底地貌特征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
4
6
作者
宫士奇
阎军
+2 位作者
马小川
栾振东
陈长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69,共9页
为对湄洲湾北部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作者利用多波束系统对湄洲湾北部海底地形进行探测,结合研究区内沉积物及潮流特征,对该区域海底地貌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区呈现中部低、南北高的地形格局,其中中部深...
为对湄洲湾北部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作者利用多波束系统对湄洲湾北部海底地形进行探测,结合研究区内沉积物及潮流特征,对该区域海底地貌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区呈现中部低、南北高的地形格局,其中中部深水区又为近岸深、中间浅的特征,中轴为潮汐水道,水道两侧发育浅滩的海底地貌特征。研究区沉积物组分以砂和粉砂为主,由于研究区大部分表层沉积物中细粒沉积物占主要组分,沉积物具有较强的黏性,而实测资料显示潮流流速较小,因此研究区在常态水动力条件下,海底沉积物很难被冲刷,海底地形变化受潮流影响较小。通过将2012年与2013年研究区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研究区海底地形整体变化不大,个别区域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据推测可能是由于人为的挖沙、港口疏浚等因素造成的。因此,短期内影响研究区海底地形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洲湾
海底地形
地形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冲绳海槽中部热液区及典型喷口区地形地貌特征
被引量:
2
7
作者
郑翔
阎军
+2 位作者
张鑫
栾振东
陈长安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3期14-21,共8页
利用最新测量的高精度深水多波束资料,对冲绳海槽中部热液活动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后发现,研究区地形情况相当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总体上呈沿SW—NE向延伸的裂谷地势,裂谷水深范围约在1 500~1 800m,大量呈SW—NE向的线性海...
利用最新测量的高精度深水多波束资料,对冲绳海槽中部热液活动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后发现,研究区地形情况相当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总体上呈沿SW—NE向延伸的裂谷地势,裂谷水深范围约在1 500~1 800m,大量呈SW—NE向的线性海山链和裂谷、洼地地貌交错出现,分析认为其形成可能与冲绳海槽的弧后扩张作用有关。另外,通过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上获得的影像,结合浅表层沉积物和岩石样品分析发现,2处喷口地形地貌情况明显不同,Iheya North喷口区地形起伏变化大,具有较多烟囱体、丘体,周围沉积物以硫化物砂为主;Iheya Ridge则以裂隙式溢流为主,分布范围广,地形倾斜平整,少见烟囱体、丘体,底质较硬,热液沉积物分布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中部
地形地貌
海山
深海洼地
热液喷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日岛东部海底地形地貌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
3
8
作者
李近元
宫士奇
+2 位作者
栾振东
陈长安
阎军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2期11-16,共6页
利用测得的高精度多波束数据,绘制海底三维地形图及海底深度等值线图,对海底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A区海底地形总体上呈NW—SE向延伸的沟—脊相间的条带状分布;B区南部海底地势较平坦,中北部海域地形主要受到岛屿和礁石影响。对研究...
利用测得的高精度多波束数据,绘制海底三维地形图及海底深度等值线图,对海底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A区海底地形总体上呈NW—SE向延伸的沟—脊相间的条带状分布;B区南部海底地势较平坦,中北部海域地形主要受到岛屿和礁石影响。对研究区海域沉积物进行采集,采用筛析法和激光粒度仪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并用谢帕德分类图解法将沉积物分为10种类型,绘制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图。根据实测的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对沉积物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及峰态等4种粒度参数进行计算,并绘制粒度参数的等值线图,对各参数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测区范围内没有发现严重影响风力发电设施建设的灾害性地质因素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日岛
风电场
海底地形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陆架主要地貌特征及灾害地质因素
被引量:
18
1
作者
周川
范奉鑫
栾振东
马小川
阎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海洋
研究所
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1期51-60,共10页
基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PY30-1海管冲刷机理及悬跨治理研究"
文摘
利用最新高精度多波束水深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地貌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识别和分析,发现研究区活动沙波、滑塌体、隆起脊、沟槽和麻坑等灾害地质因素发育。沙波多为直线型沙波,小、中、大型沙波均有发育,自北向南随着水深增大,沙波规模增大,沙波的活动性显著增强。底流内波特征变化与沙波规模和迁移情况具有一致性,沙波的形成和迁移与内波活动密切相关。根据滑塌特征地貌识别出7处滑塌,新老滑塌均有发育,新滑塌多呈线状延伸,梯状滑塌特征明显,分析认为新滑塌近期并无进一步滑动的趋势。受古岸线残留地貌控制,南部地形起伏较大,发育一系列隆起脊,K1—K4隆起脊近NE—SW走向平行排列,K5隆起脊为E—W走向与之相交。另外,研究区发育大量麻坑,直径30~100m,麻坑深度1.0~3.0m。
关键词
灾害地质因素
沙波
滑塌
残留古岸线
麻坑
Keywords
hazardous geological factor
sand wave
slide
residual paleocoastlines
pockmark
分类号
