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马晓微 杨勤科 刘宝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53,共5页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要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首先要对中国的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宏观趋势进行评价。研究试图采用全数字化方式,对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进行评价,为国家和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包...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要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首先要对中国的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宏观趋势进行评价。研究试图采用全数字化方式,对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进行评价,为国家和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包括:编制了中国水土流失类型图;确定了一套适合中国潜在水土流失宏观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数据库;以评价数据库为基础,进行了单因子分析和多因子评价分析,并基于"专家知识"完成了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与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初步实现了多源数据集成的程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潜在水土流失 评价 中国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为加速侵蚀下水土与养分流失耦合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磊 李占斌 +2 位作者 李鹏 穆军 贾莲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1,共5页
利用野外模拟人工降雨试验,对人为加速侵蚀下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水土与养分流失进行耦合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加速侵蚀后养分随径流和泥沙的迁移,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其中泥沙结合态是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耕地翻耕后加速土壤侵蚀,除产流... 利用野外模拟人工降雨试验,对人为加速侵蚀下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水土与养分流失进行耦合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加速侵蚀后养分随径流和泥沙的迁移,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其中泥沙结合态是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耕地翻耕后加速土壤侵蚀,除产流量减少22.4%外,侵蚀速率和产沙量分别增加了27.1%和27.3%;总有机碳、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增加104.5%,42.5%和59.5%。草地和林地的蓄水保土效果显著,开垦后侵蚀速率分别增加了188.9%和10 225.1%,产沙量分别增加了190.6%和9 370.0%,产流量分别增加了44.9%和85.3%;流失总有机碳、氮和磷量分别增加104.1%,69.9%和18.2%。林地去除枯枝落叶层后总有机碳、总氮、总磷流失量分别是自然状态下的6.1,4.7,15.1倍,且养分流失以可溶态养分为主;而开垦后流失总量分别是自然状态下的18.1,8.6,27.2倍,且养分流失以泥沙结合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泥沙 草地 林地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雨强对黄土坡地水土养分流失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晓鹏 周蓓蓓 +2 位作者 陶汪海 吴军虎 王全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37,共5页
通过人工降雨装置模拟了一次降雨事件中3种雨强变化(100,130,160mm/h)对黄土坡地径流、泥沙及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过程中,雨强的变化是影响地表产流的重要因素,雨强由大到小降低的产流量明显高于雨强由小到大渐增的产... 通过人工降雨装置模拟了一次降雨事件中3种雨强变化(100,130,160mm/h)对黄土坡地径流、泥沙及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过程中,雨强的变化是影响地表产流的重要因素,雨强由大到小降低的产流量明显高于雨强由小到大渐增的产流量;(2)径流产沙过程中,雨强由小到大渐增的降雨产流携沙量最多,对坡面土壤侵蚀最严重;(3)变雨强对养分流失影响与径流相似,雨强由大到小降低的降雨养分流失累计量高于另外2种降雨,表明初期雨强较大的降雨对于坡地养分流失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变雨强 黄土坡地 水土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评价数据库建立中的数据标准化研究——以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数据库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晓微 杨勤科 刘宝元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3期14-17,35,共5页
在水土流失评价数据库的建立研究中 ,涉及到数据的标准化问题。该研究以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的数据标准化研究为例 ,探讨建立适合水土流失评价数据标准化的方法。研究包括了水土流失数据标准化建设中的评价数据库的设... 在水土流失评价数据库的建立研究中 ,涉及到数据的标准化问题。该研究以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的数据标准化研究为例 ,探讨建立适合水土流失评价数据标准化的方法。研究包括了水土流失数据标准化建设中的评价数据库的设计、数据的标准化。其中 ,数据的标准化包括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数据的录入、投影变换、其它格式向ARC/INFO格式的转换、补充编制专题文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数据库 数据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前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监测方法与案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则荣 武俊德 +2 位作者 杨冰 冯续宁 侯庆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0-203,共4页
生物多样性是评价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为了全面总结和评价世行水土保持贷款一、二期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提高小流域治理水平,以典型小流域为监测对象,探讨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和方法,并对小流域项目实施... 生物多样性是评价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为了全面总结和评价世行水土保持贷款一、二期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提高小流域治理水平,以典型小流域为监测对象,探讨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和方法,并对小流域项目实施后的生态环境变化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小流域监测 水土保持 世行贷款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忠升 邓金苗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1,共3页
