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小流域地下水硝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克亮 朱晓东 +2 位作者 朱波 王向华 蔡邦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0-1064,共5页
通过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对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地下水中氮素各种形态的监测分析,研究了该流域地下水硝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川中小流域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特征与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污染强度约从6月开始上升,一直... 通过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对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地下水中氮素各种形态的监测分析,研究了该流域地下水硝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川中小流域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特征与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污染强度约从6月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10月,集中在降雨丰富的时段。夏季3个月(6月—8月)是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高发季节,这与年雨量的60%集中于该季节而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有关。小流域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强度中以小流域上部为最高,明显高于该流域的中下部。小流域上部的塘边井样点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平均达11.26mg·L-1,最高值达14.23mg·L-1,超过WHO所规定的生活饮用水NO-3-N浓度上限的42.3%;小流域中下部地下水硝态氮的污染水平相对较小,以张飞井为最低,平均浓度仅为1.03mg·L-1。小流域地下水中氮素存在形态以NO3--N为主,平均占97.6%,最高达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地下水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主要泥石流排导槽的比较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晓清 王士革 +1 位作者 李德基 崔鹏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3期12-16,共5页
通过大量的实例工程的考察 ,对两种主要泥石流排导槽——东川槽和 V型槽的设计、投资及运行现状进行比较 ,分析总结出两种排导槽各自的优缺点 ,以供以后设计时参考 ,优化设计 ,更有效防治泥石流 ,节约投资 ,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泥石流 排导槽 优化设计 东川槽 V型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荷载对支护桩主动土压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邱洪志 孔纪名 +2 位作者 王仁超 黄森旺 崔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6-493,共8页
通过现场车辆加载试验,测定加载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及桩后土压力,分析车辆的振动特性,得到了振动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进而基于极限平衡分析理论,得到了车辆荷载作用下桩后主动土压力的计算表达式,并讨论了水平振动加速度系数、... 通过现场车辆加载试验,测定加载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及桩后土压力,分析车辆的振动特性,得到了振动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进而基于极限平衡分析理论,得到了车辆荷载作用下桩后主动土压力的计算表达式,并讨论了水平振动加速度系数、土体内摩擦角、土体重度及桩–土外摩擦角对桩后主动土压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行驶速度越大,引起的响应峰值加速度越大,产生的动土压力幅值越大。当车速相同,加载车辆与桩间距越大,产生的动土压力值越小。通过对文中车辆荷载作用下桩后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的验证,发现实测土压力值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因此,该土压力计算公式可作为车辆荷载作用下支护桩后主动土压力的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力 车辆荷载 支护桩 基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潼南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被引量:47
4
作者 何丙辉 徐霞 辜世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0-133,共4页
以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为主要数据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对潼南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景观斑块数、斑块形状、多样性、均匀度及破碎度计算、分析和对比,揭示研究区内土地结构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潼南县以农业景观为背景,其土地利... 以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为主要数据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对潼南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景观斑块数、斑块形状、多样性、均匀度及破碎度计算、分析和对比,揭示研究区内土地结构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潼南县以农业景观为背景,其土地利用斑块形状较单一,景观多样性低、异质性差,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景观生态学 潼南县 景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5”尼泊尔M_(s)8.1地震西藏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与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森旺 孔纪名 +2 位作者 崔云 王仁超 邱洪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8,共9页
以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899处次生地质灾害点。选取地形、地质、地震、气象水文和人类活动等5类共9项指标,利用GIS技术对地质灾害和各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基于K-prototy... 以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899处次生地质灾害点。选取地形、地质、地震、气象水文和人类活动等5类共9项指标,利用GIS技术对地质灾害和各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基于K-prototypes聚类分析和最大似然分类法对灾区次生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区和评价。结果表明:灾区地质灾害因类型而异,呈间断性集中分布;灾害危险性以中、高和极高危险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5.10%、21.67%和24.38%,而极低和低危险区共占18.85%;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直接验证了危险性分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空间分布 危险性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的运动机理和减阻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兆印 崔鹏 余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43,共7页
