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荻半纤维素化学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长江 邬义明 张宏书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5-36,共12页
采用岳阳天然荻场当年成熟获秆为代表样,经苯:乙醇(2:1V/V)及热水抽提,再用缓和亚氯酸钠法处理得到综纤维素.然后用 KOH 溶液抽提,得到三种半纤维素级份 DA、DB_1和 DB_2.用 Fehling’s 试剂纯化半纤维素级份 DA 二次,得到聚木糖(DA_2)... 采用岳阳天然荻场当年成熟获秆为代表样,经苯:乙醇(2:1V/V)及热水抽提,再用缓和亚氯酸钠法处理得到综纤维素.然后用 KOH 溶液抽提,得到三种半纤维素级份 DA、DB_1和 DB_2.用 Fehling’s 试剂纯化半纤维素级份 DA 二次,得到聚木糖(DA_2)试样,测其糖基比、数均聚合度、各糖基的摩尔比、红外光谱和气谱-质谱(GC-MS)等结果可证实获主要半纤维素聚木糖(DA_2)的化学结构,平均由104.5个 D-吡喃式木糖基以β(1→4)糖苷键构成主链,另有6.3个 L-呋喃式阿拉伯糖基和2.1个 D-吡喃式葡萄糖醛酸基作为侧链连接在主链本糖基的2-或3-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 半纤维素 亚氯酸钠法 摩尔比 综纤维素 均聚 化学结构 KOH溶液 天然 糖苷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47
2
作者 胡继文 许凯 沈家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5-219,共5页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重点综述了聚烯烃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孔径结构、孔隙率、透气率、自关闭性能等 ,认为多层复合隔膜既具有一定的强度又具有较低的自关闭温度 ,较适合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固体聚合物...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重点综述了聚烯烃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孔径结构、孔隙率、透气率、自关闭性能等 ,认为多层复合隔膜既具有一定的强度又具有较低的自关闭温度 ,较适合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作为电解质的同时还可以起隔膜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隔膜 研究 开发 微孔膜 聚烯烃 聚丙烯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H_3BO_3包埋白腐菌处理苇浆漂白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双飞 陈嘉翔 +3 位作者 高扬 秦梦华 余惠生 黄秀瑜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5-81,共7页
用PVA-H3BO3包埋白腐菌时,添加0.5%海藻酸钠可以有效地克服PVA附聚性强、成球性难的操作困难。在较适宜的制备条件(8%PVA、0.5%海藻酸钠、3%细胞浓度)下制备的固定化白腐菌间歇式连续处理E段废水1个月,处理效果较稳定,脱色... 用PVA-H3BO3包埋白腐菌时,添加0.5%海藻酸钠可以有效地克服PVA附聚性强、成球性难的操作困难。在较适宜的制备条件(8%PVA、0.5%海藻酸钠、3%细胞浓度)下制备的固定化白腐菌间歇式连续处理E段废水1个月,处理效果较稳定,脱色率保持80%左右,TOCI去除率50%~58%,PVA小球没有破碎。扫描电镜观察到PVA具有外密内疏的多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白废水 白腐菌 BO 去除率 脱色率 PVA 处理效果 苇浆 海藻酸钠 包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法固定白腐菌处理苇浆漂白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双飞 陈嘉翔 +2 位作者 余家鸾 余惠生 黄秀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48,共5页
将白腐菌吸附固定在煤渣表面,连续处理苇浆漂白废水,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用五灰水进一步进行混凝处理后,出水水质清,基本达到排放标准。
关键词 白腐菌 漂白废水 混凝沉降 吸附固定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秀菊 陈鸣才 +2 位作者 冯嘉春 李抢满 贾德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20,共5页
综述了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基础 ,比较了不同方法合成的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关键词 配合物 荧光材料 稀土高分子 光致发光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邻菲罗啉-苯甲酸-丙烯酸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秀菊 陈鸣才 +2 位作者 冯嘉春 李抢满 贾德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5-399,共5页
