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林 李凤荣 +2 位作者 吴明娟 张宝贤 刘海涛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470,共6页
基于1EEE802.15.4标准建立了自动请求重传(ARQ)和前向纠错(FEC)两种差错控制技术的能量效率模型,分析了各参数对两种技术能量效率的影响,得到了ARQ技术最优负载长度和FEC技术最优纠错码参数,进而提出了一种根据无线链路接收信... 基于1EEE802.15.4标准建立了自动请求重传(ARQ)和前向纠错(FEC)两种差错控制技术的能量效率模型,分析了各参数对两种技术能量效率的影响,得到了ARQ技术最优负载长度和FEC技术最优纠错码参数,进而提出了一种根据无线链路接收信号强度自适应选择使用ARQ或FEC的差错控制方案,以适应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无线链路质量差异性和动态变化的需求。仿真结果表明,在能量效率和纠错性能方面,该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案比单纯的ARQ或者FEC技术整体上更优。给出的分析和仿真结果对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协议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差错控制 自动请求重传(ARQ) 前向纠错(FEC) 能量效率 IEEE802.15.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线传感网节点设备的中间件平台研究
2
作者 赵敏超 赵鲁阳 +1 位作者 何为 赵康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2期11-14,18,共5页
为屏蔽无线传感网节点在应用过程中底层软硬件平台的差异性,给上层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接口,提出一种针对传感网节点的中间件平台架构。该中间件平台由软硬件抽象层、网络协议栈层、中间件管理器和应用域中间件组成,采用模块化、接口抽... 为屏蔽无线传感网节点在应用过程中底层软硬件平台的差异性,给上层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接口,提出一种针对传感网节点的中间件平台架构。该中间件平台由软硬件抽象层、网络协议栈层、中间件管理器和应用域中间件组成,采用模块化、接口抽象和分层设计的思想,各层之间以服务原语的方式进行交互。中间件平台成功移植到STM32,MSP430,CC2530三种硬件平台和μCOS-Ⅱ,FreeRTOS,OSAL三种软件平台上。实验证明该中间件平台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 中间件平台 服务原语 接口抽象 节点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超密集异构网络带内无线回传资源分配方案 被引量:8
3
作者 余钊贤 易辉跃 裴俊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52,共10页
为实现5G超密集异构网络中无线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之间的最优资源分配,研究多用户场景下双层异构网络的联合用户调度和功率分配问题,在队列稳定和无线回传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综合考虑用户调度、功率分配和干扰控制等因素,对带内无线回传... 为实现5G超密集异构网络中无线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之间的最优资源分配,研究多用户场景下双层异构网络的联合用户调度和功率分配问题,在队列稳定和无线回传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综合考虑用户调度、功率分配和干扰控制等因素,对带内无线回传的最优资源分配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并求解,基于李雅普诺夫优化理论提出联合用户调度和功率分配的优化算法。将优化问题解耦为网络内各个用户的调度以及宏基站和小基站的功率分配过程,采用MOSEK求解器和二分类方法获得用户调度向量,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功率分配问题,并通过队列的时刻更新过程实现最优资源分配。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用户场景下,该方案能够有效提升网络总吞吐量以及网络效用,并且毫米波频段的通信性能优于传统蜂窝网络频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超密集异构网络 无线回传 用户调度 功率分配 李雅普诺夫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感应信号控制的改进方案及其仿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显忠 曹红兵 +1 位作者 王营冠 刘海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222-224,共3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感应信号控制算法,并以交叉口平均车辆延误以及平均排队长度作为评价控制算法的指标,采用Paramics为仿真软件;将该算法与传统感应信号控制算法及Synchro 7优化的定时控制方案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改进效... 提出一种改进的感应信号控制算法,并以交叉口平均车辆延误以及平均排队长度作为评价控制算法的指标,采用Paramics为仿真软件;将该算法与传统感应信号控制算法及Synchro 7优化的定时控制方案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改进效果十分显著,尤其是当交叉口交通流量较大、饱和度较高时,传统算法已经没有改进效果,而该算法改进效果依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信号控制 Paramics软件 SYNCHRO 7 微观交通仿真 单交叉口 多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ssl的CA认证及SSL加密通信 被引量:7
5
作者 郭靖 王营冠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3期104-107,共4页
CA认证技术和SLL加密通信被认为是抵抗网络攻击的最有效手段。为了保证服务器之间通信的安全,采用基于openssl的CA认证中心生成CA证书和SSL加密通信的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服务器间安全通信的模式,使用C++和Java模拟实现了该方案,结果证明... CA认证技术和SLL加密通信被认为是抵抗网络攻击的最有效手段。为了保证服务器之间通信的安全,采用基于openssl的CA认证中心生成CA证书和SSL加密通信的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服务器间安全通信的模式,使用C++和Java模拟实现了该方案,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安全可靠性。最后还指出该方案的优缺点和改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证书 加密 数字签名 SSL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