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是水土保持林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宏观控制指标,确定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对于制定水土流失区国土整治规划,促进植被恢复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近年来有关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盖度与... 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是水土保持林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宏观控制指标,确定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对于制定水土流失区国土整治规划,促进植被恢复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近年来有关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盖度与覆盖率的区别等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希望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的认识,促进流失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工作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有效覆盖率 区域土壤允许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旱地冬小麦产量、水氮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桑丽智 周捷 +2 位作者 吴锁智 王绪峰 沈玉芳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9-687,共9页
为了解生物炭在旱地小麦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基于2012年开始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0、10、30和50 t·hm^(-2)四个生物炭施用水平(分别用B0、B1、B2和B3表示,生物炭于2012年施入土壤,此后不再施用)下旱地冬小麦产量、水氮吸收利用及土... 为了解生物炭在旱地小麦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基于2012年开始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0、10、30和50 t·hm^(-2)四个生物炭施用水平(分别用B0、B1、B2和B3表示,生物炭于2012年施入土壤,此后不再施用)下旱地冬小麦产量、水氮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用生物炭(B0)处理相比,B2和B3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均显著增加,其中产量增幅分别为8.1%和14.6%,干物质增幅分别为16.3%和20.0%。高量施用生物炭(B2、B3)促进了冬小麦地上部及各器官的花后氮素积累,其中茎、叶、籽粒的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1.3%~18.2%、4.9%~16.5%和4.2%~10.9%。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表观氮损失(降幅34.5%~38.5%),提高了氮肥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其中B3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12.3 kg·kg^(-1)和9.1 kg·hm^(-2)·mm^(-1)。同时,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铵态氮、全氮、速效磷等土壤养分含量。本试验条件下,30和50 t·hm^(-2)施用生物炭能够有效促进旱地冬小麦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提高产量及氮肥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有利于旱地小麦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盐运移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1
8
作者 吕殿青 王全九 +1 位作者 王文焰 邵明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94-801,共8页
通过室内盐碱土入渗模拟试验 ,探求了膜下滴灌滴头流量、灌水量、土壤初始含水量、土壤初始含盐量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滴头流量的增加 ,地表积水范围增大 ,湿润体垂直距离减小 ,滴头附近的含水量增加 ,不利于作... 通过室内盐碱土入渗模拟试验 ,探求了膜下滴灌滴头流量、灌水量、土壤初始含水量、土壤初始含盐量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滴头流量的增加 ,地表积水范围增大 ,湿润体垂直距离减小 ,滴头附近的含水量增加 ,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的淡化区的形成 ;灌水量的增加使得湿润体的范围增加 ,同时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的淡化区的形成 ;土壤初始含水量增加 ,湿润体范围增大 ,滴头附近的含水量增加 ,但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的淡化区的形成和超过作物耐盐度的淡化区的发展 ;土壤初始含盐量的增加使得达标脱盐系数减小。这对合理利用膜下滴灌技术体系开发盐碱地提供一定的指导 ,有利于为滴灌系统的设计提供更合理的技术参数和进行膜下滴灌条件下的盐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滴头流量 土壤水分运动 土壤溶质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西宁 吴普特 +1 位作者 王万忠 冯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3-177,共5页
对水资源承载力概念与特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目前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发展趋势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 全面分析 展望 问题 评价方法 特征 水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沟谷地植被恢复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健 刘国彬 +3 位作者 许明祥 王兵 王翼龙 齐智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85-490,共6页