 合成了Eu3+ 邻菲罗啉(phen) 苯甲酸(BA) 丙烯酸(AA)有机稀土配合物,并确定其结构式为Eu(phen)(BA)2(AA)。将此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一种透明且发光强度高的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表...  合成了Eu3+ 邻菲罗啉(phen) 苯甲酸(BA) 丙烯酸(AA)有机稀土配合物,并确定其结构式为Eu(phen)(BA)2(AA)。将此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一种透明且发光强度高的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是共聚物,而不是共混掺杂。同时检测了样品的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引入邻菲罗啉,荧光强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菲罗啉 苯甲酸 丙烯酸 配合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荧光 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乳化水性环氧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永珍 张亚峰 +2 位作者 邝健政 高南 徐宇亮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制备一种潜伏型的非离子自乳化环氧固化剂,用FT-IR验证了固化剂的结构并表征了其物理性质。用该固化剂制备出了粒径较小的水性环氧乳液及性能优异的涂料。讨论了含水量对乳液黏度、电导率的影响;分析了水性环氧涂料的固化机理,并建... 制备一种潜伏型的非离子自乳化环氧固化剂,用FT-IR验证了固化剂的结构并表征了其物理性质。用该固化剂制备出了粒径较小的水性环氧乳液及性能优异的涂料。讨论了含水量对乳液黏度、电导率的影响;分析了水性环氧涂料的固化机理,并建立了固化模型;考察了影响水性环氧涂料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利用潜伏型非离子自乳化环氧固化剂制备的涂料具有适宜的表干时间,优异的柔韧性、附着力、铅笔硬度、耐冲击性和热学性能。确定了制备自乳化水性环氧涂料的条件:最佳多元胺为二乙烯三胺,含水量为40%~50%,固化温度为40~50℃,胺氢与环氧基物质的量比为0.8:1~1.0:1,促进剂用量为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型 非离子 自乳化 水性环氧固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环氧灌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永珍 张亚峰 +2 位作者 邝健政 雷翅 徐宇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91,共4页
采用十八胺与乙二醇缩水甘油醚为原料,制得一种两端为环氧基、中间氮原子上接有长疏水侧链的加成物,再由自制亚胺上剩余的仲胺对加成物进行封端,制备出潜伏型柔性环氧固化剂。并用该固化剂制备出低模量高弹性环氧灌浆材料。通过测定固... 采用十八胺与乙二醇缩水甘油醚为原料,制得一种两端为环氧基、中间氮原子上接有长疏水侧链的加成物,再由自制亚胺上剩余的仲胺对加成物进行封端,制备出潜伏型柔性环氧固化剂。并用该固化剂制备出低模量高弹性环氧灌浆材料。通过测定固化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固化物的断裂面形态分析等,考察了固化剂、稀释剂和促进剂等因素对环氧灌浆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潜伏型柔性环氧固化剂制备的环氧灌浆材料具有高韧性和低模量的优点,糠醛丙酮稀释剂和促进剂最佳添加量分别为20%~30%和1.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冲击强度 断裂伸长率 弯曲性能 环氧灌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醋酸纤维素渗透汽化共混膜的研究Ⅰ.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方军 黄继才 +2 位作者 陈联楷 郭群晖 伍凤莲 《水处理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0-204,共5页
本文以壳聚糖(CS)和醋酸纤维素(CA)为膜材料,研究了CSCA渗透汽化共混膜的制膜条件,分析了该膜的渗透汽化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SCA共混膜对乙醇-水混合液具有良好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
关键词 壳聚糖 醋酸纤维素 共混膜 渗透汽化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改性糠醛环氧灌浆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南 张亚峰 +3 位作者 邝健政 陈玉放 徐宇亮 周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46,共6页
合成一种新的沸点高、挥发度低的3-呋喃基-2-己基丙烯醛(FHA)来代替毒性大、易挥发的糠醛作为稀释剂应用于环氧灌浆材料。主要研究了稀释剂配比、稀释剂、固化剂和促进剂对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性能的影响,初步确定了稀释剂FHA与丙酮配比... 合成一种新的沸点高、挥发度低的3-呋喃基-2-己基丙烯醛(FHA)来代替毒性大、易挥发的糠醛作为稀释剂应用于环氧灌浆材料。主要研究了稀释剂配比、稀释剂、固化剂和促进剂对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性能的影响,初步确定了稀释剂FHA与丙酮配比为2:1~1:1、稀释剂用量为20%~30%、固化剂用量为8.16%~11.76%、促进剂用量为0.2%~0.4%时,浆材物理力学性能可满足行业标准要求。结果表明,产物FHA作为稀释剂代替糠醛可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环保型环氧灌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呋喃基-2-己基丙烯醛 糠醛 环氧灌浆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位滴定法测定漂白废水中总有机氯化物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双飞 高扬 +2 位作者 李嘉翔 余惠生 黄秀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46,共4页
利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漂白废水中的氯离子用银量法简单,终点判断容易,准确度高。以Schoniger燃烧法和电位滴定法测定漂白废水中的总有机氯化物,操作简单、准确度较高、测定时间短且费用低,适于国内纸厂日常检测。
关键词 造纸废水 有机氯化物 电位滴定法 漂白废水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甲醛释放脲醛树脂胶粘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闫冰 欧义芳 +1 位作者 曹德榕 马志君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7-101,共5页