P737.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茂名30万吨级单点码头输油海管悬空段人工海草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庄丽华
阎军
范奉鑫
黄健福
杨存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海洋
研究所
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茂名金名石油有限公司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81,共6页
基金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2-YW-212)
文摘
2006年11月在茂名海底输油管线悬空路段成功完成人工海草的海底种植安装,2007年4月通过潜水人员水下检测、海流测量等工作,检查了海底人工海草的状态。检测发现,人工海草尚未被破坏时,确实具有明显降低海流流速和促进泥沙淤积的功能。1.0 m高的人工海草实际效果要好于0.5 m高的人工海草;尽管海草草体已吸附了大量悬浮泥沙,多数海草出现倒伏和部分掩埋的现象,但仍然可降低流速15%-20%;人工海草垫直接铺设于海底管线之上,比铺设于海底管线之一侧更有利于管线的保护。
关键词
人工海草
促淤
缓流
茂名港
海底输油管道
Keywords
artificial seaweed
urge silting
current slowing
Maoming port
submarine oil pipeline
分类号
P75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岛西南海底沙波形态和活动性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李泽文
阎军
栾振东
王小红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海洋
研究所
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家
海洋
局东方
海洋
环境
监测站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4-32,共9页
文摘
利用GeoSwath Plus和Seabat8101多波束测深系统于2007年10月和2009年9月对海南岛西南沙波区进行了高精度水深测量,利用所得数据对近岸区和远岸区两个水深相差较大区域的沙波几何形态和沙波迁移速率做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沙波几何形态和活动性的空间差异及其控制因素。远岸研究区与近岸研究区沙波几何形态和沙波迁移速率体现在沙波规模及形态、陡坡倾角和倾向、沙波迁移速率和沙波迁移方向及偏转角度。远岸区域沙波为近于对称的直线型沙波,波高0.5~2.3 m,波长13.2~69.1 m,陡坡倾角4.3°~7.4°;近岸区域沙波为新月形沙波,波高3.1~6.5 m,波长41.5~216.6 m,沙波陡坡倾向南,陡坡倾角8.7°~12.9°。远岸研究区沙波向西北方向迁移,沙波迁移速率多为15.0~20.0 m/a,最大34.9 m/a;近岸区域沙波向南迁移,沙波迁移速率0~12.65 m/a。沙波的迁移速率主要受底流流速和沙波波高控制,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近岸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小于远岸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在频繁的热带气旋作用下,近岸研究区沙波迁移方向发生逆时针偏转。
关键词
沙波
形态
活动性
迁移速率
Keywords
sand wave
morphology
mobility
migration rate
分类号
TV148.5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东方岸外风电场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洪运
栾振东
李近元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海洋
研究所
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9期1-6,共6页
基金
海南东方海上风电状态监控管理系统开发(Y42229101I)
文摘
利用Sonic 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海南东方岸外进行高精度的水深测量,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海底水深地形地貌图等。研究区水深范围在8~32m之间,西部深,东部浅,水深向岸线方向变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研究区存在2种典型的海底地形地貌,西部的U型冲刷谷和两片沙波活动区。U型谷内水深较大,地形较为平坦,无大的起伏。沙波活动区的沙波规模较大,以大型和巨型沙波为主,沙波脊线基本沿WE向,但两片沙波并不完全相同,存在空间差异,沙波的形态参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风电场
地形地貌
U型谷
沙波
Keywords
wind farm
submarine topography and geomorphy
U-shaped valley
sandwaves
分类号
P736.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部湾东南海域海底沙波发育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
6
5
作者
郭立
马小川
阎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海洋
研究所
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406061)
文摘
北部湾东南海域海底发育大量沙波,利用最新获得的多波束测深、沉积物和水动力数据对沙波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沉积物特征、水动力条件,海平面变化等不同控制因素对海底沙波发育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波广泛分布于沙脊顶部、沙脊槽中线附近及沙脊槽北端,沙波呈现远岸区尺度较小、对称性较好,近岸区尺度较大、多不对称的分布特征。海底沙波的发育和分布受现代潮流作用和沉积物特征的共同控制。潮流通道及流速的分布情况与沙波形态、规模的差异性分布一致。表层沉积物具有"远岸细、近岸粗"的特点,与沙波远岸尺度小、近岸尺度大的分布规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此外,研究区出现有近对称形态的沙波,可能为海平面变化期间多期潮流共同作用形成的残余沙波。
关键词
海底沙泼
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北部湾
Keywords
sand wave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tactors
Beibu Gulf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湄洲湾北部海底地貌特征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
4
6
作者
宫士奇
阎军
马小川
栾振东