对黄土丘陵区2个不同沟向沟谷地植被群落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沟谷地植物物种频度和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1种,隶属31个科,菊科、禾本科和豆科物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9.75%、16.05%和14.81%;封禁20年左右的沟谷地植被... 对黄土丘陵区2个不同沟向沟谷地植被群落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沟谷地植物物种频度和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1种,隶属31个科,菊科、禾本科和豆科物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9.75%、16.05%和14.81%;封禁20年左右的沟谷地植被演替表现出良性演替的趋势;目前该沟谷地植物群落生活型中草本植物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多年生草本,而灌乔生活型植物也已占有重要地位。灌乔木树种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沟谷地植被分布的斑块格局较为突出,不同沟向沟谷地的灌乔植物种的重要值构成格局存在一定差异,南北沟向较西东沟向分配均匀;沟向不同,沟谷地所形成的植被种群相似性具有一定差异,主要是由于受到一些伴生种和罕见种的影响。此研究对掌握该地形植被演替方向,明确植被恢复任务和目标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地 植被恢复 群落 群落相似性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喷洒域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实现理论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韩文霆 吴普特 +1 位作者 冯浩 杨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在总结国内外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实现方法的基础上,对方形喷洒域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的实现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方形喷洒域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的射程、流量和转速应服从的变化规律和计算公式。指出这种喷头在组合喷... 在总结国内外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实现方法的基础上,对方形喷洒域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的实现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方形喷洒域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的射程、流量和转速应服从的变化规律和计算公式。指出这种喷头在组合喷洒时,为保证组合喷灌均匀性达到喷灌的技术要求,需要首先提高单喷头喷灌均匀系数。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这种喷头的最优水量分布曲线应为类矩形的结论。研究结果为方形喷洒域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实现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喷洒域 变量施水 精确灌溉 喷头 喷灌技术 射程 流量 转速 变化规律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入渗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西宁 王万忠 +2 位作者 吴普特 冯浩 吴发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50,共3页
根据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得到的不同耕作措施下坡面土壤入渗实测资料,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不同耕作措施,如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和直线坡条件下坡面入渗BP网络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和预测,取得了... 根据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得到的不同耕作措施下坡面土壤入渗实测资料,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不同耕作措施,如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和直线坡条件下坡面入渗BP网络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说明该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为复杂坡面土壤入渗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入渗 耕作措施 累积入渗量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小麦秸秆对水中Cd^(2+)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恒博 徐宝月 +1 位作者 李明明 张兴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9,共5页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用ZnCl2改性小麦秸秆制备吸附剂处理含Cd2+废水,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初始pH、吸附时间、温度对水溶液中Cd2+的去除率与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动力学、热力学模型拟合、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讨其吸附机理...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用ZnCl2改性小麦秸秆制备吸附剂处理含Cd2+废水,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初始pH、吸附时间、温度对水溶液中Cd2+的去除率与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动力学、热力学模型拟合、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小麦秸秆是一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Cd2+吸附剂,在投加量为4 g/L、初始pH为6,温度为298 K条件下处理100 mg/L的Cd2+废水,去除率达92.11%,吸附量为22.33 mg/g,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约为120 min;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2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方程,293、303、313K温度条件下的饱和吸附量分别可达61.31、63.74和66.83 mg/g;结合SEM和FTIR谱图分析推断,改性小麦秸秆吸附Cd2+主要发生在吸附剂表层,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小麦秸秆 吸附 动力学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垄沟灌溉土壤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自奎 吴普特 +3 位作者 赵西宁 张勇勇 陈小莉 张凤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8,共5页
采用土箱进行模拟垄沟灌溉入渗试验,探索垄沟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灌溉入渗时,湿润锋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其垂向运移距离明显大于一般沟灌;灌水时沟中与垄坡剖面的含水... 采用土箱进行模拟垄沟灌溉入渗试验,探索垄沟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灌溉入渗时,湿润锋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其垂向运移距离明显大于一般沟灌;灌水时沟中与垄坡剖面的含水率迅速增加,再分布过程中在水平向水势梯度的作用下垄上剖面的含水率也不断增加,适当减小垄宽可以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损失。沟底覆膜可使垄沟灌溉垂向入渗量减少,灌水后土壤含水率在垄沟之间的分布更加均匀,深层渗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灌溉 间(套)作 湿润锋 土壤含水率 沟底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滴灌加速滴头堵塞风险与诱发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璐 牛文全 +2 位作者 武志广 官雅辉 李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8-236,共9页