 对脲醛树脂的合成、固化以及甲醛释放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简要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对于树脂改性所做的工作,重点从合成过程中和树脂固化后如何降低甲醛量这两方面介绍其改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甲醛 脲醛树脂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类碱木素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孔燎 韦汉道 +1 位作者 黄焕琼 王磊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5-50,共6页
介绍了通过烷基化、氧化法在竹类碱木素分子中引入亲油、亲水基团制成木素表面活性剂;并对改性过程木素分子结构的变化、改性产物的表面活性以及对改性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合成研究 表面活性剂 改性产物 改性反应 亲水基团 改性过程 烷基化 碱木素 亲油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环氧基硅油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宏静 刘伟区 +2 位作者 魏振杰 王政芳 马松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54,共4页
采用端环氧基硅油及其预反应物来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采用热分析、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系统探讨了改性方法、有机硅含量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采用端环氧基硅油直接物理共混改性的EP,其耐热性几乎不变,但力学性能下降较大... 采用端环氧基硅油及其预反应物来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采用热分析、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系统探讨了改性方法、有机硅含量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采用端环氧基硅油直接物理共混改性的EP,其耐热性几乎不变,但力学性能下降较大。采用5份端环氧基硅油预反应物改性的环氧树脂,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由未改性的163.23℃提高到165.90℃,拉伸强度几乎保持不变,断裂伸长率由7.6%提高到16.7%,冲击强度由20.23 kJ/m2提高到27.19 kJ/m2。拉伸断面的SEM照片表明,环氧树脂固化物显示出明显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环氧基硅油 环氧树脂 改性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磷杂化改性环氧树脂耐热性、韧性和阻燃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朝辉 刘伟区 +1 位作者 王政芳 马松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77,共5页
将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PTS)与一种合成的含磷硅烷偶联剂以一定配比进行反应,所得改性剂添加到双酚A环氧树脂E51/酚醛树脂固化体系中,对改性环氧树脂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失重、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极限氧指数进行了测试,并对... 将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PTS)与一种合成的含磷硅烷偶联剂以一定配比进行反应,所得改性剂添加到双酚A环氧树脂E51/酚醛树脂固化体系中,对改性环氧树脂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失重、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极限氧指数进行了测试,并对固化产物的表面形貌进行了SEM观察。结果表明,在保持拉伸强度基本不变的同时,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温热稳定性、冲击强度、极限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使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得到综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有机硅 有机磷 耐热性 增韧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程序升温氨脱附研究SO_4^(2-)/ZrO_2超强酸催化剂的酸性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曾健青 钟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用程序升温氨脱附研究了H2SO4的浓度、焙烧温度、氨水的浓度和锆前体的晶型等制备参数对SO42-/ZrO2催化剂的酸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大于1.0mol/L时催化剂表面主要为一种强酸中心... 用程序升温氨脱附研究了H2SO4的浓度、焙烧温度、氨水的浓度和锆前体的晶型等制备参数对SO42-/ZrO2催化剂的酸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大于1.0mol/L时催化剂表面主要为一种强酸中心。随着H2SO4浓度的增大,表面酸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不仅酸强度减弱,而且总的酸量减少。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增至2.0mol/L时表面主要为一种弱酸中心。焙烧温度不高于773K时,表面主要为一种强酸中心,且酸量大。