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卫星临近操作仅测距初始相对定轨解析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施俊杰 龚柏春 +2 位作者 李爽 白艳萍 李欣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6-862,共7页
针对仅有相对距离测量信息的近圆轨道航天器近程交会问题,首次提出一种基于传感器偏离航天器质心安装杆臂效应的解析初始相对定轨算法,解决了仅测距定轨存在镜像解的模糊性问题。首先给出了仅测距定轨模糊性的数学解释,然后基于Clohessy... 针对仅有相对距离测量信息的近圆轨道航天器近程交会问题,首次提出一种基于传感器偏离航天器质心安装杆臂效应的解析初始相对定轨算法,解决了仅测距定轨存在镜像解的模糊性问题。首先给出了仅测距定轨模糊性的数学解释,然后基于Clohessy-Wiltshire动力学模型和传感器偏心安装的杆臂效应推导了仅测距信息情况下的初始相对轨道解析解,并给出系统能够去模糊的传感器安装条件。最后通过无误差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通过误差情况下的Monte Carlo仿真分析了算法的定轨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效,在满足传感器偏心安装条件下能够实现较为精确的初始相对定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程交会 初始定轨 仅测距 杆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嵌套式X型结构的高阻尼隔振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国勇 赵鹏鹏 +1 位作者 刘海平 沈洪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在不减小刚度的情况下,为了实现隔振器高阻尼输出的隔振目标,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嵌套式X型结构的高阻尼隔振器.在建立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首先,给出了隔振系统的等效阻尼,并研究其非线性变化特性.然后,采用谐波平衡法给出了隔振系... 在不减小刚度的情况下,为了实现隔振器高阻尼输出的隔振目标,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嵌套式X型结构的高阻尼隔振器.在建立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首先,给出了隔振系统的等效阻尼,并研究其非线性变化特性.然后,采用谐波平衡法给出了隔振系统的力传递率.以力传递率为基准,对隔振器系统的减隔振性能以及设计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解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与常规线性隔振器相比,采用相同设计参数的嵌套式X型结构高阻尼隔振器可大幅度提高系统输出阻尼,并且其隔振特性可通过各个设计参数灵活调整.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高阻尼隔振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式 X型结构 高阻尼 隔振器 谐波平衡法 动力学分析 力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几何非线性低刚度高阻尼隔振器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国勇 郝鹏鹏 +1 位作者 赵鹏鹏 刘海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8-176,共9页
为了实现隔振器低动态刚度和高阻尼的设计目标,利用两层变杆长X型机构,提出一种新型隔振器.首先,采用谐波平衡法获得所建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稳态解析解,并分别给出隔振系统的幅频响应、相频响应、等效刚度、等效阻尼和力传递率.然后,... 为了实现隔振器低动态刚度和高阻尼的设计目标,利用两层变杆长X型机构,提出一种新型隔振器.首先,采用谐波平衡法获得所建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稳态解析解,并分别给出隔振系统的幅频响应、相频响应、等效刚度、等效阻尼和力传递率.然后,根据力传递率,将新型隔振器与常规线性隔振器和准零刚度隔振器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获得的解析解进行了有效性验证.最后,分析并给出系统参数对新型隔振器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线性隔振器相比,新型隔振器具备更小的动态刚度和更高的阻尼输出;与准零刚度隔振器相比,本新型隔振器除了能保证低刚度和高阻尼输出之外,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静承载能力;隔振系统设计参数对隔振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可通过灵活调整隔振系统各设计参数满足不同的隔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型机构 低刚度 谐波平衡法 高阻尼隔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三参数隔振器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海平 申大山 赵鹏鹏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0-498,共9页