以2种内镶片式迷宫流道滴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技术(SEM-EDS)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不同水溶性肥料滴灌后滴头流量、堵塞物表面微形貌及其化学组分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肥料特性和流道结构对滴头堵塞过程... 以2种内镶片式迷宫流道滴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技术(SEM-EDS)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不同水溶性肥料滴灌后滴头流量、堵塞物表面微形貌及其化学组分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肥料特性和流道结构对滴头堵塞过程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肥料特性是决定堵塞类型和诱发风险的重要因素(P<0.01),流道结构对堵塞的影响需双重考虑结构尺寸及结构类型;当施肥质量分数小于等于0.5%时,施肥加速滴头堵塞的效果较小且与肥料类型关系不大,当施肥质量分数在0.5%~2.0%之间时,各肥料滴灌适用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磷肥、尿素、钾肥、复合肥,当施肥质量分数在2.0%~3.0%之间时,尿素滴灌滴头流量降幅为10.26%,显著高于施加磷肥(7.85%)、钾肥(4.07%)和复合肥(2.74%);施加尿素滴灌诱发滴头堵塞主要物质的形成机理为分子态尿素析出物与水中悬浮颗粒物形成团聚体在较差流体的运动粘度下造成的物理堵塞,磷肥主要为吸附作用加速肥料杂质团聚沉淀的物理、化学堵塞,硫酸钾施肥滴灌主要为离子交换形成的钙、镁沉淀导致流道壁面糙度升高、过水断面减小的化学堵塞过程,复合肥诱发滴头堵塞风险最低。施肥滴灌存在诱发或者加速滴头堵塞的风险,但不同肥料诱发滴头堵塞主要物质的形成机理不同,加速堵塞的风险也不同,故对于不同的肥料类型宜采用不同的抗堵塞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施肥 滴头 堵塞 风险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聚合物防治坡地土壤侵蚀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吴淑芳 吴普特 +1 位作者 冯浩 朱献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2,共4页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坡面施加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脲醛树脂3种聚合物对防治土壤侵蚀的效果。结果表明:高分子聚合物能推迟坡面产流时间、降低产流速率;与对照坡面相比,径流量减少42.05%、土壤侵蚀量减少58%以上;试...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坡面施加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脲醛树脂3种聚合物对防治土壤侵蚀的效果。结果表明:高分子聚合物能推迟坡面产流时间、降低产流速率;与对照坡面相比,径流量减少42.05%、土壤侵蚀量减少58%以上;试验确定了3种聚合物有效施用浓度范围分别为:116~145mL/m2,36~40g/m2,180.0~240.0mL/m2,并筛选出聚丙烯酸为综合作用效果最佳的高分子聚合物。上述3种高分子聚合物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今后还需对其效果持续性、最佳施用量等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聚合物 土壤侵蚀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硝态氮迁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赵允格 邵明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0,共4页
NO- 3- N的淋失是旱地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黄土高原地区 ,夏玉米生长正逢雨季 ,是 NO- 3- N淋失的主要时期。该研究基于阻水层理论和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垄作习惯 ,在手工模拟机具成垄压... NO- 3- N的淋失是旱地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黄土高原地区 ,夏玉米生长正逢雨季 ,是 NO- 3- N淋失的主要时期。该研究基于阻水层理论和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垄作习惯 ,在手工模拟机具成垄压实施肥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施肥法与传统的平地施肥、垄沟施肥 (成垄不压实 )条件下土壤NO- 3- N的迁移动态 ,结果表明 ,在供水量相同条件下 ,由于平地和垄沟条件下水分分布的差异 ,导致平地土壤中的NO- 3- N较垄沟耕作易于迁移。在生育前期 ,由于作物根系对 NO- 3- N的吸收和拦截 ,成垄压实与成垄不压实施肥对阻止 NO- 3- N随水下移差异不大 ;生育后期 ,当作物需肥量减小时 ,成垄压实施肥能够阻止 NO- 3- N向深层土壤迁移累积。玉米收获后 ,3种施肥方式下土壤 NO- 3- N迁移深度为平地 (>6 0 cm) >垄沟施肥 (>4 5 cm) >成垄压实施肥 (<3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农田 硝态氮 试验 成垄压实 垄沟 平地 NO3^--N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韦红波 任红玉 杨勤科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4,共6页
利用全国 2 2 2个水文站实测的多年平均输沙量资料 ,在GIS软件ARC INFO及数据库软件VISUALFOX PRO的支持下 ,得到了全国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等值线图 ,分析了全国泥沙输移及淤积的宏观分布规律 。
关键词 中国 输沙模数 GIS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泥沙淤积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距水平阶集水及造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景维杰 韩蕊莲 +1 位作者 侯庆春 梁宗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40,45,共4页
对不同间距水平阶集水和所造幼林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水平阶较荒坡有明显的保水、集水效果。水平阶的集水。
关键词 集流 水平阶 造林 幼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生植物沙芥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巨媛 翟胜 郝丽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综述了沙生植物沙芥在分类分布、利用价值、栽培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沙芥的研究以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沙芥研究基础薄弱和毁灭式开发利用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开发策略。
关键词 沙芥 利用价值 沙生植物 栽培 开发利用 研究利用 分布 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