陈长安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海洋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6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6132)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XDA11030101,XDA11040305)~~
文摘
为对湄洲湾北部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作者利用多波束系统对湄洲湾北部海底地形进行探测,结合研究区内沉积物及潮流特征,对该区域海底地貌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区呈现中部低、南北高的地形格局,其中中部深水区又为近岸深、中间浅的特征,中轴为潮汐水道,水道两侧发育浅滩的海底地貌特征。研究区沉积物组分以砂和粉砂为主,由于研究区大部分表层沉积物中细粒沉积物占主要组分,沉积物具有较强的黏性,而实测资料显示潮流流速较小,因此研究区在常态水动力条件下,海底沉积物很难被冲刷,海底地形变化受潮流影响较小。通过将2012年与2013年研究区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研究区海底地形整体变化不大,个别区域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据推测可能是由于人为的挖沙、港口疏浚等因素造成的。因此,短期内影响研究区海底地形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人为因素。
关键词
湄洲湾
海底地形
地形变化
影响因素
Keywords
Meizhou Gulf
seafloor topography
topographic change
influence factors
分类号
P737.21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冲绳海槽中部热液区及典型喷口区地形地貌特征
被引量:
2
7
作者
郑翔
阎军
张鑫
栾振东
陈长安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海洋
研究所
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3期14-21,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液系统海底环境特征及其影响"(XDA11030301)
文摘
利用最新测量的高精度深水多波束资料,对冲绳海槽中部热液活动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后发现,研究区地形情况相当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总体上呈沿SW—NE向延伸的裂谷地势,裂谷水深范围约在1 500~1 800m,大量呈SW—NE向的线性海山链和裂谷、洼地地貌交错出现,分析认为其形成可能与冲绳海槽的弧后扩张作用有关。另外,通过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上获得的影像,结合浅表层沉积物和岩石样品分析发现,2处喷口地形地貌情况明显不同,Iheya North喷口区地形起伏变化大,具有较多烟囱体、丘体,周围沉积物以硫化物砂为主;Iheya Ridge则以裂隙式溢流为主,分布范围广,地形倾斜平整,少见烟囱体、丘体,底质较硬,热液沉积物分布较少。
关键词
冲绳海槽中部
地形地貌
海山
深海洼地
热液喷口区
Keywords
Mid-Okinawa Trough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sea mount
rift
hydrothermal vent
分类号
P737.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日岛东部海底地形地貌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
3
8
作者
李近元
宫士奇
栾振东
陈长安
阎军
机构
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海洋
地质
和水文研究室
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
海洋
研究所
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2期11-16,共6页
基金
莆田南日海上风电状态监控管理系统开发(Y42229101I)
文摘
利用测得的高精度多波束数据,绘制海底三维地形图及海底深度等值线图,对海底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A区海底地形总体上呈NW—SE向延伸的沟—脊相间的条带状分布;B区南部海底地势较平坦,中北部海域地形主要受到岛屿和礁石影响。对研究区海域沉积物进行采集,采用筛析法和激光粒度仪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并用谢帕德分类图解法将沉积物分为10种类型,绘制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图。根据实测的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对沉积物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及峰态等4种粒度参数进行计算,并绘制粒度参数的等值线图,对各参数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测区范围内没有发现严重影响风力发电设施建设的灾害性地质因素存在。
关键词
南日岛
风电场
海底地形
沉积特征
Keywords
Nari Island
wind power station
submarine topography
sediment characters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北部陆架主要地貌特征及灾害地质因素
周川
范奉鑫
栾振东
马小川
阎军
《海洋地质前沿》
2013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茂名30万吨级单点码头输油海管悬空段人工海草试验研究
庄丽华
阎军
范奉鑫
黄健福
杨存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南岛西南海底沙波形态和活动性的空间差异分析
李泽文
阎军
栾振东
王小红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海南东方岸外风电场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张洪运
栾振东
李近元
《海洋地质前沿》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北部湾东南海域海底沙波发育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郭立
马小川
阎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湄洲湾北部海底地貌特征研究与分析
宫士奇
阎军
马小川
栾振东
陈长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冲绳海槽中部热液区及典型喷口区地形地貌特征
郑翔
阎军
张鑫
栾振东
陈长安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南日岛东部海底地形地貌及沉积特征
李近元
宫士奇
栾振东
陈长安
阎军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