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苷元免疫药效学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毛羽 白杨 +2 位作者 王艺 何佳 贾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45-1846,共2页
关键词 大豆苷元 免疫功能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苯乙烯相变膜为模板制备多凸起壳聚糖膜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菊林 周长忍 +1 位作者 刘爱明 田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1-584,共4页
用液致相分离法制备多孔聚苯乙烯膜,探讨多孔相变膜的成膜机理和孔隙结构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模板制备不同表面凸起的壳聚糖膜,对膜的形态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调节丙三醇和1,2-丙二醇体积比、成膜温度、挥发... 用液致相分离法制备多孔聚苯乙烯膜,探讨多孔相变膜的成膜机理和孔隙结构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模板制备不同表面凸起的壳聚糖膜,对膜的形态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调节丙三醇和1,2-丙二醇体积比、成膜温度、挥发速度可制备出不同表面形态和具有1~50μm不同微观孔洞的PS膜。以PS膜为模板,制备不同表面凸起的壳聚糖膜,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定了凸起的大小和高度,其水相接触角随着凸起大小的减小而减小,亲水性亦减小。这为进一步评价壳聚糖膜表面微观结构对细胞黏附、生长的影响奠定了材料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苯乙烯膜 多凸壳聚糖膜 膜形态学 液致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71结构蛋白VP1的原核表达及VP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晨阳 王弋 +5 位作者 古艳丽 古亚楠 陈海燕 田璐 陈丽云 彭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6-959,共4页
目的:原核表达EV71结构蛋白VP1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方法:以肠道病毒71型(EV71)P1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出目的片段VP1,将其连接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2a(+)上,转化大肠杆菌TG1,筛选出阳性克隆后进行测序。将重组表达载体pET-32a(+)... 目的:原核表达EV71结构蛋白VP1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方法:以肠道病毒71型(EV71)P1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出目的片段VP1,将其连接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2a(+)上,转化大肠杆菌TG1,筛选出阳性克隆后进行测序。将重组表达载体pET-32a(+)-VP1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gold(DE3),对该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包涵体用6 mol/L盐酸胍溶解,经过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用纯化的VP1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mAb)。结果:获得了24株mAb,其中1株EV71 Westernblot法鉴定呈阳性,5株EV71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阳性。结论:成功地制备了VP1的m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VP1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PS技术建立丙戊酸肝毒理模型及药物筛选
4
作者 刘兴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52-53,共2页
Alpers一Huttenlocher syndrome(AHS)是线粒体DNA聚合酶POLG突变导致的严重遗传性神经代谢疾病,临床常有难治性癫痫等症状.丙戊酸是广谱抗癫痫药物,约1/3AHS病人使用丙戊酸治疗癫痫后发生急性肝衰竭,造成这一临床现象的机制仍未阐明.... Alpers一Huttenlocher syndrome(AHS)是线粒体DNA聚合酶POLG突变导致的严重遗传性神经代谢疾病,临床常有难治性癫痫等症状.丙戊酸是广谱抗癫痫药物,约1/3AHS病人使用丙戊酸治疗癫痫后发生急性肝衰竭,造成这一临床现象的机制仍未阐明.该研究利用iPS技术,首次将病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并分化为肝样细胞.研究人员发现病人来源的肝样细胞线粒体存在严重缺陷,使用丙戊酸处理后,与正常人来源的肝样细胞比,更容易凋亡.这种凋亡敏感性与线粒体通透性孔道mPTP相关,病人细胞mPTP的异常开放频率导致“超氧炫”的发生,使用mPTP特异性抑制剂环孢菌素A可减少丙戊酸导致的病人细胞的凋亡.此外,还筛选出另外两种药物:肉毒碱和N乙酰半胱氨酸,也能减少病人细胞的凋亡.这是首次利用iPS技术建立遗传特异的毒理学模型,阐明丙戊酸诱发的AHS肝毒性机理,并建立相应的候选药物筛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S 丙戊酸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超氧炫 MPTP 环孢菌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型猪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性别鉴定
5
作者 黄黎珍 那顺巴雅尔 +1 位作者 赖良学 顾为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58-61,90,共5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西藏小型猪胚胎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性别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取35d的西藏小型猪胚胎分离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观察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根据猪Y染色体上性别决定基因SRY设计引... 目的探索和建立西藏小型猪胚胎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性别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取35d的西藏小型猪胚胎分离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观察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根据猪Y染色体上性别决定基因SRY设计引物进行性别鉴定,同时以β珠蛋白作为内参基因,建立PCR反应体系鉴别胚胎的性别。结果西藏小型猪胚胎成纤维体外分离后,呈贴壁生长,快速增殖。PCR性别鉴定结果表明雄性胚胎细胞可扩增出一特异性SRY基因条带,而雌性则没有。该法可快速鉴定胚胎的性别,可用于体细胞克隆动物早期性别鉴定。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得的西藏小型猪胚胎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培养并传代,利用PCR鉴定猪胎儿性别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可应用于克隆猪研究中体细胞系的早期性别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型猪 胚胎成纤维细胞 性别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