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向多种强度的酸中心并存转化,且强酸中心数量减少。用浓氨水制得的催化剂存在多种强度的酸中心,且酸量大。用稀氨水时催化剂表面主要为一种强酸中心。用H2SO4处理晶型ZrO2时得不到超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根 二氧化锆 程序升温氨脱附 超强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illard反应产物及其在烟草中的增香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正红 贾宗剑 +2 位作者 李静 陈家楠 杨华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制备了D-葡萄糖和L-丙氨酸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反应时间和物料库尔比的模型体系Maillard反应产物,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性质(颜色强度和在卷烟中的加香效果)的影响.对加入其反应产物的卷烟进行评吸认为,等摩尔的D-... 制备了D-葡萄糖和L-丙氨酸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反应时间和物料库尔比的模型体系Maillard反应产物,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性质(颜色强度和在卷烟中的加香效果)的影响.对加入其反应产物的卷烟进行评吸认为,等摩尔的D-葡萄糖和L-丙氨酸在pH=7,反应6h的反应产物具有明显的增香效果.当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处理4h的低次烟丝加入上述模型体系,并与其反应,新形成的Maillard反应产物产生了比模型体系反应产物更好的增香和感官效果,采用气质联谱分析该反应产物的醚溶性成分,表明主要成分为具有焦甜香、可可及椰子风味的吡嗪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LLARD反应 香料 烟草 增香效应 烟用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中高聚物引入小分子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陶庆胜 陈鸣才 叶树集 《塑料》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7,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在高分子材料中运用超临界CO2 方法引入小分子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相关的热力学、动力学和吸附机理的研究 ,并根据引入小分子的用途 ,将应用分为 5类 :1.制备高分子共混物 ;2 .制备金属高分子 ;3.纤维和薄膜染色 ;4.高聚物... 综述了近年来在高分子材料中运用超临界CO2 方法引入小分子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相关的热力学、动力学和吸附机理的研究 ,并根据引入小分子的用途 ,将应用分为 5类 :1.制备高分子共混物 ;2 .制备金属高分子 ;3.纤维和薄膜染色 ;4.高聚物中引入添加剂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吸附 超临界二氧化碳 高聚物 小分子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酰胺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占杰 张秀菊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3~ 5 m g样品在近 5 0 0℃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 -质谱法 ( Py-GC/MS)详细解析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酰胺的 2 1种裂解产物 ,其中主要是苯腈、对苯二腈、N-烷基苯甲酰胺、N-烯烃基苯甲酰胺、N-烷基 -4-腈基苯甲酰胺、N-... 3~ 5 m g样品在近 5 0 0℃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 -质谱法 ( Py-GC/MS)详细解析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酰胺的 2 1种裂解产物 ,其中主要是苯腈、对苯二腈、N-烷基苯甲酰胺、N-烯烃基苯甲酰胺、N-烷基 -4-腈基苯甲酰胺、N-烯烃基 -4-腈基苯甲酰胺等。该聚合物的主链含芳环不易分解 ,链断裂主要发生在酰胺键和苯环与酰胺基相连的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酰胺 热裂解 气相色谱-质谱 鉴定 聚酰胺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淀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家楠 刘淑芳 +2 位作者 颜少琼 阮金月 黄义芳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1-54,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同一淀粉分子链上,先后接上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基团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新型两性离子淀粉的各种性质,尤其着重研究在造纸工业作为助留剂的作用。结果发现,两性离子淀粉,比阴离子淀粉、阳离子淀粉都有较高的助留率,而与聚丙烯... 本文研究了在同一淀粉分子链上,先后接上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基团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新型两性离子淀粉的各种性质,尤其着重研究在造纸工业作为助留剂的作用。结果发现,两性离子淀粉,比阴离子淀粉、阳离子淀粉都有较高的助留率,而与聚丙烯酰胺相类似,是一种较好的助留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淀粉 性质 研究 造纸 助留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