野外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着两种具有不同动力学特征和机理的泥石流:粘滞性泥石流和两相泥石流。粘滞性泥石流由卵石、沙和粘土构成,难以区分固相和液相,为典型的非牛顿体,具有间歇性流动、“铺床现象”。高达60%的减阻和显著超高... 野外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着两种具有不同动力学特征和机理的泥石流:粘滞性泥石流和两相泥石流。粘滞性泥石流由卵石、沙和粘土构成,难以区分固相和液相,为典型的非牛顿体,具有间歇性流动、“铺床现象”。高达60%的减阻和显著超高等流动特点。粘滞性泥石流的阻力远小于流变参数所代表的阻力,传统的利用本构方程研究阻力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研究表明,其30%的减阻是由于铺床作用,另外20%~30%是由于流动混合物充气所致。两相泥石流主要由粗颗粒物质构成,两相之间有明显的相对流动,显示较大的阻力和发生“石街”现象。粘滞性泥石流沟谷的中值坡度为0.16,两相泥石流阻力大,因而河谷的平均坡度较大 (0.19~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减阻现象 充气减阻 石街现象 铺床作用 运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储集层孔隙保存的岩石力学实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曹耀华 张年富 +2 位作者 林金凤 况军 李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93-396,共4页
岩石力学实验和深井钻探结果表明,在沉积物固结成岩或岩浆冷凝成岩以后,如果地层因溶蚀作用发育较高的孔隙度,这样的储集层不会因上覆地层压力而损失其孔隙性,如果不存在强烈的胶结作用,这种岩石孔隙可以在7~8km甚至更深的条... 岩石力学实验和深井钻探结果表明,在沉积物固结成岩或岩浆冷凝成岩以后,如果地层因溶蚀作用发育较高的孔隙度,这样的储集层不会因上覆地层压力而损失其孔隙性,如果不存在强烈的胶结作用,这种岩石孔隙可以在7~8km甚至更深的条件下得以保存。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孔隙度 岩石力学 油矿床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65
8
作者 张保华 张二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0-163,共4页
本文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分析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必要性,从农村经济现状、投资效益分析两方面论证了其可行性,并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原则、模式和实施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土地整理 可行性分析 整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引起的老虎嘴山体崩塌形成机理与治理方案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升 郑明新 王全才 《隧道建设》 2009年第2期243-245,251,共4页
都汶路(都江堰—汶川)作为生命线在5.12大地震中一度被阻断,给人们抗震救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结合都汶路老虎嘴路段崩塌体的地质构造、节理裂隙等对它的形成机理以及发生过程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崩塌体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方案。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都汶路 山体崩塌 形成机理 治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相萃取法分离鱼腥草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靖 吕瑞 邓俊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19-323,共5页
利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鱼腥草总黄酮进行萃取分离。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PEG分子量、两相质量比、萃取温度、萃取p H对分离提取鱼腥草中总黄酮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优化了萃取工艺。经优化后,鱼腥草总黄酮在以mPEG800... 利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鱼腥草总黄酮进行萃取分离。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PEG分子量、两相质量比、萃取温度、萃取p H对分离提取鱼腥草中总黄酮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优化了萃取工艺。经优化后,鱼腥草总黄酮在以mPEG800∶m(NH4)2SO4=2.0∶2.0为双水相体系,萃取p H为3.0,水浴温度为50℃时,萃取率可高达98.96%。本方法简单高效,绿色环保,可为鱼腥草总黄酮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萃取 鱼腥草 总黄酮 正交实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生态学特征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红丽 田雨 +3 位作者 刘兴良 蔡小虎 何飞 李迈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32-2839,共8页
海拔梯度由于包含了温度、水分、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剧烈变化而成为研究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沿海拔梯度研究了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Mitford)T.P.Yi)分株的丛结构,比叶面积(SLA)、基... 海拔梯度由于包含了温度、水分、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剧烈变化而成为研究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沿海拔梯度研究了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Mitford)T.P.Yi)分株的丛结构,比叶面积(SLA)、基径、株高、枝下高、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结果表明:华西箭竹丛结构表现为平均单丛面积和丛密度随着海拔升高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而单丛分株数先减少后增大;华西箭竹分株生长特征除SLA和枝下高线性降低,其他各调查变量随着海拔升高,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变化趋势,高峰值在2 800 m附近。反映了环境因子随海拔升高的非线性变化。分析认为,高海拔地区的华西箭竹对温度较为敏感,气候变暖将有利于它的生长,因此其分布上限可能会提高。本研究结果拓展和丰富了海拔梯度上植物对异质性环境的适应和响应的规律研究,也可对地震后保护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气候变暖 种群结构 SLA 地上生物量 华西箭竹 卧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主要城市洪涝灾害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辉霞 蔡永立 《灾害学》 CSCD 2002年第3期91-96,共6页
太湖流域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八个大中城市 ,是我国产业最集中、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这不仅制约了流域中各城市经济的发展 ,还严重威胁到该地区城市的生态平衡。本文根据生态... 太湖流域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八个大中城市 ,是我国产业最集中、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这不仅制约了流域中各城市经济的发展 ,还严重威胁到该地区城市的生态平衡。本文根据生态风险评价原理 ,结合太湖流域的自然特点 ,提出成因分析法的指标模型 ,并通过分析太湖流域八个大中城市的汛期降雨量和地形地貌因子对洪涝灾害生态风险的影响度 ,得出各个城市洪涝灾害的生态风险度。最后还根据各城市风险度的大小及其主导因素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度 成因分析法 洪涝灾害 太源流域 城市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保华 何毓蓉 +1 位作者 周红艺 程根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61-64,共4页