在保持三参数隔振器高频段良好的隔振效果基础上,采用X形结构引入几何非线性可有效抑制其谐振频段的动态响应。建立含X形结构的非线性三参数隔振器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谐波平衡法推导出其动态响应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与时域数值解和实验数... 在保持三参数隔振器高频段良好的隔振效果基础上,采用X形结构引入几何非线性可有效抑制其谐振频段的动态响应。建立含X形结构的非线性三参数隔振器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谐波平衡法推导出其动态响应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与时域数值解和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非线性三参数隔振器模型解析解的正确性。与传统两参数隔振器和传统三参数隔振器的力传递率相比,非线性三参数隔振器可以显著降低其谐振频率幅值;而高频区域的减隔振性能影响较小。讨论设计参数,如刚度比γ1和γ2、阻尼系数C_(a)、初始夹角θ_(i)、激励力幅值F_(0)对隔振系统传递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刚度比γ1和γ2,阻尼系数C_(a)和初始夹角θ_(i)可影响隔振器在谐振频率和高频区域的减隔振效果,激励力幅值F_(0)则对系统减隔振性能无影响。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可使非线性三参数隔振器在谐振频率衰减效果优于传统三参数隔振器,且保证在高频区域的隔振性能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特征 三参数隔振器 X形结构 Ruzicka模型 Zen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传感器阵列的二元混合气体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许永辉 陈寅生 张铭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9-187,共9页
针对混合气体检测准确性较低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二元混合气体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对多路信号的非线性特征提取能力,提取不同成分组合下的二元混合气体的特征对k最近邻域(KNN)分类器进行建模,实现目标气体的识... 针对混合气体检测准确性较低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二元混合气体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对多路信号的非线性特征提取能力,提取不同成分组合下的二元混合气体的特征对k最近邻域(KNN)分类器进行建模,实现目标气体的识别。采用多变量相关向量机的多元非线性回归特性对二元混合气体组成成分进行定量估计。设计了以CO和CH4为目标气体的实验系统获取实验样本,对所提出的二元混合气体检测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独立成分分析法的气体识别方法,提出方法的气体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5.83%、14.16%,达到98.33%。相比于单一相关向量机(RVM)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LS-SVR)的混合气体浓度估计方法,方法有效提高了估计的准确性,CO和CH4浓度估计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仅有5.58%、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阵列 气体检测 气体识别 核主成分分析 多变量相关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M1E的组批卫星总装集成测试过程流水化管理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洪兴 刘会杰 漆庄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8163-8167,共5页
组批卫星生产具有研制周期短、成本低、产品保证要求高的特点,特别是在总装、集成和测试(assembly, integration and test, AIT)研制阶段存在多组星并行研制、资源需求巨大、计划质量保证难度大的风险,需要在管理上建立体系、重构流程... 组批卫星生产具有研制周期短、成本低、产品保证要求高的特点,特别是在总装、集成和测试(assembly, integration and test, AIT)研制阶段存在多组星并行研制、资源需求巨大、计划质量保证难度大的风险,需要在管理上建立体系、重构流程、加强控制、识别风险。根据整星AIT工作流程,将AIT工作切割成桌面测试、总装、各种试验等11个任务岛,各任务岛之间界面清晰,内部流程固化,生命周期固定,资源相对独立。基于5M1E分析法对任务岛管理进行探索,通过任务岛流水化衔接,动态调整人力资源和大型设备,创建同质量集成环境,创新测试任务调配机制,全面有序完成批产AIT研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批卫星 总装、集成和测试(AIT)过程 流水化管理 5M1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阻尼隔振器对弹性梁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沈洪兴 刘伟 +4 位作者 漆庄平 刘海平 杨杰峰 刘会杰 张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4,共7页
为了研究高阻尼隔振器对弹性梁动态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单层和双层连续弹性支承梁动力学模型.在空间-频率域给出正弦稳态激励下弹性梁的动力学响应.分别定义沿弹性梁垂直方向的力传递率和水平方向的平均振动衰减率,对比高阻尼隔振器对... 为了研究高阻尼隔振器对弹性梁动态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单层和双层连续弹性支承梁动力学模型.在空间-频率域给出正弦稳态激励下弹性梁的动力学响应.分别定义沿弹性梁垂直方向的力传递率和水平方向的平均振动衰减率,对比高阻尼隔振器对弹性梁动态响应的控制效果.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线弹性支承,高阻尼隔振器可有效抑制弹性梁的力传递率幅值并增加弯曲波的空间传递衰减率;同时,梁-高阻尼隔振器系统固有频率大于梁-线弹性支承系统固有频率;通过调整高阻尼隔振器的安全系数ε和刚度比α,可优化弹性梁的力传递率和空间衰减率的有效工作频段和响应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阻尼 隔振器 弹性梁 欧拉-伯努利梁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链的卫星系统工程方法与实践(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宝军 熊淑杰 +1 位作者 李笑月 林夏 《深空探测学报》 2019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前,绝大多数的卫星系统都是按照分系统来设计的,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分系统内部重复的功能模块对整星而言是冗余的。因此,为了摒除按照分系统设计的卫星系统缺点以提高系统可靠性,我们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卫星系统,其基于学科功能链。按... 目前,绝大多数的卫星系统都是按照分系统来设计的,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分系统内部重复的功能模块对整星而言是冗余的。因此,为了摒除按照分系统设计的卫星系统缺点以提高系统可靠性,我们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卫星系统,其基于学科功能链。按照学科功能链,我们将卫星系统划分为控制学科链、结构热学科链、电子学学科链、载荷学科链,显著提高了卫星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功能密度,同时有效降低了研制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最终,基于学科链的卫星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北斗导航全球系统的首发卫星上。本文阐述了基于学科链设计的核心思想和四个主要的学科链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链 内部可靠性 卫星系统设计 功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箭双星星箭接口匹配性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强 孔陈杰 +1 位作者 王学良 马力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0-244,248,共6页
在分析了卫星在转移轨道阶段的用电需求,依据星箭接口通用的设计原则,从卫星的供电裕度、供电品质、供电安全等方面,对上面级与卫星之间的接口进行匹配性研究,并对一箭双星发射任务,上面级对卫星供电、卫星直接入轨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在分析了卫星在转移轨道阶段的用电需求,依据星箭接口通用的设计原则,从卫星的供电裕度、供电品质、供电安全等方面,对上面级与卫星之间的接口进行匹配性研究,并对一箭双星发射任务,上面级对卫星供电、卫星直接入轨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表明,上面级供电双星同时工作的状态下母线电压的稳定性和上面级加断电过程中双星母线的瞬态特性,满足卫星使用要求。这可为其他一箭多星上面级直接入轨卫星的星箭供电接口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箭双星 上面级 供配电 星箭供电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可靠性火工品起爆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习成献 孔陈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41-1543,共3页
在轨航天器火工品的可靠、安全起爆是航天器飞行任务成功的前提。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火工品起爆控制系统,并多次成功应用在某批产高轨卫星的火工品起爆控制系统设计中。经过多次型号飞行验证,该技术能显著提高可靠性和... 在轨航天器火工品的可靠、安全起爆是航天器飞行任务成功的前提。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火工品起爆控制系统,并多次成功应用在某批产高轨卫星的火工品起爆控制系统设计中。经过多次型号飞行验证,该技术能显著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可为其他航天型号火工品通路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工品 起爆控制 高轨卫星 可靠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号运载火箭测量系统测试电源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存升 陈博 +1 位作者 曾少龙 邓家权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4,共4页
运载火箭供配电系统是完成系统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路设计原则要求箭地供配电分开,系统间供配电不得相互干扰。某型号运载火箭测量系统地面供配电设备改造后,经多发任务测试发现,在系统转电过程中地面测试电源电流出现异常跳变。从... 运载火箭供配电系统是完成系统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路设计原则要求箭地供配电分开,系统间供配电不得相互干扰。某型号运载火箭测量系统地面供配电设备改造后,经多发任务测试发现,在系统转电过程中地面测试电源电流出现异常跳变。从系统供配电原理和电路设计的原则出发,分析了测试电源电流跳变的原因,指出了供配电电路设计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系统 供配电系统 电路设计 供电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