森林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基本环节 ,直接影响森林 水文生态效应。本文研究了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的水源地—贡嘎山东坡亚高山针叶林分布区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壤稳渗率均较大 ;其中... 森林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基本环节 ,直接影响森林 水文生态效应。本文研究了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的水源地—贡嘎山东坡亚高山针叶林分布区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壤稳渗率均较大 ;其中混交成熟林土壤稳渗率最大 ,林木皆伐后土壤稳渗率最小 ,其它森林类型介于其间 ;土壤稳渗率与 >0 2 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WDw)、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相关 ,与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 (Fdw)呈显著性相关 ,另与森林类型、枯落物层、容重、砾石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影响因素 长江上游 亚高山区 土壤稳渗率 土壤水分入渗性能 森林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地区岩石反射谱波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登忠 陈建平 兰立波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7年第1期31-36,共6页
四川北部地区既有岩浆岩、变质岩构成的前震旦系结晶变质基底,又有震旦纪以后的沉积盖层,岩石类型十分齐全。本文根据该区的120件岩(矿)石样品反射波谱测试结果,绘制了区内主要岩石类型典型波谱曲线,并对这些波谱曲线进行了初... 四川北部地区既有岩浆岩、变质岩构成的前震旦系结晶变质基底,又有震旦纪以后的沉积盖层,岩石类型十分齐全。本文根据该区的120件岩(矿)石样品反射波谱测试结果,绘制了区内主要岩石类型典型波谱曲线,并对这些波谱曲线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主要岩石类型的波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反射波谱 岩浆岩 变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NH_4^+、NO_3^-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红梅 朱波 朱钟麟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2,共4页
试验在25±1℃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紫色土NH4+、NO3-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紫色土对NH4+、NO3-的等温吸附曲线与Freundlich模型相关性强,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低浓度时,NH4+、NO3-的等温吸附线斜率较大;在高浓度时,等温吸附线趋... 试验在25±1℃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紫色土NH4+、NO3-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紫色土对NH4+、NO3-的等温吸附曲线与Freundlich模型相关性强,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低浓度时,NH4+、NO3-的等温吸附线斜率较大;在高浓度时,等温吸附线趋于平缓;土壤吸附态NH4+、NO3-的解吸曲线与Freundlich方程拟合度高,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与Langmiur方程拟合较差;通过K吸附和K解吸值的大小比较,找出了土壤NO3-比NH4+更易于流失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NH4^+ NO3^- 吸附 解吸 土壤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季苏打盐渍土地区土壤水-地下水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金明 邓伟 +1 位作者 张晓平 李秀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6,共5页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分析了苏打碱土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转化规律。微地貌格局是制约水分迁移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形成了土壤水-地下水转化的特殊模式。雨季,坡地土壤(苏打碱土)的整个土层含水率变化不显著,地表径流为水分迁移的关键环节;洼地...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分析了苏打碱土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转化规律。微地貌格局是制约水分迁移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形成了土壤水-地下水转化的特殊模式。雨季,坡地土壤(苏打碱土)的整个土层含水率变化不显著,地表径流为水分迁移的关键环节;洼地土壤(盐化草甸土)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的通道,大量洼地积水垂直下渗,补给地下水。运用Vensim对土壤水-地下水的转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土 土体构型 水分迁移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期的初步划分 被引量:6
17
作者 史正涛 张林源 杜榕桓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97-104,共8页
根据不同时期泥石流堆积体分布的地貌部位、岩相特征、堆积体及其上发育的古土壤的化学特征、孢粉组合和部分绝对年代资料,将小江流域的泥石流初步划分为时间尺度较大的五个强盛期。各期泥石流都是暴雨型泥石流。由于本区第四纪以来一... 根据不同时期泥石流堆积体分布的地貌部位、岩相特征、堆积体及其上发育的古土壤的化学特征、孢粉组合和部分绝对年代资料,将小江流域的泥石流初步划分为时间尺度较大的五个强盛期。各期泥石流都是暴雨型泥石流。由于本区第四纪以来一直属于季风气候区,因此上述大尺度活动周期主要受全球冰期与间冰期中本区干温和湿热气候变化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泥石流期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抗蚀抗冲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56
18
作者 高维森 王佑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9-63,共5页
该文是对土壤抗蚀抗冲性与其内在性质研究历史和特点的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土壤抗蚀性 土壤抗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实施十年间库区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研究——以开县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邵怀勇 仙巍 +1 位作者 周万村 杨武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3-245,248,共4页
在总结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等模型,并指出唯有将这些模型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运用建立的... 在总结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等模型,并指出唯有将这些模型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运用建立的模型以及LUCC的幅度、区域差异模型,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了三峡工程实施十年间开县LUCC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胞自动机在模拟土壤侵蚀时空演化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原立峰 周启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60,155,共4页
土壤侵蚀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动态模拟和预测土壤侵蚀的发育及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元胞自动机(C e llu lar A u tom ata简称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具有模拟地理复杂系... 土壤侵蚀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动态模拟和预测土壤侵蚀的发育及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元胞自动机(C e llu lar A u tom ata简称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具有模拟地理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从元胞自动机的概念和原理入手,介绍了CA模型的特征及其在土壤侵蚀学科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对CA模型应用于土壤侵蚀过程的模拟、预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复杂性 时空模拟 地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